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古籍,现代图书有哪些变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针对古籍,现代图书有哪些变化,第1张

书籍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书籍的形制发展反映一定社会、一定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书籍具有特定的形制。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对现代书籍装帧是深层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现代书籍装帧之所以发展到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古代书籍装帧对其影响是很深刻的,从中借鉴,从而促进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中国古籍形制特有的设计理念和实践为中国现代书籍形态设计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在吸取现代西方的设计与方法基础上,融合中国古籍形制才能构建出中国现代书籍形态设计的理念和实践体系。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国古代设计对现代设计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家具文化与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这些艺术在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于古典家具设计的思考。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明清时期家具设计特点,以及明清时期家具设计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当今社会,中民族文化与传统设计对现代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设计与现代设计,虽然因为时代的变化,材料的更新,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却有着一种不可磨灭的传承关系。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无穷魅力,说明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难以割舍,21世纪被人们称为文化趋同、文化危机的全球化新世纪,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民族文化与艺术,仍然是当代设计的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在中国设计艺术史中,古代家具是中国优秀的工艺艺术品之一,其发展源远流长,它既是人们生活的实用品,又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其历史是一部由木材构造的绚丽诗篇,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丽润妍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隽秀的高型家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的人文特点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以下就主要以明清家具为例来阐述一下中国古代家具设计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一、明清家具设计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明清家具的装饰艺术风格,其独特的装饰与家具结构相得益彰,堪称一绝,使中国明清家具成为世界家具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外,明清家具的装饰艺术风格还受到当时社会的人文因素等影响,因而成为中国家具史上的一朵奇葩。

  1明式家具装饰艺术  (1)装饰部位明末清初,是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家具造型简练,装饰风格清新自然,与家具结构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明式家具没有过多繁缛的装饰,仅在横材和立柱的端头、腿足、牙板、靠背、券口和挡板等部位做一些简单的装饰。其作用在于用于掩盖一些因为建筑构架而不可避免的缺陷。

  (2)装饰手法明代的装饰手法主要有雕刻装饰、镶嵌装饰和铜件装饰等几种。明代家具擅长利用木构架结体的每一个部件进行艺术加工,来加强家具主体的效果。在镶嵌手法方面,明式家具运用较多的是嵌木装饰和嵌大理石装饰。镶嵌讲究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镶嵌的材料应该与家具浑然一体,而不是刻意镶嵌上去的,如同木材本身“生”出来的一样。明式家具的镶嵌装饰是为了配合家具结构而设计的,而不像清式家具的镶嵌是为了讲究材料和注重主人身份而做的。

  明式家具还采用金属饰件的装饰手法。这些金属饰件有合页、面叶、包脚、钮头、吊牌和吊环等数种,形式雅致,既着眼于实用又起到美化的作用。不同的金属饰件应用在不同的家具上面,并与家具有机地结合起来,金属材质的美与木质的美结合起来,使得平凡的家具表面大放异彩。

  (3)装饰内容和题材明式家具的装饰内容和题材是在继承历代优秀纹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其装饰内容和题材大致有:以龙纹、麒麟纹和螭虎纹为代表的神兽类纹样;以瑞象、虎、鹿和狮等表示祥瑞的动物类纹样;凤凰、鹤、鸳鸯和蝙蝠等一些飞禽表示吉祥如意;松、梅、竹、兰、灵芝、牡丹、菊花和缠枝纹为主的植物类纹样;还有以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为题材的回纹、几何纹、方胜纹、博古纹和万字纹等。另外,中国的神话故事也常被运用到家具上,如:  五岳真形图、八仙纹和三国演义故事纹等。各个纹样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副画附在了家具上,让人感觉家具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像一件艺术品。

  (4)明式家具的突出成就明代家具的突出成就体现在家具的比例尺度与人体各部分关系的协调上,很符合现代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它是一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2清式家具装饰艺术  (1)装饰部位清代家具一般是指清代中后期的家具,在继承明代家具的基础上,造型趋向复杂化,装饰繁琐,线条平直硬朗、粗犷,风格华丽厚重、富丽堂皇。清代家具几乎通体进行装饰,没有主次。  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清代统治者的口味 。因而清式家具显得更加威严、豪华、富丽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的表现

  古代的陶瓷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和作品的实际用途,均以实用为原则,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造型、纹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蕴涵了创作者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了一定的象征性。

  (1)造型的象征性

  中国古代陶瓷的象征性是以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为根底,陶瓷的造型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同时又不是纯客观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对外在的自然高度地凝练和升华,从而使器物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陶瓷的造型设计经历了有仿生、象生、写实表现逐渐到抽象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陶瓷造型的象征性也就慢慢随之而出现。它们往往在实用的基础上表现人们的希望和寄托,相当大一部分含有驱凶辟邪,祈福保吉的象征意义。1975年出土的“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颈部中间紧束、饰凸弦纹两周。肩部前有鸡首形流,后有龙首长柄连接于盘口及颈部,两侧各有方形横系两支,器身修长,中心合理稳定。长柄的设置既增添了器形的气势,又便于以手提握,而龙柄鸡首造型不仅便于使用,而且鸡谐音“吉”,在满足人们使用目的的同时,赋予了器物一定的精神寄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给人以精神愉悦。陶瓷的造型除了鸡首壶之外,还有羊头壶、葫芦壶、鸳鸯造型的器物等等,它们要么是因为发音谐音吉祥,如鸡首壶、羊头壶;要么是与事物本身的习性相关。如鸳鸯,因为野生的鸳鸯向来成双成对,因此历来被视为夫妻恩爱的象征。

  (2)纹饰的象征性

  纹饰是装饰花样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从其艺术本质来说,它必须附存于工艺品的本体上,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它往往表示人们的认识和约定俗成的观念,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纹饰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和文化现象,从陶器出现之日起,就受到设计者、制作者的重视和运用,它比造型更能反映人的精神世界,更能表达人们的某种情感和寄托某种愿望,不论是实用性的陶瓷器的纹饰,还是艺术陶瓷器的纹饰,“纹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纹饰有的用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也有用人的观念构造的东西。

  从远古的简单纹饰到明清的吉祥图案,它们很多都具有象征性。陶瓷纹饰的象征性和造型一样往往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在中国传统的纹饰中最有代表性并且为大众所喜闻乐道的应该是龙纹和风纹。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是积聚着各种兽类特征的想象的产物。在宋以后,多表示天子、权力;在民间,则表示吉祥、喜庆、勇猛、神威等意义。凤纹是商代后期出现的,比鸟纹更加华美,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鸟,被赋予祥瑞之意,多有美好吉祥的含义。

  不同的纹饰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起来运用,一方面增添器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赋予器物更丰富的象征意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五彩凤纹镂空瓶”,纹饰集镂雕、浮雕和彩绘工艺于一体,给人以秀雅华美之感。口部镂刻如意云头纹一周,云头纹结构相同,排列匀称。颈部镂刻三组:纹饰的上部为双层蕉叶纹,蕉叶之间连缀着折枝散花和蝴蝶纹;中部环状凸起,上雕狮面双耳,双耳之间饰团寿纹,垂云之间饰团花纹。肩部四面绘青花菱花形开光,开光内绘青花五彩花果纹,开光外菱花彩锦地上饰折枝花纹,组成带状装饰图案;腹部镂刻九凤,九凤有九凤朝阳,凤鸣九霄之意。胫部镂刻以示八方,周围为彩绘菱形锦文,八孔之间饰以八宝纹。在这个器物的纹饰上有很多象征性:如意云头纹、凤鸟团花纹、八宝纹等象征着如意吉祥,蝴蝶纹、团寿纹是长寿的象征;缠枝莲则是连绵不断、长久美好的吉祥意义。

  (3)色彩的象征性

  与造型、图案相比较,色彩的审美是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的。中国古诗里很早就有:“远看颜色近看花”的名句,陶瓷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封建社会里,**的象征性最为强烈。**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故**为中央之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所以**自古以后就被当作是居中的正统颜色;陶瓷中的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釉色,金黄为至尊之色,“黄”与“皇”同音,明清两代黄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私造黄釉者要杀头,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釉外黄釉为皇贵妃用,黄地绿龙为贵妃用,以下姘妃则不许用黄釉瓷器,只准用绿釉紫龙器和绿釉红龙器。在这里,色彩已经完全成为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表现形式或感性的知觉形式。

  中国园林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然也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历史,是一个园林发生得最早,又最完善,又连绵不断地发展的国家,从先秦至明清,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均有成就。最早的是周文王造灵台,接着是从三国至南朝的齐梁(公元220年-公元479年)、从齐梁至晚唐(公元479年-公元836年)、晚唐至北宋(公元836年-公元1127年)、从南宋至元代(1127年-1368年),最后为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世纪),此时的明清中国园林,发展到了顶点,更讲究意趣。“趣”为情趣,求神韵;“意”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内涵。这时的园林,山水林木,其实己经化作人的自我价值,或者说以此与人交流,达到更深的哲理性。纵观中国园林历史,明清园林的造诣境界,是东方古代园林之最完美者,至此以后不可能再有其他园林相企及了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茫茫太空的畏惧。夏商以后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春秋之后,对这种主宰的崇拜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并形成“天命”、“天意”、“天道”等一系列概念;“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这种思想促使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在以后的园林建设中更是遵从这一思想理念。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并且其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

  明清时期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在有山有水的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清代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的明显特点。这种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利用西山泉水制造水景;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山林景色见长以及故宫中的乾隆御花园,还有众多的私家园林,如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江南的拙政园(建园明正德年间),中部总体以开放的水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网师园(最早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园内建筑稀少,但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内有景;无锡寄畅园(建于明正德年间),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优美;江苏的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是《考工记》,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然也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历史,是一个园林发生得最早,又最完善,又连绵不断地发展的国家,从先秦至明清,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均有成就。最早的是周文王造灵台,接着是从三国至南朝的齐梁(公元220年-公元479年)、从齐梁至晚唐(公元479年-公元836年)、晚唐至北宋(公元836年-公元1127年)、从南宋至元代(1127年-1368年),最后为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世纪),此时的明清中国园林,发展到了顶点,更讲究意趣。“趣”为情趣,求神韵;“意”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内涵。这时的园林,山水林木,其实己经化作人的自我价值,或者说以此与人交流,达到更深的哲理性。纵观中国园林历史,明清园林的造诣境界,是东方古代园林之最完美者,至此以后不可能再有其他园林相企及了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茫茫太空的畏惧。夏商以后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春秋之后,对这种主宰的崇拜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并形成“天命”、“天意”、“天道”等一系列概念;“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这种思想促使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在以后的园林建设中更是遵从这一思想理念。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并且其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

明清时期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在有山有水的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清代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的明显特点。这种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利用西山泉水制造水景;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山林景色见长以及故宫中的乾隆御花园,还有众多的私家园林,如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江南的拙政园(建园明正德年间),中部总体以开放的水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网师园(最早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园内建筑稀少,但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内有景;无锡寄畅园(建于明正德年间),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优美;江苏的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唐代金银器设计是中国古代设计成功的典范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有“官作”和“行作”之分。“官作”即由少府监中尚署直属的“金银器作坊院”负责。“行作”即金银行业的工匠产品。上述圆雕作品工艺复杂,设计巧妙,制作上精益求精,是否“官作”所为,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由于这些作品均为传世器物,缺乏科学的考古发掘依据,因此在具体制作阶段的判别上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从它的造型、錾刻纹饰的流行时间以及文献考证上去探究端倪(因片幅关系,待以后再作展开)。至于它的功用,毋庸置疑,它和其他金银器皿一样,除了满足陈设观赏、日常生活所需,还在于它的特殊价值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引用齐东方先生的话说:金银及其器物已“成为广泛运用于馈赠、供奉、赏赐、赋税的最佳物品,作为对外交往、经济制度、政治斗争的媒介物,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甚至重大政治生活……”。这方面有史为证,无须赘述。

另外,有唐一代金银器制作高度发达,从文献资料看,当时制作数量巨大,不管是地方进奉或皇室赏赐的金银器玩均不在少数,为什么长期以来唐墓出土很少有此发现?历代盗墓者的疯狂盗掘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唐时厚葬之风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对殉葬品均不惜倾资以求,以致官府不得不明令禁止。《唐六典》卷二十八载:“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所有以瓦木为之”。《唐会要》卷三八记载着开元二十九年另外颁布的敕令:“三品以上明器,……皆以素瓦为之,不得用及金银铜锡……”。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华美绚丽的唐代金银器中,动物造型的塑造和运用虽不是主流,但是,其高超的制作技巧、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构思,却是人类手工艺术登峰造极的具体表现,在唐代金银器制作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可以造出许多很奇妙的机械来,例如西周时,周穆王向西出巡,曾有一名叫偃师的巧匠,为穆王制作了可象真人一样歌舞的机械人。其内脏、筋骨、支节、皮肤和齿发也象真的一般。

古籍《朝野佥载》中记载了许多唐和唐以前的奇闻轶事,其中就有一些是关于古代机械技术的记载,这里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四则:

(一)

北齐的兰陵王有很巧的构思,他制做了会跳舞的胡人男子。兰陵王心里想劝谁喝酒,胡人男子就捧着酒杯向他作揖。人们丝毫不知这里面的道理。

(二)

北齐有位叫灵昭的僧人,常有巧妙的构思。他奉武成帝的命令在山亭上建造流杯池。流杯池建成后,武成帝在池边宴饮。池中有制做精巧别致的小船。每当小船行到武成帝面前,成帝伸手取小船上的酒杯时,小船就会自己停住。船上的木制小人一拍手,就有丝竹乐声伴奏。成帝饮完之后放下酒杯,木制小人就捧回酒杯。武成帝如果不饮完杯中酒,小船就停住不走。

(三)

洛州有位叫殷文亮的县令,手巧又好喝酒。这位县令自己雕了一个木人,给他穿上粗丝彩衣。每到聚宴饮酒时,小木人为会按次序敬酒。这位县令还制作了一个歌女木人,她即能吹笙唱歌,而且都合节拍。如果酒杯里的酒没有喝干,小木人就不再给你斟酒;如果没有喝尽兴,那个木制歌女,就连唱带吹的催你继续饮酒。谁也猜测不出这两个木制机器人的神妙来。

(四)

有位叫杨务廉的匠人,技艺高超,擅长发明创造。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能自动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其中的机关会自己发动,木僧人就会出声:“布施!”

全沁州市的人,争着观赏这位木僧人,都想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人可以行乞到几千文钱。

针对古籍,现代图书有哪些变化

书籍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书籍的形制发展反映一定社会、一定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书籍具有特定的形制。中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