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是不是不能对经典和古籍有任何的怀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4收藏

学中医,是不是不能对经典和古籍有任何的怀疑?,第1张

决不可死搬、硬搬、照搬。任何东西都得活学活用,灵活运用;决不可形而上学,本本主义。简单讲:一、内经,伤寒论,距今已有近二千年和二千年以上的 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自然的变化,其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应现代人体和疾病的需求。二、脉经,脉学两本书,28种脉象,没有分清男女,阳阴,乾坤,天地,气血,男女脉象根本不同。所以,应祛其精粕,取其精华,活学活用,灵活运用才行。

中医理论的运用,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用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即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哲学理论,应用于临床辩证施治,采用吸取精华,去除糟粕。西医是用 科技 手段来诊断治疗,两者不同不能并论。不能对经典和古籍怀有完全的怀疑,应当用哲学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经典古籍都是古圣先贤发现的自然法则,和积累的客观资料。不是古人编造的。为什么要怀疑呢?但学中医可不容易,中医是相当细致的。如果心在名利上,还是不要学了。有个老中医说仁心仁术。明白了吗?

读死书,死读书,没有任何意义,要从无字处看出字来才算是会读书会看书才能学到真东西,这是个悟性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商,死记硬背只可用来考证,那个证对临床治病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个摆设试看医大毕业生考上证以后有几个能成为中医高手的?相反的是高手大部分都是民间没证的。

当然不是。原因有三。

一中医作为中国医学最古老的医术,其既尊重自然又贴合人性,所以才能绵延几千年价值不变。这其中的精髓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掌握和悟到的。

二几千年前的人类,原始的环境、纯净的人性、简单的生活、天然的食材、本能的求生方式、纯粹的思维逻辑,简练的交流表达,都与当今的繁华繁杂、科学 科技 粘不上边儿。那叫“纯”人类“纯”人生。所患疾病也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没有现代“文明”的“自然”病。

所以那时候医家们留下的古籍经典,才是最能体现人体本能和自然法则合二为一的瑰宝。

我们可以理解不透、可以有所质疑、可以闲赋一些,但不要摒弃、不要怀疑,因为谁也不知道几千年前的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当时简陋的文字里面深藏了怎样的智慧。

三、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变了、饮食结构变了、劳作方式变了、医疗条件变了……这是好事儿,但这并不意味着五脏六腑的功能变了。相反本人认为是我们伤害五脏六腑的方式更多种多样了。

我认为我们人类有必要反思一下、返古一下,简单一下、简朴一下,安静一下、静思一下,多读读古籍经典,多悟悟个中精粹。

西医主要是快刀斩乱麻,要么医好,要么医死。而中医中药治人虽疗效慢些,但付作用比西医小,有的慢性病,用西医治很难断根,中医标本兼治,一旦治好,很可能终身不会复发,所以中医结合是最佳的方案。

这是不对m,

怀疑中医经典,得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实事求是地说出事实与理论依据,让事实证实千百年来存在的错误例证,你能做到吗“经典”也会高兴和欣慰的,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有人阿。

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这个能力去怀疑,你的怀疑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个问题实际在中医药传承的数千年当中,无数比你聪明睿智得多的人进行了无数次尝试,而这些人的尝试最终都以对中医药经典的拜服告终,你是否认为你有足够的能力超越前人的智慧以及可以颠覆数千年无数代人在更加不计其数的身上成功的验证?西医人从清朝甚至更早就不停的在怀疑和试图对中医药证伪,而每一次都失败了,最终不得不每天研究中医药,试图找到可以山寨中医药的办法,远的不说,就说比较近的,天花知道吧?西方从肘后备急方里山寨去了人痘最终成了牛痘,相差一千多年,你能说西方颠覆或者超过了中医药吗?再看白血病的西医疗法骨髓移植,又何尝不是从中医精生髓髓造血的末端理论山寨去的呢?验证中医的经典,试图山寨出自己的一条路,而西方至今仍是失败的,排异反应始终解决不了,而中医治白血病都是根治,不用担心排异,你认为你拥有什么样过人的才智和能力去质疑中医药经典?靠西方那样愚蠢的质疑?看看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西方有哪怕一个国家有答案吗?中医药领先全世界数千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你觉得你质疑的结果会如何?

这个我知道,因为我今年学中医考试,今年一年都在找中医电子书,目前网上的中医电子书基本上都是收费的,内容也少且不完整,

就中医电子书的来说 医书网   算是中医电子书最多的,而且很多都是手抄本的中医古籍,很难得一见的且抄少的中医古籍电子书在里面都能找到,不是我吹,像上面其它的几个回答中的网站没一个能比得上他,我大概统计了这里面的中医古籍电子书已超过了三万本,中医资料全不全你自己可以对比一下

一直以来,中医旡论在中国还是国外均未进行科学分析和验证各草药的可行性试验,即未纳入严格的科学论证,所以,欧美不用中药中医就是这缘故。

奇巧的地方,中国自古就有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几千年实践就是最好最稳妥最现实的科学。新冠病毒同样可实用中药,武汉就是明证,中国人应相信自已,跟随西方说三道四甚至质疑那是狗屁虫,老祖宗自有妙处。

能全面了解现代科学的,少而又少。很多人,学历挺高,但也就初中理化与生物学水平,却自视已经是科学家了,比如方舟子,只学了一点分子生物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现代科学的总体,完全可以解释中医。但是,能全面掌握现代科学的人,少而又少。

必须明确,西医不是科学,中医也不是科学

必须明确,西医不是科学,中医也不是科学。西医,中医,具有探索性。很多诊断,由于信息不能充分与误差,造成诊断的不准确。比如这次的新冠病毒检测。

即使诊断对了,由于不同的医生与不同的病症,预后是不同的,治疗下去,结果是不同的。诊断,治疗,手术,都有诸多不确定性。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尽最大可能,参考前人的方案与病例案例,然后自己制定方案。所有的操作,都不是科学所能企及的,比科学难太多。

数学公认的精确,但数学却不是科学。科学,不等于学问,不等于知识。科学,只是知识海洋里的几滴水。科学是有用的,只能解释大框架的东西,而实际情况,复杂得多。比如,刹车,可以解释为惯性与摩擦力,可是,尽管解释了,就能把汽车的刹车系统搞定了吗,不可能。比如,把饭作好,光懂科学是不行的。

科学能解释“有”不能解释“无”

科学能解释“有”不能解释“无”。科学是揭示客观规律的认知体系,客观世界又有无数事物存在,所以科学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探索宇宙也就成了一个无限认知过程。

说到中医,不是科学解释不了,而是中医本来就是脱离客观世界的臆想。科学已经证明了它的荒唐和不存在。至于说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只是中医人不承认罢了。另外,中医的某些理论,单从逻辑上就完全可以推翻,也就没有必要对其证明了。

中医认为实证研究很重要,开放地对待西医。西医认为只有实证成果才算科学,其它方法是不科学的。所以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根本行不通,根本思想不同。日本研究中医最早,目前停滞在中药研究,即中药成分治什么西医的病,对理法方药结合不成功。

它的特点是分科治疗,手段则是根据解剖学提供的人体内部结构

而西医则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它的特点是分科治疗,手段则是根据解剖学提供的人体内部结构,通过各种精密仪器(比如:CT,显微镜、核磁共振)观察和捕捉病变部位的影像,再根据病毒学和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原理,进行对症下药,精准施治。

缺点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病情,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疑。另外,西药的化学作用容易使人体形成抗药性,药越吃越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

现代医学无法解释中医的确是事实,但现代医学并非绝对真理,也并非包治百病的科学,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缺乏大局观,这也是现代科学通过人体解剖无法找到经络和穴位的原因。因为经络穴位这些古老的中医概念,它所反应的是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元气,它处处存在,又处处不在。

用现代的眼光看,阴阳五行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用现代的眼光看,阴阳五行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包容性和跨度之大,实际上是超越了现在的科学范畴的。科学的基本范畴是物质领域的实证。而阴阳五行跨越了技术与人文两个方面 既有物质,又有精神文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展望一下人类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不再分什么中医或西医,我个人深信,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中医之谜将会被现代科学技术一层层剥开,并同西医逐步融合,合二为一,成为全人类伟大的科学,这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美好愿景之一,这将是当代医学的美好前景,这将是天下苍生之幸,百姓之福。

中医是我国汉族人在社会实践中慢慢探索的药物。它也被称为汉中医。人民和人民的整体观点,以及辩证Tunicigo的原则。它在中国和世界医学界深处达成了深远。高价值和状态。如果我们想知道中医,你可能希望阅读一些中医古代书籍。在我看来,中医是神秘的,令人着迷的,但很难理解,所以我想学习中医是非常困难的,但“书籍读过过去”,如果你有强烈的兴趣医学,你可以通过阅读进入中医世界,然后你知道中医需要什么?

《药性赋》一般认为这本书是林宇的过程,陈静,金王朝的工作。这本古老的书将分类常用的中药,包括四种冷,热,热和平,并总结了这些药材的作用,并用节奏的语言准备它,读郎郎的嘴,很容易诵读,是中国人的启蒙书。《黄帝内经》据说这本书是黄迪,所以所以所以命名,创作是第一个到汉族,包括《灵枢》和《素问》的两部分,这是最早的中药经典,称为“祖先的祖先药物。”如果你想看看中医古书,这个基本的医疗课程必须是必不可少的。

《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张忠井,东汉代的末端,创意提出了伤寒发烧的辩证实践,即“六分类”,对临床医学具有高参考价值。如今,这本古老的书是我国中国高校的主要基本课程之一。《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清代医学的赵旭门,是在1765年。该书已在李世珍的《本草纲目》完成了不满意和叙事的错误,修订,并在国内外研究《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价值它引起了很多反响。

上述是我看来,但古老的书是由文本的文本写的。当第一次阅读时,一定很难理解,所以当我们读古书时,你可以找到一个注释,并阅读,如果它不明白,你也可以问相关的专业教师或老年人说去,“功夫没有一个人”,只要它愿意学习,它就会了解中医的谜团。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中医医案书籍图文版电子书免费下载zip免费下载

 bk6b

中医医案的价值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只要有中医出现的地方就有谩骂和指责,不管在哪个平台,只要你一提起中医好,那么下面就会有一堆人反驳你。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伤寒杂病论》到新冠治愈,这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粹,为什么就一定要全面否定呢?

在我们国内中医工作者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当我们在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口水漫天的时候,国外却悄悄兴起了一股中医热潮,看到他们对中医的执着与向往,这会让每个国人为之汗颜。

不信?我举几个小例子给你们看看,这些例子很容易找到,绝对不是现编的。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18年12月14日发布的标题为 《未来医学:长期被西方科学忽视正在诞生尖端治疗方案的传统中医药》的特别报道:以耶鲁大学药理系终身讲席教授郑永齐领导研发团队从传统中草药方制备治疗癌症平台药物PHY906(YIV-906)为例,指出中药将在未来医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已获得美国FDA核准IND,即将进入肝癌国际多中心II期人体临床试验。

郑永齐教授曾说:"现代医学发展利用还原论思路,不能满足复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何从中国老祖宗的智慧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重点,不能人云亦云一概而论。""我们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扔掉。"

郑教授曾是一位改写西方小分子药历史的学术领袖之一,在职业巅峰毅然转向中草药领域深耕近20年,这在西方药理界让许多人所不理解。他强调说"我那时就看到西方药理学的局限,未来医学肯定是结合东方智慧和西方循证科学的医学,这是一块待开发的宝藏。"

你知道吗?当国人还在怀疑自己的传统医学是欺世盗名的"伪科学"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申请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

日本从中国采购中草药,用我们的原料,用中医的处方。最后做成的药标上汉方的名字,就以10倍价格卖给中国游客!

而我们的国人呢?刚骂完中医,回头就托人从日本抢购大量的汉方药,还夸日本的药就是比国内好用!这可是真事儿!

国外对中医的态度:

在美国,中医,尤其是针灸在美国认可度极高。50个州中,已有44个州批准颁发针灸执照,与此同时,针灸治疗也逐步被纳入美国医疗保险系统;

在德国,Kortzting中医院预约病号要等半年之久,全部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德国现在有三分之一的西药房同时也在销售中药,全国有500多家西医医院设有中医门诊部;

在英国,中医诊所现有3000多家,中医药业在英国拥有的总资产约为1~15亿英镑,已成为在英华人除餐饮业之外最大的产业;

在澳洲,有百分之七十的医生,会在治疗以后向患者推荐针灸理疗,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机构都对针灸调理治疗给予补贴;

在瑞士,政府从1999年3月开始将中医、中药、针灸的费用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之中。

自豪吗?自豪,我们的文化正在传遍世界,我们的文明正在为人类谋福,可我们呢?却恨不得食中医之肉喝中医之血,甚至还想放脚底踩两下,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古代中国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病,可平均寿命却这么低,难道不足以证明中医无用?

如果你真的把这个理论奉若圣典,那我只能说你还真的是傻的可怜,古代寿命低是中药的问题?古有中医十三科,跟现在的医疗体系之完善相比也不遑多让,古代寿命低是战乱的问题,是营养的问题,是没这么多东西吃的问题。

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唐朝文化在东洋,宋朝文化在越南、明朝文化在韩国、清朝在缅甸,民国在台湾。

是,我们在异族人面前可以说他们是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怎能明白大海之浩瀚,跳梁小丑又岂能知晓华夏之雄伟?

我们也可以说凡有人烟处皆有我华夏文明,这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文化之魅力。

可是,这些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我们当然不能让别人打我们脸,现在关起门来,各位都是我们自己人,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好好的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那样一句话流传出来?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他们做的真的比我们要好?

我们真的问心无愧吗?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得到了很多,我们越来越强大。但是,是不是也有很多宝贵的东西被我们给丢掉了?"

"我们中国有什么?我们有农耕文明,我们有诸子百家,我们有《高山流水》《广陵神曲》,我们有书法国画和太极八卦。我们有十二生肖,我们有《诗经》《楚辞》和《孙子兵法》。我们有传统节日,我们有昆曲、豫剧、湘剧、京剧、皮影戏黄梅戏,我们有长城园林和钟塔。我们有传统中医,我们有阴阳五行,我们有剪纸风筝泥人刺绣,我们有四大发明饮食厨艺器物随身衣冠服饰汉……

你都没办法想象,我们到底是多么的富有,可是,我们为此感到骄傲了吗?我们传承了什么?

喝的是美国可乐看的是东洋动漫唱的是韩国歌曲开的是德国汽车-----唐诗宋词,我背了几首?老庄思想,老庄是谁?思想何在?四大名著,看过几页?象棋围棋,下得几手?牛排西餐是高档食品,难道八大菜系数千数万种变化难道不是食物的精华?

国内弃之如糟粕,国外视之若珍宝,起于过往,毁于如今,吾辈之过,子孙之殇。

在如此的环境下还有可能追到古代先贤吗?张仲景是什么人?医圣啊,五千年来都没有几个达到这个水准。

学中医,是不是不能对经典和古籍有任何的怀疑?

决不可死搬、硬搬、照搬。任何东西都得活学活用,灵活运用;决不可形而上学,本本主义。简单讲:一、内经,伤寒论,距今已有近二千年和二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