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夏朝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第1张

  夏朝的遗址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处,学界称“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址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它在文化面貌上具有若干特色,一度被称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更加具有典型性,故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于1953年首先在河南省登封县王村遗址发现,当时出土的遗物不多。自1954至1957年,在洛阳东干沟村附近又曾几次发现这种文化的墓葬与灰坑。这个遗址的晚期堆积中发现有青铜小刀和青铜锥,器形和铸造工艺都很原始。从地层关系上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这种文化的年代晚于人们熟悉的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商代,这种文化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时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很快,在洛阳偃师灰咀和二里头、郑州洛达庙、巩义稍砦、渑池鹿寺、陕县七里铺等地都发现了这类古文化遗存。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大规模科学发掘,资料越来越丰富,许多碳14测定数据集中在公元前21—前15 世纪。考古界遂把这种文化定名为二里头文化,并做为夏文化的主要讨论内容。

  20世纪80年代,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遍及河南全省,而且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西南部和陕西省东部各地都有发现,已达100多处。这些遗址中既包含早期的城址、宫殿建筑、村落、墓葬群,也有一些铜器冶铸、制石制陶、制骨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早期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器和漆器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夏代经济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最早的漆器为新石器时代

——约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物理性能与漆相同。

——约4000年前梅堰(江苏吴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

——约3500年前的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

漆器,即涂漆的器物,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表面被涂过漆的器皿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刮擦涂抹,不仅坚固耐用,而且使器物色泽华丽。漆器技术是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大发明。

汉代漆器

与商代漆器相比,西周漆器的造型更为丰富,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在广泛采用镶嵌技艺之后,镶嵌材料以加工过的绿松石和蚌片为主。

西周时期,各地种植的漆树很多,种植者要向天子贡赋。

《周礼•春官•御史》中描述统治者显示身份的出行器物时提到了“髹饰”和“漆车藩蔽”,对髹漆后座车的高贵华丽有详细的描绘。

《周礼•考工记》列有30多个工种,多次涉及髹漆。漆的取用已不单单用于髹饰祭祀用具、饮食之器,如豆、觚、壶、簋、杯、盘等,而且已在舟车、宫室、乐器、兵器等广泛使用。

西周漆器主要以木胎为主,并且兼有瓷胎;按照用途划分,有生活用具、乐器、兵器、车马器和丧葬用具等,其中生活用具占主导地位,且与同时期陶器、青铜器的器形相同的器物为多数,如豆、盘、扁壶等。

日常生活用具中还增加了漆耳杯、勺、梳、槌等,乐器中有漆瑟等,兵器中有盾、甲、矢、剑鞘之外,还有戈、矛等,车马器中有已髹漆的竹木车舆、车辕、车伞盖穹以及马饰等。丧葬用具有棺椁、镇墓兽和小木俑等。

西周漆器的装饰纹样较之夏商时期有了明显的增加,其装饰题材的范围也扩大了许多。装饰纹样主要有饕餮纹、凤鸟纹、弦纹、雷纹、云雷纹、回纹和涡纹等。

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继承了商代的技法,用彩绘与蚌片共同组成纹样,而这也成为了西周漆器装饰图案中最具特色的装饰手法。而西周漆器上的几何纹样只是作为主要纹样的衬托,数量并不是很多。

西周漆器在我国古代漆器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有了嵌螺钿工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西周漆器在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陕西省长安县普度村西周墓群、河南省上村岭虢国墓、信阳光山县黄君孟夫妻墓等有发现,多描绘花纹或镶嵌蚌泡作为装饰。

陕西省长安县普度村西周一座墓中发现有围绕在陶器周围的蚌泡,上面留有附着的漆皮。由于漆皮有折叠和重叠,推测漆皮里面原有一层木质或编织物的胎。

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西周晚期的一座墓中也发现有这样漆器4件,器形为豆、俎、杯。漆器木胎已朽,仅存外形及各种蚌饰。豆为2件,形状相同,深盘粗把,盘径184厘米,高162厘米。

盘周壁镶嵌蚌泡8枚,柄镶嵌小蚌泡4枚及菱形蚌片,蚌泡均涂红彩。俎上部为长方形盘,口大底小,四壁斜收。盘下接一长方形四足方座,座四周镶嵌各种形状的蚌片图案。漆色暗褐。盘长36厘米,宽23厘米,深4厘米,座高142厘米,足长65厘米,宽3厘米,通高182厘米。这些漆器的发现说明嵌蚌泡是当时最常用的一种漆工装饰,它为螺钿漆器上溯到西周提供了实物证据。

河南省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发现的“蚌组花纹”,推测与西周螺钿工艺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螺钿漆器及其残片,有的以方、三角、椭圆、圆锥等状的贝壳片平镶在漆器上,有的贝壳片微微凸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河南省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和洛阳庞家沟先后发现外壁嵌有6枚蚌泡的漆豆和套在瓷豆之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残片。

北京市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发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西周漆器,为罍、豆、觚、壶、杯等多件螺钿漆器,磨制和镶嵌技法甚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漆器以豆为主,均为厚重的木胎,深盘,粗把,褐地朱彩,豆盘外用蚌泡和蚌片镶嵌,与上下的朱色弦纹组成装饰纹带;豆柄以蚌片嵌出眉、目、鼻等部位,与漆绘构成饕餮图案。

此外,在安徽省屯溪、陕西省宝鸡斗鸡台和竹园沟等地都有西周漆器的发现。

夏朝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

  夏朝的遗址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处,学界称“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