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梅毒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梅毒简介,第1张

中医·梅毒梅毒(syphilis)又称霉疮。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以 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性传染病。主要由不洁 传染,偶尔通过接吻、哺乳,或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输血等途径间接传染。梅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晚期可造成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梅毒属于中医“霉疮”、“疳疮”、“花柳病”等范畴。1632年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较完善的专著,该书记载霉疮“酷烈匪常,人体沦肌,流经走络……或攻脏腑,或巡孔窍……可致形损骨枯,口鼻俱费,甚则传染妻妾,丧身绝育,移患于子女。”提出解毒、清热、杀虫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开创了砷剂治疗梅毒的先河。梅毒的病因病机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由直接或间接途径,梅毒螺旋体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机体后即在侵入处组织中繁殖,于外生殖器处形成硬下疳,成为一期梅毒。由于局部免疫反应,部分螺旋体被消灭,局部损害逐渐消退,成为一期潜伏梅毒;硬下疳消退后约6周,潜伏的螺旋体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侵人多种组织内,全身皮肤粘膜广泛出现梅毒疹,成为二期梅毒。由于机体的免疫力,皮肤粘膜的梅毒疹也可消退,但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未被自身免疫力消灭的螺旋体仍然可以引起皮损的再发,成为二期复发性梅毒。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2年或4年后进入晚期,此期可为无症状的晚期隐性梅毒。如有复发,则可侵犯任何组织,如皮肤粘膜、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受累组织内梅毒螺旋体虽少,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致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成为三期梅毒。孕妇患者,其病原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胎传梅毒。中医认为,*秽疫毒,可与湿热、风邪杂合致病。传播方式主要是精化传染(直接传染),间有气化传染(间接传染)和胎中染毒。邪之初染,疫毒结于阴器及 等处,发为疳疮后疫毒内侵,伤及骨

详见百科词条:梅毒 [ 最后修订于2017/10/11 21:49:37 共3297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现在,在美容院、朋友间随时都听到“排毒”,那么什么是毒?毒从何来?没有任何人可以说得清楚。我也查阅了不少资料,现在把握所学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什么是毒?

  现代毒理学认为,凡是少量物质进入我们身体后,就会和身体内各种组织发生化学和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该物质就称为毒素。

  环境中存在的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有害物质。环境有害物质可分为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前者如空气、土壤中某些有毒物质的污染;后者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如工业废气、生活污物、垃圾等。

  中医学中有“邪盛谓之毒”的论述。一个“邪”字就道出了毒的内涵,毒是某些对人体有害的外来物质,也称之为外来之毒。

  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统称之为毒。既包括了外来之毒,也包括了一部分人体生理活动产生的物质。当某些生理性产物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时,也就成为毒。

  体内的有些物质由于某些生理变化或疾病而发生了利用障碍,或超过了机体的生理需要量,此时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葡萄糖,本来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则对人体产生危害;又如脂肪本来为人体所必需,当脂肪代谢发生紊乱,高血脂反而对健康有害。

  另外,本属于生理性的物质,一旦改变了它所应该存在的部位,也会成为一种毒。如胃液是人体正常的消化液,如果胃或十二指肠穿孔是,消化液进入腹腔,就会引起腹膜炎,而成为毒。

  毒从何来?

  一、外来之毒

  来源于外界对人体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之为外来之毒。如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是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这个正常自然的六气此时就成为六*之邪侵害人体,包括戾气、杂气等;现代医学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常常侵袭人体而致病;汽车、工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噪声。电磁波。超声波等超高频率对人体的干扰等都成了外来之毒。

  二、内生之毒

  内生之毒是指人体在正常的新城代谢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包含两个过程:

  1、生物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将其加工合成为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从襁褓中能成长为一米六七的俊男美女,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可以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效成分吸收,促进身体的发育成长的过程。

  2、把自身的物质不断分解氧化,产生能力供机体需要,并把代谢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成为异化作用。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生病没有食欲的时候,我们的体重会因为进食过少而下降。这是因为就算我们不进食,不等于我们身体不需要能量的消耗,只不过是身体消耗的能量来源从食物供给转换为消耗自身的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这一些我们自身的成分。

  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但是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过程,是有规律地进行的。任何因素打破了这种规律,就会导致毒素不能外牌儿存留在体内,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吸收、排泄、流通是机体内各种管道(如血管、淋巴管、消化管、泌尿管、经络等)具有的共同特征。吸收与排泄过程是在流通中实现的,各种管道的流通受阻,吸收、排泄过程就会不通畅,这种情况下都可以产生毒。

  以消化管道为例,消化管道是人体重要的吸收、排泄管道,如果其内所流通的水谷之物受阻,即可产生毒。

  引起消化管道不通最常见的病症是便秘。大便不通,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被机体重新吸收,造体中毒,引发多种疾病。如毒进入血液,则损害血管,受气血运行障碍,日久可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毒被皮肤吸收,可引起痤疮、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等皮肤病。

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素有“以毒攻毒”的经验法则,喜用蝎子、蜈蚣、蟾蜍等治疗癌症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具体可以参考《以毒攻毒医药学》《 以毒攻毒中医药学》这两本书

近代医学科学证明,在人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毒便通过伤口浸入了人体由于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导致狂犬病的发作狂犬的脑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便是从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并把它加以培养,制成病毒疫苗,来预防和医治狂犬病毒的很显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过比葛洪更科学些,但从时间上来看,巴斯德的发明晚于葛洪1000多年

医学意义对“以毒攻毒”原理的认识和运用,最早是出现于医药行业的,是我国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在祖国医药学上的体现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应用这一方法的间接论述;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则更详细地阐释了用毒药疗疾的原理;诞生于公元10世纪的天花“痘接种法”,是这一方法运用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人类预防接种、抗菌素研制和现代免疫学发展的先河

唐代典籍中就有了运用以毒攻毒方法的实例: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就记有“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疬,去死肌,杀三虫”的事,是对永州毒蛇治疗多种疾病功能的记载唐代另一位官吏张鷟,在他的《朝野佥载》中已记有用毒蛇治病的故事:“陕西商县有人患麻风病,被家人所逼,搬到山里筑茅屋而离群独居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蛇骨,方知其由也”

古代中医所说的毒瓦斯是一种火毒。

毒瓦斯攻心

凡受降药之毒,定致神昏呕吐,此系毒瓦斯攻心,急用护心散,以生甘草一两,煎浓汁稠调,令病者时刻呷咽,咽至大半,自然止呕,神气清爽,接服醒消,以平其势。

马曰∶疮毒攻心,亦令神昏呕吐,至于降药之毒,须用人中黄、贯众、绿豆解之最佳。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生用或制后用。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袪风湿,温经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本品辛热升散苦燥,“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治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芍药、甘草等配伍,如乌头汤(《金匮要略》);若与草乌、地龙、乳香等同用,可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如活络丹(《和剂局方》)。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常配赤石脂、干姜、蜀椒等,如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治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者,多与蜂蜜同煎,如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本品止痛作用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多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如回生续命丹(《跌损妙方》)。古方又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多以生品与生草乌并用,配伍羊踯躅、姜黄等内服,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2.《长沙药解》:“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3.《本草正义》:“乌头主治,温经散寒,虽与附子大略相近,而温中之力较为不如。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消旋去甲乌药碱,酯乌头碱,酯次乌头碱,酯中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多根乌头碱,新乌宁碱,川附宁,附子宁碱,森布宁A、B,北草乌碱,惰碱,塔拉胺,异塔拉定,以及乌头多糖A、B、C、D等。

2.药理作用: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乌头碱可引起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还可增强毒毛旋花子苷G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乌头多糖有显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注射液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用川乌治疗关节炎、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跟骨骨刺,用于粘膜表面麻醉均有较好效果。另用08mg/2ml的乌头注射液,每日1~2次肌注,治疗胃癌姑息手术后46例,有效率80%;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2例,有效率5454%(济南医药,1983,4:1)。生川乌、生草乌各35g,水煎外洗,治疗疥疮87例,均获治愈(福建中医药,1992,4:12);用复方三生针(生川乌、生附子、生南星)每次10ml静脉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1:40)。此外,川乌内服治疗小儿舞蹈病、重症肌无力、疟疾、阳痿,外用治疗斑秃等均有一定疗效。

4.不良反应: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等。中毒严重者,可死于循环、呼吸衰竭及严重心律紊乱。中毒原因多因误服、过量,或用生品不经久煮、服生品药酒、配伍不当等。一般中毒救治为:早期应催吐、导泻,或高位灌肠,并补液和注射阿托品。重症者,加大剂量和缩短间隔时间,或同时服用金银花、甘草、绿豆、生姜、黑豆等。如出现频发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轻度中毒者,可用绿豆60g,黄连6g,甘草15g,生姜15g,红糖适量水煎后鼻饲或口服;还可用蜂蜜50~120g,用凉开水冲服;心律失常,可用苦参30g,煎服。

附药 草乌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华北。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

古籍中的梅毒简介

中医·梅毒梅毒(syphilis)又称霉疮。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以 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为主要表现的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