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鼠山的鸟鼠山人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世甫,一字可泉,自号鸟鼠山人,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
胡缵宗正是以他为官三卜多年的亲眼所见,在这年冬天返回故乡——甘肃秦安的路上,省检自己大半生历程,从而借感命运的多变与无奈,仕宦途中的险恶与阴冷,便将自己的余年,定位在“开阁著书”这一朝向内心的人生坐标上。陇山的黄土给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刚毅,陇右的渭水和蓝天也同样给了他后半生的灵秀和丰盈。六十岁以前,大地湾的和风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复无常的人生险途;六十岁以后,女蜗的子民们用宽厚和憨直的微笑将两鬃白霜、风尘仆仆的他接回。而两者的合一,便是体现在他于这年始开始的,以淡泊的心境、丰厚的阅历以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畅游(诗歌、书法、史志等创作),形成激昂悲壮、关注民生。疾苦、感情炽烈但又决无抚媚之态的独特风致。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缵宗辞世之日。是年,他八十一岁。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这二十一年里,他享了天伦人情之美,也畅饮了思想和精神的琼浆。此时此刻的,应该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后的《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等著书,足以等身。也正是这些多属于他晚年所创作的作品,使得他成为明代甘肃作家中声望不蜚者。是命运对一个心智卓群之人最为巨大的回报。在溢目之际,他该为他的这种人生关口毅然决然的选择而自豪和释然。
回答:9353个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延伸: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
1《斩春》
故事的开头,原本最纯洁不过了。
减兰山庄的葛伊春小朋友,心思简单,安分守己,因着师父一句“把斩春剑给你继承”,从此不怕苦,不流泪,一心只为斩春剑。不过,成长的烦恼告诉她,野丫头的春天虽然姗姗来迟,却依旧桃花朵朵开!
那个一起长大的少年,站在春雨桃花里发脾气:我的名字是杨慎啊杨慎!
那个卑鄙贪财又俊美的舒隽,歪着脑袋想了好久,懒洋洋道:“大概……因为我有点喜欢你吧。”
那把惹人觊觎的斩春剑,那条自相残杀的门规,那意图吞并减兰山庄的晏门,都千方百计地要在她人生里刻下痕迹、留下血泪,赶不走,抹不去。
十五岁的冬天过去了,又一年春暖桃花开,葛伊春的斩春剑啊,到底是谁斩断了谁的春天?
2《茹素》
若不是一场意外,欧葛应该还在意大利米兰的顶级设计学院里过着逍遥奢侈的生活。
父亲一夕败倒,家徒四壁。只是一瞬间,这位无忧无虑的娇纵千金就被拉进了残酷的现实。
不谙世事的她尝遍了人间冷暖,受尽白眼。但她并不认命,凭着一身的机灵劲和冲劲和自父亲那儿习得的手段,揣着不足两月的生活费来到花花大上海,走上了富贵险中求,空手套白狼的创业之路。
这是一家私营企业发展的缩影,手段不怎么光明,人物不怎么磊落,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有人赚钱买花戴,有人赚钱买肉吃。生意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鼓角长鸣从未间断,刀光剑影闪烁不停。其中游走着的人物,又有几个是吃素的?而欧葛,在大开杀戒、通吃四方之后,是否还能找到茹素的心情?
3《神,不许不爱我》
神,总是会宠爱着一些人,给予他们世人所艳羡的一切:美貌、智慧、财富;而还有那么一些人,平凡无奇,神似乎早已将他们遗忘。
楚香,无疑是后者。
然而有一天,一个拥有一切神的恩宠的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接下来的故事就如现代都市中无数凡人所曾经做过的美梦:神只般的优质男人与被神忘却的平凡少女相爱了。
为什么他会爱上她?他笑了:因为我是神,爱上你是神谕。
她不相信,直到有一天他却如神一般的消失,犹如他的出现。她疯狂的寻找,可得到的却是更扑朔迷离的答案:一个神秘的组织,一群创造神迹的人……或许他没有说谎,他,确实是“神”。
这不是神话,这只是一个钢筋森林中的爱情故事。最后的谜底还未揭开,但是我们坚信,即使是神,也在追求凡人最平凡的幸福,一如你我。
4《 上海娘事 上部》
旧上海纸醉金迷,繁华奢靡的外表下,掩藏了多少黑暗的故事?
小女孩名叫眼睛,少时成为父亲的禁脔,又把亲姐推入井内,最后还被亲人卖入妓院当讨人。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她只能用那双通灵的眼和扭曲的心默默观察着一切。
几家妓院争奇斗艳,妓女们为了当红不择手段。八个烟花女子,各有各的玲珑心肠,各有各的悲哀苦痛,在这十里洋场,谱出一部血泪交加的暗黑传奇。
妓院里一个又一个秘密被揭开,惹事的人被偷偷处刑,新来的人被毒瞎了双眼,明明是早年私奔人人称慕的人,尸骨竟在樱花树下被人挖出……
一波未平,余波又起。
旧时的上海,在作者笔下又苏醒过来。阴暗的角落里,腥臭的枯枝腐叶中,是否还能冒出新芽?
5《拍翻御史大夫》
身为梁国名列前茅的女性进士,虞璇玑完全确定能捞个弘文馆校书郎当当,干两年走街串巷混吃等死的官场实习生活。可惜老天不遂人意,她竟被为人龟毛、结怨甚多的御史大夫荐为监察御史里行!?
嗯?您说啥?按着官品,这是超升?虞璇玑跳脚大骂,一众京官哀声附和:要死了!九世强盗十八世恶人才会一起家就去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的御史台当官!
呃……那么,号称从头发到脚趾甲没有一处知道温柔善良为何物、从头皮到脚底心没有一处明白和睦相处是什么的御史大夫,怎么就看中了她捏?
锵锵锵~看过来!脸比墙厚、心比墨黑御史大夫VS及第女门生,外加不时华丽路过打酱油的女皇太上皇官崽小民,一场华丽大乱斗的官场kuso记就要上演。
金鱼出品Kuso文,人客您不猛看狂看用力看,岂有人情天理乎?
6《浮生》
九儿原是女儿身,却为自保女扮男装入了云卿班。
签下一纸十年契约,只供衣食,打死无论。
从此进了梨园。
她七年勤勉如一日,终于登上了至高的天蟾楼,唱一曲《文姬归汉》,成了 炙手可热的名伶。
哪知道命运弄人,戏子唱得再美,也不过是王公贵族手里的玩物。
面对师兄师弟的爱慕与嫉妒,纨绔子弟的争相追捧,她该如何自处?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为何腰盘黄绦,身穿直缀?
见人家夫妻们,一对对着锦穿罗,啊呀天吓!
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
一曲《思凡》,唱得出她的忧虑,却唱不出她的相思。
7《 唐棣之华》
地府里,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直接操纵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他们身负大功大过,他们还超级有个性,即使一切尘埃落定,身在地府皇家联谊会,也互不相让,状况百出。
嬴政身为地府皇家联谊会永久会长,逮住机会就训话,被一干帝王集体无视;引狼入室的崇祯和宋高宗赵构一起去了地府边荒劳改;乾隆毁坏书画乱盖章,引起公愤……
所以说,明成祖朱棣和唐朝太平公主谈恋爱,那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地府谈恋爱是怎么谈,直奔主题还是弯弯绕绕,正经八百还是鬼扯鬼闹?
地府的恋情,有了两千多年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深厚背景,怎能不精彩,怎能不销魂?
还等什么,请跟随作者使君,来趟地府之旅吧!
8《不可云》
崇祯年间,乱世将起。鬼怪当道,民不聊生。
潦倒书生张子虚,偶遇年轻道士玄机,故事就此开始。几番巧合,一场前缘,原来是早有定数。二人跋山涉水,在人鬼莫辨的凡尘俗世间历尽磨练,阅遍百态万象,又究竟是为何?
嬉笑亦情深,怒骂皆意重。扑朔迷离的表象下,不过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百年岁月、两世苍茫,“穷途恸哭哄堂笑,兴亡成败皆看饱。半入尘缘半修道,一培黄土全埋了。” 来来来,列位看官,且跟随小生百纳川,道尽这人世间情情爱爱、恩恩怨怨、纷纷扰扰,终谱一曲《不可云》。
9《孤水烟云(修改版)》
这是一个人如其名的男子,他疏梅淡月,魏晋风度。
从孤苦无依到权倾天下,苏逸,只留给了世人三十载光华。
那时候啊,苏逸从没想到三里河外还有天,及至看淡了山水,踏遍了五湖,再回首却早非旧时光。
“两个都爱,谁也不比谁少,但是小瑞依赖我。”林琛的眼神里有伤感,“我不了解苏逸,也许,他只是感激我,当年救了他。”
当着所有大臣的面,皇帝执起苏逸的手,坐实“以色惑主”的流言,看似是圣眷无伦,却也不过是戏假情非真。
爱他的人,叹他的绝世风华,恨他的人,骂他的阴险奸诈。
可是在处于人生巅峰的时刻,苏逸走了,从此千山暮雪,落日凄茫,惟留一段传奇被千古传唱……
10《广州故事》
这是广州背景下的两场情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某年某月某日,饱受失恋打击的张达遇上了才华横溢的季扬,一见钟情。
他们都背负着许多的情伤,可相遇之时,冰冻的心情却瞬间融化。
从此以后,两个大男人带着一个孩子,相濡以沫。
即使出现再多波折,最后仍是携手与共。
同一片天空下,骄傲的主持人柏原,义无反顾地爱着季扬。
即使他为此背负了太多了伤痛,即使要赔上自己的身体和前程,他依然冥顽不灵爱着。
可是一路兜兜转转,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属于他的怀抱并不在那人身上。
本文以林夕的歌词为线索,以诸多角色的角度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场广州故事。
虽算不上轰轰烈烈,却是如此真实,足以打动人心。
鸟鼠山的鸟鼠山人
本文2023-10-16 17:15: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