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为什么推崇儒家思想,而不是法家,墨家或者其他的思想呢?
中国古代也曾经推崇过法家思想、墨家思想。而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才最终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事实上,时势能造英雄,也能造就一个学派。当然,前提是这个学派能够紧跟时代,为时代的弄潮儿服务。同时,不能同步于时代的学派,就不可避免地边缘化,甚至被时代所淘汰了。
墨家思想:战国初期的显派,随法家的崛起而衰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
相信看过**《墨攻》的人,都会对**中刘德华扮演的墨家子弟印象深刻。事实上,“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正是墨者的理念,也就是侠客信条。
墨家是实践派,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墨家第子都是武林高手,其组织结构严密,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在先秦时期,墨家曾与儒家并驾并驰。但是,由于墨家强调的是苦行僧式的实践,而且组织对弟子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其门下弟子只效忠于组织,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帮会组织。因此,墨家渐渐为统治阶级所不容。
此后,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强势崛起,由于其理论能富国强兵,这与战国时期各国的需求不谋而合,所以迅速得到了各国统治者的认可。而墨家则开始边缘化,后墨家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思想:法武帝独尊儒术前一权独秀不管你有没有听说过法家,但管仲、李悝、商鞅、李斯、韩非子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你一定有听说过。不错,他们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法家是先秦各哲学流派中最后出现的一派,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它的思想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并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依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
而法家人士也都是能言善辩的社交家,他们积极向各国推荐能富国强兵的法家法国理论。最终,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的魏国、秦国都先后迅速崛起。
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是继续用法家思想治国。但是,事实证明,法家思想并不是大一统王朝的最佳选择。而秦始皇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儒家思想:大一统王朝的不二之选西汉时期,大儒董仲舒创造性地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大一统”及“天人感应”学说。此说法符合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及王权至上的的精神,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青睐。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也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其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结语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国的法家独显,再到西汉的儒家一枝独秀,对应的是中国从诸侯争霸到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只有符合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学说,才能在最终的竞争中胜出。
儒家推崇的主要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中文名
六经
外文名
Liujing (Six Classics);六经学Theory of Liujing (Six Classics)
读音
liu jing
词性
名词
类属
周朝经典,儒家整理成经的合称
快速
导航
作用
注释
探究
演变
简介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记》: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1]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作用
《礼记经解》中,提到了《六经》的作用: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
先秦时期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华夏大地诸侯国众多,各自为政,各诸侯国各有民族,文化,信仰,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强有力的统治思想做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工具。那时候,无论思想界,教育界,甚至政治界,经济界其实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孔子和孟子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但无论是孔子的以德治民,还是孟子的仁政,在当时还只是理念,而孔子,孟子也不是那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大诸侯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只是在学术界很有名气,所以他们只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层面影响统治者采纳他们所提倡的治国理念,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既不允许,孔子孟子也没有这样的号召力。但经过战国时期的发展和变革,这种理念逐渐为统治阶级接受和完善,做为他们治国的根本。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率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此后几千年,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者治国的根本思想,孔子的以德治民,孟子的施仁政都在不同的朝代有所体现。
我国古代为什么推崇儒家思想,而不是法家,墨家或者其他的思想呢?
本文2023-10-17 01:08: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