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宝藏
我的爷爷藏有一大木箱的古籍书,这是他一生最珍爱的宝物。每一年,爷爷都会费力地将书搬出来晒几次,但从不准人碰,爷爷说:这些书是宋、元、明、清罕见的手抄本,他自己也没翻看过,只知道这箱书极为珍贵,希望能成为我家世代的宝藏。这箱书传给我父亲后,我也成年了,在了解了一些古籍收藏的行市后,我终于知道这些藏书的价值,只是我不知道爷爷从何处得来这些珍贵的手抄。
后来,父亲告诉我说:爷爷年轻的时候,在小城河东的老街有一位古大爷,他与古奶奶以收卖旧书旧报营生。古大爷一生嗜书为命,无论啥旧书,只要有收破烂的挑书过来,他都要将其买下,地下室堆满后,大量的书籍都被码在了他家的门庭里。当有顾客上门选中其中的一些书时,古大爷说啥也不愿卖。但为保障两老口的日常生活,古奶奶不得已时也会偷偷地卖掉一些。如此,老两口经常闹口角。古大爷有两儿两女,不与他俩同住。由于古大爷平日只会花钱不会挣,由此,在子女面前他根本没有地位。然不幸的事是,古奶奶后来先古大爷去了,办完古奶奶的后事后,古大爷家除了满屋子的旧书外,一分钱也找不出了。可他儿女们都不愿照料古大爷的生活,也不再回老屋看望古大爷了,仅每月给他一点可怜的生活费。
孤苦零丁的古大爷没有生活能力,对子女的不孝行为也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古大爷开始卖他那些心爱的旧书。但古大爷其实藏着许多的宝贝,有一次,有位古籍收藏者来找古大爷买书,见到识货的人,古大爷找出了几个明、清年代的古籍善本,以高价卖给了他。有钱后的古大爷自己请了保姆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且为自己提供了不错的生活条件。见到转变的子女们纷纷回到了古大爷的身边,他们认定,古大爷一定藏了许多的宝贝。于是,子女们一改过去对古大爷的冷漠,都希望待古大爷去世后能分得一杯羹。而古大爷对儿女们的猜测也不否认,对他们的“孝敬”也欣然受之,但他心知肚明,儿女们巴不得他早死。
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大爷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看到他儿女们急切的表情以及背着他讨论财产分配的事情时,古大爷内心冰冷。突有一日,古大爷在门前晒大阳时,碰到了过去时常与他做生意的一位年轻人,古大爷对年轻人的印象很深,年轻人收破烂时对旧书情有独钟,但因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将收到的书万分不舍的卖给古大爷。古大爷知道这个年轻人爱书,便叫住年轻人,问他收不收旧书,他有些书想以废纸的价格卖给他。
年轻人欣然去看古大爷的书,古大爷泪流满面地打开他那尘封多年衣柜,那是一整柜码得整整齐齐的、费尽了古大爷一生心血集藏起来的古籍手抄本。古大爷说:“这些书都卖给你了,不过我希望你能将其好好保存。”古大爷卖完书后不多久便去世了,他的儿女们最后把他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出一件值钱的宝贝。最后,儿女们把古大爷家里所有的书连同房子一起给卖了,当然那些不值钱的旧书也没卖到几个钱。
而当年以废纸买到那些书的,正是我的爷爷。 父亲说,这箱书很宝贵,但对于藏书者,这箱书的故事比藏书本身更宝贵。
古籍收藏,主要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以及其他文献。刻本是使用雕版技术印制的书籍,其顶峰期的宋元刻本在流通市场上已廖廖无几,继而由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引领风潮;墨迹本为文人稿本、手抄本等,一般存世量稀少,且多为孤本;碑帖、印谱、信札、文人墨迹等,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古籍善本收藏原则古籍收藏的原则:除了看年代外,还要注意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随着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除了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保护外,流通于民间的线装古籍日益稀少,能称得上是“善本”的线装古籍更是屈指可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雕版线装古籍,已成为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稀缺性可见一斑。收藏古籍善本,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鉴伪欣赏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
辨别伪籍善本,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爷爷的宝藏
本文2023-10-17 02:11: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