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第1张

 小儿由于身体的体质原因常常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很多小儿发烧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大家知道小儿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吗,小儿发烧推拿是怎么做的呢,小儿发烧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发烧的原因

 小儿发烧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可以将小儿发烧的原因分为下面的三大种类。要想杜绝小儿发烧就要注意这些情况。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小儿注射预防针的话也是会导致发烧的情况出现的,这些预防针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

 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进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小儿发热护理的宜与忌

 综观上述论点,父母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小儿神经科主任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

 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我给您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

  1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

 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小儿发烧的病因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在我们生活中,小儿发烧的原因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要及时的做好预防,防止宝宝出现发烧的情况哦。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发热及发热恐惧症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发热及发热恐惧症

 对发热的恐惧主要源于对发热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发热的过度处理影响孩子免疫力的生成。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发热越来越恐惧了,因此孩子只要发热或者发热持续一天或两天,家长就会带孩子反复去医院就诊或者在家私自用药,不但让孩子成了药罐子,同时也埋下耐药的隐患,而且还容易贻误病情。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表现呢?这主要源于对发热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

 人与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身体都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体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能接受来自身体周围的冷、热神经感受器的信息,并感受到进入体温中枢血循环的温度,这些信息经过体温中枢处理,通过调节自身的产热或散热过程,使得人体体温保持动态平衡。人体设定的腋下正常体温是36℃~37℃,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发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细胞代谢、肌肉活动、哭闹、寒战,使机体产热增加;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有意识地增加衣服,使机体散热减少。同时通过末梢血管扩张、出汗、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冷热空气对流等方法散热。

 正常人的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是昼夜体温波动不应该超过1℃。一天中清晨体温最低,下午和傍晚。夏季比冬季体温稍高。体温升高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对于孩子来讲,剧烈运动、饭后(吃奶后)、哭闹、衣或被过厚、室温过高、小婴儿蛋白质摄入过多、长期摄入高热能的饮食等都可以造成体温升高,达到37 5℃(腋下),这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通常人们所说的发热多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

 医学上对发热这样分度:以腋表为准,≤38℃为低热; 38℃~38 9℃为中度热; 39℃~41℃为高热; ≥41℃为超高热。

 引起身体病理性发热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感染,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可引起发热;一些皮肤病,甲状腺疾病,先天发育不良,肿瘤,创伤,手术,输液、输血引起的输液反应,药物热,中暑或捂被综合征等,均可以引起非感染性或感染性的发热。

 二、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发热是机体正常的生理保护机制,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时各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增加,增强了机体的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研究显示:发热时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免疫成分均增加,活性增强。如增强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并产生抗菌物质,刺激干扰素,增强其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激活T细胞功能并使其繁殖旺盛等,以上作用于感染微生物、免疫复合物等,使得病原体生长受到抑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这些均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好转。同时,因为发热,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有利于抑菌。发热时,血清铁水平降低,不利于细菌生长。科学家经过对动物的研究表明:感染后引起发热的动物要比不引起发热的动物病死率低。

 但是,高热尤其是长期发热也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由于发热造成能量的过度消耗,组织器官负荷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器官功能不全。发热时,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也会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发热还可增加氧消耗量,使得本来已经缺氧的患者,组织缺氧程度更重。发热时心输出量增加,可使得心脏病或贫血的病人心脏负担更重,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同时,高热可以增高颅内压。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如内毒性休克),发热可加剧炎症反应。5岁以下的小儿可引起高热惊厥的危险,体温高于42℃有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

 发热具有自限性,儿童发热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往往不需要干预也会很快康复。同时必须注意到,发热也有可能是患危重病症的初期,因此医生早期的鉴别诊断是处理发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小婴儿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症状表现得并不明显。

 正因为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初期症状,所以家长对发热的有利一面往往并不认识,或者即使了解也会产生怀疑,而更多思考的是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初期症状,他们害怕孩子体温越来越高,孩子受不了(其实人体自有的防御功能不会使得体温上升到危险的高度,除非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也怕孩子烧出个肺炎来(其实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早已经潜伏在体内,发热只是肺炎早期的一个表现);还怕孩子会烧坏大脑(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或者孩子大脑本身存在问题,使得负反馈调控机制出现问题)。正是由于进入这些认知上的误区,让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过度忧虑,而产生“发热恐惧症”。孩子发热后反复上医院,导致重复用药和过度处理。

 当然,家长产生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也因为家长并不了解发热的机理,更多地是考虑出现的一些外在表现,这源于我们有关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得不到位。而且,由于家长的担忧和恐惧,以及当前医患之间比较激烈的矛盾,也让医护人员产生了“发热恐惧症”,使得医护人员更积极地为儿童进行退热处理,进而导致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向家长进行有关发热严重性的病情交代以及过度治疗促使毫无医疗知识的家长对于孩子发热更加恐惧。其实,一些退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身体的舒适度,有时并不能缩短疾病病程,甚至可能延长疾病的持续时间。对于医生而言,不能以退热为治疗的目的,更不能将发热的病情往严重方面交代以解脱自己的责任,而是需要认真找出引起发热的病因,这才是作为医生的英明之举和负责任的职业表现。

 三、过度治疗影响孩子免疫力的形成

 其实,孩子发热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出生后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种是从母体中获得一些抗体,因此具有一定的抵抗疾病的先天性免疫力。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还能够通过母乳获得一部分免疫物质,所以孩子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另一种是通过后天和疾病的抗争产生抗体,我们叫“获得性免疫”。而这种抗体一般是在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逐渐产生、增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当孩子接触了某种病原体时,这种病原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因此产生抗病的能力。如果孩子接触的病原体少,可能相应的抗体就产生得少,以后孩子如果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病原体,因为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就可能因为这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疾病。孩子发热大多数是因为病原体入侵而引起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应。如果我们过度治疗,反而阻止了机体与病原体的抗争过程以及相应抗体的产生,有可能使疾病病期延长,不能有效地使得机体产生免疫力。

 近来有美国专家指出,婴儿如果能在1岁前发几次烧,能减少日后患过敏症的风险。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835名儿童从出生到1岁期间的医疗记录,发现1岁前从未发过烧的儿童中,有一半在7岁前发生了过敏反应;而在那些发过一次烧的儿童中,7岁前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是46 7%;在那些发烧两次以上的儿童中,这一比例降到了31%。

 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去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病情,权衡利弊。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对于孩子发热,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又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因此,建议家长这样做:

 对一般性发热不要急于解热。让孩子多喝水、休息好,同时适当注意饮食清淡及饮食营养,切忌大鱼大肉或增加过多的蛋白质。任何发热的疾病饮食方面这样处理都是可行的。

 如果体温不到38 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 5℃可以口服退热药,体温达到39℃建议及时就诊。对于一些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婴幼儿可以提前(即不用达到38 5℃)使用退热药和镇静药,以预防惊厥发生。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病情。如果是病理性发热,必定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家长总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以便就诊时告知医生,帮助医生找出引起发热的病因来,利于诊断治疗。

 当孩子就诊用药物后,需要耐心等待药物发挥作用,因为药物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不建议家长反复去医院就诊,重复用药,叠加用药,致使药物在孩子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或者不等药物发挥作用就停药而换另一种药物。频繁换药反而容易造成疾病迁延不愈,尤其是一些细菌感染的疾病,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孩子发热时,家长表现出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利于孩子正确地对待疾病,使孩子对去医院就诊产生恐惧心理,抗拒医生的检查治疗,更不利于疾病的痊愈。

 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的患儿,应该及时送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孩子发热后,退热不是治疗的目的,它只是疾病发生中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出发热的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发热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过早地退热往往会掩盖病情,贻误治疗,因为有些疾病需要医生观察发热的热型。不同的疾病产生的热型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疑难病症,更不能私自用药,避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尽量避免产生“发热恐惧症”,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才是上策。

 后记:张泉灵在为这本书做的序中谈到她为儿子患支原体肺炎之事感到内疚和自责,认为是她没有及时就诊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我认为她完全不必内疚,更不必自责。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因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炎,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有发病。孩子早期发热并不是因为治疗不及时转为肺炎的,正如我在上文中说的,发病初期就是肺炎,发热只是肺炎早期的一种表现。但是支原体肺炎早期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即使发病初期到医院诊治,医生通过听诊、血生化检查、X光片也不会早期发现,因此支原体肺炎又叫“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此非典型肺炎不是非典时期SARS病毒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发病不急,发热可能是首先表现的症状,2~3天以后才会咳嗽并逐渐加重,但是肺部的物理体征并不明显,早期的肺部X光片也没有明显表现。所以,支原体肺炎只有等到肺部出现阳性体征,结合血生化检查才能作出诊断。支原体肺炎血常规检查往往是正常或者稍高;血生化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2周后升高,冷凝集试验1周后开始升高才具有诊断意义。所以泉灵并没有耽误孩子的病情,而她所做的处理也是完全正确的。即使她在孩子刚发热时带孩子就诊,医生也无法立即作出正确的诊断来,这源于支原体肺炎体征和X光片出现阴影都比较晚。

 支原体肺炎预后良好,但是肺部阴影的消失比体征消失得慢。极个别的患儿有可能复发,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复发。此病只要加强护理,患儿休息好、多喝水、对症用药即可。支原体肺炎针对病因治疗用药简单,主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实不用输液,口服药物一样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很少出现并发症。支原体肺炎不具有传染性,所以泉灵和孩子不用担忧。

 泉灵在孩子生病过程中之所以遇到那么多的干扰和困惑,正如她所说的:“我们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吸取的知识,无法分辨对错。”正因为这样,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科学的育儿方法才是正道。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2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我建议由家长做推拿,因为孩子本身生病时就难受哭闹见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更加剧了孩子的哭闹。所以有家长来操作是最合适的。如果由医生和按摩师来操作那就先帮孩子熟悉环境和医生。然后再做手法治疗。无论谁来操作治疗都要集中精力、专注来做,即“要全幅慈心善念、无半点浮词燥气”。

  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小儿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爽身粉、食用淀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每次给宝宝做小儿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问题,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下面我就把我在家给孩子常用的一些穴位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开天门

开天门(攒竹)——让无气自由出入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开天门(攒竹)

操作 

操作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此操作法又称推攒竹。

开天门(攒竹)

次数 

50~100次。

作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

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 、揉太阳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 、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揉百会等合用。

引文

《小儿推拿 广意》:“推攒竹,医用两手大拇指自儿眉心交替往上直推是也。”

推坎宫

推坎宫(眉弓)——守护孩子眼睛的卫士

坎宫 (眉弓 )

位置 

自眉心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坎宫

操作 

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称推坎宫或推眉弓,亦称分推头阴阳。

用双手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这种操作称为推坎宫(图①、图②)。

坎宫

次数 

50~100次。

作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开天门 、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河水合用。亦可推后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引文

《小儿推拿 广意》:“推坎宫医用两大指自小儿眉心分过两旁是也。”

专家说法

父母平时腾出一点时间,每天晚饭前就给他推推坎宫,可以有效预防眼部疾病。

具体做法是:父母将两大拇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两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做分推,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轻。在春季干燥的时候,要是发现孩子的眼睛发红,就应该给他推坎宫,提早治疗。

推坎宫还可以配合大椎穴 、风府穴 、风池穴 等穴位 ,治疗孩子的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等症。

揉太阳穴

位置眉梢后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口眼歪斜等。

以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作直推,称推太阳。

若用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方向揉为补,向耳朵方向揉为泻。)

次数

50-100次。(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揉太阳

知识补充

太阳穴是位于眉梢后部的凹陷,说是凹陷,其实有些宝宝的太阳穴是非常鼓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太阳,“太”就是大,就是阳气特别充盛的一个穴位。

温馨贴士

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如在沙滩上画线一般。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和身体情况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清肺经

操作:推法为主。通常以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方向为清,称清肺经;以旋推或反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推100~300次。

作用

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汗出气短等肺经虚寒证。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其他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清天河水:

1、推拿介质:水、滑石粉都可以。

2、推拿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总筋(腕横纹中央)起,推至肘横纹。

3、推拿次数:约200-400次。

4、动作要领:动作要轻、快。

5、注意事项:与天河水有关的操作很多,还有大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等,这个操作要在宝宝出现了经热证的时候才能使用,不能作为保健用穴。如果宝妈们把握不清孩子的病机,建议还是请专业医生诊治,不可耽误病情。

1、功能:

书中记载天河水,性微凉,具有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之功,可用于一切热症。也就是说天河水不仅仅作用在解热,对于心经有热的所有疾病都有疗:比如孩子晚上睡眠不好、口舌生疮等。

2、主治:

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3、作用原理

天河水得位置在心包经上,清天河水的操作是逆着心包经的走向,心包经在前臂是从肘部到手部,根据“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经络规律,逆推心包经是能够泻热的,而“心包代心受邪”,疾病如果要影响到心,首先要突破心包的“保护”,如果突破不了心包的“保护”,就不会对心产生影响,当心足够强大的时候,疾病也就只能影响到心包了,所以说,清心包经的热,也就能泻心经的热。

现代小儿发热多为食积发热,胃肠积热波及肝经后发热,根据“木(肝)生火(心)”、“实则泻其子”的脏腑作用规律,退热就要泻“肝(木)”之子--“心(火)”,又因为“心包代心受邪”,所以通过泻心包经可清泻肝火,火灭则热退。

现代医学研究得出通过清天河水能调节小儿肢体静脉微循环,使血液重新分配,从而激发小儿内在的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而恢复健康,还发现清天河水退热的机理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环磷酸腺苷的分泌有关。

退六腑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横纹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连线的直线上。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的尺侧(内侧缘),自肘横纹想腕横纹推300次。

功效:可以清实火,退高热。

拿凤池

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临床应用: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

涌泉穴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步骤

1、睡觉前给宝宝用热水洗脚,浸热涌泉穴。

2、家长用手指和掌心从足跟向前轻轻推擦涌泉穴,使掌心和足心均有热感。

3、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做“蹭脚掌”的动作:盘腿坐在床上,两只手抱着两只脚,让脚掌对搓,马上就会感到小脚热热的,很舒服,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矫正X型腿。

内热是宝宝的常见病,而内热的孩子容易上火、口渴、咽干、脸色潮红、手心脚心热、爱光脚、睡觉踹被子、爱出汗,甚至有的孩子容易出鼻血。这样的孩子,每晚临睡前洗完脚,家长可以上下来回轻轻地搓孩子脚心,即按摩涌泉穴,两只小脚各50次,能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另外,当看到孩子溜清鼻涕时,先给他泡脚至微微出汗,再作手法治疗效果更好。我试过多次了,效果很好。日常保健捏脊和揉涌泉给孩子去火,小毛病基本就好了。推拿中孩子会出汗,病情也随之减轻。如果推几次不见出汗,那就属于病毒性感冒。及时到医院就医。

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问题一:幼童反复发烧怎么办 孩子一发烧,爸妈就着急,不知是该先吃药还是先观察,或者去医院。最担心的就是半夜突如其来的发烧,家长在着急的同时往往不知所措,乱了手脚,大多数家长都经历过这样一幕。交大二附院儿科侯伟教授说,其实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可盲目退烧,首先要明确原因,因为发烧是许多疾病的前期症状,所以要在弄清原因后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孩子发烧“烧着”家长

近日,随着气温降低,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交大二附院儿科门诊里记者见到了不少因孩子发烧抱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

李女士说:“宝宝8个月大了,前天给宝宝打了麻疹疫苗,昨天半夜开始发烧,今天早上体温378℃,中午又高了!下午已经384℃了。咨询医生,医生说给宝宝吃点退烧药。听说,打完麻疹疫苗一般是6到8天以后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家的早了这么多天啊?”

焦急的赵奶奶称,孙子两岁,前几天晚上发烧,39℃左右,第三天去医院,有的医生说是肺炎,有的说扁桃腺发炎,打了退烧针和消炎针,可是回家晚上又烧起来了,孩子不吃药,精神尚好,但是舌苔厚,小便少,很黄,呼吸急促,发烧最高到了399℃,退烧药不管用,担心会引起其他的病变。

还有家长反映,宝宝8个多月了,下面的牙已经长出来了,现在在出上面的门牙,最近莫名其妙发了两次烧,度数不是很高,是不是和出牙有关呢?但是牙医和育儿杂志上都说没关系的。

-孩子为何易夜间发烧

冬季突然发烧的小儿较多,尤其是半夜发烧,家长很着急,不知该不该立即送医院,对此侯教授指出,遇到突然发烧的情况,家长不要着急,除了要给孩子量体温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

侯伟说,引起婴幼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孩子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孩子经常会在夜间突然出现高烧,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烧。孩子生病的时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体温就易升高。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等疾病会导致发烧,此外,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等也会导致发烧,但一般不会是高烧。

另外,房间空气不流通、受到惊吓等都会引起发烧,同时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破伤风等反应也可能引起发烧,发烧只是表面现象,有的情况重,有的情况轻,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导致发烧的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

发烧的温度高低并不能说明病情严重与否,孩子个体机体反应差别很大,温度高,不一定病情严重,发烧只是一个症状,是机体反应过程。当然,发烧温度过高,会带来危害,引发并发症。

-发烧和哪些疾病有关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担心会烧坏脑子,其实,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家长需要通过发烧弄清楚孩子本身疾病所在,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分担忧。

侯伟教授称,孩子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甚至呼吸急促等,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秋季腹泻、急性胃肠炎,常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这种发热往往会持续3~5天,经过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体温会很快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发烧时间超过5~7天,且经过以上治疗不见好转,则需要按发烧原因认真系统地检查,以便排除一些其他发烧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发热性疾病。

实际上,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而并非是高烧引起的,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差,轻度病毒感染可能高烧40℃,年龄段不同的孩子发烧的主要原因也会有所不同。

-先物理降温还是>>

如果孩子在发热的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家长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般来说,发热伴有颈部或其它部位的局部淋巴结肿痛,多半是因为局部炎症,经用适当的抗炎治疗即可好转。如果发热伴有全身的淋巴结肿大,则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体检及化验检查,以便尽早做出诊断。

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以下几种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一般起病较急,多先有发热、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久即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以两侧颈部对称性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也可见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肿大。同时不少患儿可伴有肝、脾肿大,或见有皮疹。化验检查白细胞一般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往往在10%以上。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多为阳性。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经适当治疗,在短时期内一般即可治愈。

(2)白血病:这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小儿时期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居多。本病初起多主要表现为发热,继之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可见贫血、出血等症状。末稍血涂片检查可发现幼稚淋巴细胞。这时,应及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尽早进行化疗。

(3)恶性淋巴瘤:这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可伴有发热。一般可通过骨髓检查、淋巴结活检、CT扫描等检查确诊。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放疗和化疗。

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X等疾病也常常可以见发热伴淋巴结肿大。

总之,家长如果发现您的孩子发热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勿忽视。

你好,1、多给宝宝喝水:宝宝发烧时,身体是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的,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助于调节体温,让宝宝出汗,起到退烧的作用,并防止宝宝因发烧而出现虚脱的现象,因此,宝宝发烧还应多喝开水。

2、不要给宝宝捂汗:许多妈妈为了达到退烧的目的,会给宝宝捂汗。其实,捂汗不仅不利于退烧,对宝宝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发烧时,妈妈在保证宝宝不会着凉的前提下,要给宝宝少穿一些衣服,这样才可以帮助很好的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3、把宝宝手脚搓热:宝宝在发烧时如果有手脚冰凉的表现,妈妈们一定要帮宝宝把手心和脚心搓热,防止宝宝的体温继续升高。

4、用温水擦拭全身:如果宝宝发烧是手脚都很烫,除了让宝宝少穿一些衣物外,还可以用温水为宝宝擦拭全身,特别是腹股沟、脖子、腋下等部位,直到宝宝体温下降为止。

5、冷敷额头:用毛巾冷敷额头也有退烧的作用。将在冷水中浸湿并拧干的毛巾放在宝宝的额头上,五分钟左右更换一次,帮助宝宝降低体温。

1、补充水分多通风,合理增减衣物当体温超过385℃后体液异常损失非常大,对于氧气的需求也明显,每高于正常体温1℃,对氧气的需求就提高13%,这两点都与热性惊厥的发生密切相关。一定要多补充水分!这不是孩子愿不愿意,而是必须!穿衣的多少以孩子的感觉为依据。如果觉得冷甚至打寒战,积食发热也要多加衣物,把袜子、帽子和围巾都穿上;觉得热就脱,出汗则尽快擦干,不能吹风,衣物要吸汗透气。

2、温水擦浴降温温水擦浴是发热时常用的一种物理降温方式,能够暂时降低体温缓解不适。但正确的擦浴方式,家长们一定要认真掌握。准备:三块毛巾(一块敷额头,一块擦浴,一块擦干),热水袋或暖宝宝贴敷于孩子足底,面盆装水约七分满,水温在35℃左右,不能让皮肤有寒凉的感觉。环境:关好门窗,勿使风直接吹入。不能擦拭的部位:心前区与肚脐。擦浴方式:将浸湿的毛巾挤干至不滴水,擦拭孩子全身皮肤表面。过程中尽量少暴露身体,擦哪里则露出哪里,防止受寒。擦拭顺序由上至下(颈部上肢背部下肢),在颈部、腋下和手肘内侧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可以多停留片刻以增加热量散出。另外,网络还流传过一种据说源自德国妈妈的看似神奇的“湿毛巾绑腿退热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其实与温水擦浴类似,但小腿上没有大血管分布,用温毛巾绑小腿,退热效果有限。

3、小儿推拿&无痕刮痧泻热疏通经络能够让外周血管扩张,让热量通过皮肤释放出来。5岁以下儿童,沿膀胱经捏脊;而5岁以上儿童适合用无痛刮痧,用无痛刮痧梳沿膀胱经疏通经络,由下而上轻轻敲打肺经。低热:用发汗解表的按摩法推三关,揉外劳宫,太阳穴,拿凤池,清肺经,掐揉二扇门,天河水。高热:用清热凉血的按摩法退六腑,打马过天河,蘸水捏脊,捣小天心。

4、足浴发汗退热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小儿由于身体的体质原因常常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很多小儿发烧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大家知道小儿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吗,小儿发烧推拿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