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红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5收藏

叶下红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21 叶下红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3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31 叶下红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4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41 叶下红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5 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中华本草》·叶下红 51 拼音名 52 叶下红的别名 53 来源 54 原形态 55 生境分布 56 性状 57 性味 58 功能主治 59 叶下红的用法用量 510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叶下红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叶下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叶下红 1 拼音

yè xià hóng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一点红之别名[1]。

21 叶下红的别名

紫背草、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2]。

2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的全草[2]。分布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2]。

23 性味

苦,凉[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2]。

1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热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2]。煎服:15~30g[2]。

2治乳痈、疔疮、带状疱疹、湿疹、漆过敏、过敏性皮炎,鲜品捣敷并煎服[2]。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槲皮素、槲皮苷、芸香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熊果酸等,还含克氏千里光堿、三十烷等[2]。

26 药理作用

黄酮类有抗炎作用,煎剂在体外试验中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

3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白毛夏枯草之别名[1]。

31 叶下红的别名

散血革、金疮小草、雪里青、叶下红[3]。

3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草[3]。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3]。

33 性味归经

苦,寒[3]。入肺经。[3]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凉血止血[3]。

1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3]。

2治肝炎,赤痢,胃肠炎,阑尾炎,阑尾脓肿[3]。

3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高血压[3]。煎服:9~15g(鲜品30~60g)[3]。

4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疖,烧烫伤,蛇咬伤[3]。鲜品捣烂敷,或焙干研末加蜂蜜调敷[3]。

35 化学成分

本品含蜕皮甾酮、柘苋甾酮和少量的筋骨草甾酮B、C,筋骨草内酯[3]。又谓含木犀草素(黄酮)等[3]。

3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柘苋甾酮有雌激素样作用;木犀草素有抗菌、抗炎活性,对动物有止咳作用,大量有平喘作用及某些降血胆固醇作用[3]。

4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贵阳民间药草》记载的血盆草之别名[1]。

41 叶下红的别名

朱砂草、反背红、叶下红、铺地虎[4]。

4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或单叶血盆草Scavaleriei Lévl var simplicifolia Stib.的全草[4]。前者分布四川、贵州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后者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4]。

43 性味

微苦,凉[4]。

44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4]。

1治吐血,咯血,衄血,血痢,血崩[4]。煎服:9~15g[4]。

2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疖肿[4]。捣烂外敷[4]。

5 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中华本草》·叶下红 51 拼音名

Yè Xià Hónɡ

52 叶下红的别名

细黄金稍、白骨丹

53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apricus (HandMazz)HLLi[B spathulicalyx HandMazzvarapricu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54 原形态

灌木,高12m。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枝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对生;叶柄长328mm,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片纸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9cm,宽15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具细波状齿,叶上面无毛,下面被**小腺点;基脉5条,花两性,4数;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被微柔毛及小腺点;花梗长13mm;花萼漏斗形,具四棱,长约5mm,密被小腺点,裂片线状三角形,长115mm;花瓣紫红色,卵形,近圆形至倒卵形,长约25mm;雄蕊4,花丝长710mm,被微柔毛,花药线形,长约8mm,弯曲,基部呈羊角状叉开;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4小突起,被小腺点。蒴果椭圆形,4纵裂,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5mm,直径约4mm,被小腺点,先端常冠宿存萼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5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或水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56 性状

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幼枝密被微柔毛及**小鳞片。叶对生,黄褐色,多皱缩破碎,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长414cm,宽155cm,全缘或具细波状齿。

57 性味

味微苦;性平

58 功能主治

利水;通经;解毒。主水肿;月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疖

59 叶下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510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及产地 7 性味归经 8 功能主治 9 化学成分 10 石膏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2 来源 103 性状 104 鉴别 105 检查 1051 重金属 1052 砷盐 106 含量测定 107 石膏饮片 1071 炮制 1072 性味与归经 1073 功能与主治 1074 用法与用量 1075 贮藏 108 出处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膏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膏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膏 1 拼音

shí gāo

2 英文参考

gesso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朗道汉英字典]

parget [朗道汉英字典]

plaster [朗道汉英字典]

land plaster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fibrosum [朗道汉英字典]

plaister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ypsum Fibrosum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ypsu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石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Gypsum Fibrosum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ypsum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及产地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的矿石[1]。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1]。

7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1]。入肺、胃经[1]。

8 功能主治

石膏具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痉、消炎作用[1]。

1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1]。治急性热病高热、大汗、口渴、烦躁、神昏谵语,发癍发疹,中暑自汗,肺热咳喘,胃热头痛、牙痛、龈肿,口舌生疮,暴发赤眼[1]。煎服:15~60g,打碎,先煎[1]。

2煅石膏收敛生肌[1]。治湿疹,烫伤,创伤、溃疡久不收敛[1]。研末掺敷[1]。

石膏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胃火亢盛或脾胃积热所致针眼、眼丹、眼痛、黄液上冲等,常与栀子、黄芩配伍,如白虎汤。

9 化学成分

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杂有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1]。

10 石膏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石膏

Shigao

GYPSUM FIBROSUM

102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103 性状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104 鉴别

(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

(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105 检查 1051 重金属

取本品8g,加冰醋酸4ml与水96ml,煮沸10分钟,放冷,加水至原体积,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ⅨE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1052 砷盐

取本品lg,加盐酸5ml,加水至23ml,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检查(附录ⅨF第二法),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106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加水10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浅**,再继续多加5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608mg的含水硫酸钙(CaS04•2H20)。

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0)不得少于950%。

107 石膏饮片 1071 炮制

生石膏 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1072 性味与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1073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074 用法与用量

15~60g,先煎。

1075 贮藏

置干燥处。

108 出处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仙鹤草是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 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及须根,晒干。 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未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 Yu et Li的根。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痈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女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地榆根部含有地榆苷Ⅰ、Ⅱ、A、B、E等及酚酸类性化合物,尚含少量维生素A。止血主要成分为鞣质。 2.药理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实验表明,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有利于防止烧、烫伤早期休克和减少死亡发生率。体外实验表明,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较强。 3.临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适量。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治疗崩漏43例,总有效率为95%(山东中医杂志,1991,3:53);用地榆、艾叶各10~30g,大黄6g(后下),煎服,每日1剂,3~7天为1疗程。治疗菌痢80例,总有效率为963%(湖北中医杂志,1994,4:32);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伤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肛裂、烫伤等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狗油真能治烫伤,而且除狗油外,猫油、獾油、蛇油等动物脂肪也有这个作用。中医古籍中对獾油提得较多,如《纲目拾遗》中提到用獾油治水火烫伤。以前在农村,关键时刻老百姓就用这些土办法。

狗油治烫伤的妙处在不留疤,但必须在烧烫伤早期就涂抹。狗油也可以自制:将狗体内的脂肪放入锅中,像熬猪油一样熬成油脂,冷却后放冰箱冷冻储藏,可常年备用。

平时小面积、轻微的烧烫伤,可以用京万红等外用中成药,效果也很好。 也可以治疗冻疮,壮阳。

扩展资料:

海狗油功效作用其一,滋阴补阳,养肝益肾,调节内分沁。

多数海洋生物为低级冷血动物,而海狗是难得的海洋热血动物,其性平、味咸,入肝肾经,具有既滋阴又补阳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亏损、肾阳不足等虚症造成的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腰膝酸软、神经衰弱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海狗油功效作用其二,补血益气。

海狗体内毛细血管较其它动物多好几倍,血红蛋白含量及血色素均很高,适用于一切血虚之症的患者。

参考资料:

狗油_

应该是枯矾~~

白矾(蛇床子 白矾 硫酸铝钾 痔核 明矾石 )

1.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枯矾为脱水白矾。 2.药理作用:白矾能强力凝固蛋白质,临床用又可以消炎、止血、止汗、止泻和用作硬化剂。可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某些厌氧菌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抑制明显;在体外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白矾经尿道灌注有止血作用;还能促进溃疡愈合;净化混浊生水。 (%^$R%!^@(@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白矾或经适当配伍治疗脓疱疮、湿疹、黄水疮、手足癣、顽固性口腔溃疡、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应用饱合明矾溶液加钳夹枯痔法(即将饱合明矾溶液1~3ml 注入痔核粘膜下血管团内,约2~3分钟后用血管钳反复钳夹痔核,使其成一薄片),治疗痔疮1097例,术后随访787例,治愈率100%(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24∶2148);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将60%明矾注射液注入鼻甲肥厚粘膜下,每一部位02~03ml,5~6天1次,观察365例,有效率983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75);用2%明矾水溶液高压灭菌后备用,每次300ml,经鼻食管在60~75分钟内滴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3例,有效率953%(综合临床医学,1994,1∶38)。此外,还能防治稻田性皮炎,用治褥疮、烧烫伤、中耳炎、脚汗症、泌尿系手术出血、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肾结石、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等。

本文来自药材网

  4.不良反应:明矾浓溶液对皮肤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大剂量明矾内服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

主产于安徽、浙江、山西、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明矾石用水溶解,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所得结晶即为白矾。生用或煅用。煅后称枯矾。

  药性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您好

  应用 内容来自药材网

  1.外用治湿疹瘙痒,疮疡疥癣。本品性燥酸涩,而善收湿止痒。尤宜治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治痈疽,常配朴硝研末外用,如二仙散(《卫生宝鉴》);《证治准绳》单用白矾或配伍硫黄、乳香等治疗口疮、聤耳、鼻息肉、酒齄鼻。白矾更是治疗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的常用药,如以白矾、五倍子为主组成的消痔灵注射液。

  2.内服治①便血、吐衄、崩漏。本品性涩,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衄血不止,以枯矾研末吹鼻(《圣济总录》);治崩漏,配五倍子、地榆同用;治金疮出血,用生矾、煅矾配松香研末,外敷伤处。②久泻久痢。取其涩肠止泻作用,配煨诃子肉为散,粥饮调下治之,如诃黎勒散(《圣惠方》)。③痰厥癫狂痫证。白矾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又当配郁金为末,薄荷糊丸服,治痰壅心窍癫痫发狂,如白金丸(《医方集解》)。④湿热黄疸。有去湿退黄之功,可与硝石配伍,治女劳疸,如硝石散(《金匮要略》)。 内容来自药材网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06~15g,入丸、散服。 本文来自药材网

  使用注意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齿骨。”

  2.《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

  3.《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1、油火水烫伤三天痊愈不留痕家传秘方

2、烫伤油秘方

方剂:地榆20g 白芷50g 黄连20g 黄柏20g 黄芩20g 紫草60g 红花10 虎杖30 米壳15蜂蜡5冰片5狗油50 -

制法:先将麻油烧至八成熟,将前8入油炸至黄柏呈深褐色时,再放入紫草,约10分钟后即灭火滤渣放入蜂蜡、冰片,贮油备用。

3、烧烫伤速效汤专利

配方:氯霉素针剂200±10ml、氯霉素粉4~6g、氧化锌08~1g、炉干石18~2g、冰片08~1g、甘油6~10g。

制备方法:将炉干石、冰片粉碎成末,与氯霉素针剂、氯霉素粉、氧化锌粉和甘油混合成汤剂。

功效: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和止痛的功能,用于各种烧、烫、灼伤见效快,一般2~7天治愈,无疤痕,涂药后,清凉舒爽,无刺、辣、灼痛感,免去了患者肉体之痛,适用于烧、烫、灼伤的治疗。

4、水火烫伤一妙方,有缘者当珍惜

水火烫伤是比较常见的意外外伤。今供养大家一妙方,有缘者当珍惜!

先说一下此方的来源。我老家有一高人,当地所谓“打师”,即有武功、医术的人。大概年轻时暴戾自负,与人挑斗,终被人挑瞎双目。故后来一般人谓“陈瞎子”,真名“陈秀鹿”还是“陈秀六”不清楚。后善根发露,性情大变,收徒授艺,众所钦敬。他去世时有一挽联云“妙手医秀江,桃李满天下”。一次,大姐陈虹岚所在的百货商场一职工被烫伤,众人慌乱之际,“陈瞎子”从容告知:“赶快啊。弄些(……下面是方法,买个关子,下面再说)。”大姐有心之人,记住了此法。他的徒弟当中,反而无人知道。后来试之,无不效验如神!但,越简单的方,常人越不相信,医院也更不相信民间的“野路子”。80年代江西花炮事故爆炸,烧伤多人,医院不胜接待。换纱布时,皮肉撕裂,痛苦万状。姐恻隐之心,要告诉医院此法,医院哪里会听!后来我姐的火疮药在当地真是很有点名气!因此姐姐每年还会记得给“陈瞎子”烧些纸感恩。现在,她学了佛,号“果德居士”。发愿把此方供养给大家。希有缘者珍惜,勿因简单而忽视!

妙方:澄清的石灰水2份、山茶油1分,搅拌成白色油滑膏脂状。妙方即成!

用法(以下是姐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烧伤后即用此药最好,若先已用它药,应用盐水洗掉再搽此药。

2,前5天不用包扎,时时用干净鸡毛沾药涂患处。5天后,烧灼感消除,可包扎。换药时用盐水洗掉旧药。

3,重度烧伤可配合内服消炎药。

4,忌煎炒酸辣、荤腥。

注:山茶油很多地方没有,可用菜油等植物油代替。

效果:

上药之后,烧灼感立马减轻。一楼说的病人中,有一在医院死了。另有一个不是这次事故中的伤者,烧伤程度差不多,采取此方迅速痊愈,不留疤痕。医院常规治疗,所费百千巨万,痛苦异常。此方所费无几而疗效神验。

注意:轻、中度患者,单用此法既可。重度烧伤需配合医院的针剂、内服等。

烧烫伤的处理有“五字诀”,也就是五个步骤:冲、脱、泡、盖、送。在家里用冷水冲及泡水各十五分钟表皮的温度,防止温度再向皮下组织漫延。

另附:烫伤的治疗14法 (大家在做饭总有不小心的时候希望下面的方法能帮大家!):

烫伤的治疗一:

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 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 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 效果越好 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 不可浸泡, 以防感染。

烫伤的治疗二:

用淡盐水轻轻涂于灼伤处, 可以消炎。

烫伤的治疗三:

在受伤处, 擦上酱油或蜂蜜、猪油、狗油、生姜汁, 均能收效

烫伤的治疗四:

用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 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 有消炎止痛作用

烫伤的治疗五:

切几片生梨, 贴于烫伤处, 有收敛止痛作用

烫伤的治疗六:

小儿烫伤后, 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 涂搽伤处, 有疗效

烫伤的治疗七:

轻度烫伤, 可将干废茶叶渣在火上焙微焦后研细, 与菜油混合调成糊状, 涂搽伤处, 能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八:

手足皮肤烫伤后, 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 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 即可止痛消红, 防止起泡 若浸1~2小时,烫伤的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

如伤处不在容易浸泡的部位, 可用一块药棉浸入白酒中, 取出贴敷在伤处, 并随时将酒淋在药棉上, 以防干燥 数小时后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烫伤的治疗九:

皮肤被油或开水烫伤后, 可用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如麻油)直接涂于伤面, 皮肤未破者, 一般5分钟即可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

用金霉素眼药膏涂在伤处, 数分钟后可以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一:

烫伤后, 马上抹些肥皂, 可暂时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二:

轻度烫伤后, 马上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煤油里, 数分钟后可止痛, 并有消肿和防止起泡的作用

烫伤的治疗十三:

鳖甲1个, 烧灰或加冰片少许研细, 用香油调和, 涂搽伤面, 1日3次即可

烫伤治疗的十四:

发生小面积烫伤时, 立刻涂点牙膏, 不仅止痛, 且能抑制起水泡 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 不易感染 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

烫伤治疗的十五:

如果是刚烫伤,马上用盐(最好是生盐)敷伤口,可保无事!

5、专治烧烫伤特效药专利

制备方法:黄苓1-30份(以重量计,下同),川芎0.5-20份,黄柏0.9-40份,没药0.25-18份,冰片0.1-20份,香油10-80份。用浓度为10-15%的黄酒将苓片喷洒,拌匀,稍润,放锅内微火炒过,粉碎为细末。取黄柏40份,加浓度2-5%的盐水喷洒,放锅内微炒,粉碎为细末。取川芎20份粉碎,取没药18份粉碎成虚,文火60度炒,至焦黑色,稍冷粉碎为细末。将20份冰片粉碎成细末。将以上五味中药拌匀过细箩,装入瓷瓶密闭,应用时用香油80份调成稀糊状,敷在烧烫患处。

6、烧伤被膜散专利

配方:黄连3g、黄柏20g、大黄2g、地榆2g、当归10g、马勃30g、紫草10g、血余炭10g、珍珠粉5g、冰片5g、甘草6g。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深II度以下面积达30%左右的烧烫伤。应用本发明涂敷患部皮肤后,无需再用敷料包扎,暴露治疗,彻底隔离杜绝细菌的外源性污染,而且止痛迅速、抗菌能力强,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无换药时交换敷料的痛苦,并节省医疗费用。尤其是用本发明治疗烧烫伤,治愈后不留瘢痕,保住关节生理功能。

7、烧伤万应膏专利

重量份数:乳香5-6(份)、没药5-8(份)、生地15-20(份)、黄芩8-10(份)、黄柏 8-10(份)、大黄8-10(份)、黄连5-10(份)、红花5-8(份)、蜂蜡25-30(份)、冰片2-3(份)、三七3-5(份)。

制备工艺:包括选料、净化、炮制、将麻油加热至210 ℃~240℃;原料药加入,继续加热20~30分钟后,过滤除渣、待滤液温度降至100-200℃再加入蜂蜡、三七粉混合再除去杂质;液体温度下降至50℃~60 ℃时加入冰片待溶化后,密闭、冷却。

功效:药效协同效应,促进残存皮肤组织再生,止疼效果好;无副作用;药膏使用方便;使烧伤无疤痕愈合。

8、烧烫伤药膏专利

配方:当归60g、大黄180g、郁金 60g、生地60g、天花粉60g、白芷20g、龙骨60g、黄连20g、地榆 60g、柴胡40g、虎杖60g、白术30g、玄参30g、儿茶50g、艾叶 30g、露蜂房40g、黑槐枝150g、象皮60g、血竭花20g、蜂黄蜡 280g、人头发30g、乳香30g、梅片50g、官粉15g、香油3000g

功效:经几十年临床3200人的治疗,有效率100%;痊愈率95%。

9、治烧伤迅速而且不留瘢痕

只要买橄榄油和滑石粉两味药搅匀涂抹,抹到之处很快就好起来,其他完全没有痕迹。去西药房买橄榄油,文具店买滑石粉,将自制的膏药涂抹烧伤部位,隔一阵子看药膏消散掉,即再加涂抹上去,很快如婴儿般的嫩肉长了出来,跟常人一样没有疤痕。头发眉毛也会一一长出。

此方同样也可用于烫伤,搅好的药膏,涂抹患处。一小时后,恢复到像是没有伤到一样,全不起泡,肉很快长起来长平了,不再淌水而收口。

10、我用了五、六年的烫伤油秘方

地榆20g 白芷20g 黄连20g 黄柏20g 黄芩20g 紫草60g 麻油1000g

制法:先将麻油烧至八成熟,将前5味药入油炸至黄柏呈深褐色时,再放入紫草,约10分钟后即灭火滤渣,贮油备用。

用法:患处有水泡的勿撕破皮,宜用无菌针刺破放水,然后用无菌纱布浸药油贴敷患处,一日一换。适应各种烧烫伤,至多7日痊愈。曾治一3度烫伤患者,敷此药油仅4日即告痊愈,诚奇效也!

11、有了祖传三世方,不怕水火烫烧伤

本方为祖传三世秘方,此方对烫伤具有特效,敢为负责介绍。每月用此方治愈烫伤患者10余人,统计30年来治愈约三四千人之多。

配方;鲜侧柏叶400克,大黄100克,当归100克,地楡100克,研末。蜂房1个,槐树上的最好,血余150克,樟脑150克,黄蜡250克,香油1000克。

制法;血余用男女各半,用碱水洗净晒干,将香油熬开,先炸侧柏叶,炸枯去渣,再炸血余、蜂房,最后炸当归、炸枯去渣。用微火下大黄末,地楡末,随下随搅拌,至药末变色时再入黄蜡,当黄蜡融化后将油离火,待油变温再入樟脑搅匀,至凝固即成。夏季减去当归,冬季减去侧柏叶。

用法;敷药时患处如有水泡,需刺破放水,敷上药膏外罩蜡纸,以免失去药膏,敷纱布绷带固定,一日一换,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用此膏后,立即止痛,轻者5--7日愈,重者不过10余日愈。

禁忌;伤处将愈时发痒,禁用手抓,忌食用刺激性食物,以防发烧腐烂。

12、特效烫伤油的熬制

干地黄,红花,当归,麦门冬,陈皮,甘草,地榆,冰片各12克,虎枚50克,朱砂1。2克,菜油或花生油500毫升。将冰片,朱砂共研细末,其余药物放入油中浸泡24消失,再用文火煎熬至麦门冬为褐色停火,去药渣,待油温降至60度时,再加入冰片和朱砂搅匀,装瓶备用。使用前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烫伤创面上的分泌物,然后抹上烫伤油,不必包扎,1日3次。

13、烫伤奇药

药 方:

寒水石 大黄 赤石脂 煅牡蛎 地榆各等分,磨粉。

即可干用,也可浸泡麻油用,面积大的,或者化脓的,可以用药 粉洒在伤口上,比消炎药还管用,希望给大家带来方便,减少痛苦。

14、烫伤烧伤散,用后三天笑开颜

药  方:生地榆10克,生大黄10克一起研成细末。

使用方法:水烫伤用香油调敷,一日数换,保持创伤面湿润;油或火烫伤,冷水调敷,一日数换,保持创伤面湿润

注意事现:创面不要进行任何处理,包括消毒祛腐都严格禁止

效  果:一般敷药后立即止疼,三天痊愈,不留任何疤痕

15、院藏效验烧伤液配方大公开

维庆液的配制是:维生素C5G,庆大霉素50万U,654-250MG,氟美松25MG,10%葡萄糖液500ML将上药液混匀即可应用,

注意无菌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用维庆液浸湿无菌纱布1层,平敷于处理完毕的床面上,之后每3~4小时一次取药液喷于纱布上,以浸湿为度。

根据创面渗出情况1~3天更换纱布一次,如渗出减少,可以减少用药次数,使纱布保持自然干燥,并减少更换纱布次数。

维庆液用于创面后无任何不适,并使原来的创面1~5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并有清凉感。优越市场一般产品,更优越于湿润烧伤 膏。

16、水火烫伤一妙方,有缘者当收藏

妙方:澄清的石灰水2份、山茶油1分,搅拌成白色油滑膏脂状。妙方即成!

用法:

1,烧伤后即用此药最好,若先已用它药,应用盐水洗掉再搽此药。

2,前5天不用包扎,时时用干净鸡毛沾药涂患处。5天后,烧灼感消除,可包扎。换药时用盐水洗掉旧药。

3,重度烧伤可配合内服消炎药。

4,忌煎炒酸辣、荤腥。

注:山茶油很多地方没有,可用菜油等植物油代替。

效果:

上药之后,烧灼感立马减轻。一楼说的病人中,有一在医院死了。另有一个不是这次事故中的伤者,烧伤程度差不多,采取此方迅速痊愈,不留疤痕。医院常规治疗,所费百千巨万,痛苦异常。此方所费无几而疗效神验。

注意:轻、中度患者,单用此法既可。重度烧伤需配合医院的针剂、内服等。

烧烫伤的处理有“五字诀”,也就是五个步骤:冲、脱、泡、盖、送。在家里用冷水冲及泡水各十五分钟表皮的温度,防止温度再向皮下组织漫延。

另附:烫伤的治疗14法 (大家在做饭总有不小心的时候希望下面的方法能帮大家!):

烫伤的治疗一:

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 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 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 效果越好 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 不可浸泡, 以防感染。

烫伤的治疗二:

用淡盐水轻轻涂于灼伤处, 可以消炎。

烫伤的治疗三:

在受伤处, 擦上酱油或蜂蜜、猪油、狗油、生姜汁, 均能收效

烫伤的治疗四:

用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 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 有消炎止痛作用

烫伤的治疗五:

切几片生梨, 贴于烫伤处, 有收敛止痛作用

烫伤的治疗六:

小儿烫伤后, 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 涂搽伤处, 有疗效

烫伤的治疗七:

轻度烫伤, 可将干废茶叶渣在火上焙微焦后研细, 与菜油混合调成糊状, 涂搽伤处, 能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八:

手足皮肤烫伤后, 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 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 即可止痛消红, 防止起泡 若浸1~2小时,烫伤的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

如伤处不在容易浸泡的部位, 可用一块药棉浸入白酒中, 取出贴敷在伤处, 并随时将酒淋在药棉上, 以防干燥 数小时后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烫伤的治疗九:

皮肤被油或开水烫伤后, 可用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如麻油)直接涂于伤面, 皮肤未破者, 一般5分钟即可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

用金霉素眼药膏涂在伤处, 数分钟后可以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一:

烫伤后, 马上抹些肥皂, 可暂时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二:

轻度烫伤后, 马上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煤油里, 数分钟后可止痛, 并有消肿和防止起泡的作用

烫伤的治疗十三:

鳖甲1个, 烧灰或加冰片少许研细, 用香油调和, 涂搽伤面, 1日3次即可

烫伤治疗的十四:

发生小面积烫伤时, 立刻涂点牙膏, 不仅止痛, 且能抑制起水泡 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 不易感染 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

如果是刚烫伤,马上用盐(最好是生盐)敷伤口,可保无事!

17、鸡蛋壳内皮儿贴伤口

鸡蛋壳内皮儿太薄了,揭的时候动作要慢,尽量整齐一些。贴在伤口上,皮肤好的地方粘不住,起卷儿,只有伤口上才粘的住!

18、烫伤后怎样处理不留疤痕

烫伤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疤痕,正确处理后会收到好的疗效:

烫伤的治疗14法

大家在做饭总有不小心的时候希望下面的方法能帮大家:)

烫伤的治疗一:

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 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 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 效果越好 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 不可浸泡, 以防感染。

烫伤的治疗二:

用淡盐水轻轻涂于灼伤处, 可以消炎。

烫伤的治疗三:

在受伤处, 擦上酱油或蜂蜜、猪油、狗油、生姜汁, 均能收效

烫伤的治疗四:

用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 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 有消炎止痛作用

烫伤的治疗五:

切几片生梨, 贴于烫伤处, 有收敛止痛作用

烫伤的治疗六:

小儿烫伤后, 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 涂搽伤处, 有疗效

烫伤的治疗七:

轻度烫伤, 可将干废茶叶渣在火上焙微焦后研细, 与菜油混合调成糊状, 涂搽伤处, 能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八:

手足皮肤烫伤后, 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 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 即可止痛消红, 防止起泡 若浸1~2小时,烫伤的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

如伤处不在容易浸泡的部位, 可用一块药棉浸入白酒中, 取出贴敷在伤处, 并随时将酒淋在药棉上, 以防干燥 数小时后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烫伤的治疗九:

皮肤被油或开水烫伤后, 可用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如麻油)直接涂于伤面, 皮肤未破者, 一般5分钟即可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

用金霉素眼药膏涂在伤处, 数分钟后可以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一:

烫伤后, 马上抹些肥皂, 可暂时消肿止痛。

烫伤的治疗十二:

轻度烫伤后, 马上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煤油里, 数分钟后可止痛, 并有消肿和防止起泡的作用

烫伤的治疗十三:

鳖甲1个, 烧灰或加冰片少许研细, 用香油调和, 涂搽伤面, 1日3次即可

烫伤治疗的十四:

发生小面积烫伤时, 立刻涂点牙膏, 不仅止痛, 且能抑制起水泡 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 不易感染 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

去疤五招

(一)按摩法

用手掌根部揉按疤痕,每天三次,每次5-10分钟。这个方法对于刚脱痂的伤口效果最佳,对于旧伤疤效果比较弱。

(二)姜片摩擦法

生姜切片后轻轻擦揉疤痕,可以抑制肉芽组织继续生长。

(三)维生素E涂抹法

维生素E可渗透至皮肤内部而发挥其润肤作用,同时,维生素E还能保持皮肤弹性。但大家可能对维生素E去疤的功效还不太熟悉。把维生素E胶囊用针戳破,取其内的液体涂抹在疤痕上轻轻揉按5-10分钟,每天两次,持之以恒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维生素C涂抹法

维生素C具有美白功效,把维生素C涂抹在颜色较深的疤痕上来美白疤痕,使之与周围健康的肌肤色调一致。

(五)薰衣草精油涂抹法

薰衣草的美容功效总是很神奇的,薰衣草精油淡化疤痕的作用也被广泛认同。不过薰衣草精油对于新疤和8年以上的旧疤效果不明显,对于疤龄一到两岁的伤疤效果比较好。另外,精油的使用总是要特别小心的,给疤痕上精油的时候可千万别福泽没有疤的肌肤了。

19、烫伤奇药

前几天,某人被热油烫伤,情急之下用蜂蜜涂抹一下,但是,还是火辣辣的痛。并且撩起几个大水泡,此时,我想起张大昌先生的方子,配好药,磨粉,用麻油浸泡3小时,给家人抹上,10分钟就没有火辣辣的感觉,一星期就完好如初,没有留下疤痕。

药 方: 寒水石 大黄 赤石脂 煅牡蛎 地榆各等分,磨粉。

即可干用,也可浸泡麻油用,面积大的,或者化脓的,可以用药粉洒在伤口上,比消炎药还管用,希望给大家带来方便,减少痛苦。

20、烧烫伤速效汤专利

配方:氯霉素针剂200±10ml、氯霉素粉4~6g、氧化锌08~1g、炉干石18~2g、冰片08~1g、甘油6~10g。

制备方法:将炉干石、冰片粉碎成末,与氯霉素针剂、氯霉素粉、氧化锌粉和甘油混合成汤剂。

功效: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和止痛的功能,用于各种烧、烫、灼伤见效快,一般2~7天治愈,无疤痕,涂药后,清凉舒爽,无刺、辣、灼痛感,免去了患者肉体之痛,适用于烧、烫、灼伤的治疗。

21、治烧伤迅速而且不留瘢痕

只要买橄榄油和滑石粉两味药搅匀涂抹,抹到之处很快就好起来,其他完全没有痕迹。去西药房买橄榄油,文具店买滑石粉,将自制的膏药涂抹烧伤部位,隔一阵子看药膏消散掉,即再加涂抹上去,很快如婴儿般的嫩肉长了出来,跟常人一样没有疤痕。头发眉毛也会一一长出。此方同样也可用于烫伤,搅好的药膏,涂抹患处。一小时后,恢复到像是没有伤到一样,全不起泡,肉很快长起来长平了,不再淌水而收口。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酒大黄的炮制方法 5 酒大黄的性状 6 大黄的性味归经 7 大黄的功效与主治 8 酒大黄的炮制作用 9 大黄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93 工艺研究 10 酒大黄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酒大黄 1 拼音

jiǔ dà huáng

2 英文参考

prepared RADIX ET RHIZOMA RHEI with w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酒大黄为大黄的炮制品,方法为酒炙。大黄的炮制汉代已有,见《金匮玉函经》等。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1]。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酒炙大黄其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1]。

4 酒大黄的炮制方法

汉代有炮熟、酒洗、酒浸(《金匮玉函经》)、蒸制(《金贵要略方论》)等方法[1]。

唐代有炒制、制炭(《备急千金药方》)、醋煎制(《食疗本草》)、湿纸裹煨(《颅囟经》)等法[1]。

宋代有九蒸九 、酒浸炒、蜜焙、醋炒、姜制(《圣济总录》)、湿纸裹蒸(《普济本事方》)、酒蒸(《小儿药证直诀》)、醋蒸(《博济方》)、麸煨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童便制(《苏沈良方》)、米泔浸(《类证活人书》)等方法[1]。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酒煮(《普济方》)、醋煨(《证治准绳》)、黄连吴萸制(《寿世保元》)等方法[1]。对其炮制目的阐述,如:“欲使上行须资酒制,酒浸过巅顶上,酒洗至胃脘中……如欲下行务分缓速,欲速生使,投滚汤一泡便吞,欲缓熟宜同诸药入煎方服”(《蒙筌》)[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1]。

大 、大黄块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捞出,淋润至软后,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1]。

酒大黄的炮制方法为:取大 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每100kg大 或块,用黄酒10kg[1]。

5 酒大黄的性状

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1]。

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1]。

6 大黄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中医大辞典》:苦,寒。入胃、大肠、肝经[2]。

《中药大辞典》:入胃、大肠、肝经。

《中华本草》:胃、大肠、肝、脾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甘。"

《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本草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7 大黄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中医大辞典》:大黄具有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的功效[2]。

1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停滞,腹痛泻痢,湿热黄疸,淋浊、溲赤,痈肿疮疡,暴眼赤痛[2]。

2治吐血,衄血,血瘀经闭,症瘕。煎服:3~12g[2]。

3治烧汤伤及热毒疮疖,研末调敷;宫颈糜烂,以大黄浸膏棉球浸透,涂擦局部[2]。

4急性肾衰高氮质血症,口服、静注或高位保留 [2]。

《中药大辞典》:大黄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具有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食积停滞,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瘀经闭,牙痛,衄血,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

《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名医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本草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8 酒大黄的炮制作用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1]。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吐血,衄血,湿热黄疸,跌打瘀肿,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痈肿疔毒;外治烧烫伤[1]。如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的大承气汤(《伤寒论》);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伤寒论》);治热毒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金贵要略方论》);治疮痈肿毒,或烧伤、烫伤的金黄散(《外科精义》)[1]。

酒炙大黄其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1]。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1]。如治眼暴热痛,头肿起的大黄汤(《圣济总录》)[1]。

9 大黄的炮制研究

大黄中含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还含鞣质类、二苯乙烯苷类、萘酚苷类和苯丁酮类成分等[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大黄经酒炒后,结合型蒽醌有所减少[1]。熟大黄,经蒸、炖后其结合型与游离型蒽醌类衍生物均减少,其中结合型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1]。大黄炒炭后,其结合型大黄酸被大量破坏,但仍保留少量的各型蒽醌类衍生物,番泻苷已不存在[1]。实验证明,大黄炭中的大黄酚含量为生大黄的27倍左右,大黄素6甲醚为生大黄的41倍左右[1]。研究证明,炒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两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生大黄的27倍和34倍左右;大黄炭则分别为生大黄的19倍和28倍左右[1]。

(2)对鞣质类成分的影响:大黄鞣质类成分含量较高,约为10%~30%,以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两大类混合存在[1]。炮制过程中鞣质类成分变化亦较复杂[1]。研究结果表明,炒大黄总鞣质含量下降约18%,熟大黄降低50%,大黄炭减少近80%[1]。

(3)对多糖成分的影响:制大黄多糖含量随炮制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但六制大黄和九制大黄的含量相近[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泻下作用:结合型蒽醌为大黄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酒炒大黄泻下效力比生品降低30%,熟大黄(酒炖)、清宁片降低95%,大黄炭无泻下作用[1]。

(2)解热作用:炮制对大黄解热作用无明显影响,无论动物解热实验还是临床某些病例均显示:服用大黄生品或制品后体温下降时间早于泻下出现时间[1]。说明起解热和泻下作用的不是同一种物质,而是不同成分在发挥作用[1]。解热成分似比泻下成分对热更稳定[1]。

(3)抑菌作用:大黄中游离苷元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抑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其泻下作用极其微弱[1]。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大黄生品、制品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菌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1]。对金**葡萄球菌最敏感[1]。不同炮制品抑菌活性各有特点,酒炒与酒炖大黄保持了与生品相近的抑菌效力,特别是对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抑制作用较好[1]。为临床应用熟大黄等制品治疗肠伤寒、痢疾等细菌感染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1]。选择治疗痢疾进行临床验证比较,生、熟大黄两组,大便常规转阴与大便培养转阴天数基本一致,但从副作用及机体一般情况恢复快慢来看,以熟大黄为优[1]。其他炮制品如醋炒大黄、石灰炒大黄及大黄炭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但对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仍保持较好抑制作用[1]。这为临床外用石灰大黄、大黄炭治疗烧伤、烫伤提供了科学依据[1]。

(4)消炎作用:对大鼠关节肿、巴豆油诱发小鼠耳部炎症及棉球肉芽肿等模型,酒炒大黄消炎作用与生大黄近似,熟大黄、大黄炭消炎作用减弱[1]。但在临床应用中,熟大黄(酒炖)在治疗成人及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时,不仅有较好的解热抑菌作用,还显示了较好的消炎作用[1]。

(5)止血与应激作用:大黄酚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伤口渗出,改善血管脆性,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大黄素6甲醚也有明显的促血凝作用[1]。大黄中鞣质成分也可能与其止血、止泻作用有关[1]。以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胃溃疡出血实验模型证明,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内服,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出血和出血灶的发生均有良好的止血和预防作用[1]。生大黄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验证中显示止血速度快、作用好等优点,在止血天数上明显优于熟大黄(酒炖),但熟大黄胃肠道副作用小,较生大黄更受患者欢迎[1]。

(6)免疫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生品、制品去鞣质煎剂,均对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抗体血凝反应有明显的阻断作用[1]。熟大黄的阻断效力明显强于生品及其他制品,大黄炭作用最弱[1]。

(7)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生大黄水煎液仅对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低切、中切、血沉、RBC聚集)有一定作用,白酒炙后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作用,作用比生品显著增强,故认为酒制可增强大黄的活血作用[1]。

(8)其他:熟大黄尚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热压制品作用最显著),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镇痛、镇静作用,降尿素氮作用等[1]。

(9)毒性:炮制能降低大黄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生大黄的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熟大黄在应用中,则无上述消化道不适反应,说明适宜的炮制程度可消除这一副作用[1]。

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熟大黄和大黄炭的毒性显著减弱[1]。炮制可减弱生大黄抑制胃酸分泌和消化酶活性的作用,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苦寒败胃”的副作用消失或缓和[1]。炮制能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对不需要攻下的大黄适应症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婴幼儿、孕妇及长期服药者,既可排除其肠内积滞,又可降低其“伤阴血”的副作用[1]。

93 工艺研究

熟大黄酒热压制法新工艺:黄酒加适量水稀释,在一定的压力下蒸制即得[1]。

10 酒大黄的贮存方法

治疗烧烫伤,主要靠外用烧烫伤药物防止感染、促进愈合。推荐药物如下:

首推药物:长河古典抗菌喷剂,纯中药水剂

其次是:磺胺嘧啶银乳膏,西医治疗烧烫伤的特效药物

再次是:美宝、京万红等烧伤膏。对于II度以上烫伤,涂药后容易干扰观察创面。

建议用中药药物治疗,效果比西药理想,愈后不留疤。特别是水性药物,和传统的油膏性药物相比,它有着明显的优点:

1、换药简单,痛苦少。使用油膏性药物,换药时,需要先刮去/洗去残留药膏,才能重新上药,否则残留药物会影响药效,甚至成为导致伤口的发炎的罪魁祸首。

2、利于观察创面的变化,水性药物在创面形成的药膜,没有厚度,而油膏则要涂的较厚,会干扰观察创面。对于小孩子烫伤或者成人脸部烫伤患者,水性药物更是较好的选择。

“长河古典抗菌喷剂”,纯中药制剂,是继承、发掘中华传统医学经典,宋•《洗冤录》五绝救法•灵砂丹,遵古炮炙与运用现代科学工艺萃取而成的“棕褐色澄清饱和胶体溶液”,主要成份:土茯苓、大黄、黄柏、金银花、连翘、红花、紫草、乳香、没药、当归、黄芪、白芷、地龙、冰片等。不添加任何西药成份和激素,无毒副作用。它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促进创面愈合功效。用于烧烫伤、褥疮、糖尿病坏疽、放射性溃疡、久不愈合创面、痔疮及外伤等皮肤疾病有特效。淘宝网有售

根据情况的轻重,可以选择不同的用药办法:

1、暴露疗法:将创面清创后直接喷涂“抗菌喷剂”,药物要覆盖全部创面,每隔2~3小时喷涂一次,视创面情况逐步减少喷药次数至痊愈。

2、半暴露疗法:将创面清创后,喷涂一遍“抗菌喷剂”,然后敷盖1~2层无菌纱布后再喷涂“抗菌喷剂”,药物要喷透纱布,勿须包扎,每日1~2次,隔日更换一次纱布;视创面恢复情况可改为暴露疗法至痊愈。

3、贴敷疗法:将创面清创后,喷涂一遍“抗菌喷剂”,然后敷盖1~2层无菌纱布后再喷满“抗菌喷剂”,药物一定要喷透纱布,稍晾2~3分钟后敷盖干纱布,用胶布固定或包扎。前期24小时换药一次以后根据创面恢复情况创面无炎症肌肉组织生长良好时按每48小时换药一次至痊愈。

护理注意事项:

创面破损的情况下,在未愈合前,不要接触水。如果必须接触,可以包扎创面,并缠绕保鲜膜后,再接触水,并在事后,拆去包扎物,换药一次;另外,饮食方面,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酒水等)和高热量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宜多食高蛋白质食物,如多喝些鲫鱼汤、黑鱼汤、牛奶,多吃些鱼、虾、牛肉、鸡蛋等,利于创面细胞增长,加速愈合。

叶下红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21 叶下红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