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6浏览:2收藏

远志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七十 61 组成 62 主治 6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81 组成 82 主治 8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千金》卷三 91 组成 92 主治 9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94 加减 10 《圣济总录》卷十三 101 组成 102 功效 103 主治 10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古今医彻》卷四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3 《古今医彻》卷三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34 加减 135 附注 14 《鬼遗》卷三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5 《赤水玄珠》卷十四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54 加减 155 附注 16 《圣济总录》卷一六○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奇效良方》卷一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75 附注 18 《医心方》卷三引则《小品方》 181 远志汤的别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85 附注 19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千金》卷十四 201 组成 202 功效 203 主治 20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20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远志汤 1 拼音

yuǎn zhì tāng

2 处方

远志(去心二钱半) 人参(去芦半两) 石菖蒲(半两) 羌活(去芦半两) 细辛(洗去苗半两) 麻黄(去根半两) 赤芍药(一两) 白术(一两)

3 功能主治

治心经受病,多汗恶风,善怒,口不能言,其状但得偃卧,不可倾侧,闷乱冒绝汗出,风中于心也,唇色正赤,尚犹可治,急灸心腧百壮;或青黄不定,面色(目亭)(目亭)战栗动者,不可治。

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小麦汤调下,不拘时服。日服二次。

5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 《圣济总录》卷七十 61 组成

远志(去心)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阿胶(炙燥)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藕节(洗净)半两,甘草(炙)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芎半两,桂(去粗皮)1分,没药(研)1分,麻黄(去节)1分,核桃仁(汤浸,去皮尖,炒令**)1分,牡丹皮3分,柴胡(去苗)1两。

62 主治

大衄不止。

6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6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71 组成

远志(去心)1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犀角屑1两,人参半两,知母(焙)半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3分,前胡(去芦头)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72 主治

心劳,多烦躁,背膊妨闷,面色数变,乍赤乍黑,或笑或歌。

7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2次温服。如人行35里再服。

7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81 组成

远志1两半,龙齿1两半,人参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芍药(锉)1两半,黄耆(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82 主治

产后心虚惊悸,梦寐不安。

8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8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千金》卷三 91 组成

远志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无当归用芎)2两,桂心2两,麦门冬2两,芍药1两,茯苓5两,生姜6两,大枣20枚。

92 主治

产后忽苦,心中惊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语错误,惚惚愦愦,情不自觉。

9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日3次,羸者分4服。

94 加减

其人心胸中逆气,加半夏3两。

10 《圣济总录》卷十三 101 组成

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犀角(镑)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耆(锉)半两,大腹皮半两。

102 功效

除目黄,解烦渴。

103 主治

风搏阳气,郁为热中。

10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每服3钱匕,食后温服,日3次。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1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111 组成

远志(去心)1两,菖蒲(细切)1两。

112 主治

久心痛。

11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2 《古今医彻》卷四 121 组成

远志肉1钱,枣仁1钱半,茯神1钱,丹参1钱,石菖蒲5分,牛膝1钱半,广皮1钱,杜仲1钱,益母草1钱半。

122 主治

产后心神恍惚,恶露未尽。

12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加桂圆肉5枚,生姜1片,水煎服。

13 《古今医彻》卷三 131 组成

远志肉(甘草制)1钱,茯神1钱,白芍药(酒炒)1钱,熟半夏1钱,广皮1钱,枣仁1钱半,人参2钱,钩藤3钱。

132 主治

膈噎初起。

13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加桂圆肉5枚,生姜1片,水煎服。

134 加减

有热,加山栀;寒,加炮姜;气,加木香;燥,加丹参、柏子仁。

135 附注

此中焦药也,若在下焦,以八味消息之。原书治膈噎初起有火者用开郁汤,继用本方。

14 《鬼遗》卷三 141 组成

远志(去心)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芎1两,黄耆3两,人参3两,麦门冬(去心)3两,茯苓2两,干地黄2两,生姜5两,大枣14枚。

142 主治

痈疽,发背、乳,大去脓后,虚惙少气欲死。

14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以东流水1斗,煮取3升2合,分4次温服,日3夜1。

15 《赤水玄珠》卷十四 151 组成

远志(去心)1钱2分,黄耆1钱2分,当归1钱2分,麦冬1钱2分,石斛1钱2分,酸枣仁(炒)1钱2分,人参7分,茯神7分,甘草5分。

152 主治

心虚烦热,夜卧不宁,及病后虚烦。

15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4 加减

烦甚者,加竹叶、知母。

155 附注

方中远志炮制:《准绳·类方》用黑豆、甘草同煮,去骨。

16 《圣济总录》卷一六○ 161 组成

远志(去心)1两,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1两,熟干地黄(焙)2两。

162 主治

产后心虚,风邪所搏,语言妄乱。

16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6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 《奇效良方》卷一 171 组成

远志(去心)2钱半,人参(去芦)半两,石菖蒲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细辛(洗,去苗)半两,麻黄(去根)半两,赤芍药1两,白术1两。

172 主治

风中于心,多汗恶风,善怒,口不能言,但得偃卧,不可转侧,闷乱冒绝,汗出。

17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

1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75 附注

方中麻黄(去根),《准绳·类方》作“麻黄根”。

18 《医心方》卷三引则《小品方》 181 远志汤的别名

远志散

182 组成

远志3两(去心),茯苓2两,独活4两,甘草2两,芍药3两,当归2两,桂肉3两,麦门冬3两半(去心),生姜5两,人参2两,附子1两(炮),黄耆3两。

183 主治

中风心气不定,惊悸,言语谬误,恍恍惚惚,心中烦闷,耳鸣。

18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4升,每服8合,人羸可服5合,日3夜1。

185 附注

远志散(《普济方》卷一○二)。

19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191 组成

远志(去心)1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犀角(镑)1两半,知母半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3分,前胡(去芦头)3分。

192 主治

心虚多烦躁,背膊妨闷,面色变赤,言语谬乱。

193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麦门冬汁半合,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9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 《千金》卷十四 201 组成

远志3两,干姜3两,铁精3两,桂心3两,黄耆3两,紫石英3两,防风2两,当归2两,人参2两,茯苓2两,甘草2两,芎2两,茯神2两,羌活2两,麦门冬4两,半夏4两,五味子2合,大枣12枚。

202 功效

补心。

203 主治

心气虚,惊悸喜忘,不进食。

20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3升,煮取3升半,分5服,日3夜1。

20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生脉、保元滋降心火,理中、四君固实脾土,心降则心肺安,土实则肾肝固,五脏相率受其益矣。更须用芎、归、桂心以和营血,远志、茯神以利关窍,羌、防以祛风湿,半夏以涤痰涎,紫石英以镇怯,大枣以和脾气,并和诸药性味也。

古籍中的远志汤 《胎产心法》:[卷之下]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

脑一捻,服后得睡即安。心悸恍惚,语言错乱,千金远志汤。如内虚,败血攻心,狂言乱语者,龙齿清魂散主之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三产后诸疾门]心虚惊悸

甘草人参芍药酸枣仁白藓皮(各三两)大枣(七枚)远志汤(出千金方)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不定。志意不安。

《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论]外感不得卧

脉散见肿胀三消。凉天地煎见后痿症。枣仁远志汤枣仁远志当归白茯神白芍药麦冬龙眼肉八味肾气丸见前脏寒胀。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虚证类]赤白浊

人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远志(二钱)水煎大半杯,温服。封髓丹黄柏(三两盐水炒

《普济方》:[卷三十四胆腑门]胆虚不得眠(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六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普济方》卷二八八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二八三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魏氏家藏方》卷九 61 组成 62 功效 6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卫生家宝》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杨氏家藏方》卷十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六十一 91 内补散的别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附注 10 《圣惠》卷五十九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千金》卷二十二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15 各家论述 116 附注 12 《千金》卷十九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25 各家论述 13 《卫济宝书》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内补散 内补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nèi bǔ sǎn

2 《圣惠》卷六十 21 组成

续断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芎1两,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白芷3分,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茯苓1两,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

22 主治

肠风痔疾,失血过多,虚乏羸困,不欲饮食。

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2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31 组成

人参、黄耆、白芷、当归、肉桂、桔梗(炒)、川芎、木香、甘草(炙)、防风、厚朴(姜制)、阿胶(炒)、橘皮(去白)各等分。

32 功效

滋养血气,疮毒得出。

33 主治

小儿正患疮疹中,或感外寒,或内伤生冷,或服冷药过多,因生吐泻,脾虚血涩,疮疹迟迟不出,肌肤瘦而无血色。

3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酒2匙,温汤浸调服之,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普济方》卷二八八 41 组成

附子(炮)1两,白姜1两,人参,甘草3钱,陈皮、麻黄,官桂半两。

42 功效

去脓血、寒热,生肌。

43 主治

癌已破,脓多疮烂,肉未生者。

4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葱煎,食前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普济方》卷二八三 51 组成

白芷2两,官桂1两,香附子3两,甘草半两。

52 功效

托脓败毒。

53 主治

痈疽已破。

5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酒调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 《魏氏家藏方》卷九 61 组成

皂角(不蛀者,刮去皮子,以炭火烧为灰,略存性)1两,青盐(炒干,别研)1钱,北细辛(去梗叶)1钱,香附子(炒,去毛,用粗砖擦去粗皮,洗净)2两,舶上茴香2钱(炒)。

62 功效

补肾去风,牢牙定疼。

6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揩牙。

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和调,以密器收贮。

7 《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卫生家宝》 71 组成

青皮(去瓤称)1两,破故纸(炒)1两,威灵仙(去芦,洗,烙)1两,黑牵牛3两。

72 主治

远年近日腰疼,丈夫妇人肾脏久虚,腰疼不可忍者。

7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杨氏家藏方》卷十 81 组成

沉香2钱半,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安息香(酒化,去砂石)2钱半,麝香2钱半,鳖甲(酒炙**)1两,柴胡(去苗)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京三棱(炮,切)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槟榔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秦艽3分,知母3分,牛膝(酒浸1宿,焙干)3分,白术3分,地骨皮3分,大黄1分(湿纸裹煨),(一方减大黄、附子)。

82 主治

五脏劳气,肌肉消瘦,发热盗汗,不进饮食。

8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3枚,同煎至1盏,空心、食前温服。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圣惠》卷六十一 91 内补散的别名

麦门冬汤、麦冬汤

92 组成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芎1两,白茯苓1两,桂心半两,远志半两(去心),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1两。

93 主治

痈疽溃散,脓出太多,内虚少力,不食。

94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96 附注

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八)、麦冬汤(《疡科选粹》卷二)。

10 《圣惠》卷五十九 101 组成

黄连1两(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紫笋茶半两(微炒)。

102 主治

赤白痢。

10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1 《千金》卷二十二 111 组成

蜀椒2分,干姜2分,白蔹1两,黄耆2分,人参2分,桂心1分,甘草1两,小豆1合半,附子1两,防风1两,芎2两。

112 主治

痈疽发背。

11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夜2。

114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11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方治脾胃之惫,椒、姜、桂、附破结于内;芩、蔹、防、甘解散于外;人参、芎温补气血以排脓,小豆一味通调水道以泻火,合心包之毒从小肠、膀胱开泄也。

116 附注

方中蜀椒,《外台》作“蜀升麻”。

12 《千金》卷十九 121 组成

干地黄5分,巴戟天半两,甘草1两半,麦门冬1两半,人参1两半,苁蓉1两半,石斛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桂心1两半,茯苓1两半,附子1两半,菟丝子5分,山茱萸5分,远志半两,地麦5分。

122 主治

男子五劳六绝。其心伤者。令人善惊,妄怒无常;其脾伤者,令人腹满喜噫,食竞欲卧,面目痿黄;其肺伤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其肝伤者,令人少血面黑;其肾伤者,有积聚,少腹、腰背满痹,咳唾,小便难。六绝之为病,皆起于大劳脉虚,外受风邪,内受寒热,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鸣,时时泄痢,或闭或痢,面目肿,心下愦愦,不欲语,憎闻人声。

12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加至3匕。无所禁。

124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12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劳六绝,靡不因于大劳,而五劳之中,其房劳更为根柢。况堪六气乘虚,宁无六绝之患乎?所以《千金》急乘未绝之时,特立内补一方,以人参补心神,麦冬滋肺气,桂心调肝血,甘草温脾津,石斛清胃气,茯苓通气化,余皆温补肾脏之品,味虽兼走诸脏,而实归并于肾也。

13 《卫济宝书》 131 组成

附子1两(炮),粉草3分(炙),茯苓半两,陈皮半两(去白),白姜1分,人参3分,麻黄半两,官桂1钱。

132 主治

疮疡已破,而脓汁出多,疮坏烂,肌肉未生者。

133 内补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葱白3寸,大枣1个,煎7分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内补散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十一·疮毒门]痈疽疖毒

治法同前。若毒发于阴。而又未可用附桂诸药剂。外疼内寒。宜五香汤。毒之初发。并宜酒调复元。通气散。或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六痈疽门]肠痈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小便利为度。内补散(出医方集成)治诸发已溃。去旧生新。老人血气虚

《杂病广要》:[脏腑类]肠痈

科精要》,名神仙黄矾丸。)末治方法《究原》排脓内补散,治脓痈冷证及痈疽等患。人参当归浓朴(姜制)防

《集验背疽方》:痈久疮口不合论

毒,活气血,生肌肉,排宿脓,去风邪,又合服洪氏内补散,多服为妙。立效散治发背及诸痈疽并瘰有效。皂角

《脉经》:[卷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柴胡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栀子散 1 拼音

chái hú zhī zǐ sǎn

2 处方

柴胡 山栀 牡丹皮各3克 川芎 芍药 茯苓各21克 白术(炒)甘草各15克 当归 牛蒡子(炒)各21克

3 功能主治

主小儿肝胆经有热,疮毒不愈,或发热不止。

4 柴胡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煎,母子同服。

5 摘录

《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古籍中的柴胡栀子散 《保婴撮要》:[卷十三]腋痈

儿患之,多禀赋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饮,次用柴胡栀子散,五七日间作脓,肿作痛者,亦用活命饮杀其大势

《保婴撮要》:[卷十八]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坚实,左右关洪数有力弦长,此形病脉俱实,先用柴胡栀子散、泻黄散各一服,又用柴胡栀子散、柴胡麦门冬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头面疮

鬓患一疮,肿赤作痛。余谓属手足少阳经风热,用柴胡栀子散。不应,诊其母左寸关脉弦洪而数,即以前药令母

《保婴撮要》:[卷九]注夏

发热,血虚脉大者,用当归补血脾,寒热少食者,柴胡栀子散。胃火作渴者,竹叶石膏汤。小儿多因乳母之气不

《保婴撮要》:[卷十二]眉炼(附癞头疮)

远志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远志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