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敦煌历史和莫高窟艺术的好地方博物馆管理员不应该错过它
景点介绍
敦煌博物馆位于敦煌南部,是一个主要展示丝绸之路之都敦煌的历史文物和莫高窟珍贵文物的博物馆。新的敦煌博物馆于2012年开放。这个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中不算很大,但因为集中展示了丝绸之路和莫高窟,所以是了解敦煌历史和莫高窟艺术的好地方。博物馆管理员不应该错过它。参观莫高窟,没有开放的石窟,有重要文物《敦煌遗书》,了解敦煌历史。很少去参观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比如麒麟砖。
现在的博物馆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外观,看起来像汉代长城的墙壁和烽火台。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个洞穴群。里面的墙壁和走廊都是古洞廊的形式,很有特色。馆内共六个展厅,但主要展览是敦煌博物馆主题展-《华戎交汇的都市》,参观时间约1-2小时。
展览755-79000贯穿整个博物馆建筑,按照年代划分单元。可以按顺序一层一层的去探访过去。共13个单元,包括敦煌古史与居民、汉代敦煌大开发、魏晋南北朝敦煌的持续发展、隋唐五代敦煌的繁荣、沙州回鹘与西夏对敦煌的统治、元明及清代敦煌的发展。这些单元主要按照年代分布,沿着石窟长廊从古到今参观,感受敦煌几千年的历史沧桑。
展品主要分为两类
博物馆里的展品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莫高窟艺术展,里面有一个不是莫高窟开发的45号石窟复制品。可以看到传说中反映音乐的石窟风格。还有一些敦煌写本,被称为“敦煌遗书”,非常珍贵。另一个是以丝绸之路文化为背景的展览,其中北梁石塔、画像砖典雅美观,麒麟砖为国内罕见,可视为本馆之宝。不要错过它。
在这里,我按照年代系统的了解了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也是为以后的敦煌之旅做好准备。值得一去。但目前馆内没有固定的讲解服务,几个小时才能遇到讲解。很多时候还是要靠展品的文字描述来理解。
(编辑:柠檬味)
说到敦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它。但其实真正了解敦煌的人并不多, 有专家预估,未来50到100年内,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中 。
也就是说,可能在我们子孙的下一代,莫高窟有可能只能沦为口中的传奇。
这几年华夏文明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年初爆火出圈的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讨论汉唐文化,便不得不提及敦煌的莫高窟。
这一篇可能是全网写得最全、最易懂的敦煌攻略,带你 5分钟读懂敦煌 ,也为未来可能消失的莫高窟,留下一点时代的回忆。
01
什么是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是党河孕育出的金色沙丘里最大的绿洲,足足312万平方公里。
行影自由行独家绘制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频繁交往硬生生让戈壁荒漠上出现一个个绿洲都市。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有盛大辉煌之意,自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着不平凡 。
行影自由行独家绘制
作为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州的唯一通道,汇聚着 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 ,多元文化之璀璨,也为敦煌注入大放异彩的灵魂。
季羡林说过:「世界上 历史 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型城市,路通则盛,路阻则衰,当水路发展逐渐取代陆路, 原本被委以重任的敦煌逐渐失宠,连同藏经阁敦煌,也一同尘封在风沙之中。
02
荒原之上的文明中心
黄沙之下掩埋的是中国千年 历史 的遗迹,是我们通往古老文明的时空隧道。 自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在凿下第一个洞窟时就谱写了命运。
几千年间风起云涌,留存下来的700多个石窟,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和浩海如海的经卷和文献中镌刻的不只是政权更迭,民族的融合,文字的汇聚,艺术的交融
惊心动魄的石窟,美得令人窒息的壁画,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
想象不出这是历朝历代付出多少个日夜,多少人力物力,才把中国古人1000多年的审美、信仰、创造力、都集中在这1600多米的悬壁之上。
它是沙漠中的卢浮宫,更是 历史 的绝佳目击者,也是文明的保护者。
本来已经被时间遗忘于风沙之外,被唤醒那一刻,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候的偶然发现,让这浩瀚的佛国世界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各国无不虎视眈眈,开始放开贪婪之手!
大量的写本佛经、佛画、法器等各类文物被掠夺,历时百年的浩劫拉开了序幕,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都伸出魔爪
最大的痛心之处在于他们都生于中国,却都流亡于国外。
英国至今藏着我们最多最好敦煌文物,法国藏着最精最良的经书。 而遗留在中国的,则最散最乱。
世上最多星数的中古星图《敦煌星图甲本》,世上最大的绢画《药师净土变相图》都在英国,从此大英博物馆多了堆满敦煌经典的「斯坦因密室」。
而法国拥有6000多卷和200多幅画卷,世上最早的佛经目录《众经别录》,世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世上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都在他们手上。
世上一些美,我们尚且来不及看一眼,便埋葬黄沙中,所幸保护它的人来了。
第一个来的是常书鸿,他带着研究所的同事,治理风沙,修整围墙、维护洞窟,一生和敦煌紧紧相依。
拯救敦煌不得不提的还有 樊锦诗 ,她走得比前辈更远,倾尽一生的时间守护,人称为 敦煌的女儿 。
她把洞窟数字化,走遍七百三十五个石窟,每尊佛,每副画,都留下数字的痕迹,让莫高窟获得「永生」。
还有敦煌专业修复师也在加紧修复壁画,但一个石窟花了 20年 才能修复,他们不得不跟时间赛跑, 他们能做的就是让莫高窟保存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 。
可即使这样,莫高窟也总有一天会消失,因为它太老了,终究抵不过时间,也抵不过风沙。
但每一窟,每一副壁画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国人存在的 历史 证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来源。只有看清它,才能看清脚下这片土地的 历史 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才有机会拾掇起几千年的文化自信!
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敦煌。
03
通过四部曲
了解真正的敦煌
敦煌太大太丰富,敦煌太老太久远,即使是倾注一生的专家学者也未必能穷尽它的谜底。
第一次去敦煌,走马观花式游玩莫高窟是体会不到这封存的千年的震撼。 私以建议从4方面去感受荒原之上的文明中心。
❶
逛一逛敦煌博物馆
Dunhuang Museum
如果追随传统旅行社的走马观花,那大部分人很大几率会错过敦煌博物馆。 (我们自家的大西北线路就有安排敦煌博物馆)
这里藏着一万三千多件馆藏文物,开启一个《华戎交会的都市》,这里也1:1复刻莫高窟45号窟, 可近距离观察、感受、拍照,由浅入深地了解敦煌先民们,一步步建立自己对敦煌的初印象 。
❷
真正走进莫高窟
Mogao Caves
莫高窟尚存,但处于看一眼少一眼的阶段。如果有机会,一生一定要来一次莫高窟。
有人说,在沙漠中看到莫高窟的感觉就像是在沙漠之中看到一朵小花,而这朵小花还异常美妙,美到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倒。
石窟之内是沉睡千年的世界,飞天的壁画,璀璨的佛国世界,各时代丰富的 社会 生活场景:耕种收获、打铁酿酒、商旅往来、行军打仗、音乐舞蹈、学校寺庙、婚丧嫁娶……
也只有站在实实在在的壁画之前,才有一眼就是1600年时空穿越之旅。
❸
走进鸣沙山月牙泉
Echoing-sand Mountain
Crescent Lake
敦煌自古六月六,晒腰腿。因为鸣沙山沙粒纯正,不含一点尘土,热沙浴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奇效。
第一次到沙漠,可以选择沙漠徒步、露营,或在沙漠东侧的山脊之上等一场日落下。也可以玩一些动感滑沙,骑骆驼,沙漠大轮车等,这都是沙漠独有的记忆。
❹
走进敦煌市区
The Center of Dunhuang
大部分旅行者将时间留给敦煌是匆匆而过的两三天,而我们更建议大家能够 回归生活的本质,去寻找壁画里的的市井人生。
不妨在街头的闲逛中度过,随处可见的快板、秦腔、曲子戏曲、书法绘画等!
如果起的够早,去沙州路和阳关路交汇的地带,尽是满载葡萄的商贩在赶早市,很多人知道新疆盛产葡萄,但不知道其实 敦煌是中国第二大葡萄沟。
也可以像个本地人一样 ,钻进羊肉汤馆暖暖地喝上一碗,或者来一叠驴肉黄面。晚上去沙洲夜市,喝杏皮茶、吃沙漠红柳大串、胡杨焖饼、白水煮羊肉体验夜色下大快朵颐的快乐。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本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0部古籍,包括3部汉文古籍和7部藏文古籍,分属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汉文1部藏文7部)、敦煌研究院(汉文1部)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汉文1部)。
我省本批入选的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分别为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和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加上此前入选的甘肃省图书馆(第一批)、兰州大学图书馆(第二批)、拉卜楞寺藏经楼(第二批)和天水市图书馆(第三批),全省已有7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了解敦煌历史和莫高窟艺术的好地方博物馆管理员不应该错过它
本文2023-10-17 00:11: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