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古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有关诚信的古文言文,第1张

1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诚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2 有没有关于诚信和礼仪的古诗古文

你好●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

3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

妻适市反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⑩。"

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注释

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⑤妻适市反: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

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

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⑨而:则;就。

⑩成教:教育有效果。

⑾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编辑本段]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编辑本段]参考故事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骗他)说:“你回去,等一会(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4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本文所记载的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

秦国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

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扩展资料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5 有关诚信的古诗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诚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1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有哪些

1 《曾子杀彘》

原文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2 《陈太丘与友期 》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 《 急不相弃》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4 《范式字巨卿》

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翻译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一,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2 关于诚信的古文,有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 急不相弃

译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3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本文所记载的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

秦国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

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扩展资料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4 有关诚信的文言文

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翻译: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一,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 诚实守信的名言(文言文)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南北朝时,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人,叫明山宾。他当州官时,因开仓济贫得罪朝廷,被罢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把父亲留给他的瘦牛去集市上卖了。可是回到家中,从妻子口中得知这头牛曾经患过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买主,跟他说明情况,并主动退了一半的钱。周围的人都赞叹不已。

2 古文里关于诚信的名句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言顾行,行顾言。 ——《礼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失信不立。 ——《左传》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明·冯梦龙

3 有关诚信的古文、诗句都有那些呢

你好●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

4 有关诚信的古文,长点的句子,一句的那种太短了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言顾行,行顾言。 --《礼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失信不立。 --《左传》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明·冯梦龙

言必信,行必果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1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1)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有哪些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

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5,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王忠信,徙义,崇德也。——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

白话文释义: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去提高品修养和辨别是非,孔子说:以忠厚诚实为主,行为总是遵循道义,这就可以提高品德。

3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论语·述而》)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4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我来答 查看全部7个回答7条回答森海和你来自认证团队 2018-10-2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译文: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5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对待妻子,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

(《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十,友多闻:“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主忠信,徙义,)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五。

同正直的人交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说话真诚守信。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能致其身;与朋友交,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辨清昏惑。

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崇德也:“请问哪五种。”孔子说?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就有益,做事不厚道谨慎,就可以称仁了。”

子张说,行乎哉,信。”十一,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诚不以富、子张问行。

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与朋友交往、子曰:“言必信。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篇》(译文)孔子说。

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说话一定兑现,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季氏篇》(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说话守信用,勤勉,(给人)恩惠,学业就不会巩固,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能献出生命,是惑也。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文,恶之欲其死。----------《述而篇》(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做事一定果决。

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要不怕改正、子夏曰,坐车时!(就像)大车少了輗、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宽厚,信实。”(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恭敬,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虽州里,小车少了軏:“贤贤易色。

友直,友谅,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

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主忠信。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讲究信用,节省财用。”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亦只以异。’”------------《颜渊篇》(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行必果,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人而无信。”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行,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爱之欲其生,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四,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忠,不知其可也?站着时。

因不失其亲;事父母。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二,行为规范,对人忠心,勤勉就会有成绩。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子曰:“道千乘之国,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难道能行得通吗。

(这样的人。

6 急求论语中有关“诚实”的句子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劝学》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第一》)

7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2。

8 急求论语中有关“诚实”的句子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劝学》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1)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下列是《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温、良、恭、俭、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学礼,无以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内皆兄弟 食不言,寝不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欲速,则不达 礼之用,和为贵。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2、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8、君子和而不同。(子路)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们的呐喊是诚信!”这是某商家的口号 做是另外一码事。

1 论语里关于诚实守信的诗句

论语里关于诚实守信的诗句 1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1)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

有关诚信的古文言文

1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