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秦始皇的皇帝烧掉了14万卷珍贵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超越秦始皇的皇帝烧掉了14万卷珍贵古籍,第1张

梁元帝萧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皇帝。萧艺继位前是湘东的国王。早年,他因病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后历任荆州刺史、节度使、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密诏封萧艺为侍中、伪黄阅、大都督等职。他掌握着权力,却无视国内的内乱,隐藏着他的自私。故意纵容侯景作乱,导致梁武帝被侯景逼死,然后把对他即位构成威胁的兄弟侄子都一一消灭,等到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基本铲除后,再发兵给他。

武陵王萧基在萧艺登基后在益州称帝,于是萧艺出兵四川灭弟萧基,同时要求西魏出兵,结果益州沦落到西魏手里。萧艺狂言之后,上书西魏宇文泰,要照老图重划疆界。很不满意,命令常山金和将军杨忠带领五万军队进攻江陵。梁元帝打败太子,投降西魏。

梁元帝萧艺也是众多亡国的皇帝之一。与杨迪、南唐后主等名人相比,他的一生被历史遗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梁元帝萧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并不曲折。前40年,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太子,除了在华宅高墙里看书、写诗、画画,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痕迹。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借助“侯景之乱”,登上了历史的前台,然后做出了被后人诟病的举动。

公元555年初,成圣三年十二月,西魏宇文泰大军围城,统帅在混乱中死去。宣誓效忠过去的将军们也向敌人投降了。正在吟诗的梁见大势已去。他赶紧躲进内城,下令把所有的书都烧掉,准备自焚。劝阻之后,他想投降求和。谢一任等人劝他乘夜突围。只要他渡过长江,就能得到驻扎在江南码头的阿良军的救援。然而,元帝不习惯骑马,并认为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只是给他的耳朵增添了侮辱。

在王豹的挑唆下,元帝仍然怀疑谢阿仁的忠诚,于是在他建议召集内城五千多人后,拒绝与他见面。他气得谢阿仁吐血。元帝骑着白马,穿着便衣在东门投降,被羞辱和杀害。在魏莹被俘后,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烧书时,萧艺说:“我读过成千上万的书,但它仍然在今天,所以我烧了它们。”梁元帝自焚而藏。他至死都不知道也不承认自己亡国的真正原因,但这也证明了他一生爱书,从极度的爱到极度的恨,想让这些心爱的书陪葬。纵观历史,这样的行为是前所未有的。

他刻苦读书,收集了半辈子的书籍,收藏了14万卷珍贵古籍,却在登基后,给北方西魏之敌和江陵破城之夜带来了大败。他下令一把火烧了来之不易的14万卷古今图书,这是自秦始皇焚书以来文化史上最大的浩劫。梁焚书是汉魏以来历代藏书的巨大损失。可以说,梁朝皇帝是一个给中华文明带来巨大伤害的千古罪人。

第一次,基督教和日尔曼各蛮族(也就是现在西方人的祖宗)连手灭亡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使西方文明倒退停滞一千年,跌回野蛮时代

第二次,蒙古人屠杀,毁灭阿拉伯文明,和宋代中国文明

阿拉伯文明从此一蹶不振,彻底论为别的民族屠杀压迫的对象

中国文明也气息奄奄,只剩下一口气

第三次,满清大屠杀,中国文明步阿拉伯文明的后尘被彻底毁灭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是清代皇陵区。清朝定都北京后,于顺治十八年(1661)建陵于此,后又在河北易县建皇陵,分别称清东陵、清西陵。东陵整个陵区占地约2500平方公里。陵区「 ”前圈” 部分48平方公里,建有帝陵 5 座, 为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陵区外围还建有王爷、皇太子、公主等园寝,埋葬帝、后、妃、王、公主等 160余人。 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 清东陵 清东陵 1928年,裕陵(乾隆)和定东陵(慈禧)遭到 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盗掘,陪葬珍宝被洗劫一空。 1945年,清东陵其余皇帝、皇后的陵墓全部被土匪王绍义和当时的冀东军区十五分区对敌工作部部长张尽忠掘盗殆尽。 1945年,这一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然而,举国的欢庆气氛还没有过去,9月,清东陵的定陵就被盗了。 慈禧陵与慈安陵是相邻的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慈安(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 慈禧陵丹陛镂空雕刻十分精美 慈禧陵宝殿用的都是极为珍贵的木材 慈禧陵宝殿装饰堪为极品 一、王绍义盗掘定陵和慈安墓 日本人败走后,当时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抽不出军队来守护陵寝,只好组织附近村庄的民兵配合区小队来看管。这些民兵当中有许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 这时候,藏匿在陵寝周边的土匪头子王绍义开始组织人力盗掘皇陵。他们作案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咸丰皇帝奕詝 (1831-1861年)的陵寝定陵。 1945年9月23日这天正逢集日,守陵的班长轮到新立村的张小秃。经过精心策划,王绍义把盗陵队伍分成两拨,一拨在陵西用雷管炸药打石头以掩人耳目,另一拨盗陵。这次所盗的珍贵之物,全归头目所得,剩下的珍珠玛瑙、翡翠等小东西,给参加盗陵的20多个村民每人抓上一把了事。定陵被盗后,王绍义与赵子新、刘恩、杨芝草、赵国正等人聚在一起,又将慈安太后的陵寝盗掘一空。 顺治皇帝(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顺治孝陵 顺治孝陵 顺治孝陵 顺治孝陵 二、寻找后台,张尽忠入伙 王绍义为了寻找黑后台,王绍义瞄住了张尽忠。张尽忠身为15军分区敌工情报队队长,当过护矿警察,后投奔八路军,长期活动在马兰峪和陵圈之内。人称「 ”张大胆”胆大包天,生死不惧,经常只身出入敌人心脏。张尽忠接受了王绍义带来的珍宝金头九连环(一两八钱多)、白玉镯、翠板指、白珍珠面前(皆为盗定陵、慈安陵所得)珍宝,成为东陵第二盗案的又一组织者和策划者。 王绍义找上张尽忠,一是看中了他的身份。张尽忠可以说是当时清东陵地区级别最高的军队领导,这个靠山够大。另一个原因是张尽忠「 ”够狠”,足以震慑住一干盗陵犯,让他们顺从听命。 但是,张尽忠插手盗陵,并不满足于王绍义一伙「 ”鸡鸣狗盗”似的盗陵活动。他把盗陵冠以「 ”斗争皇上大地主”、「 ”帮助群众度过饥荒”之名, 同时广泛动员陵寝地宫的知情者、会用雷管炸药的能人加入,还拉拢了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区长介儒。 于是,这场盗陵活动被迅速扩大化,变成了一场上千人参与的明火执仗的群体性犯罪。 清圣祖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康熙景陵 康熙景陵 康熙景陵 三、罪魁张尽忠 张尽忠不愧为情报队队长,提出一系列蛊惑人心的口号,把盗陵冠以「 ”斗争皇上大地主”、「 ”帮助群众度过饥荒”之名,以迷惑群众,还合计定了些「 ”黑话”以防万一。管盗陵叫「 ”挖金”,调集民兵叫「 ”集训”,晴天称「 ”天高”,黑天称「 ”明路”,动手叫「 ”立拖”。同时广泛动员陵寝地宫的知情者、会玩雷管炸药的能人加入。 张尽忠把参与盗陵的人员集中起来,各有分工。每次盗陵,都要在陵寝周边五华里设置警戒哨,由持枪民兵负责看守。然后由青壮年劳动力负责挖开地宫入口,进入券门。 按照清朝规制,皇帝地宫内有4道石门,皇后则有2道。每遇石门,先由王绍义用「 ”拐钉钥匙”尝试打开,如果打不开,则直接用炸药炸开。 坚固的地宫构造还是给盗陵分子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弄开每一道石门都殊为不易。盗开一座地宫,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乾隆裕陵 乾隆裕陵 乾隆裕陵 乾隆裕陵地宫 据后来案犯供称,每次盗开地宫,都是张尽忠、王绍义首先进入,然后才是几个头目。为了防止盗匪们抢夺、私藏珍宝,地宫内点燃几十只松明火把,张尽忠站在高处持枪监视。 盗陵完成后,盗匪们一般把宝物集中到神厨殿。先由张、王挑拣,然后按三、六、九等瓜分。 四、清东陵浩劫 1945年12月22日,月黑风高,伸手难见五指。昌瑞山下震耳欲聋,刀枪闪亮的一场新战斗冲着康熙皇帝的景陵打响,300多双罪恶的手伸向景陵地宫,对康熙皇帝拖骨暴尸。经过三昼夜的「 ”激战”,终于拿下了景陵地宫这个「 ”碉堡”,搜出了珍宝几大口袋。王绍义洋洋得意地说:「 ”我们所挖的几座陵,就数这景陵的宝物多,不次于慈禧、乾隆的陵啊!”张尽忠也乐不可支:「 ”好东西比孙殿英得的还多呀!” 王绍义一伙本来就是土匪、无赖、盗墓贼,干将们贪婪成性,打的招牌是「 ”救济贫民”、「 ”按股分配”,却又导演出一幕又一幕分赃大火拼的丑剧。张尽忠心狠手辣,坚持在孝东陵分定陵和景陵的宝物,这里距他家近,一旦打起来也有退身之地。面对众多的珍宝,众人你拿我抢地乱成一锅粥,最后以比枪法打孝东陵殿檐上的 定输赢分宝物。另外张尽忠和王绍义还设下圈套,事先安排好人,听见枪响就冒充军分区敌工部的人来敲门过问,又由他张队长出面应付过去,最后自然得宝最多的是王绍义和张尽忠。 咸丰皇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咸丰定陵 咸丰定陵 咸丰定陵 咸丰定陵 咸丰定陵 咸丰定陵 这股邪风迅速蔓延到陵区的四周邻舍。 八区的赵子新带领10多名区小队队员和民兵一夜间把景陵妃园陵寝一座贵妃陵盗了。 关会增、贾正国一起挖掘了康熙的双妃陵。 穆树轩同贾井满把裕陵园寝里的香妃墓掘了。 王绍义父子又钻进裕陵园寝连盗两座妃子墓…… 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从1945年底到1946年1月,在将近两个月时间里,总计超过千人的盗陵队伍把清东陵除孝陵之外的所有陵寝盗掘殆尽。之所以没挖孝陵,是因为民间传说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地宫是空的,只有一双鞋子和一把扇子。盗墓分子认为不值得盗挖。 清东陵经历了这样两次浩劫,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横遭蹂躏,无数瑰宝散失流落,盗墓者的贪婪、野蛮和愚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清东陵被盗的消息也经过一个叫张树廷的 军统特务报告后公开了。一时舆论哗然。 郑恩普在张树廷提供的消息之上,指名道姓地说清东陵被盗是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司令曹治甫、蓟县公安局局长云光等人所为。 同治皇帝(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 同治惠陵 同治惠陵 五、盗陵者的可耻结局。当时的国民 得到报告,并在北京查获倒卖的文物800余件,立即与 交涉,周恩来发表严正申明,当时各报都有报道。 张尽忠: 军统于1946年初将其抓获,1948年死于看守所。 王绍义: 1946年初外逃。直到6年之后,被专案组抓获,被判处死刑。 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6名主犯武装拒捕,在1946年2月1日被枪决。 八区介儒区长投案自首,区助理赵子新被缉拿归案后,受到法律严惩。 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处,国家开始将清东陵纳入了一级文物保护区范围。 清东陵,原有日寇看守,后日寇投降撤离。日本都不动的清皇陵,却被我们自己盗掘、毁灭。这就是历史。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

在十年动乱中,徐向前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历经风险和坎坷。从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海报泽东《我的一张大字报》到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等被打倒。这一系列事件,徐向前都感到茫然。

急风暴雨,许多事他来不及细想,更想不到会愈演愈烈,搞得不可收拾,一闹就是10年。

在文革结束后不久,中国便出现了以《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流行,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对于文革暴露批判的潮流。

著名作家巴金在从1978年开始撰写的《随想录》中,对于文革也进行了反思。并且在此后不断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倡议。

在2005年春节,广东省澄海市塔山风景区上、民间组织的文革纪念馆正式开放,但直至4月17日,经《汕头都市报》报道后才引起注意。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其改革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但是《韩非子》的记载很简略,没有具体记载怎么焚、焚哪些。

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代。提出者是李斯。这次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有提及,比较详细。所以重点聊聊第二次焚书。焚书的缘由是一次争论。争论的主角一个叫周青臣,一个叫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以及秦王朝到底该实行哪种制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宴席宴请大臣。在敬酒的过程中,周青臣拍了一把秦始皇的马屁,说陛下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完非常高兴,夸赞了周青臣。

这时淳于越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反对说: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一旦有事,谁来相救?况且以前从来没有搞过郡县,从来没听过国家大政方针不学习古代而能长久的。现在周青臣又在您面前阿谀奉承,可见不是忠臣。

中国是一个极度重视文化传承的国家,最典型的是《尚书》,就是上古之书,讲述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的事迹,在全世界对自己祖先只能靠考古了解的时候,中国人却可以通过文献记载了解先民的事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却又有多次文化浩劫,比如秦孝公焚书(韩非子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当然实际没有认真执行,且局限于秦国,影响不大)、秦始皇焚书坑儒、梁元帝焚书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那么,中国最大的文化浩劫,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来源于一个独霸文坛的皇帝之手,这就是清朝的乾隆! 众所周知,乾隆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乾隆一人就差不多灭了整个唐朝诗人,单就诗作数量而言,可谓独霸文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也可能是「 ”毒霸文坛”,原因很简单,除了乾隆这些「 ”注水”、甚至「 ”捉刀”的诗作之外,乾隆还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化浩劫,以至流毒至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之相比,简直是萤虫之比皓月。 那么,乾隆究竟如何制造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其实,乾隆做的太多,很难一一道明,笔者只从两个方面简要谈一下。 乾隆制造的文化浩劫,最严重的莫过于《四库全书》。如今,很多学者赞扬四库全书,但却不提《四库全书》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四库全书》只是一本整理古书的书籍,相当于把之前的古书,重新整理录入。 要说《四库全书》一点功劳没有,肯定是胡说八道,因为整理收录书籍的办法,整理古书的「 ”苦劳”,以及的确保存了一些孤本。然而,没有四库全书,或许有些孤本会遗失,但绝大多数还会流传下来,不会因为没有四库全书就没了,所以此书功劳没学者渲染的那么大。 更为严重的是,相比四库全书的整理之功,对中国文化的毁灭影响却更大,比如篡改、删除各种古书内容等,以至流毒至今。至于四库全书究竟如何毁灭文化,只要看一个数据即可:四库全书一共收录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但禁毁6766部,93556卷,超过收录数字,还不包括民间害怕「 ”文字违禁”而主动毁掉的书籍。 禁毁的书籍,不是一两部书,而是「 ”禁毁6766部,93556卷”,超过收录的书籍,简直骇人听闻。因此,说乾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毁灭者,相信一点都没有错。 鲁迅评价一针见血:「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有趣的是,鲁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有过评价,关键词句是「 ”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显然,在鲁迅看来,乾隆的《四库全书》流毒更甚! 乾隆制造的第二个文化浩劫,影响力相对较小,却让中国最顶尖艺术作品浑身沾满了「 ”牛皮癣”! 众所周知,名人字画是一个民族的艺术精髓,先人留下的珍贵珍宝。尽管可能属于某人,但却也属于整个民族。尤其是一些超级珍贵的艺术品,更是不容随便破坏。而且,乾隆得到的众多名人字画,大家总不会以为是「 ”公平买卖”吧?手段很多,即便不是「 ”巧取豪夺”,但乾隆也肯定有「 ”以权谋私”,所以才获得了大量古董字画。 不管乾隆如何得到这些字画,关键是乾隆在这些字画上到处涂鸦,严重影响了字画的艺术价值:一者乾隆在字画上盖章、题字之类,对字画本身艺术性造成了破坏,二者乾隆的书法、诗作等只能算一般,却公然在各种名人字画上题字、题诗。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见上图),可谓超级珍宝,王献之只写了28个字,字字神韵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但如今这本字画上面,却有73处的乾隆遗迹,比如乾隆在上面题字赋诗和写小议论文,还有密密麻麻像牛皮癣一样的印章,严重影响《快雪时晴帖》的艺术性。 不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还有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远帖》,以及鼎鼎大名的《富春山居图》。在《富春山居图》上面,乾隆留下的遗迹可谓密密麻麻,还不是在犄角旮旯,而是专门找显眼的地方。 乾隆开心了,中国瑰宝却遭殃了,留下了一地牛皮癣。 关于乾隆对文化的毁灭,可谓数之不清,余毒至今还在。只是令人奇怪的是,乾隆形象却极为正面,民间亲切的称他「 ”风流皇帝”,很多学者提起他的时候,都会肃然起敬的称之为「 ”乾隆爷”。 一个制造了中国、甚至是世界最大文化浩劫的皇帝,却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可能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相反,只制造了一次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却被无数文人墨客口诛笔伐,以至名声扫地。可见,文人墨客的节操,真让人哭笑不得。

超越秦始皇的皇帝烧掉了14万卷珍贵古籍

梁元帝萧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皇帝。萧艺继位前是湘东的国王。早年,他因病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后历任荆州刺史、节度使、镇西将军。侯景之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