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最理想的书房是什么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古代文人最理想的书房是什么样,第1张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或藏诸市井,或隐于郊野;有的植以南山之竹,有的覆以荆楚之茅,不一而足。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那就是清雅。

古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书籍和器物,越古越有意思。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书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明清文人珍藏宋元版书,用旧窑或古铜的器物,成了一种雅趣。这在那时的论著或文学作品中多有反映。

分析以斋室之名命名自己著作的情况,大体有以下三种。

一是将自己的著作直接冠以书斋之名。宋代大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而名书斋为“老学庵”,故其文集即命之为《老学庵笔记》。清代大儒俞樾因赴京复试,手占一诗,开首两句为“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博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于是名上金榜,故他题斋名曰《春在堂》,其一生著作遂命之为《春在堂全集》。又如侯方域的《壮悔文集》、张溥的《七录斋诗文全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沈尹默的《秋明室杂诗》等,均以斋名冠之。

二是有些名流学者的著作名取自其居室之名。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因家贫,所居之处“既当书斋,复当寝室,故名两当”。居室取名“两当轩”,乃有论文集《两当集》传世。叶圣陶有室名“未厌居”,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短篇小说集《未厌集》自序中曾交待过书名的来历:“厌,厌足也。作小说家虽不定是甚胜甚盛的事,也总得做个样儿。自家一篇一篇地作,作罢重复看过,往往不像个样儿,因此未能厌足……又,厌,厌憎也。有人说我是厌世家,自家检查过后,似乎尚未。不欲去自杀,这世如何能厌?自家是作如是想的,几篇小说集拢来付刊,就用‘未厌’两字题之。”又如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三鱼堂文集》,现代作家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等也是如此。

三是有的文人,因是仕宦出身,筑有庭院、别业。晚年身居华屋,其著作乃以庭园之名命之。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自云晚年“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这便是他的名著《梦溪笔谈》的由来。晚清诗人黄遵宪曾在故乡营建别墅,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诗意,题名“人境庐”,后有《人境庐诗草》行世。江南名园“弇州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私家花园,其文集故名《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堂别集》。清代诗人袁枚在南京清凉山下筑有“随园”,故其著作有《随园诗话》等。

将自己的著作冠以“斋室之美名”,流风所及,迄今不衰。如当代诗人苏渊雷的《钵水斋集》、台湾著名作家彭歌的《双月楼说书》、戴逸如的《启锁斋笑林》等。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名有老学庵,七录斋,春在堂,陋室,聊斋,绿林书屋,百梅书屋,等,介绍如下:

1、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

2、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

3、聊斋,清代作家蒲松龄应该试着邀请人们去学习谈话,然后根据朋友讲述的故事将他们加工成小说。因此,他把他的研究称为“廖斋”。

4、七录斋,明代着名学者张炜的研究被命名为“七录斋”。他非常渴望学习和勤奋的笔迹。他阅读的书必须自己复制,复制,再次阅读,阅读和刻录,然后再次复制。重复六次或七次,以达到“彻底性”,因而得名。

5、格林伍德书店,鲁迅在上海的名字是“格林伍德书店”。鲁迅在黑暗时代呼吁中国革命事业,一些反动的文人将他归咎于“学习”。他将这家名为“绿林”的书店命名为嘲笑。

6、白梅书屋,中国画大师齐白石35岁。他在家乡湘潭建了一所房子。他周围有许多梅树。他非常喜欢它,所以他把它命名为“百梅书屋”。

扩展资料:

书屋简介:

书屋是中国知名知识分子和名人创作和研究的地方。

“今天使用古代,中国使用海洋。”选择标准鲜明,鲜明,思想范畴的文章是科学的,科学的文章是艺术的,艺术的文章是意识形态的。

书屋以“收集思想精髓,提升文化品位,拓宽生活视野,激发生活情感”为宗旨,努力将国内外刊物的杰作引入社会,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与时俱进,反映中国知识。世界修辞,文化修辞和人文关怀的圣地。

-书屋

  纸墨笔砚,是古代书房不可或缺的物事。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电脑、键盘、早已取代了这些传统的物件,书房摆设也简单明了。无庸讳言,书房是读书写字或工作的地方,需要宁静、沉稳的感觉,人在其中才不会心浮气躁。传统中式书房从陈设到规划,从色调到材质,都表现出典静的特征,因此也深得不少现代人的喜爱。因此,在现代家居中,拥有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静心潜读的空间,自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

  都市人愈来愈希望自己时尚简约的家中也能有古色古香的书房,而中式古典的书房家具,大致包括:书桌、书柜、椅子、书案、榻、案桌、博古柜、花几、字画、笔架、笔筒及文房四宝等,其中有些是书房必备的要件。

  中式家具的颜色较重,虽可营造出稳重效果,但也容易陷于沉闷、阴暗,因此中式书房最好有大面积的窗户,让空气流通,并引入自然光及户外景致。从前人家还会在书房内外造些山水小景,以衬托书房的清幽。

  现代家居若受空间条件所限,无法开足够大的窗子,那么在灯光照明上,也要慎密考虑,必须保证有充足且舒适的光源。此外,精致的盆栽也是书房中不可忽略的装饰细节。绿色植物不仅让空间富生命力,对于长时间思考的人来说,也有助于舒缓精神。

  书房家具拾遗:

  书桌、画案:典型的传统书桌附抽屉,而画案则没有抽屉,是古人站着作画时所用,若家里空间不够大,也有人直接以画案当作书桌使用,作画、写字及读书都用同一张桌子。在今天,因为画案没有抽屉且线条简洁,也常有人拿来当餐桌。从前家具都是请木工到家里订做,高度会专门针对使用者而设计,我们现在选择中式家具,除了考虑外型线条及木料材质外,还应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桌子,这样使用起来才会舒适。

  椅子:历代以来并没有特别针对书房设计中的椅子,一般来说,以太师椅及四出头官帽椅最常见,尽量选择有扶手的椅子会比较舒服。

  榻:从前书房中除了书桌和画案外,多会置放一张榻,供午间小憩用,现在可于榻上放张移动式的矮桌,既可在此读些轻松的书籍,也可招待朋友在此喝茶、谈天。

  书架、书箱:古董书架除了放书外,也适合放些自己喜爱的摆饰品,至于小巧的书箱是古人外出时装书的柜子,现在除了当鞋柜或储物柜外,用在书房里摆放及收藏茶具也很不错。

  爱好书画的人家里经常能见到的画案,没有抽屉。作画时站着用,同时,因为画案比较大,许多时候又被当成书桌同时使用。喜欢古典的可以在书桌旁配一把太师椅或者其他常见的四出头官帽椅,最好有扶手,这么坐着会比较舒服。在选购家具的时候,除了要注意书房家具的造型、质量和色彩外,必须考虑家具应适应人们的活动范围并符合人体健康美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休息和读书时,沙发宜软直低些,使双腿可以自由伸展,求得高度舒适,以消除久坐后的疲劳。所以空间够大的话,可以考虑在书房中放置一张榻,悠闲地躺着看书、休憩,放松身心。

在书房读书,其享受无比!现代爱书之人,只要条件许可,多会另设一间书房,而在古代,文人无一不重视书房的设置,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都讲究书房的高雅风致,力图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唐代刘禹锡虽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明代的'归有光,在青少年时代曾埋首于一间极窄小的书斋,名曰“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作者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

对于书房墙壁如何进行装饰,清代的李渔颇多高见:“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上策是“石灰垩壁,磨使极光,上着也;其次“则用纸糊,纸糊可使屋柱窗楹共为一色”,而“壁间书画自不可少”。(《闲情偶寄·居室部·书房壁》)在书房内的装饰上,往往采用碧纱橱、屏风、竹帘、帷幕等物,以增加其美感、静趣、雅风。

文人的书房,讲究题名,或以书房周围的山石花木为题:如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是因周围多芍药花(殿春为芍药别名),故有此名;以翠竹命名的曲园中的“小竹里馆”;以梅香命名的沧浪亭的“闻纱香室”;以梧桐命名的畅园的“桐花书屋”……

有的书房命名,突显着主人的人生态度,充满着哲理:苏州留园中一书房名曰“汲古得绠处”,典出《荀子·荣辱》中的“短绠不可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意思是钻研古人学问,必须有恒心,要下苦工夫找到一根线索,方能登堂入室,如汲深井之水必须用长绳一样。

留园中还有一书斋叫“还我读书处”,取意于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表述一种归隐后的人生真趣。

苏州耦园西花园一书房名曰“织帘老屋”,“织帘”典出《南齐书·沈驎士传》,说沈驎士家贫如洗,却刻苦向学,在陋室中,一边织帘一边诵读诗书,口手不息,园主借用此典以铭其志。

古代文人的书房,在建筑上也往往风格独树,留园中的“揖峰轩”即是。这是一个园中之园,庭院为半封闭。轩西月洞门有一座静中观,外形似亭,二面借廊,只伸一角。轩前小院四周围有曲廊,轩南庭有挺立石笋,青藤蔓绕,古木翠竹衬以名花。再看轩内,东头一张红木藤面贵妃榻,壁悬大理石挂屏;正中八仙桌,左右太师椅,桌上置棋盘;西端靠墙的红木琴桌上搁古琴一架;两侧墙上挂名人所书对联;北墙嵌三个花窗,如三幅图画……幽静、秀美、典雅。在此间读书,与友人唱和,堪称一种全身心的享受。

有些书房对联,出自主人的手笔,文采飞扬,启人心智。清人陈元龙的书房对联为:“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清人袁枚的书房联为:“放眼读书以养其气;开襟饮酒用全吾其。”

有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 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等等。

这些称呼中,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扩展资料

自古至今,我国好多名人往往别出心裁地给自己的书斋或居室题写雅致的名称,或示志向,或示节操,或示情趣,或示爱好,以自策自励。现汇集一些斋名如下:

1、竹里馆 —— 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2、梦溪园 ——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3、书巢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4、本穴世界 —— 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5、梅花屋 ——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6、项脊轩 ——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7、七录斋 ——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8、青藤书屋 —— 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9、惜字庵 ——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10、惜抱轩 —— 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斋名

古代文人最理想的书房是什么样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或藏诸市井,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