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孙思邈的介绍说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求有关孙思邈的介绍说明,第1张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生平及其创作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一岁。葬于故里孙原村孙氏祖茔。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却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还隐居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影响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现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

1、 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 之至宝”;

2、 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 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 中西医结合工作第一人;

5、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6、 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 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8、 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9、 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10、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1、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2、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3、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5、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7、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8、首用胎盘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甲p

20、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 早一千年,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乙;

21、首创以坤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3、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他医术高明,一心想为人医病,但事与愿违,不管走到哪里,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他一出手,病人就死了!

他被指责、谩骂,后来,人们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赶他走。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的师父说,等你的草鞋重达八斤半时,就时来运转了。

八斤半的草鞋

“药王”孙思邈,是隋末唐初的陕西西耀人,小时候因为病弱,看病吃药,耗尽了家产。

孙思邈聪颖好学,七岁时,他每天就能诵读一千多字;十八岁,他便立志学医,为人解救病苦;二十岁时,他喜欢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感叹道:“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

孙思邈多年在高山中随师学医,深得师父赞许,尽得师父真传。辞别师父下山时,师父告诫他:“人间世事,顺逆皆有定数,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就消磨了济世救人的愿望,初衷不改,必有大成。”

下山后,孙思邈谨遵师父教诲,一心一意为人医病。不料事与愿违,无论走到哪儿,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他一出手,病人就死了!他被指责、谩骂,后来,人们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嫌弃他、赶他走。

一天,他终于承受不住,上山向师父倾诉苦衷。师父说:“你受的苦我都知道,这就是个过程,等你的草鞋长到八斤半的时候,就时来运转了。”

再次下山,孙思邈又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虽诸事不顺,他并不灰心、气馁。

一天,他穿行在一个涝泥塘子里,草鞋几乎都拽烂了。好不容易走出塘子,他倚在一棵大树旁,用柔韧的草,捆绑破烂的草鞋,然后,继续穿上。这草鞋因为不断修补编织,已经又肥又重了。

忽然,一队送殡的队伍伴着哭声经过,被抬的棺材往外滴著血。孙思邈走近仔细观察血迹,马上就追上去高喊:“站住!站住!人还有救,人还有救……”

抬棺人不理他,认为出殡途中放下棺材不吉利。孙思邈只好边随着走,边说:“里面是个产妇,难产而死。不但孩子没生下来,产妇也流血不止。赶快放下棺材!产妇还有救!不然就来不及了!”

抬棺的人一听,他怎么会知道?说得全都对啊。所以就放下棺材,打开棺材让他医治。只见孙思邈拿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就扎了进去,然后用手加大力度捻针。一会儿,“死去”的产妇竟睁开了眼睛,“啊”一声醒过来,而且马上传出了婴儿的哭声,她腹中的胎儿生出来了!产妇和孩子都得救啦!

于是孙思邈被产妇家人请回家,全家人又谢又拜,不知怎样款待才能报答救命之恩。第二天,孙思邈执意要走,全家人苦留不住,送一些银钱作谢礼,孙思邈坚拒不收,只收下了一双新草鞋。其家人想把旧草鞋扔掉,孙思邈舍不得,找秤量了量,草鞋正好八斤半。

一根银针救两命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从此,孙思邈看病果真是手到病除,“草鞋神医”的神迹也越传越广。

因其修道 才有神奇医术

一般人就知道孙思邈的医德医术高明,其实,就因为他是修道之人,才有神奇医术。他深谙道家的理论,学尽了各种数术。

东台侍郎孙处约,曾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预言:“首先的显贵应当是孙俊;显达得较晚的是孙侑;孙佺的地位最高,但有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孙思邈所说皆得应验。

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孙思邈说:“你今后五十年,可官至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应当是你属下的官吏,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后来,卢齐卿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成了徐州萧县的县令。当初说这话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呢,孙思邈预先就知道了未来的事情。

孙思邈通晓古今,他和人一起谈论起周、齐的事来,清清楚楚,就像亲眼见过一样,所以魏徵等受命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时,担心有所遗漏,也多次向孙思邈请教。

后周宣帝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之故,隐居终南山。隋文帝辅政时,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受,他对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会有一圣人出世,那时,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召他入京城。唐太宗看见已经七十多岁的孙思邈,容貌宛若青年,便感叹道:“看见你,我就明白,有道之士实在应当受到敬重,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真是有的,不是虚言啊!”太宗再三要授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再次坚辞不受;上元元年,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也赐给了他。

终身不仕的孙思邈深入民间,普救苍生,亲自采制药物,经常隐于山林。晚年隐于故里五台山,专心立着。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后人至今难以超越。他亲自注释《老子》、《庄子》,撰写了《福禄论》、《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等道家著作。

孙思邈说,重德比吃仙丹有效:“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足,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德行好,即使不服用补养药物,也可以长寿;德行不好,纵服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

一生救人无数的孙思邈,晚年耳不聋、眼不花,神采超常。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的一天,预知时日的孙思邈,早起便沐浴更衣,然后端正而坐,他告诉子孙:“我将升天,在天庭为官。”不一会儿,他就断气了。去世一个多月,他的容貌都宛若在世,家人把尸体放入棺木中,棺木轻得就像只有衣服一样。有记载说他活了101岁,也有说165岁或142岁,总之寿逾百岁。孙思邈最后修成真人,史称为“孙真人”。@#

参考资料:

《云笈七签》

《太平广记‧孙思邈》

《旧唐书‧孙思邈传》

孙思邈(581~682)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孙思邈为京兆华原(今陜西耀县)人。他拒绝唐太宗等要其任国子博士的聘请,长期居住民间,生活朴素,采种中药,研究医学,为人治病,淡名利,精医学,通百家之言,为人治病,著书立说,撰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等书,系统总结我国唐以前医学发展的丰富经验。在学术上,孙氏重视民间医疗经验,总结出用动物甲状腺防治甲状腺肿大;用动物肝防治夜盲;应用葱叶作为导尿管,为尿闭病人施行导尿术;记录流传的下颌脱臼整复法,一直沿用至今;他使用的硫黄伏火法则是我国最早的火药配方。在针灸方面,两书均有专篇,强调针药并用,收载不少奇穴,提倡预防灸法等,对后世颇有影响。此外对采药、炮炙并用经验等,都有一定的贡献。尤为可贵的,孙氏对鬼神致霍乱、服石长生等持批判态度,正确论述霍乱的病因和养生之道。孙氏治学精神不墨守成规,出色地发展了仲景学说。孙思邈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但他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就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做。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到他5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皇帝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孙思邈拒绝了。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

详见百科词条:孙思邈 [ 最后修订于2016/9/3 15:20:40 共153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求有关孙思邈的介绍说明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生平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