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山西段黄河捞出4尊唐代大铁牛,专家:不加保护露天展示
然而 1989年,在山西段的黄河里捞出4尊唐代大铁牛,却被考古专家留在了原地,不加保护,直接露天展示在世人面前 。
这样的操作惊掉了国人的下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就带你去了解这4尊唐代大铁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黄河历来被为中国人称为母亲河, 母亲河上蒲州城依山临河 , 地处关西、河东、河南三地交汇点 ,连结着秦晋两地的经济贸易往来, 是黄河上的交通要冲,历来被视为兵家相争要地 。
不管是春秋战国的诸侯混战、还是汉高祖刘邦称王关中、不论是汉武帝跨黄河东征、还是隋文帝过黄河东进,均在蒲州城外的蒲津渡连舟造桥。但 由于受当时建筑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唐朝之前在这里架起的蒲津桥均为竹木浮桥 。
直到 唐开元年间 ,随着蒲州一带经济的发展,人口密集, 唐玄宗将富庶的蒲州升格为中都 。作为唐朝东粮西运的重要经济渡口,同时将其列为抵御西北外敌侵犯的军队集结囤兵地, 蒲津渡的交通要塞、军事重镇地位日益显现 ,显然竹索连舟桥已不能承受中都蒲州的繁重的运输和铁骑的踩踏。于是 兵部尚书张说向唐玄宗提出了建一座铁索浮桥的方案 。
此时的唐朝,虽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盛,但内有朝局动荡,外有西北边镜的外敌虎视眈眈。国家军队急需用铁来铸造大量的兵器,而 造铁桥需要用到当时一年的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唐玄宗一时举棋不定 。
精通工程学的张说提出铁索浮桥是认真的,他拿出蒲津渡铁索浮桥的设计图纸向玄宗详细说明。
这个 桥身用铁索连成,为稳固铁索,计划用八尊被奉为镇水神兽的铁牛充当桥墩 。作为浮桥的关键受力点的这些桥墩, 会用铁柱以倾斜45度的角度,扎于地下 。
在重力作用下,铁牛自身的重力与浮桥的拉力就会产生更大的合力, 从而使铁柱自动深入地面,让桥桩越用越牢固 。
这样惊世骇俗的设计成功打消了唐玄宗的顾虑 ,想到大桥建成,蒲州将成为成为唐王朝抵御外敌入侵的强劲屏障,这比多少冷兵器更具军事价值。
为了唐王朝的百年大计,他欣然同意了张说的这一重量级的基建方案 , 并将他派往蒲州主持修桥工作 。
唐玄宗开元年间正是唐朝冶铁业高度发达时期,两岸数万民众奉旨修桥,在黄河边拉开了声势浩大的铸造、建造工程。
然而要一次性铸造出这样个 重70吨以上,高达19米,宽13米,长为3米的庞大桥墩 ,对当时的冶炼技术水平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但 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工程学的张说,在冶金铸造学上也颇有造诣 。
他不惧困难集思广益,与匠人不分日夜地商讨大铁牛的铸造工艺, 经过反复研制改进,终于成功将泥范铸造、铁范铸造和模范铸造三合为一 ,保证强火持续不断的高温下,用锡铁合金铸造出这些不朽的大铁牛桥墩,拉起了 蒲津渡浮大桥,承受了 历史 无数脚掌、马蹄、车轮的压力,见证了唐王朝的由兴到衰 。
蒲津渡浮桥经历唐朝大大小小的水灾未曾坍塌,却被毁于元朝的战火纷飞。
随着黄河的东移,蒲津桥逐渐被废弃,而后黄河改道,蓄水工程建成,在河沙的淤积中,这些镇守黄河的铁牛最终沉入母亲河中,消失在人们的神线里 。
当人们快要忘却蒲津渡大铁牛时,这里却在悄悄发生一些离奇的事情。
晚清,当山西盐商的盐船在这没有礁石,只有淤泥的黄河驶过时,总有船会破洞漏水,甚至沉没。有人潜到水下去探查,却没有察觉异样。而 这一带未明的屡屡沉船事件为蒲津渡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此时的人们畏惧自然,无法破解自然之迷 。
直到 一百多年后的一天,山西永济博物馆馆长樊旺林才解开这个神秘事件背后的原因 。
樊馆长在蒲津渡口听人说起这一带离奇沉船事件,引起了他探查 历史 原因的好奇心。
回去后,他查阅了很多 历史 文献资料,走访了许多生长在黄河边的老人,他大胆推测出曾经的 蒲津渡铁索浮桥的黄河铁牛可能沉没在这一带,铁牛的牛角是顶破盐船的真凶 。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带领团队十几个人,不辞辛劳地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蒲津渡周围一千多平方的黄河河床上打了五千多个探洞,五个抽水井 。
到 1989年夏天,终于挖掘出四尊黄河大铁牛、四尊铁人及当年浮桥的相关的铁器共计一千吨以上 。将蒲津渡铁索浮桥的黄河大铁牛的真实样貌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在世人对 中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冶金铸造技术、美学艺术 赞叹不已时,考古专家们却对于这些大铁牛的保护工作为难不已。 原来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保护铁质文物的成功经验。
沧州城外屹立千年的“镇海吼”,比黄河铁牛浇筑的时间还要晚200多年 ,也是体积庞然的重量级铁质文物,因为过度保护,在当时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吊装出现事故,让原本威风凛凛的神兽变成变成了一只瘸腿丑狮子。这样血的教训让专家们对这些黄河大铁牛更是慎之又慎。
不敢吊装,不敢搬动,生怕对这些经历千年的古物造成难以复原的损伤。
经过反复考量, 专家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出土的黄河铁牛等文物保留在原地,不加保护 。 只是将原址升高了12米左右,在恢复黄河铁牛原本样貌后,以露天的方式陈列在永济地区,这样就不会产生运输过程中对黄河铁牛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这个决定一出, 社会 舆论纷纷, 在国民眼中看来,专家们这样露天放置黄河铁牛的做法似乎是暴殄天物,这样对待唐代的重大基建工程似乎是漫不经心 。
但是这也是受限于现阶段文物保护技术,权衡利弊后,专家们做出最妥善的决定 。
虽说不加保护,只是没在发现大铁牛的周围装上围栏而已,考古专家们还是请科研人员给大铁牛进行了电化学保护防锈处理,二十四小时日夜不间断地守着这些庞然大物,只要有雨雪落在它们身上,就会第一时间擦拭水渍。
几十年的风吹雨打,黄河铁牛表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锈迹,但这远比搬动造成的伤害要小很多。
黄河大铁牛的现世, 是研究古代黄河水利、地理环境黄河 历史 的重要史料, 吸引了无数考古、桥梁、冶金、水利、美术专家前往蒲津渡实地考察 。
为此在蒲津渡遗址上建起了遗址公园,保护这些没有围栏的唐代文物,并将相关数据和唐代铸造工艺技术展出在馆内,用数据为世人解读黄河铁牛神话。
在蒲津渡遗址展馆里,当你登上二层平台上,可以清楚看这些黄河铁牛的造型,是 晋南大黄牛的造型,颇具盛唐的雄浑厚重气势 。
铁牛边上的牧牛铁人,虽因氧化,面部五官有些难以辨认,但仍能看出。 四个铁人在外貌、服饰和动作上各异,栩栩如生地向你诉说盛唐的兼容并包,民族大融合 。
当然为了保护好这些出土文物,遗址公园内也安装了监控,30多名工作人员日夜倒班看守着这些珍贵的铁质文物。当 文物上的铁屑掉落,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收集起来,用作分析研究 。
同时考古专家们得出一个经验,游客看到这些文物,总忍不住上手去摸,而铁质文物却最喜欢游客的双手轻轻地触摸, 人们手上的油脂能对这些大铁牛大铁人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防止氧化的作用。 所以这样开放式的遗址公园,也是另一种大众文物保护方式。
考古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安置黄河铁牛,并找到妥善保管黄河铁牛的方法。让这些国宝永远矗立在中华大地上,在 时光轮回中,将我们的 克服困难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推动 历史 的智慧一代代传承下去 。
黄河大铁牛,这个待机时间最长的老黄牛,见证了蒲津桥的兴衰,黄河的变迁, 历史 的辗转向前。
当黄河上架起南北东西变通途的高铁大桥,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在追忆千年前的繁华时,也仍要一刻不停地奔赴未知的前程 。
山西民居的历史文化底蕴
时间:2013-01-05 00:08:42 | 浏览:828次 | 来源: | 作者: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
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
祁县在山西太原南面,位于晋中。
祁县城中竟有40多个多进豪华院落留存,而这里民居之所以品质高,是因为从明朝起,许多祁县人便外出经商,致富返乡后,便在自己的故里纷纷大兴土木,营造住宅。
祁县城里的民居完全具备山西民居的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
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山西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山西人文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峡谷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恒山、黄 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云冈石窟/悬空寺、绵山、永乐宫。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霍山国家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批共271处,数量居全国第一。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平遥、祁县、新绛、代县、太原[6]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五批共3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红色旅游圣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左权将军烈士陵园,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山西大同煤峪口万人坑,刘胡兰纪念馆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一批:灵石县静升镇
第二批:临县碛口镇
第三批:襄汾县汾城镇、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四批: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第五批:天镇县新平堡镇、阳城县润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第一批:临县碛口镇西湾村、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第二批: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第三批:平遥县岳壁乡梁村、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第四批: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沁 水县嘉峰镇窦庄村、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第五批: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阳泉市大阳泉村、泽州县西黄石村、高平市苏庄村、沁水县湘峪村、宁武县王化沟村、太谷县北洸村、灵石县冷泉村、万荣县阎景村、新绛县光村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孟门镇、碛口镇、杏花村镇
著名关隘娘子关、孟门关、雁门关、杀虎口、金锁关、风陵渡、平型关
还可以到这里去看看:://baikebaidu/linkurl=1A6C7lpFXBL3bxZbo_CjnlK_ahRdCHS5PC8v4RediN8coxuc_3YI0K8_7LNkluBTdHyC8DIBxLZHyOLRHVJYe_
2亿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时间2023年4月19日,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保护典籍,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建立了由1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时设立了古籍保护专项经费,为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1、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是山西省的地方传统名产,属于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它的生产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山西老陈醋是以高粱、麸皮、谷糠和水为主要原料,以大麦、豌豆所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酒精发酵后,再经固态醋酸发酵、熏醅、陈酿等工序酿制而成。山西老陈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色泽呈酱红色,食之绵酸香甜鲜,而且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山西老陈醋在192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一举夺得优质商品一等奖,是山西醋品代表性的名产,山西醋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
2、汾酒
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是山西吕梁市汾阳地方特产,是中国传统十大名酒之一,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以色、香、味“三绝”誉满天下,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山西著名的特产名酒之一。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汾酒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章,1952年、1963年、1979年和1984年,汾酒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3、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山西晋中地区平遥县的特色传统美食,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美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可谓是久负盛名,早在明清时已誉满三晋,闻名遐迩,已成为达官显贵宴客的必备之品,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平遥牛肉采用考究的选料方法和独特的腌、卤、炖、焖制作工艺,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平遥牛肉于1956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食品名产展览会上,被评为全国名产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是山西著名的特产美食。
4、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是长治沁县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原名“糙谷”或“爬山糙”,清康熙皇帝御赐“沁州黄”,以皇家贡米而久负盛名,系山西小米的代表,享有“天下米王”和“国米”之尊号,与山东金乡县的马坡金谷小米、章丘县的龙山小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是山西著名的农产品特产。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民间谚语谓“金珠子”、“金珠不换沁州黄”。沁州黄小米绵软可口,清香扑鼻,且营养丰富,有清热、利尿、消肿及滋阴之功效,系晋东南乃至北方广大地区人们传统营养食品、滋补佳品。山西著名农产品特产还有:忻州杂粮、应县紫皮蒜、岚县马铃薯、怀仁绿豆、滩羔羊肉等。
5、绛州澄泥砚
澄泥砚是山西绛州(今新绛县)地方特产,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山西著名的传统工艺品特产。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耗,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
6、竹叶青酒
竹叶青酒是山西吕梁市汾阳地方特产,是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保健名酒,早在北宋期间已成为珍品,也是山西著名的特产名酒。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配以十余种名贵药材采用独特生产工艺加工而成,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还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1987年法国国际酒展金质奖等荣誉。
7、隰县玉露香梨
隰县梨,暨隰县玉露香梨,是山西临汾市隰县地方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肉厚汁多,香甜味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而闻名全省,是山西著名的特产水果。隰县素有“金梨之乡”的美称,1999年,隰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果肉白色,酥脆,无渣,石细胞极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口感极佳。隰县梨是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梨新品种,产生的玉露香梨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供应水果称号,2013年在第十一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中获“中国梨王”称号。山西著名的梨:祁县酥梨、平遥酥梨、汾西梨、代县酥梨、同川酥梨、王过酥梨等地。
8、交城骏枣
交城骏枣是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地方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肉质细而松脆,味甜汁多著称,是全国四大名枣之一和中国十大名枣之一,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是山西著名的特产水果。交城骏枣果大肉厚、核小果大、色泽深红、质脆味甜、品质优良,干鲜皆宜,既能鲜食,又能制干、加工,也是山西著名的特产干果之一。交城骏枣于1978年上过国宴,1990年被选定为亚运会特供果品,1997年荣获澳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国际最高金奖”,1997年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和1999年中国国际农精品博览会两次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山西其他特产水果:太谷壶瓶枣、柳林红枣、交城梨枣、临县红枣、开阳大枣、官滩枣、清徐葡萄、河曲海红果等。
9、祁县酥梨
祁县酥梨是山西晋中祁县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山西著名的特产水果。祁县酥梨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为优质酥梨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所产酥梨果形端正、洁白透黄、皮薄肉细、香甜酥脆、果汁多、糖分高、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质上乘,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金奖,被誉为“果中一绝、梨中上品”。祁县酥梨先后荣获北京国际农博会金奖,山西省农业名品博览会金奖、山西省优质水果展销会金奖,2005年祁县酥梨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而祁县被确定为国家级优质酥梨基地县。
10、吉县苹果
吉县苹果是山西临汾市吉县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其果型端正高桩、果实大、底色黄、着色鲜艳浓红、果肉白色、口感香脆甜爽、汁液多甜酸适口、果面光洁细腻、耐储存的特点而闻名,是山西著名的特产水果。“吉县苹果”曾获首届中国农博会水果类金奖,屡获国内、国际果品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称号,于1989年在山西省优质苹果鉴评会及国家农业部优质水果鉴评上获得苹果金奖,1993年在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其“壶口牌”红富士苹果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水果,远销国内外。山西还有霍州苹果、临猗苹果、平陆苹果、万荣苹果、芮城苹果、运城苹果、翼城苹果等著名苹果特产。
古籍借阅的保护与利用其实是能够求取最大公约数的,即既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权利,又能够使得古籍本身不会受到影响和破坏。
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成熟的语境下,古籍本身可以不再是知识传播唯一的载体。
比如,对历史古籍进行影印,制作复制本,或者对历史古籍进行扫描,形成电子版本,这些足以让古籍“分身有术”,古籍妥存与向所有人开放不再冲突,除特殊的研究需要原本之外,其他借阅者提供复制的版本即可。
不过,古籍真正的现实价值在于研究与利用,藏之深山、束之高阁终非良策。知识全人类共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文献典籍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与典籍,每个人都有平等借阅的权利。
不否认能够读懂古籍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对古籍借阅有较大需求的多是一些研究机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否认其他群体对古籍借阅的合理性。
现实中,一些历史研究已经不是学术专利,个人兴趣、社会组织乃至商业机构,不乏类似的需求,单纯的文凭与职称不能被简单拿来当“通行证”。况且,历史古籍本身也很冷,受青睐的面很窄,没有谁有事无事借部看不懂的古籍来打发时间。
1989年,山西段黄河捞出4尊唐代大铁牛,专家:不加保护露天展示
本文2023-10-17 01:13: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