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到底有哪些?他们都有什么观点?
老子、列子、庄子、关伊子、张道陵、葛洪、陈抟、邱处机、王常月、陈撄宁、易心莹、
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
闵 智 亭
道家学派思想怎么会被道教接收过来成为立教的理论基础 要明白这个原因,就得从道家学派诸著述中来追本溯源。
早在战国时代,齐国稷下黄老学派,已经把黄帝、老子结合成一个体系。所谓: “道家之学起源于黄帝,集成于老聃”。不过这时的黄老学派,是把黄帝、老子之“清静无为,自然而治”的思想作为学术来研究,并没把黄、老神化。后来,黄帝成了由神仙家们演成的“骑龙升天”的神仙。老子又是个“西渡流沙莫知所终”的存疑人物。《老子》这部书人称“辞称微妙难识”,很多词旨可为修仙炼养者藉作理论依据。而《庄子》,这部老学的继承和发微著作,所记述的黄帝去崆峒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和形容的藐姑射之山“绰约若处女”的仙人,以及老子继承人列御寇的“御风而行”等等,还有“缘督以为经”的炼养法,又都为炼养成仙说作了佐证。齐国的邹衍,把《洪范》五行,推演成“五德终始之运”,创立阴阳五行学派。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为齐燕方士们找到了修仙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南方的楚国,更有着众多的神仙说。如:彭祖,至殷末已活到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三闾大夫屈原,在他的《楚辞》中能一气列举那么多神仙,他的《远游篇》更能把修仙“路经”阐发得那样详尽,无怪冯友兰在他的《再论楚辞中的哲学思想》一文中说:“屈原的著作中的精神说,也可说是为道教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料”冯友兰先生是认为:“黄老之学,到了汉末,终于成了道教”的。战国时代流行的:《行气玉佩铭》、《却谷食气篇》、《导引图》(后二者见马王堆出土帛书),都是属于道家学派的修炼长生的丹法。由于道家学派的学术思想是继承古老文化而来,形成其多种因素,《汉书·艺文志》所记汉初“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其大旨都在于“去健羡,处冲虚”;另有“神仙十家二百五卷”。“道家”、“神仙”在西汉初还有所区分,到了东汉已逐渐溶汇到了一起,以次包括于道教之内了。加之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以及汉末皇帝对老子的崇祀,皇帝把老子正式神化了。桓帝延熹八年两次遣使者至苦县祠老子,一次是正月,遣中常侍左馆至苦县祠老子,一次是十一月遣中常侍管坝之苦县祠老子;九年,桓帝还“亲祠老子於濯龙宫,以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西汉初用《老子》之学作南面术施政的“黄老学”的老子是人,到了汉末就成了“神”了。神仙方术的“黄老道”也就随之而形成了。从汉·顺帝时的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中所得《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始,在民间形成一个原始道教组织——太平道。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太平经》按《后汉书·襄楷传》所说,是:“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巫觋杂语。”《太平经》中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思想和追求平等理想社会的患想,无疑是从《老子》思想渊源中提取出来的。后汉·顺帝。汉安年间张道陵在四川创立另一个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亦称正一道。五斗米道更是以《老子》为主要经典,定为教徒的必修课。据《后汉书·刘焉传》和《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老子五千文》是由张鲁定本为五千字而命名,联系清·光绪年间发现的《老子道经上想尔》中的《想尔二十七戒》,把《老子》注上道教教义的创始者,应是张道陵至张鲁。《老子想尔注》至少是张鲁定本五千字时加以充实完整起来的。五斗米道除把《老子》宗教化注释作为教义外,还搀揉了神仙、方术、数术、神咒、符录、内外丹法等等。五斗米道是直接继承综合道家学派思想的《老子》发展出来的。
由黄老学衍绎而来的黄老道 (方仙道),而太平道,而天师道,到两晋南北朝出现的北天师道、上清道、灵宝道、帛家道、楼观道等教派,经过各派道教人士的努力,创造出众多的道经、道典,奠定了隋·唐以后道教的理论基础。这些著述涉及面很广,“包罗万象”,可谓为我们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回顾一下历代国家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笈志》和其它志乘及辑道教典章经书的《道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道教和道家的启承关系
无神仙骑蛟龙,高真神圣出游乘、御真龙。
太上老君。《抱朴子·杂应》: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後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
玉皇大帝。《玉皇宝诰》:……时乘六龙,游行不息,气分四象,斡旋无边……
太阳星君。《太阳星君宝诰》:……驾六龙而统治十华,司善恶予夺之柄……
请采纳。
锤子的诗句很多,先推一个乾隆《泛月》——锤峰玉台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写有锤子相关的诗句″锤锻任洪炉″。明代张岱的巜玛瑙寺长鸣钟》有云: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
希望能帮到你。
道家代表人物到底有哪些?他们都有什么观点?
本文2023-10-16 18:32: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