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四川是个好地方,国土辽阔,人文荟萃。四川有丰富的中药材,其中有大黄,黄连,乌头,花椒等正宗药材繁多。由于这些药物,蜀国有数不清的中医大师,例如田鹤鸣,陈定三,蒲福州,任英秋,范仲林和陆竹芝。有许多著名的大师,中医知识令人钦佩。
四川在古代是蜀国。前者在四川生产的一些地道药材叫蜀,而另一些则叫四川。例如,花椒也称为树胶,黄连被称为川连,大黄被称为川jun(大黄被称为中药中的统称,因此四川大黄被称为川jun)。今天,我们正在讨论——熊毁,这是一种盲目地促进血液循环和祛瘀的中药。由于川Rh也是四川的地道药材,故名“ ——川xi”。
说到川gust,不管你是不是学过中医的人,首要反应可能是促进血液循环和祛瘀,因为许多川gust制剂都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祛瘀。确实,川of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祛瘀的作用,是其众多作用中的第一位。此外,川gust还具有许多未知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传胸的记录:主要是脑中风,头痛,麻木,肌腱,紧迫感,金色伤口,女性抽血和无孩子。中风进入大脑,因为风邪通过整个太阳膀胱子午线进入,并且膀胱子午线穿过大脑(《灵枢》携带整个太阳膀胱子午线“分支:从顶部到侧脑,还有下一个项目” ),称为慢性头痛的中药是一种逆风,如果风进入大脑,头痛将不会停止。可以看出,《神农本草经》由于川headache具有很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因此头痛也是川gust的头号药。
沂水学校的创建者张元认为,川gust对治疗头痛非常有效。因此,他在《医学启源》中写道:“头痛必须用川gust来治疗。如果头痛无法治愈,请添加药用药物。” 。但是使用川xi并不令人头疼。
风,寒,湿三种不健康的气入侵人的肌肉表面。其中,感冒气主要是疼痛,所以称为疼痛。潮湿是四肢沉重的浑浊,活动不利。 《黄帝内经》支架:湿热不赶走,大肌腱柔软而短小,小肌腱宽松而长,软短是限制,而松散长是萎缩。可以看出,湿热可以表现为表面肌肉的抽搐和肌无力。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现,但基本的发病机理是水分。川xi具有温热辛辣,辛能发散,促进血液和气血,清除体表冷湿病原体的功效,因此可以治疗风寒性关节痛,肌腱和脉搏痉挛。
人体受结石伤害,血液离开循环的经络,变成无用的瘀血。血瘀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它需要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消除。这涉及瘀血的治疗。该方法是消除或处置的问题。本文将不对其进行详细讨论。川xi的作用是缓慢消除血瘀,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同样,如果女性子宫内有血瘀,阻塞了人体的正常血液流动,则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闭经和不孕症。川gust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自然恢复正常。
川gust是一种活血化瘀的补血药。在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血瘀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气。气移动时,血液更容易移动;血移动时,血液淤滞可以逐渐消除。瘀血转向,疼痛自行消失。川xi的镇痛作用不仅来自活血化瘀,还可以与气血两阻所致的各种疼痛相适应。由于川xi新散的功效强大,因此不适合因衰弱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心散伤气血,气血不足。损伤气血只会加重这一不足,但会使原来的症状恶化。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也有生产,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以干燥的根茎入药,通常在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明显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即可。
川穹是一种中药材,滋补功效很强,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那么它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川穹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川穹的功效和作用
1、川穹可活血行气
活血行气是川穹这种中药最重要的功效,它可以用于人类的因气滞血瘀引发的胸胁胀满和腹部诸痛,另外对也能治疗人类的跌打损伤和血瘀经闭以及难间和胎盘不下等多种疾病。
2、川穹可祛风止痛
川穹性子辛温,祛风止痛是它最重要的功效,平时多时风湿痹痛和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人类因肝阳上亢引发的头痛,更是能在川穹的治疗下取得明显的好转。
3、川穹可滋补女性身体
川穹虽然是一种中药材,却有出色的滋补功效,有活血顺气的功能效,它与乌鸡同时炖服以后,能起到养阴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女性的女经不调以及月经量少等多种症状,经常食用还能调理气血,避免皮肤暗黄和气血不畅等多种症状的出现。不过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食用川穹以后,不要饮用茶水,不然会让川穹的功效大打折扣,根本起不到滋补的作用。
川穹的具体应用1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川穹的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妊娠妇女慎用。
川穹性温,是妇科常用药品,有活血顺气的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体有出血现象的人不适合服用,如女性经期。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慎用,孕妇慎用。此药久服伤正,“能致暴亡”。
食用含川穹的药膳后不要马上饮绿茶,因绿茶性凉,会减弱川穹的功效。
川穹又是药膳中常用的药材之一,与乌鸡同食,可以养阴活血,是女性滋补佳品。
川穹的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2《本草汇言》:“芎䓖,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川芎
开放分类: 植物、自然、四川、中草药、草本植物
川芎: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
中草药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甲醇饱和的氢氧化钾溶液2滴,显红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川芎
(一)概述
别名芎劳。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qusticumchuanxiong Franch Hort.)。祛风止痛,理气活血,长肉排脓。治头痛眩晕,气滞肋痛,痹痛拘挛及月经不调,痈疽肿痛等症。在我国四川、西南、中南、华东及华北地区均有栽培。
(二)植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块茎呈不规则团块状。茎直立,高达100厘米左右,圆柱形,中空有节,节盘较膨大。叶互生,为2~3回羽状复叶,叶绿深裂,叶柄基部宽大抱茎形成鞘状。花白色,复伞形花序,双悬果卵形。
(三)生长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阳光充足,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质丰富的沙壤上,忌连作,涝洼地。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高燥向阳、阳坡或半阳山的荒地或水地均可,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前茬以玉米(陕西和玉米间种)、洋芋的地为好,如选用新荒地,早点清除地面杂草、树根,集中烧毁,作肥料,提高地温。进行深耕20厘米,耙平做畦。排水好的土壤,做畦宽250~300厘米高畦;排水差的土壤,做畦宽12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川芎用茎节(芎苓子)作种。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3.田间管理
种后土干及时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4月下旬中耕除草。追肥草木灰2250~3000千克/公顷,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第三次7月份除草,如果作种苗用的川芎,第二、三次除草结合基部堆土,利于茎节膨大长成种苗。川芎开花时摘花,生长过于旺盛的川芎,从基部割掉部分茎秆,每丛留5~6根,以利通风透光,集中养分,保证川芎正常生长。秋天栽种,随挖随栽。在早稻田茬,做160厘米宽的畦,沟宽30厘米,深7~8厘米,8月中旬,天晴栽种,用两叉的铁耙划行距25~30厘米,沟深5厘米,栽8个苓子,株距20厘米,行间两头各栽2个苓子封口,每隔6-10行在行间多栽一行密苓子10~20个,封口苓和密苓子为补苗和山区栽种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用农家肥覆土,上面盖草。南方往往在畦沟内种小麦、蚕豆类,北方在畦梗七种玉米。
冬季管理:川芎枯萎割去地上茎,除草松土,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保护川芎越冬,次年春返青后,3月初肥料充足施稀薄人畜粪一次。
4.病虫害防治
(1)黑土蚕
咬食川芎幼苗,使之生长不好。
防治方法:栽种前用致百虫0.5千克加水25千克略浸苓子。如果发生虫害,可用300~500倍25%的滴滴涕乳剂浇灌根部。
(2)白粉病
是由囊子菌引起的,夏秋季发生,叶片如复白粉,界限不明显,后期呈黑色小点,严重时叶变枯黄。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园,消灭病原体。初期喷洒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7~10天喷1次,连续2-3天。
(3)红蜘蛛
参见甘草病害。
(4)川芎茎节蛾
又叫臭般虫,初期幼虫危害茎顶部,以后虫从茎顶端钻入茎内逐节为害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初期50%磷胺乳油1500倍喷雾,或50%马拉硫磷与40%乐果乳油等量混合800倍液喷洒。
(五)采收加工
由于地区不同采收季节各有所异。四川裁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北京栽后第二年8月上旬采收。云南第二年10~11月间地上部枯萎后采挖,选择晴天,除去落叶,剪须根,泥土,节子(芍苓子)留作种苗不能日晒。按大小分开,用慢火烤干或晒干,干后放在竹箩内摇撞,撞去外粗皮、须根、泥土即可。一般1.25千克鲜川芎得0.5千克干货。加工方法有先去皮潦煮和先潦煮后利皮两种,以前者损失少,质量好,多采用。先用小刀、竹片或玻璃片将根皮刮掉,并分为大中小三级放清水中洗净,再将各级分次倒在开水中潦煮约1-1.5分钟,当颜色略发黄亮,根中心微呈黄白色时,立即捞出,在冷水中漂一下,使其冷却,防止过熟腐烂。或将根弯成圆圈以不断者为适合。如时间不够,不能褶成圆圈。潦煮后稍晾干,用硫磺熏一夜,然后摊在晒席上或用小绳、蔑条穿头悬挂在太阳下晒干,或搭架晾晒。如遇阴雨天应立即炕干,否则变色发霉。川芎质量检查以个大均匀、质坚、香气浓、油性大、无过桥秆、无虫蛀、无杂质为合格,用竹箩包装,内衬草席,置于干燥处保存,每年上半年用硫磺熏,防虫蛀。
中药名称川芎(《汤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IUANXIONG
异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植物形态川芎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又作不等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短柔毛;总苞和小总苞片线形;花小,白色;萼片5,线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丝细软,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卵形。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本植物的苗叶(蘼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药材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炮制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 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再加 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2~3 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 2滴,显红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选方①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③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⑧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方》川芎散)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临床应用治疗心绞痛
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
药理研究
扩张血管
川芎嗪
①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动脉条)痉挛(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
②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结扎冠脉引起的心肌梗死病变程度。
③扩张脑血管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内分布较多;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阿魏酸
①增加冠脉流量。
②α受体阻断,抑制主动脉收缩。
抗血栓形成
川芎、复方冠心Ⅱ号方:体外抗血栓形成(血栓长度↓ ,血栓干湿重↓)。
川芎嗪 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降低TXA2活性;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血小板解聚。
阿魏酸钠 TXA2合成酶抑制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解痉
藁本内酯 ——气管平滑肌痉挛;
阿魏酸、川芎嗪 ——子宫平滑肌痉挛;
水提或醇提浸膏 ——小肠和子宫。
方剂
方名: 一奇散
处方来源: 《医钞类编》卷十七。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等分(俱酒洗,炒),生姜5片。
主治: 产后血虚头痛。
用法用量: 焙干,同煎服。
方名: 一捻金散
处方来源: 《御药院方》卷九。
药物组成: 蝎梢2钱,川芎1两,华阴细辛半两,香白芷半两。
主治: 牙齿疼痛。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每服少许,以指蘸药擦牙痛处,吐津,误咽不妨,不拘时候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本文2023-10-16 16:59: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