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天文图录的图书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5收藏

中国古天文图录的图书目录,第1张

——新石器时代至两晋时期

原始社会天象图

11 河南濮阳贝塑龙虎图

12 河南郑州天象彩陶

13 山东莒县天象纹陶尊

殷商甲骨卜辞中的天文记事

14 鸟星与<商鸟>星

15 新大星并火

16 日食(牛骨)

上古灵台遗址

17 河南商丘传说中的阏伯台

18 陕西长安县周文王灵台遗址

19 河南洛阳东汉灵台遗址

110 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象

111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圆仪

112 湖南长沙西汉轶侯家族墓中的天文图和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113 陕西西安西汉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

西汉日晷

114 河南洛阳出土日晷

115 内蒙古托克托出土日晷

西汉漏壶

116 河北满城漏壶

117 陕西兴平漏壶

118 山东巨野漏壶

119 内蒙古千章漏壶

120 传世错金银漏壶

汉墓天象图

121 河南洛阳西汉墓壁画天象图

122 江苏盱眙西汉墓木雕天象图

123 山西平陆东汉墓天象图

汉画象石、砖天象图

124 河南南阳苍龙星象图

125 河南南阳白虎参伐图

126 河南南阳牵牛织女图

127 河南陇西寨画象砖青龙与辰马星象图

汉墓祠石刻天象图

128 山东肥城郭氏墓祠石刻织女星象图

129 山东嘉祥武氏墓祠斗为帝车星象图

130 陕西西安碑林郭稚文墓碑四象图

131 陕西西安西汉四象瓦当

汉拭盘与占盘

132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太乙九宫占盘

133 安徽阜阳西汉夏侯灶墓六壬栻盘

134 传世汉象牙七星盘

135 江苏仪征东汉铜圭表

136 吉林集安西晋高句丽王室墓星象图 21 梁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北朝星象图

22 新疆库车森木塞姆石窟星象图

23 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石椁星象图

24 河南洛阳北魏王元义墓天象图

25 山西三原初唐李寿墓天象图

26 隋唐时赠朝鲜天文图碑——李太祖重刻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27 甘肃敦煌唐写本S3326星图

28 甘肃敦煌唐写本写经类58号紫微宫图

29 甘肃敦煌唐写本天文材料

210 甘肃敦煌第61窟壁画黄道十二宫

211 唐天文古籍李凤《天文要录》

212 古写本《三家星官簿赞》

213 陕西乾县唐乾陵陪葬墓天象图

214 释典天文图象

215 一行禅师撰经星象图

216 河南登封唐南官说周公测景台石表

217 新疆吐鲁番唐墓星图

218 二十八宿残星占图

唐二十八宿铜镜

219 湖南省博物馆藏二十八宿铜镜

220 南京博物院藏二十八宿铜镜

伏羲女娲星象图

221 北朝至宋时期高昌伏羲女娲绢画

222 英国藏唐伏羲女娲绢画

223 唐宋时期古回鹘天文书残卷

224 唐吕才四级浮箭漏图

225 江苏南京南唐李异陵天象图

南唐墓志盖二十八宿星图

226 江苏南通徐夫人墓志函盖星图

227 江苏邗江王夫人墓志函盖星图

228 河北河间邢夫人墓志函盖星图

229 浙江杭州五代十国吴越王钱氏家族墓室星图 31 北宋王安礼重修隋庾季才《灵台秘苑》星图

32 北宋苏颂《新仪象法要》星图

33 北宋苏颂《仪象法纂》星图

34 北宋苏颂水运仪象台图

河北宣化辽墓黄道十二宫及二十八宿星图

35 辽张世卿墓星图

36 辽张恭诱墓星图

37 江苏苏州北宋瑞光寺塔木刻本黄道十二宫及二十八宿星图

38 佛教天文图

39 西夏星曼荼罗

310 浙江杭州南宋司天台遗址

311 江苏苏州南宋府学石刻天文图

312 河北宣化辽金张世本夫妇墓二十八宿星图

313 河北邢台金黄道十二宫铁钟

314 宋孙逢吉《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漏刻图

315 宋莲花漏图

316 南宋韩仲通《铜壶漏箭制度》漏刻图

317 江苏金坛南宋太学生周璃墓棺星象图

318 元郭守敬恒星图表遗存——明抄本《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319 元太史院司天台复原图

320 河南登封元观星台

321 元郭守敬制浑仪铜刻图

元代漏壶

322 江苏南京元大都漏壶遗存

323 广东广州元延祜铜壶滴漏

324 元王祯《农书》田漏图 明初星图

41 刘基《观象玩占》星图

42 姚广孝《天象玄机》星图

43 北京明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藻井星图

44 江苏常熟县学明石刻天文图

明制浑仪

45 钦天监制浑仪

46 清代北京浑仪铜刻图

47 德皇行宫中的浑仪图

48 江苏南京鸡鸣山观星台遗址

明制简仪

49 郭守敬创制简仪

410 清代北京简仪铜刻图

411 早期被移置台下的简仪图

412 江苏南京原北京顺天府明漏壶遗存

明制圭表

413 明制清改制圭表

414 北京原晷影堂及圭表基座

415 传至日本的《唐土名胜图会》中的圭表图

416 明陈奎重刊宋本《历代地理指掌图》星图

明刊善本星图

417 吴悌《昊天成象之图》星图

418 陈荩谟《象林》星图

419 蔡汝南《天文略》星图

420 梅静复《乾象图》星图

421 汤若望《浑天仪说》柳叶星图

明刊类书中的星图

422 章潢《图书编》中的昊天垂象图

423 王圻《三才图会》中的星图

明抄珍本星图

424 贾琦甫《步天歌》与《司天歌》星图

425 《天文节候躔次全图》星图

426 袁子谦《天文图说》星图

427 顾锡畴《天文图》星图

428 张汝璧明钦天监《天官图》星图

429 江苏南京单页扇面星图

430 德国进赠16世纪日月星晷仪

431 明制百游日月晷仪

432 茅元仪《武备志》航海天文图

433 福建莆田明天后宫星图

434 明《崇祯历书》汤若望、邬明著《见界总星图》(进呈本)

435 明《崇祯历书》汤若望、杨之华《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进呈本)

436 明《崇祯历书》汤若望、杨之华《黄道南北两总星图》(进呈本)

437 明缂丝故宫屏障浑仪图

438 明《崇祯历书》所收《黄道二十分星图》

439 明徐光启、李天经、汤若望、邬明著、陈于阶等绘制的恒星屏障

440 道教典籍中的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星神图

441 北京明耶稣会教堂内传教士天文台图 51 顺治汤若望《恒星屏障》改版本

康熙简平仪星图

52 瓷青纸简平仪星图

53 镀金简平仪星图

54 简平规总星图解

55 南怀仁《新制灵台仪象志》星图——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56 黄鼎《天文大成管窥辑要》星图

57 徐发《天元历理》星图

58 梅文鼎《星图》

59 闵明我《方星图》

510 清雍正铜刻本戴进贤黄道总星图

511 清刊本《新法算书》周天列宿图

512 清内廷藏《全天星斗图》挂轴

513 清乾隆殿版《钦定仪象考成》星图

514 清初抄本传统《步天歌》星图

515 内蒙古呼和浩特石刻蒙文天文图碑

516 蒙文写本《天文星占》星图

517 傣文石刻天文图

518 李明彻《圜天图说》星图

519 李明彻《圜天图说续编》星图

520 木刻《浑天一统星像全图》

521 李兆洛、钱维樾《恒星赤道经纬度图》及六承如《赤道恒星经纬图》

522 精抄本赤道南北恒星图

523 六严补刻隋李播《天文大象赋》星图

524 传刻本《三才略》天文图

525 浙江杭州玉皇山李紫东石刻天文星图碑

526 道光殿版《仪象考成续编》天文图

527 殿版《大清会典图》星图

528 李锴《尚史》星图

529 徐朝俊星图

530 张作楠《翠薇山房数学》所收《新测恒星图表》星图

531 邹伯奇《邹征君存编》星图

532 江蕙《心香阁考定二十四气中星图》扇面星图

533 清代术士《玉匣记通书》星占图符

534 清室皇帝大驾卤簿天文旗

535 镀金插屏星图

536 陕西西安回回昆仑图 北京古观象台天体测量仪器

南怀仁制六仪及《仪象图》原图

61 南怀仁制黄道经纬仪

62 南怀仁制赤道经纬仪

63 南怀仁制地平经仪

64 南怀仁制象限仪

65 南怀仁制纪限仪

66 南怀仁制天体仪

67 南怀仁制测微装置

68 纪利安制地平经纬仪

戴进贤玑衡抚辰仪及其原型

69 御制镀金三辰公晷仪(甲子款)

610 御制镀金三辰仪(丙寅款)

611 玑衡抚辰仪

612 康熙御制两星表

清代小型可携日晷、月晷与日月晷

613 汤若望制银镀金新法地平日晷

清宫制作小型可携日晷、月晷与日月晷

614 御制镀金方地平半圆日晷

615 嵌珐琅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

616 镀金日晷仪

617 长方形嵌珐琅地平日晷

618 腰圆形镀金赤道公晷仪

619 镀金方月晷仪(甲子款)

620 镀金圆月晷仪

621 镀金桌座月晷仪

622 百游日月晷

623 镀金日月晷仪

国外进呈小型可携日晷、月晷与日月晷

624 法国制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

625 英国制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

626 法国制镀金八角形地平公晷仪

627 法国制镀金八角形赤道公晷仪

628 法国制镀金圆形赤道式日晷

629 法国制镀金方形地平公晷仪

630 英国制镀金定南针指时刻日晷

631 英国制镀金赤道地平合璧日晷仪

632 英国制镀金经纬赤道公晷仪

633 英国制镀金日晷测时圭表测影合璧仪

634 法国制镀金八角立表赤道公晷仪

635 英国制镀金地平经纬赤道公晷仪

636 英国制镀金方赤道公晷仪

637 法国制镀金圆时盘赤道公晷仪

638 法国制镀金提环子午式日晷

639 日本制纸质圆形地平日晷

民间制作小型可携日晷与日夜晷

640 安徽休宁制木质平立二晷

641 广州制铜胎嵌珐琅地平式日晷

642 地平日晷

643 子午日夜晷

清代庭院陈设的大型日晷、月晷与日月晷

北京故宫殿前陈设的日月晷

644 慈宁宫前东侧汉白玉日月晷

645 慈宁宫前西侧铜月晷

646 乾清宫前汉白玉日晷 第八篇 星名中西对应恒星图表

附录

……

  山西通志

  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三十卷。李维祯纂修。 李维祯(1547~1626),字本宁,湖广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进士,由庶吉士授给事中,万历间迁提学副使,所至有声,万历末年任山西按察使。上任之后,维祯觉得自嘉靖志以后,山西又有50年未修志书,于是他便“敦请耆儒纂修山西通志,亲加考核”。大约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后,他便调升南京礼部尚书,志书未梓。时隔十余年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付梓,记事止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后世对该志的著录多有失误:《中国地方史志丛刊》1982年第6期《日本现存中国宋明两代地方志草目》中,写作“祝徽纂修”;《上海图书馆地方志目录》中,著录“万历三十年修”,显然是错误的。 万历《山西通志》计三十卷,分目二十。篇目为:卷一,图考;卷二,建置沿革(附疆域);卷三,星野;卷四至五,山川(附渠堰、桥梁);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田赋(附盐政);卷九,户口;卷十,祠祀;卷十一,封建;卷十二,职官(附公署);卷十三,学校(附学院);卷十四,古迹(附陵墓);卷十五,帝王(附圣母、圣后、圣臣);卷十六至十七,名宦;卷十八至二十,人物(附忠孝、义侠、侨寓、列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选举(附荐辟);卷二十四,武备上(附形势、边关、城池、屯田、马政);卷二十五,武备下(附将士、边事);卷二十六至二十七,杂志;卷二十八至三十,艺文。全书约110万字。 是志卷一图考,有山西省会、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辽州、泽州、沁州凡九幅。志文各自先叙省,再叙府,旁及所领县。是志如同成化、嘉靖二志一样,对军事防卫仍予特别重视。明朝政府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多次修长城,仅山西境内就修筑了长达910里的“边墙”,是志作了较为具体的反映。 万历志是成化本和嘉靖本的续志,在篇目编排上,三部志书大体一致,是志的主要特点,是对地理形势比以前二志有了更具体的记载,而且许多记录都为清初顾炎武编纂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所采择。如该志卷二十四·武备上载:“宁武关,堡凡十二,东为大河、为阳防、为朔宁;北为神池、为大水口、为利民;西北为黄花岭、为土棚、为义井;西为宁文、为二马营;西南为西镇。而宁文又实与宁武相为犄角,以扼山西之险。”再如“偏头关,堡凡十有八,关以东为马站、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北为峙、为滑石涧;西为桦林、为楼子营、为罗圈、为杨冕、为唐家会、为五花营、为得马、为灰沟;南为永兴;东南为八角、为长林”等,都被顾炎武所特别珍视。是志对这些土堡的配置也有详细的反映,谓“土堡,依山据险而为之……官有廨宇,士有营舍,而仓鲮草场咸备焉。……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每堡择才力者为堡长,次者为队长。堡长得以制队长,队长得以制伍众。每伍十一名为一队,每队奇正各半。一方有急,则三方应援。多造火铳、飞炮、佛朗机之类分给堡塞”。这样的记述不可谓不详密。可见万历志的资料性是很强的,因而康熙《山西通志》对该志给予高度评价,赞曰“信书”。 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国内仅山西省博物馆藏有完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残卷,并有抄配和胶卷。山西省史志研究院藏有原版复印件和胶卷。

上任之后,维祯觉得自嘉靖志以后,山西又有50年未修志书,于是他便“敦请耆儒纂修山西通志,亲加考核”。大约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后,他便调升南京礼部尚书,志书未梓。时隔十余年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付梓,记事止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后世对该志的著录多有失误:《中国地方史志丛刊》1982年第6期《日本现存中国宋明两代地方志草目》中,写作“祝徽纂修”;《上海图书馆地方志目录》中,著录“万历三十年修”,显然是错误的。

万历《山西通志》计三十卷,分目二十。篇目为:卷一,图考;卷二,建置沿革(附疆域);卷三,星野;卷四至五,山川(附渠堰、桥梁);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田赋(附盐政);卷九,户口;卷十,祠祀;卷十一,封建;卷十二,职官(附公署);卷十三,学校(附学院);卷十四,古迹(附陵墓);卷十五,帝王(附圣母、圣后、圣臣);卷十六至十七,名宦;卷十八至二十,人物(附忠孝、义侠、侨寓、列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选举(附荐辟);卷二十四,武备上(附形势、边关、城池、屯田、马政);卷二十五,武备下(附将士、边事);卷二十六至二十七,杂志;卷二十八至三十,艺文。全书约110万字。

是志卷一图考,有山西省会、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辽州、泽州、沁州凡九幅。志文各自先叙省,再叙府,旁及所领县。是志如同成化、嘉靖二志一样,对军事防卫仍予特别重视。明朝政府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多次修长城,仅山西境内就修筑了长达910里的“边墙”,是志作了较为具体的反映。

万历志是成化本和嘉靖本的续志,在篇目编排上,三部志书大体一致,是志的主要特点,是对地理形势比以前二志有了更具体的记载,而且许多记录都为清初顾炎武编纂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所采择。如该志卷二十四·武备上载:“宁武关,堡凡十二,东为大河、为阳防、为朔宁;北为神池、为大水口、为利民;西北为黄花岭、为土棚、为义井;西为宁文、为二马营;西南为西镇。而宁文又实与宁武相为犄角,以扼山西之险。”再如“偏头关,堡凡十有八,关以东为马站、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北为峙、为滑石涧;西为桦林、为楼子营、为罗圈、为杨冕、为唐家会、为五花营、为得马、为灰沟;南为永兴;东南为八角、为长林”等,都被顾炎武所特别珍视。是志对这些土堡的配置也有详细的反映,谓“土堡,依山据险而为之……官有廨宇,士有营舍,而仓鲮草场咸备焉。……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每堡择才力者为堡长,次者为队长。堡长得以制队长,队长得以制伍众。每伍十一名为一队,每队奇正各半。一方有急,则三方应援。多造火铳、飞炮、佛朗机之类分给堡塞”。这样的记述不可谓不详密。可见万历志的资料性是很强的,因而康熙《山西通志》对该志给予高度评价,赞曰“信书”。

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国内仅山西省博物馆藏有完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残卷,并有抄配和胶卷。山西省史志研究院藏有原版复印件和胶卷。

傅云龙自幼聪颖,12岁通经史,及长又致力于经、史、小学和金石诸学研究,著有《说文解字正名》、《金石集成》、《读通鉴札记》等。后又兼及兵学,任幕僚时曾助潼川知府守城,解叙永围,收复长宁,与李永和起义军交战。同治七年(1868年)报捐郎中,同治八年(1869年)赴京后入兵部武选司兼车驾司行走。光绪五年(1879年)起参加编纂《光绪顺天府志》,光绪十二年(1886年)得褒奖“俟知府分发后加三品衔”,随即充兵部则例馆纂修。光绪十三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奉旨考试出洋游历官,试题是《铁道论》,《记中国自明代以来与西洋交涉大略》。傅云龙第一名考取出洋游历大臣,奉派出洋游历六国。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26日(农历)傅云龙一行人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游历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及巴西六国之行,加上途经的巴拿马、厄瓜多尔和智利等国共历经十一国,历时26个月。12名游历使中以傅云龙最为勤勉,著述甚多。傅氏每至一国,即收集该国地理、历史、政治、风俗、特产诸多资料,勘察并绘制各种地图和表格,据以编制图经。总计完成《游历日本图经》30卷,《游历美利加图经》32卷,《游历英属加拿大图经》8卷,《游历古巴图经》2卷、《游历秘鲁图经》4卷、《游历巴西图经》10卷。归国后傅氏将《游历图经》、《游历余纪》、《游历诗选》一百余卷呈交光绪皇帝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得到“坚忍耐劳,于外洋情形考究尤为详确”的批语,经总理衙门奏请,光绪皇帝将傅氏的品秩由三品提至二品,派往北洋大臣麾下使用。李鸿章为《图经》写序。

喜藏书和刻书,光绪十五年(1889)在日本刊刻有《籑喜庐丛书》14册,收有唐卷子本《论语》10卷、《新修本草》10卷、影日刊本《文选》残卷等珍贵本子,均为久已失传之本。其中《新修本草》10卷,是他在东京所见小岛氏藏书的传写本11卷(其中卷三为小岛氏补辑),贵阳藏书家陈榘在日本又赠予卷四、卷五、卷十五共3卷,于是将所得影刻成《唐卷子本新修本草十卷补辑一卷》,收入《纂喜庐丛书》之二,又刻《傅氏抄校书》9册,收书6种,是其自抄、自校、自刻之书。藏书处有“籑喜庐”,藏书印有“懋元父”、“云龙印信考藏”、“二十七岁后号醒夫”、“德清傅氏刊本”、“云龙眼福”、“籑喜庐审定古本”、“傅云龙审定善本卷子本”、“环游地球夏官大夫”等。著《补晋书艺文志》、《全汉碑目》、《北堂书抄引书目》、《籑喜庐所著书目》、《日本金石志》等。著作数十部。 光绪十三年(1887),兵部候补郎中傅云龙因考试名列第一而被选中游历考察十一国。傅云龙深知此次出洋任重道远,不敢稍有怠慢,出行前作了充分准备。在天津,参观了天津南岸炮台,武备学堂和机器局,又到上海会见了日本、美国和斯巴尼亚领事,洽谈去这些国家的有关手续和一些事务性的问题。

另外,还访问了矿务、文报局、缫丝局,千方百计寻找出访国家的图文资料。

他考察的目标是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等11国。他为自己的考察定下了三条原则:不拾人唾馀,不拘已之成见,不旷日因循。对自己考察目标的国家,进行了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考察。他把日程排得满满的,昼游夜记,写出各国《游历图经》、《游历图经馀记》一百一十卷,达百万字。以至“指茧目眵”。他慧眼独具,把游历考察的重点放在日本与美国。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相似,更值得借鉴;美国为富国之翘楚,文化传统相异,也值得比较借鉴。因此对这两国的考察特别认真仔细。傅云龙的十一国之行,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之先河,打开了国人认识世界的眼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艺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以致以后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 致力于洋务运动,直接应用和推行西方先进科技,为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贡献了力量

傅云龙游历回国以后,先任北洋机器局会办,一年后又兼任“海军衙门总帮办”和“会办天津海运。”光绪廿一年,被任命总办。天津机器局是洋务运动的一个窗口,是李鸿章一手操办起来的,也担负着许多军事工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傅云龙上任伊始,就迅速行动起来,建立门卫制度,清查仓库,追还欠款,加强巡逻队伍。内部整顿告一段落后,就着手抓机器局的生产。第一件大事是为军械局五百万空弹壳装火药。本来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傅云龙发现这批弹壳的击发部分有问题,“引火爆药为平铺底面者,锡片凹凸。问之,则购逾十年。”这样的后果是枪弹或炮弹击发时不一定打得出去。他马上想到,很可能就这个原因,李鸿章检阅北洋水师时出现了许多哑炮的洋相,甲午战争中,哑炮也成了北洋海军败绩的原因之一。接着,他提出了装弹药的操作规范,检查了库存枪弹情况预防了类似情况发生。第二件大事是购买了铸钢和轧钢的机器,革去了不合理的工艺,改革了操作方法,只花了46天时间,就炼出了十炉钢。以后,每二三天就出一炉。在他的支持下,自行制造了第一批无烟火药。产品不仅合格,而且比进口更为适用。

机器局屡屡取得成绩,北洋大臣也不断委以重任,让机器局承担了许多新的业务,其中有两项是制造钱币的工作,铸钱流通使一些重大工程,在财务开支方面得到不少方便,利润颇丰。短短七个月,就有数万两的赢利。

总之,傅云龙在北洋机器局期间,解决了长期停滞的局面,大力改革保卫制度,会计制度和用人制度,改进工艺,合理调配人手,又坚持自己操守,拒绝中饱私囊和行贿索贿,使得机器局面目一新。结果使北洋机器局的生产跨进了一大步,推进了该局的技术发展,对其他的相关企业也有所推动。因此说,洋务运动,特别是军工生产实践,对中国近代技术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是李鸿章,但是,傅云龙在洋务运动的实践里,认真踏实,身体力行,取得了出色成就,可谓是后起之秀,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李鸿章也特别器重他,尚博乡贤祠的碑文,也是李鸿章所撰。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傅范初、傅范冕在新学方面都有所成就。特别傅范初在电报、电灯、电机、摄影、制皂和罐头食品方面都有建树。

勤历述著,留下了许有学术意义,社会意义的著作,影响深远 傅云龙一生著作,可考者不下两千四百零四卷,约数千万字。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则说:“所著书不下亿兆余言,皆经天纬地之学。”主要著作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参与《顺天府志》的编写。编纂者数十人,傅云龙分纂了四十六卷,占三分之一,还帮分编纂之一的缪基孙作复纂,代“总裁”之一府尹沈秉成写序。正因为纂方志工作中的作用大,成就高,得了“三品衔分发省补用知府”的褒奖。

二、出洋游历和办洋务的著述。出洋游历十一国,行程十二万里,历时两年,写出了各国《游历图经》、《游历图经馀记》达百万字,详细记载了游历各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大打开了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眼界,也带回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艺和理念,影响深远。在办洋务运动中,他又博考制造诸学,并自编《机器图说》八卷,《洋务实学文编》二卷作为学生教材。期间,又作《考工记》若干种及《比例尺图说》一卷。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三、国学研究,造诣极深,范围极广,著作篇幅浩翰,如《全汉文五百卷》及《金石集成三百卷》,都有极高的成就和研究价值。

1936年,浙江文献展览会陈列过傅云龙的著作。这次展览由当时浙江教育厂委托浙江图书馆举办,是浙江一次规格高、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的文化活动。《大公报》、《申报》、《东南日报》、《正报》和南京《国风》月刊、上海《美术生活》等报刊辟专栏并发特辑以报道。于右任曾专程赴杭参观,共有七万六千人次参观了这次展览。另一个事例,傅云龙的许多著作,如《游历图经》、《实学文导》、《机器图说考》、《比例图说》、《考化白金工记》、《考空气炮工记》、《比例尺图说》、《字学三种》等书,都遭遇了盗版,光绪二十八年,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袁专门出示公告,“无得翻印渔利”。傅云龙著作的价值及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傅氏被派往北洋后,历任北洋机器局、海军衙门,神机营机器局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去世。 傅云龙的著作数量很大。据粗略统计,不下一百余种,共2347卷,约千余万字。重要的有:

1、《光绪顺天府志百三十卷》中三分之一的篇章四十三卷,又与人合撰三卷;还有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前顺天府府尹、顺天府志总纂之一的沈秉成写的序文。(浙图古籍部、首都图书馆等,建国后有影印本)

2、游历图经(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日本图经美利加图经英属加拿大图经古巴图经秘鲁图经巴西图经

3、游历图经余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已收入《傅云龙日记》)

包括游历日本图经余记前编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前编游历英属地加纳大图经余记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二编游历古巴图经余记游历秘鲁图经余记游历巴西图经余记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后编游历日本图经余记后编

3、游历诗集(不易介集,存浙图古籍部):

游日本诗变前编游美利加诗权游加纳大诗隅游古巴诗董游秘鲁诗鉴游巴西诗志

中国古天文图录的图书目录

——新石器时代至两晋时期原始社会天象图11 河南濮阳贝塑龙虎图12 河南郑州天象彩陶13 山东莒县天象纹陶尊殷商甲骨卜辞中的天文记事14...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