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言文,第1张

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言文警句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 《饮酒·其四》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0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1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2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2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2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5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 急求:环保或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古文句子

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当现代人大梦初醒而着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殊不知,古人自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走出、跨进文明社会的那一刻起,就重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从古人立法中就可见一斑。

据《周记》记载,周代就设立“山虞”掌管森林,“司空”掌管城廓,职方氏、土方氏、庶氏等分别掌管灭害虫、除杂草等事宜。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代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法令虽然有点严苛,但可以看出古人对蓄意破坏生产资料和生存环境者是非常痛恨的。

《孟子梁惠王上》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进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生无憾,王道之始也。”孟轲巧地把环境保护上升到称王称霸的高度,不由梁惠王不怦然心动。多年后的现代人却不惜竭泽而渔,大面积砍伐山林。《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中指出,“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王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之。”正是基于以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古人才对自然环境和人口聚居的局部环境予以立法,禁止污染。《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商鞅在秦国实行法治,也曾制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的法律,如果这条法律在今天仍行之有效,相信你我都不会再生活在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了。

秦朝《田律》明确规定:“每年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伐林木;不准进山采樵;烧草木灰;不准诱捕幼兽、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以上禁令,至七月才得解除。其中,不准进山烧草木灰,对防止森林火灾,仍行之有效。

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所在荒、芜,五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其穿垣出秽者杖六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在后来的宋朝乃至清朝的《大清律》,也都对环境作了明确的立法。所有这些,对走向依法治国的当代人来说,仍不失借鉴意义。

3 古文中能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可惜了,没找到有和字的

1 关于兄弟和睦的古诗句

2 关于和睦的古诗句

关于兄弟和睦的古诗句 1描写兄弟和睦的古诗词有哪些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 谚语

解释: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王子安集》

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3、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宋·陈刚中 《阳关词》

解释:要知道如果四海之内都是好兄弟,走到哪里相遇的是陌生人呢。

4、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宋)·陆凯 《赠范晔》

解释:摘花的时候碰到传递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给身在遥远边塞的人,这江南也没什么好寄的,只能送你一枝象征春天的花朵。

5、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北周·庾信 《寄王琳》

解释: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6、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唐·孟浩然 《送席大》

解释:知道你现在还是一个人孤苦伶仃,也是多病之身,我也深感忧愁。

7、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江夏赠韦南陵冰》唐·李白

解释: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解释: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9、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齐州送祖三》唐·王维

解释: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

1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韦城李少府》唐·张九龄

解释:只要彼此相互了解,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成为邻居。

2描写兄弟和睦的古诗词有哪些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 谚语 解释: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王子安集》 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3、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宋·陈刚中 《阳关词》 解释:要知道如果四海之内都是好兄弟,走到哪里相遇的是陌生人呢。 4、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宋)·陆凯 《赠范晔》 解释:摘花的时候碰到传递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给身在遥远边塞的人,这江南也没什么好寄的,只能送你一枝象征春天的花朵。

5、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北周·庾信 《寄王琳》 解释: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6、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唐·孟浩然 《送席大》 解释:知道你现在还是一个人孤苦伶仃,也是多病之身,我也深感忧愁。

7、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江夏赠韦南陵冰》唐·李白 解释: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解释: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9、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齐州送祖三》唐·王维 解释: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 1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韦城李少府》唐·张九龄 解释:只要彼此相互了解,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成为邻居。

3关于兄弟和睦的名言(中国古代)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展开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①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②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③兄友弟恭,夫义妻贤收起

4关于“家庭和睦”的古诗句有哪些

1、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唐·杜甫

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4、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5、归家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5关于和睦的古诗文名句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珍惜“和”,造字就是一株禾苗一张口,与吃饭一样重要。

由“和”构成的词比比皆是,诸如和平、和顺、和畅、和睦、和亲、和气等等不一而足。从古老的“和为贵”到现今的构建和谐社会,以民族性格的角度讲是一脉相承的。

在民间俗语中,也有大量的有关和谐的说法,可见和谐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中不和外人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是强调家庭邻里要和谐;“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透骨寒”,“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强调人际关系要和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家礼让三先,互敬互爱,常怀感恩之心,自然相处和谐;另外,“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只要人人修身正己,严以律己,这当然增强了社会和谐的因素。

6关于和睦的诗句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关于和睦的古诗句 1关于和睦的古诗文名句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珍惜“和”,造字就是一株禾苗一张口,与吃饭一样重要。

由“和”构成的词比比皆是,诸如和平、和顺、和畅、和睦、和亲、和气等等不一而足。从古老的“和为贵”到现今的构建和谐社会,以民族性格的角度讲是一脉相承的。

在民间俗语中,也有大量的有关和谐的说法,可见和谐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中不和外人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是强调家庭邻里要和谐;“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透骨寒”,“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强调人际关系要和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家礼让三先,互敬互爱,常怀感恩之心,自然相处和谐;另外,“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只要人人修身正己,严以律己,这当然增强了社会和谐的因素。

2有关和谐的诗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lt;春江晚景&gt;》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3寻有关和谐的诗句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

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4关于和睦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

5关于和睦的诗句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6关于“和谐”的古诗名句有哪些

1 宋·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宋·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宋·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 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关于“家庭和睦”的古诗句有哪些

1、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唐·杜甫

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4、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5、归家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8关于和谐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浣溪沙》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曹操《龟虽寿》 25山气曰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9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30鸡栖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

《诗经·君子于役》 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 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无题》 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东汉·曹操《苦寒行》 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2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五代·韦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43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4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乐府诗集·木兰诗》 4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乐府诗集·木兰诗》。

  人与人“贵和”。《论语·颜渊》》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如兄弟的。或者说一个人的视野已达到(君子)境界时,什么人都可能成为兄弟(朋友)。

  在《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就颇为详细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二千多年前物质匮乏的社会,孔子就能够憧憬政治民主,“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希望大公无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向往的是生活幸福,“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多么“和谐”的社会啊!

  人与畜禽“贵和”。哲学家李耳骑青牛过函谷关,使他大彻大悟,“老子骑牛过函谷,紫气东来注诗经”;哮天犬协助杨戬作战,“二郎神”有狗相助,所向无敌;再如项羽的乌骓马、关羽的“赤兔马”失去主人后,竟然相随英雄而去!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虚写更为神奇:“……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凶猛的老虎能够奏乐,鸾鸟能够驾车!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实写又是一番景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的“鹊”惊、“蝉”鸣、“蛙”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也并列于“鹊”、“蝉”、“蛙”中,好一个众生平和的世界!

  人与自然“贵和”。古时,与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伴的,甚至视“梅”为“妻”、将“松”作“子”的,大有人在。较完整画人绘景的,柳永的《望海潮》堪称代表作:

  “……重湖叠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嬉嬉钓叟莲娃”——吹奏乐器的人、和歌泛舟的人、醉听乐曲的人、吟诗赏景的人、在莲叶丛中垂钓的老人和嬉闹的孩童……他们以不同方式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安泰祥和地生活,真叫人心驰神往。

  “贵和”的重要性。“礼之用,和为贵”。尽管有人对孔子时代的“礼”、特别是“和”有争议,但是后世多将“和为贵”作为“和谐”处世的箴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把是否“和”作为“生”与“死”的标尺。传统中医也讲“和”,说“和”才身体健康;通融民族关系也讲“和”,如王昭君“和亲”;生意人也讲“和”,因为“和气生财。”;居家过日子也讲“和”,因为“家和万事兴”…….

  还有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将相和”:武将廉颇傲视凭“嘴(说)”起家而位居其上的文官蔺相如。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利益不跟他计较后,就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强大的秦国见此,也不敢欺侮赵国。如“北拒曹操,南和孙权”:诸葛亮“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等胜利;但关羽拒“和”东吴,不仅失了荆州,而且父子死于非命……

  由此可见,“贵和”利国,利家,也利于“和”者本人!

  “和谐社会”人最重要。孟子论述十分精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人和”是双方面或多方面的。楚国进攻晋国,晋国有意讲和,但是楚国志在必得。战争开始后,晋国国君命令己方军队“退避三舍”(撤退三次计九十里)。楚国军队还是步步紧逼。殊不知晋国的退避既使己方军队成了正义之师,又麻痹了敌军。晋国最终打败了楚国。由此可见,“和”不能一厢情愿和放弃原则。对于不“和”的对方,有时要以自己的力量求“和”。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言文

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言文警句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