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5收藏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第1张

1 中考课内文言文都是什么题目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第四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第五类 文言文综合训练。

2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篇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 ,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下面的句子。(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2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衰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4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1如是者六七始已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6曾参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解释下列句子。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8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9苛政猛子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3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十篇(附答案) 1、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音: 义: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⑤学而不思则罔 音: 义: 2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 学而不思则罔, 。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 李 生 说 之 曰 孔 子 云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所 成 何 谓 之 善 学 也? 4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

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 参考答案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yùn,恼怒;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流逝 ⑤wǎng,迷惑而无所得 2思而不学则殆。

3 标点: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翻译: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4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5略。 2、逢蒙学射于羿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

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

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扣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

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

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他之,何有逢蒙之祸乎? 1羿与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答: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 答: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译文: (2)发乘矢而后反。 译文: 5子濯孺子为什么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呢? 答: 6 “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 。

“去其金”是为了 。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 译文: 参考答案: 1都是师生关系。 2(A)孟子 (B)庾公之斯 3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 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 4(1)虽然如此,今日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2)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5因为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6箭头 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7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3、南歧之见(阅读附答案) 作者:-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细瘦。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

4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求答案

1、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32613634精妙。 译文:(明朝)文征明临摹(周兴嗣)的〈千字文〉,以每天(临摹)十次为标准,(其)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一生对于书法创作,从来没有马虎过,有时回人的书信,有一丁点不合适的,一定多次修改而不厌倦。所以(其)年龄越大,书法越精妙绝伦。

一句话概括:文征明习字,精益求精。2、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歌唱,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技艺,自以为全学会了,于是(要求)不学回家。秦青不反对,在郊外十字路口摆酒送薛谭回家,秦青拍着节拍昂声高歌,其声绕林,其音阻云。

薛谭就反复要求继续跟秦青学习,一生再不敢提回家的事。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学无止尽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有,知错则改,善莫大焉。

3、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二岁时丧父,家贫穷无依无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常以周济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发愤用心读书,有时晚上(读书)读疲倦了,就用水洗脸;读书时,吃的不足,就吃粥。

当官以后,常不顾及自己的前途,慷慨激昂指点天下大事。以至于被小人上谗言被贬官,由宰相贬为邓州地方官。

范仲淹用刻苦来勉励自己,吃的粗茶少肉,妻子,儿子的衣食仅能自足而已。常挂在口边的话是:“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 的作用。

5 中考课外文言文五篇(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连云港)答案: 1、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 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浩浩汤汤( tang1 ) B、衔远山( xian2 ) C、互相轩邈( miao3 ) D、泠泠作响( ling2 )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 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答案: 6、A7、(1)涯:边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8、(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9、雄伟 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 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 也对。(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0——14题:(岳阳市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

1 文言文之范仲淹读书的答案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每天做一锅粥,经过一个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折断几十根腌菜的茎吃。留守的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范仲淹的事),他父亲就(让他的儿子)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是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之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对范仲淹)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 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意,而是因为我吃粥心里安定已久,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安心的吃这粥呢?

2 范仲淹苦读短文答案四年级

1/选3、2。

2、错的是耽搁、志愿、惊叹、赞颂、恳求、激动3、即使,也造句;虽然妈妈生病了,但是她还坚持去上班4、围绕着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范仲淹勤奋苦读,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辛5、现在突然享受这么好的饭菜,以后不能坚持下去6、理解是做事只要有毅力,有决心就一定会成功7、标点,、、,‘‘,’'8、体会到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精神9、成语;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废寝忘食、程门立雪、手不释卷名言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出于积累3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点灵感 你应该是做新课堂同步练的吧或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活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 岳阳楼记 2 A 3 失去父亲 于是 有时 才 4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不得不改嫁了长山朱姓人范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对母亲含辛茹苦养育自己非常感激,于是离家到南都去读书范仲淹不分昼夜地苦读,五年都没有脱下衣服来睡觉有时夜里发困时,他就用冷水洗脸经常连稠粥也吃不上,只能等到太阳落山了才吃点东西于是终于精通《六经》的要义,慷慨激昂,有了担负起国家兴盛的大志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 《一个永远的范仲淹》阅读散文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衡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回望山下,街市远退,田园如织再鼓余勇,直迫山顶,这时再仰观那寿字犹如一艘多桅巨船,挟云裹雾,好像就要压到头上同行的一个小伙子贴身字上,还没有寿下“寸”字的一竖高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看作书法精品,当年不过是死者身边一块普通的石头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惟有这山默默无言我想当年云门山神看着那个花钱刻字,顶礼求寿的衡王,肯定轻蔑地哼了一声便继续打坐入定了我环山走着,看着这些从唐至明的遗迹,看着山下缭绕的云雾,真为云门山而骄傲,它蔑风雨而抗雷电,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则徐说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它无求无欲,永存于世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

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2篇 答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26131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一)1考查虚词能力,答案A。 (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2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

一、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参考答案 1、B(这样),……的样子; 2、① 值 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 \ 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欧阳修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痛恨; 2、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应 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四、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 ) ④咏其文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1管 仲 相 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

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

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 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 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 D故请之 请:请求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 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 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C等死,死国可乎 D管仲不死,为树功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 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 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 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 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 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柯 邑 之 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

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

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

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

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

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

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盟可负 ②为鄄之会 A①yo 重要 ②wi 为了 B①yo 要挟 ②wi 主持 C①yo 要挟 ②wi 为了 D①yo 重要 ②wi 主持2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请当其君 ②君其许之 ③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④请倍盟而讨曹刿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 C被明月兮佩宝璐 D舍相如广成传舍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尊事周室 周室:周,朝代名。周室,指周王朝。

B九合诸侯 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 C功次三王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D为五伯长 五伯:指古代五个占领一方的首领。

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三存亡国,一继绝世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

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1 中考课内文言文都是什么题目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