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包不包括史记?古文?是不是古代写的东西都是国学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3收藏

国学包不包括史记?古文?是不是古代写的东西都是国学啊?,第1张

包括

并不一定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大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更有宽泛的解释,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最小的,但它是纲领性文件。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原版字数就这么多,其他都是宋儒给注的。

真正的国学文化:

1、国学是中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国学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次捍卫。

2、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3、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扩展资料:

国学文化的产生背景:

1、“国学”最初的含义专指中国古代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学问,这个学问以中国儒家经学为基础,兼及其他诸子百家与文史之学。

2、再扩大一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所有关于中国古代的经世致用之学,但是其核心是儒家的经学,这是不易之论。

3、不过,在西方文化没有大规模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国学”之名,那时候的学者只是把中国传统的学问分为“经学”、“史学”、“诸子之学”,或者“汉学”、“宋学”等等。

4、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文化,亦即“西学”的大规模进入,于是就有了“中学”之名,以之与“西学”相区别。后来,才由“中学”逐渐演变成“国学”。

5、“国学”这一名称的流行,当是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之间。当时的倡导者主要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批文化改良主义者。之所以把“中学”改称“国学”。

—国学

核心提示国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审视、梳理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当前,与对英语的重视相比,汉语的状况令人担忧。在这方面,近代的国学之路具有警醒作用。 近代国学是随西学东渐而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作为中国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文字问题。各大家的观点、识见并不相同,可比较而观之。

康有为、谭嗣同:语言文字“大同”观 康有为、谭嗣同将孔学与佛教代表的印度文化和基督教代表的西方文化相对举。他们强调孔教与佛教、基督教的相通性,同时提到这些不同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在他们看来,正如未来社会消除国界、同一文化一样,大同世界也需同一语言文字,也就是用简捷的西方字母文字取代难写、难认、难记的汉字。康有为认为,届时西方的字母文字大行其道,中国的象形文字将退出历史舞台,充其量作为书法艺术保留在博物馆的一角供人观瞻。谭嗣同也多次表达了中国文字不如西方文字的看法,他坚持由繁入简的文化进化原则,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未来的大同社会将会被淘汰。

其实,无论康有为还是谭嗣同,他们之所以主张大同社会要同一语言,根本目的是消除各国各民族的语言差异,为国家平等、人种平等以及平等交流提供便捷。对于这一良苦用心,我们应该抱以同情之理解。然而,若中国文化的载体——汉语真的被西方字母文字所取代,国学也必将随之化为乌有。梁启超对于康有为的这套主张非常正确地指出,这是宗教家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是梦呓。

严复:“吾国古文”是国粹 严复被誉为近代西学第一人,大力宣传、翻译西学的严复呼吁以中国本土文化作为中国的立国根基,以此培养中国人的国性。精通西学和外文的特殊经历和学术素养使严复的主张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对国文的看法也最耐人寻味。出于学习西方文化的需要,严复不止一次地急切呼吁中国人要通西文,甚至断言对于20世纪的中国人来说,不通西文则“不得谓之成学”。同时他也认为通西文和西学之后,读中国书可得神解。严复所谓神解,并非像康有为那样抛开字句而洞察微言大义,而是在保持经典原样而不加删节或改动的前提下,通过字斟句酌来解读经典。这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六经”等经典成为国学的主要内容。有鉴于此,严复特别驳斥了某些人借口中国的文字艰深而不读经典的做法,流露出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坚守。他强调,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是“最正当之文字”,不存在所谓“艰深”问题。

严复也以国粹称谓中国本土文化,国文则是国粹的一部分。基于保存国粹和国文的宗旨,严复翻译西方著作所采用的文字便是“吾国古文”。

梁启超:在“文献学”中研究文字学 梁启超也认为语言文字是由繁入简进化的,却并不主张大同社会全球同一语言、取消汉字。因为梁启超的国学理念秉持民族主义立场,一面彰显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一面将语言文字纳入国学之中。梁启超的国学包括“文献学”和“德性学”两部分,“文献学”就是“整理国故”,其核心是历史学;语言文字中传递、隐藏着各种历史信息,其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使文字学成为历史学乃至全部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鉴于此,梁启超呼吁在“文献学”中展开文字学研究。他设想“能用新眼光去研究,做成一部《新说文解字》,可以当作一部民族思想变迁史或社会心理进化史读”。这表明,从民族史、文化史的角度关注中国的语言文字,将语言文字视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梁启超国学的基本特征。

章炳麟:“小学”是国学的基本内容 按照章炳麟的说法,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魅力和意蕴:一字多义,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本义与引申义同为一词;这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大不相同,故而内涵丰富,变化多端。章炳麟进而指出,有别于其他各国文字的特殊性使中国的语言文字极富魅力,凝聚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着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重意蕴和密码。他解释说,古人造字有先后,后人便可以根据某字出现的时间推断出此字指代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而破解其中隐含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信息。他同时强调,文章优美才能感动人,而文章之所以优美,“全在文字”;文章可以感人,关键在于语言文字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不同地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所以,“自然本种的文辞,方为优美”。

章炳麟国学研究的最大特色在“小学”,即语言文字研究。章炳麟的国学理念将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视推向了极致。

国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审视、梳理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当前,与对英语的重视相比,汉语的状况令人担忧。在这方面,近代的国学之路具有警醒作用。(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先秦 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 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 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 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战国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楚辞》 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道德经》 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论语》 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 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庄子》 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融汇百家之说的总结性之书——《吕氏春秋》 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 儒家主要经典——《大学》 儒家主要经典——《中庸》 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 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考工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古代兵家计谋总结——《三十六计》 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两汉时期 史家之绝唱——《史记》 “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 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 古代妇女的教育专著——《烈女传》 据“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主要史书——《盐铁论》 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 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巨著——《灵宪》 一部政治性的哲学著作——《潜夫论》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记述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乐府诗集》 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论诗的名著——《诗品》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文选》 我国第一部记载河道水系的综合性地理书——《水经注》 涉及佛事,考证地理——《洛阳伽蓝记》 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 述神仙方药,言人间得失——《抱朴子》 笔记小说之先河——《世说新语》 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神灭论》 讲解天文,兼述历法——《大明历》 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著作——《颜氏家训》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一部极有影响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 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玉篇》 举各种阶层,论世事风情——《语林》 系统阐述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肇论》 流传千百年的蒙学教科书——《千字文》 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瑰宝——《法显传》 中国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儒事百发,沉雄慷慨——《曹操集》 咏物抒情,气调谐婉——《魏文帝集》 词采华茂,高峻雄深——《曹子建集》 质朴之中含风韵——《陶渊明集》 凌云健笔意纵横——《庾子山集》 唐代 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唐律疏议》 译述西域各国的地理名著——《大唐西域记》 独具特色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 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通典》 兼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于一体——《反经》 中国禅宗的代表作——《坛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选集——《花间集》 似幻似真,离魂相合——《离魂记》 以爱情悲剧,抨门阀制度——《霍小玉传》 明乎所业,探于史传——《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颇具豪侠之风的唐代传奇——《虬髯客传》 以诗才入小说——《秦梦记》 不染神怪色彩,表现悲欢离合——《柳氏传》 汪洋恣肆,激情豪放——《李太白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杜少陵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 文章合为时而著——《白氏长庆集》 文以明道,词必己出——《韩昌黎集》 遍悟文体,雄健深沉——《河东先生集》 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集》 独爱诗篇超物象——《李长吉诗歌》 神韵疏朗情豪迈——《樊川文集》 宋代 宋朝四部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广韵》 宋代传奇——《李师师外传》 宋代传奇小说的翘楚之作——《洛阳缙绅旧闻记》 一部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书——《资治通鉴》 运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变迁——《皇极经世》 被称为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之典籍——《梦溪笔谈》 集诸儒之大成,授百代之精深——《四书集注》 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 论宇宙本原,讲五常之本——《太极图说》《通书》 包罗各代典章制度的史书——《通志》 典雅清俊,搜罗广泛——《花庵词选》 述南宋年间遗闻轶事——《吹剑录》 诠释名物习俗方言的名著——《侯鲭录》 历代启蒙教育之书——《三字经》 宋代笔记体著作的佼佼者——《容斋随笔》 宋代传奇——《梅妃传》 我国传世最早的钱币字之书——《泉志》 曲折委婉,足冠群流——《乐章集》 系统的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专著——《沧浪诗话》 以杨妃谴玄宗——《杨太真外传》 抒亡国忧思——《伯牙琴》 博辩宏伟,古朴简劲——《嘉祜集》 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元丰类稿》 汪洋淡泊,深醇温粹——《栾城集》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欧阳文忠集》 兼收并蓄,浑然天成——《东坡全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临川集》 气骨不衰,淡雅有致——《淮海居士长短句》 格意高远,化腐朽为神奇—一《山谷集》 清新明丽,婉约正宗——《激玉词》 雄深雅健,激昂排宕——《稼轩词》 一扫纤艳,不事斧凿——《剑南诗稿》《放翁词》 元代 中国的“莎士比亚”——《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愿天下姻缘皆完美——《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意境含蓄,笔墨酣畅——《墙头马上》《梧桐雨》 挥洒淋漓,曲词老健——《汉宫秋》《青衫泪》 一部影响最大的南戏——《琵琶记》 成就独特的爱情剧——《倩女离魂》 凸显道德与人格的力量——《赵氏孤儿》 神秘幻化,瑰丽雄奇——《柳毅传书》《三夺槊》 中国古代月令类农书——《农桑衣食撮要》 得罪权贵,李白被贬——《贬夜郎》 广搜博采,拾遗补阙——《文献通考》 我国古代重要的农学巨著——《王祯农书》 事俱而文深——《娇红记》 充满喜剧色调——《秋胡戏妻》 侈谈神异,陈述罪福——《佛祖通载》 才子佳人小说——《春梦录》 明代 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蒙古族第一部历史巨著——《蒙古秘史》 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水浒传》 展现战争风云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 传不习乎——《传习录》 《文录》 志怪传奇——《庚巳编》 漫记西湖名胜及传说——《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幽怪录》 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 抨击庸俗的世风——《小窗幽记》 警世劝戒之书——“三言”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二拍” 抒明亡之痛,发故国恋情——《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媛文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神奇秘谱》 治理水患的名著——《治水筌蹄》 专辑人名的类书——《万姓统谱》 焚而不灭——《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 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著作——《农政全书》 记述史实,兼杂遗闻轶事——《谷山笔麈》 影响深远的四部传奇剧本——“临川四梦” 我国药物学史上的巨著——《本草纲目》 醉心侠骨——《禅真逸史》《禅真后史》 一部总结修身养性智慧的奇书——《菜根谭》 书画收藏与鉴赏宝典——《清河书画舫》《南阳名画表》《南阳法书表》 融汇中西知识的学术书——《物理小识》 史料精详的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研讨帝王用兵的名著——《乾坤大略》 详述典章制度——《典古纪闻》 著名的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 记朝野典章,论军事文史——《辍耕录》 清代 开清代朴学之先河——《日知录》 一部广有影响的理学学术史——《理学宗传》 清代以来影响最大的散文选本——《古文观止》 阐述政治主张,提出改革措施——《明夷待访录》 铁肩担道义——《读通鉴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 《读四书大全说》 一部诗话著作——《带经堂诗话》 谈狐说鬼的空前绝后之作——《聊斋志异》 奉敕主编的文字学巨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 笔锋指向科举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朽巨著——《红楼梦》 除暴安良,寄身立志——《野叟曝言》 爱古不薄今——《瓯北诗话》 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专著——《十七史商榷》 性灵诗学——《随园诗话》 发人间之幽微——《阅微草堂笔记》 基于文史渊流,探究古今学术——《文史通义》 以小说见才学——《镜花缘》 清代笔记小说——《夜谭随录》 探求古音古字的训诂学名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金一代文史大观——《金文最》 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史料——《品花宝鉴》 康熙年间演义小说——僦岳全传》 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 侠客义士,诛强灭暴——《三侠五义》 唐诗入门读物的不二首选——《唐诗三百首》 纵论诗文,精简切实——《艺概》 一部极有影响的弹词作品——《笔生花》 中国所见的弹词及古代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书——《榴花梦》 宣扬桐城派的主张——《古文辞类纂》 全面阐述汉字构造原则的宝典——《说文解字注》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 以爱情的主线,述盛衰的历史——《长生殿》 汇集民间传说,演述隋唐历史——《隋唐演义》 别具风格的文言小说集——《香饮楼宾谈》 革时弊以策富强——《花柳深情传》 六朝时期的骈文汇编——《六朝文絮》 介绍世界各国风情的巨著——《海国图志》 清官尤可恨——《老残游记》 教人立身处世的箴言集——《曾国藩家书》 蒙古族长篇小说姊妹篇——《一层楼》《泣红亭》 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书——《清史稿》 记述“败子回头”的白话长篇小说——《歧路灯》 中国训诂学名著——《广雅疏证》 清代中叶一部重要的神怪小说——《绿野仙踪》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全集》 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目答问》 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名著——《女才子书》 匠心独运的文言小说集——《仕隐斋涉笔》 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 侠义小说——《绿牡丹》 一部《对红楼》梦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清初小说——《金云翘传》 敲响反帝爱国的警世之钟——《警世钟》 揭露官场腐败弊恶——《官场现形记》 呈现“业态众生相”的长卷——仁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幼余灰》 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小说——《孽海花》 近现代 议论时务的文章辑集——《盛世危言》 提倡西学,反映进化论的著作——《天演论》 痛斥不平,向往理想——《大同书》《诸元之中》 以新意境论诗——《饮冰室诗话》 阐发境界学说——《人间词话》 研究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论著——《诸子学略说》 内蕴丰富,气高意深——《鲁迅全集》 中国现代诗歌第一部全新开拓的诗集——《女神》 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尝试集》

评最优啊

国学包不包括史记?古文?是不是古代写的东西都是国学啊?

包括并不一定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