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表列出先秦诸子产生的先后顺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1收藏

用图表列出先秦诸子产生的先后顺序,第1张

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前479年):孔子和孟子

孔子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者(生卒年不详,一说前385~前304年,一说前372~前289年),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孔子生于今日山东曲阜,孟子生在距曲阜仅数十里的邹城,他们都曾沐浴着以泰山为中心的齐鲁文化

春秋末期:老子(前571年至471年)

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92年,长期任职周王室图书档案馆。在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516年的周王室内乱中,老子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长期过着隐居的生活(公元前516年秋冬之交,占据王城的王子朝见大势已去,随携带周室典籍、礼器投奔楚国,从此这批无价之宝周室典籍就神秘地永远地失踪了。笔者在《老子隐迹》一书里,特意描述了老子劝王子朝把周室典籍藏于深山的故事情节)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庄子与惠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与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战国中期)在知识、学问和智慧问题上长期进行过高水平的辩论;庄子的思维既敏捷又飘逸,惠子的思想既深邃又超凡。可惜天有不公,庄子的著作存世有洋洋洒洒的《庄子》一书,而惠子写在竹简上足足装满五车的著作却荡然无存。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惠子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是从庄子的记述中获得的,它们被收入《庄子》一书中,特别是第33章的《天下·惠施篇》。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所以顺序是:

老子、孔子、孟子、墨子、惠子,庄子,荀子

儒家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於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於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於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於《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道家

老子

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墨家

墨子

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于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和「贱人」。

法家

韩非

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不可考,卒於公元前233年。韩非口吃,不善於言说,而好著书。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同师事於荀子。

商鞅

商鞅(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秦孝公时封于商邑,故名商鞅,号为商君。商鞅为卫国庶出公子,故亦称为卫鞅。商鞅先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有才能而未得重用,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商鞅未被惠王纳用,待公叔痤去世后,闻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於是商鞅西入秦。

名家

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年)赵国人,或曰魏人,有传字子秉。约生于周显四十四年,死於周惠公六年,生平与庄子、惠施、孟子、邹衍同时。公孙龙因为是「专决於名」,执名为实,他的辩论主要是语言的自身所展开,离开了具体、经验的事物辩论。

惠施

惠施,生于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80年),传卒於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宋国著名学者,名家鼻祖,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梁惠王)的相国;后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遭到失败,被张仪驱逐。

阴阳家

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齐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纵横家

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相六国,归居於赵,被赵封为武安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

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於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於秦。当年,张仪为秦相。

杂家

吕不韦

吕不韦原籍卫国濮阳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担任秦相国十三年,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吕不韦长期卖贵,积累大量家产。但他不满足於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

农家

许行

许行是鲁国的农业专家,亦为先秦诸子农家的代表人物,为神农之言者。

他的事迹大多不可考。据《孟子‧滕文公》所载,他曾自楚至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更与之处。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跟许行学其术。

小说家

虞初

虞初为西汉河南洛阳人。其事迹多已散佚。据《史记》、《汉志》所载,虞初於武帝时,以方士侍郎,乘马衣黄衣,号黄衣使者。而在《郊祀志》有载:「雒阳虞初等以方词阻匈奴、大宛。」

兵家

孙武

孙武齐国人,字长卿,春秋时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

孙膑

齐国阿鄄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

医家

扁鹊

扁鹊齐国卢邑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人,或勃海郡郑人。「扁鹊」并非真名实姓。人们把他和黄帝时的扁鹊相比,并且称呼他「扁鹊先生」。连史书也以扁鹊称呼他。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生於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大约和孔子同时。由於扁鹊是卢人,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卢医」。扁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

公元前310年,忌妒他贤能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九十七岁。

更详细资料可以参看<<先秦诸子系年>>

这是<<先秦诸子系年>>的目录勉强可以看看他们的先后顺序,其实诸子的生卒多数是无考的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一 孔子生年考

二 孔子为委吏乘田考

三 孟懿子南宫敬叔学礼孔子考 附南宫敬叔南容非一人辨

四 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老子辨

五 孔子适齐考

〔附〕 晏婴卒年考

六 孔子自齐返鲁考

七 孙武辨

八 阳虎名字考

九 孔子五十学易辨

一○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孔子考

一一 邓析考

一二 孔子仕鲁考

一三 孔子相夹谷堕三都考

一四 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

一五 孔子去鲁适卫考

一六 辽湲史鰌考

一七 孔子畏匡乃过蒲一事之误传与阳虎无涉辨

一八 越句践元年考

一九 孔子去卫适陈在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卒岁非鲁定公卒岁辨

二○ 孔子去卫适陈在卫灵公卒后非卒前辨

二一 孔子过宋考

二二 孔子在陈绝粮考

二三 孔子至蔡乃负函之蔡非州来之蔡辨

〔附〕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辨

二四 孔子自楚反卫考—

二五 孔子自卫反鲁考

二六 孔鲤颜回卒年考

〔附〕 项秦考

二七 宰我死齐考

二八 孔子卒年考

二九 孔子弟子通考

三○ 孔门传经辨

卷 二

三一 墨子生卒考

三二 墨翟非姓墨墨为刑徒之称考

〔附〕 孟子墨子摩顶放睡利天下为之解

〔附〕 庄子儒缓墨翟释义

三三 赵简子卒年考

三四 计然乃范蠡著书篇名非人名辨

〔附〕 鹉夷子皮及陶朱公非范蠡化名辨

三五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考

〔附〕 越徙琅邪考

三六 晋出公以下世系年数考—

三七 魏文侯为魏桓子之子非孙其元年为周贞定王二十三年非周威烈王二年辨

三八 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

三九 子夏居西河在东方河济之间不在西土龙门汾州辨

四○ 魏文侯礼贤考

四一 公职般自鲁游楚考

四二 墨子止楚攻宋考

四三 三晋始侯考

四四 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考

四五 宋昭公末年在周威烈王四年非二十二年辨

四六 魏文侯二十五年乃子击生非子营生魏徙大梁乃惠戍王九年非三十一年辨

四七 鲁缪公元为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

四八 鲁缪公礼贤考

四九 越灭郯乃晋烈公三年非四年六年辨 附越灭滕考

五○ 吴起仕鲁

五一 田庄子卒年考

五二 田齐为十二世非十世辨

五三 吴起为魏将拔秦五城考

五四 魏文灭中山考

〔附〕 中山武公初立考

五五 宁越考

五六 田和始立在齐宣公五十一年非四十五年辨

五七 墨子游齐者

五八 子思生卒考 附颜般 王顺 长息

五九 列御寇考 附南郭子綦

六○ 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

六一 墨子游楚鲁阳考

六二 墨子弟子通考

六三 孟子生年考

六四 田和始立为侯考

六五 齐康公二十一年乃田侯剡立非桓公午立辨

六六 吴起去魏相楚考

六七 吴起传左氏春秋考 附铎椒考

六八 孟胜考 附徐弱 田襄子 腹露

六九 宋辟公乃桓侯辟兵其元年当周安王二十二年非周烈王四年在位四十一年非三年辨

七○ 田桓公在位十八年非六年其弑君自立在魏武侯二十一年非二十二年辨

七一 韩哀侯懿侯昭侯三世名谧年数考

七二 老子杂辨

卷 三

七三 商鞅考 附甘龙 杜挚

七四 齐威王在位三十八年非三十六年辨

七五 稷下通考

七六 孟子不列稷下考

七七 申不害考

七八 魏围邯邓考

七九 季梁考 附季真

八○ 杨朱考

八一 子莫考

八二 白圭考 附赵武灵胡服考

八三 逢浑之会乃梁惠王非秦孝公在梁惠王二十七年非周显王二十七年辨

八四 齐魏战马陵在梁惠王一一十八年非周显王二十八年辨

〔附〕 毛氏本索隐异文校

八五 田忌邹忌孙膑考 附司马穰苴

八六 梁惠王二十八年乃齐威王称王之年非齐威王卒年辨

八七 屈原生卒考

八八 庄周生卒考

八九 子华子考

九○ 尸使考 附公羊女子及北宫子沈子

九一 宋君偃元年乃周显王三十一年非四十一年乃幼年嗣位非弑兄自立辨

九二 齐魏会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后元元年非魏襄王元年乃齐威王二十四年

非齐宣王九年辨

九三 惠施仕魏考

九四 匡章考 附周最

九五 苏秦考

〔附〕 苏代苏厉考

〔附〕 鬼谷子辨

九六 楚威王与齐威王同时考

九七 齐因燕文王丧伐取十城乃威王非宣王辨

九八 孟子在齐威王时先已游齐考

九九 宋偃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靓王三年辨

〔附〕 宋王偃郎徐偃王说

〔附〕社亡鼎沦解

〔附〕 战国时宋都彭城证

一○○ 秦始称王考

一○一 韩始称王考

一○二 韩宣惠王郎韩威侯考

〔附〕 韩举乃赵将非韩将辨

一○三 荀卿年十五之齐考

一○四 齐魏韩会平阿及齐魏会甄考

一○五 五国相王考

一○六 鲁平公元年为周显王四十七年非周赧王元年卒在赧王十二年非十九年辨

一○七 惠施去魏考

〔附〕 张仪初入秦考

一○八 惠施自楚至宋考

一○九 靖郭君相齐威宣王与闵王不同时辨

一一○ 孟子至宋过薛过邹考

一一一 孟子游膘考

一一二 鲁平公欲见孟子考

一一三 许行考 附索卢参

一一四 田鸠考 附腹簿唐姑果谢子

一一五 孟子游梁考

一二六 惠施返魏考

〔附〕 南方倚人黄缭考

一二七 孟子自梁返齐考

一一八 滔于髡考

〔附〕 辨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越年

〔附〕 漓于髡为人家奴考

一一九 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两谥考

一二○ 齐伐燕乃宣王六年非闵王十年辨

〔附〕 燕昭王乃公子职非太子平辨

一二一 屈原於怀王十六年前被谗见绌十八年使齐非郎放逐辨

一二二 孟子去齐考

一二三 宋趼考

一二四 尹文考

一二五 惠施卒年考

一二六 张仪卒乃魏哀王九年非十年辨

一二七 屈原居汉北为三闾大夫考

〔附〕 战国时洞庭在江北不在江南辨

〔附〕 屈原沉湘在江北不在江南辨

〔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解

卷四

一二八 齐闵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

一二九 魏襄王十九年会薛侯於釜邱考 附冯骥

〔附〕 孟尝去齐相魏考

一三○ 宋元王儿说考

〔附〕 唐鞅田不礼考

一三一 楚顷襄王叉称庄王考

一三二 春申君乃顷襄王弟不以游士致显辨

一三三 平原君为相考

一三四 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

一三五 宋康王灭除考

一三六 荀卿自齐适楚考

一三七 慎到考

一三八 接子考

一三九 田骈考 附彭蒙 王触

一四○ 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辨

一四一 公孙龙说燕昭王偃兵考

一四二 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

一四三 苟卿齐襄王时为稷下祭酒考

一四四 邹衍考 附邹奭

〔附〕 邹衍著书考

一四五 庄子见赵惠文王论剑乃庄辛非庄周辨

一四六 魏牟考

〔附〕 论詹何环渊年世 附召滑

一四七 虞卿著书考

〔附〕 国语采及铎氏虞氏钞撮考

一四八 孔穿与公孙龙辨於平原君所考 附子思以下孔裔生卒年表

一四九 荀卿赴秦见昭王应侯考

一五○ 陈仲考

一五一 荀卿至赵见赵孝戍王议兵考

一五二 邹衍舆公孙龙辨於平原君家考 附綦母子毛公桓团

一五三 鲁灭在楚考烈王七年非八年非十四年辨

〔附〕 武内义雄六国年表订误论鲁谱之误辨

一五四 再论鲁谱歧点

一五五 鲁仲连考

一五六 李斯韩非考

一五七 庞暖剧辛考

〔附〕 庞暖郎临武君考

一五八 鵾冠子辨

一五九 吕不韦著书考

一六○ 孔丛子载孔子顺事迹辨

一六一 春申君见杀考

一六二 尉缭辨

一六三 诸子扩逸

先秦诸子系年通表 目次

例言

通表第一

相当於考辨第一卷

通表第二

相当於考辨第二卷

通表第三

相当於考辨第三卷

通表第四

相当於考辨第四卷

附表第一

列国世次年数异同表

附表第二

战国初中晚三期列国国势盛衰转移表

附表第三

诸子生卒年世先后一览表

附诸子生卒年世约数

考辨索引

书名人名索引

先秦时期朝代先后经历了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前771年-前256年),东周又分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先秦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由于它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当时的哲学、历史一起被囊括在先秦文学中。

扩展资料:

先秦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例如商鞅、苏秦、张仪等。

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铁器、畜力和水利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物质需求,为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继而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

参考资料:

-先秦

用图表列出先秦诸子产生的先后顺序

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前479年):孔子和孟子孔子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者(生卒年不详,一说前385~前304年,一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