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再生丸 41 再生丸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法 44 再生丸的用法用量 45 功能主治 46 附注 5 《中藏经》卷下方之再生丸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能主治 54 再生丸的用法用量 6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再生丸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再生丸的用法用量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再生丸 1 拼音
zài shēng wán
2 英文参考Regenerating Bol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再生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4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再生丸再生丸为方剂名,即《外科正宗》卷一方记载的黍米寸金丹的别名[1]。
41 再生丸的别名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延寿丹、来苏丸、知命丸、得道丸[2]。
42 组成
麝香五分,乳香、没药、雄黄、狗宝、轻粉、乌金石(即石炭)各一钱,蟾酥二钱,粉霜、黄蜡各三钱,硇砂二钱,鲤鱼胆(阴干)三个,干狗胆一个,白丁香四十九个,炙蜈蚣(全者)七条,乳汁一合[2]。
43 制法上药为末,黄蜡、乳汁二味熬成膏,同诸药末和丸,绿豆大[2]。
44 再生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三丸,病重者五丸,冷病用葱汤、热病用白开水送下,盖被出汗为度[2]。
45 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再生丸主治暴中急症,忽然卒倒,及发背、脑疽、遍身壅肿、附骨疽等初起憎恶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2]。
46 附注本方早见于《御药院方》卷十,名寸金丸[2]。
5 《中藏经》卷下方之再生丸 51 组成巴豆1两(去皮,研),朱砂1两(细研),麝香半两(研),川乌尖14个(为末),大黄1两(炒,取末)。
52 制备方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中藏经》卷下方之再生丸主治厥死犹暖,及关格、结胸。
54 再生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水化灌下。
6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再生丸 61 组成蜈蚣1条(酒浸1宿,炙),干蝎(全者)7枚(炒),蚕蛾10枚(炒),白僵蚕(直者,炒)1分,丹砂(研)1分,天南星(炮)1枚,白附子(炮)1枚,麝香当门子1枚,薄荷心7枚,龙脑(研)1钱,水银(锡结沙子)1钱,棘刚子20枚(炒)。
62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以石脑油和剂,油单裹。
6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再生丸主治小儿虚风慢惊,搐搦,项筋紧强,手足逆冷,腰背拘急。
64 再生丸的用法用量籍,读作jí。
详细释义:
①书册;登记册:书籍|古籍|典籍|户籍。
②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国籍|党籍|学籍。
③出生地或祖居地:祖籍|籍贯。
④姓。
⑤抄没: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后晋·刘昫《旧唐书·李靖传》)
据文献记载, 古蜀国最早的先王是蚕丛、柏濩 ( 伯灌)、鱼凫, 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鳖灵, 或说是蒲泽, 其后是开明。① 这些帝王名号怪异, 史料匮乏, 正如诗人李白喟叹道:“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长久以来, 其历史一直是云遮雾罩, 成为困扰着人们的难解之谜。
可资留意的是,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段看似荒诞的文字, 对揭示蜀国开国之秘有重要帮助:
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 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里的关键词“鱼妇”, 学界向无确诂。有人以为指上身为妇人、下身为鱼的“鱼美人”, 其实不然。按,“鱼妇”即蜀先王鱼凫的别写;“蛇乃化为鱼”, 则隐含了民族融合、图腾易帜的剧烈变故。其理由可先从文中的颛顼说起。 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在神话系统中, 他是水神, 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鲧的父亲、禹的祖父。古籍各版帝系都说黄帝生昌意, 昌意生颛顼, 颛顼生鲧, 鲧生禹, 禹生启。
②作为他的子裔, 鲧、禹同样具有水族的特征。他们都有鱼的化身。
③《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西北海外, 流沙之东, 有国曰中车扁, 颛顼之子。” 这里“中车扁”, 和上面《大荒西经》讲的有鱼“偏枯”, 是一个意思。这个颛顼之子, 显然指鲧。鲧,又作鮌, 即玄鱼。
④《庄子·盗跖》说:“禹, 偏枯。”《列子·杨朱》说:“大禹,一体偏枯。”禹也是鱼, 而且禹、鱼是同音通假字。鱼的形象其实就是该族团的图腾, 它可以上溯到中原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大量出土的鱼图腾徽志。
如上所说,《山海经》“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段话的内在联系已清楚了, 但作为沿袭鱼图腾的颛顼一脉与蜀先王鱼凫之间的关系, 还值得进步讨论。
巴蜀在中国古代地砉勰钪 是西部的大本营之一( 另一个是以西王母为神性代表的昆仑山, 确切地点不明, 有的说法含巴蜀地境)。而不少材料证明颛顼族团所处的西方具体位置恰恰就在巴蜀。
有叔歜国, 颛顼之子。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国名淑士, 颛顼之子。 ——《山海经·大荒西经》
颛顼母, 浊山氏之子, 名昌仆。 ——《世本》
歜、浊、淑、叔, 皆为蜀字的异写。浊山氏, 《十三州志》径写作蜀山氏:“蜀之先, 肇于人皇之际, 至黄帝昌意(昌仆)娶蜀山氏女, 生帝喾, 后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 始称王者。”只是所生者为帝喾, 因此有学者认为, 帝喾就是颛顼。
再看下面:
帝颛顼生自若水, 实处空桑, 乃登为帝, 惟天之合。 ——《竹书纪年》
若水, 古水名, 在今四川省。 那么, 颛顼竟是巴蜀人, 或至少颛顼的母家是巴蜀土著了。《山海经·海内经》曾列出一个著名的巴蜀帝系, 说是“西南有巴国, 大嗥生咸鸟, 咸鸟生乘厘, 乘厘生后照, 后照是始为人。” 颛顼又号高阳, 高阳与太昊(大嗥)族关系密切。因此, 和这个谱系也对得拢。不同的是, 太昊风姓, 属东夷集团, 以凤鸟为图腾。但这正说明颛顼这一集团族氏成分的复杂性。 古蜀国出土文物鲧也生于西方。《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鲧……家于西羌。”关于禹,证据更多。《新语·术事》:“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故禹兴于西羌。”集解引孟子语:“禹生石纽, 西夷人也。”《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帝王世纪》:“伯禹……长于西羌, 夷人。”
而《史记·夏本纪》正义引《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更指明禹为今四川汶山县人。 罗列这些资料, 并不意味要否定黄帝、颛顼、鲧、禹、启这一大系发祥于中原腹地并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历史主脉。上面的引证与其他史料相对照, 存在不少矛盾冲突的说法, 例如, 有关颛顼的活动区, 《左传》等书就有陈、卫等地( 今属河南一带) 的记载。这一现象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黄帝族裔的发展是复杂的, 它经历了各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大融合。
近年来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 表明巴蜀自有其迥异于中原的文化渊源, 这可证实巴蜀原住民的土著性质。其文明( 距今5000~3000年) 的匆匆消失, 不排除是中原文明楔入的结果。我以为《山海经·大荒西经》那段话, 曲折地透露了巴蜀被纳入华夏文化圈的信息。
大荒西部, “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鱼妇, 即鱼凫, 妇、凫同音通假。“有鱼偏枯”, 这是表征颛顼、鲧、禹族团特有的用语, 说明鱼凫与颛顼族团有非同寻常的关联。这两句开宗明义, 鱼凫是以鱼为图腾的族团或朝代。
“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 是为鱼妇”, 则展现了民族融合的的残酷和激烈。在中原有过漫长发展阶段的颛顼族团, 在巴蜀早有落脚之点, 其势力在扩张中与巴蜀土著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终于, 在洪水( 大水泉) 爆发的岁月里, 双方出现了正面交锋。在后来的兼并战争中, 鱼图腾取代了虫图腾( 蜀蚕、巴蛇等), 但颛顼也在这场消耗战中元气大伤, 于是“颛顼死即复苏”, 进入了鲧的时代。这个鲧, 号鱼妇, 史称“鱼凫”。
这便是古蜀国由“蛇乃化为鱼”的历史真相。从此揭开了鱼族世家在巴蜀治国理水的英雄篇章。 犹如鱼凫可与鲧对应一样, 蜀先王鳖灵、开明也可与禹、启一一对应。 丛帝鳖灵鲧死为鳖灵, 复活后即是禹。《国语·晋语》、《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都说鲧死化为黄 ( 能) 即三足鳖, ⑤也即是鳖灵。《水经注·江水》卷三十三引《本蜀论》:“荆人鳖令( 灵) 死, 其尸随水上, 荆人求之不得也。令( 灵) 至汶山下, 复生, 起见望帝。……望帝立为相。”鳖灵本是鲧尸, 再生, 应即是禹, 其神格、事功与禹契合。“复生”, 又可训读为“腹生”。《山海经·海内经》曰:“鲧复生禹。”《楚辞·天问》曰:“伯鲧腹禹。”皆为“腹中生出”之意。故《初学记》二二引《归藏·启筮》有此神话:“鲧殛死, 三岁不腐, 付之以吴刀, 是用出禹。”注意前述鳖令( 灵) 至汶山下复生的文字, 与禹为四川汶山县人相合, 亦证明鳖灵即禹, 应是同格帝王。
蜀帝开明同夏后开, 即启。启改开, 因汉代人避景帝刘启讳而改。
笔者认为, 自鱼凫(鲧)而下, 巴蜀历史明显地带有了中原文明的投影, 其交叠重复, 反映了巴蜀已经丧失其独立性, 而水乳交融加入到中华文化圈中了。 ————————————————————————
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蜀王本纪》作蚕丛、柏濩、鱼凫、杜宇、鳖灵(开明)、卢保(开明)。《汉唐地理书钞》引《蜀王本纪》作蚕从、伯灌、鱼凫、蒲泽、开明。 ②见《大戴礼·帝系》、《史记·五爷本纪》、《世本·帝系篇》、《竹书纪年》、《随巢子》等。 ③水神有鱼的形象, 又可见《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所说的河伯:“河伯……人面鱼身。” ④《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拾遗录》:“夏鲧治水无功, 沉于羽渊, 化为玄鱼。……后世圣人以鱼为神化之物,以玄字合于鱼为鲧字。” ⑤《尔雅·释鱼》:“鳖三足, 能。”束皙《发蒙记》:“鳖三足曰 。”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再生丸简介
本文2023-10-17 03:42: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