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医学家创始人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印度医学家创始人是谁?,第1张

在印度有着一个规模和历史比中医更甚的印医。

阿育吠陀(梵语:梵语:आयुर्वेद,转写:Āyurveda,意为“长生之术”)为印度教及佛教的传统医学,也译为寿命吠陀或阿苏吠陀,是印度的传统医学。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人体的各项机能便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生病。在阿育吠陀医疗方法中,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药草疗法、推拿疗法及瑜珈疗法。

寿命吠陀主要包括三位古印度医学家的著作,即《遮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和《语帅本集》。

印度的传统药学已历时五千多年,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系统。阿优斐达是由两个梵文组成的:ayu是指生命,而veda意即知识。买在印度的民间传说中,这项宝贵的知识是由造物者梵天(Brahma[婆罗摩])所流传下来的。它和古希腊罗马的药学理论类似,把药草分成五种要素:土、水、火、空气和大气外的上空,而药草也可以分为五味:甜、酸、咸、辛辣和苦。阿优斐达和中国药草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追求身心和精神上的健康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阿优斐达的许多理念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譬如它将饮食及生活习惯看得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而这项观念了廿世纪才刚开绐被医生所接受。

古埃及的是埃伯斯纸草书,中国的是中医,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是《吠陀》。

古埃及的埃伯斯纸草书。木乃伊的制作, 即解剖学 ,分科治病。

中国的是中医,五行阴阳理论,道家炼丹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医药的记载。 是经验药物和巫术相混杂的。古印度的是《吠陀》,还有《阿输吠陀》,都是由梵文记载的。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扩展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但对由于古文明缺乏准确的文献纪录,其具体诞生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

古埃及的诺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整形美体并不新奇,但如果是在两千多年前,就足以令我们叹为观止了。古印度医学最闻名于世的地方,就是它的整形外科术,特别是耳朵和鼻子的整形术。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整形外科术。

整形外科术印度比较发达的原因是古印度人爱漂亮,尤其喜爱美化耳朵和鼻子。古印度人相信,拉长耳垂能够驱除恶鬼,还能够美化容貌。因此,小孩生下来后,家长都要给自己孩子的耳朵上打孔。当然,打孔的工作得由专业的整形医生完成。他们先在耳垂上钻出一个小孔,将消毒过的软布塞在孔里。如果没有被感染,每隔三天医生就要在孩子的耳孔里塞进更大的软布或吊上木环和铅坠,使耳朵的皮肤慢慢地拉长。要是不慎将耳朵撕裂,则同样要医生进行修补。古印度的医学典籍《妙闻集》对如何修补作了详细的记载。大致过程是:整形医生先从耳垂破损者的脸上切下一块活肉,然后用手术刀在准备再造耳垂的部位切上一个刀口,将脸上的肉移植到耳朵部位进行缝合、包扎。

古印度的整形术还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最先是阿拉伯人学习和继承了这项技术,然后阿拉伯人将其传播到地中海地区。1400多年后,西西里人学会了鼻子再造术。而西方现代的整形术直到18世纪以后才出现。

古印度的鼻子整形术

《罗伽本集》还讨论了医生的道德品质问题,指出医生应了解医学理论的内容,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应谦虚文雅、不生气、无不良嗜好、讲卫生。医生行医的动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对他人的怜悯。

《罗伽本集》虽是一部内科学经典著作,但却体系完备,历来有“古印度医学百科”之美誉。

一、影响深远的宝典

盛唐的辉煌文化里,若论新成就不停“井喷”的领域,必须有医学。而比起民间流传成神话的唐代名医们,真正在医学领域,浓缩了唐朝医学成就的,却当属盛唐年间,一部堪称集大成的医学宝典:《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是唐代医学家李焘,在天宝十一年(752)成书的一部医学著作。全书共有40卷,收录药方六千多个,更有采药制药保健等各种学问。自从问世之后,就世代广为流传。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伤寒”、“疟疾”、“温病”等重症的治疗研究,在唐宋以后,几乎都是以《外台秘要》为蓝本,继续深究苦钻。这部宝典的诞生,堪称为中国传统医学,搭起了一个新平台,可谓造福上千年。

不过,《外台秘要》的辉煌成就,不止来自唐朝医生们的心血,更有一群“外国同行”的神助攻:印度医学。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其医学起源同样也很早。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两国间的商人、僧侣、使者的交流往来更是络绎不绝,带来了很多医药、医术与医书。

而当李焘着手编纂《外台秘要》时,大量来自印度的医学成就,乃至印度医生的事迹,也全数被他收录其中。这些助推中医发展的印度医学成果,堪称一千三百多年前,实实在在的“印度药神”。

比如下面这几样。

二、 “起死回生”的耆婆

说起印度的神医,就一定要提到耆婆。耆婆医术高明,被时人称为有“起死回生”之术的神医。巧的是,耆婆生活的时代恰好与我国的名医扁鹊相当,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中印两国的医学水平。

印度的史书上记载了不少关于耆婆的故事。迦罗越家里有一个年方十五的女儿,本已许配了人家,却在成亲头一天突发头痛而死。耆婆听说后前去检查,判断其脑内有虫。于是耆婆立即为女子进行手术开颅取虫,再以药膏涂创,七日后女子复苏了。这一故事难免有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但耆婆的医术之高和声名之盛在当时则是不言而喻的。

《外台秘要》中就记载有“千金耆婆万病丸”、“耆婆汤”等药方。“万病丸”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药丸,此药丸应用很广,可治疗癫痫、黄疸、咳嗽、耳聋、疟疾等病。此药丸虽名为“耆婆万病丸”却并非耆婆所创,而是“以耆婆良医,故名耆婆丸方”,可见耆婆当时在我国的影响力。

三、眼科专家龙树

除了外科医学,印度的眼科医学技术也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而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要数“金篦决障术”。刘禹锡就曾专门写诗送给治好他眼疾的“婆罗门僧”。“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中年的刘禹锡,不幸患上了白内障,长期求医问药却无果,最后得遇一位印度僧医治好了他“看朱成碧”的眼疾,于是刘禹锡作此诗相赠。

印度古代最著名的眼科医生叫龙树,后世的不少眼科专著都以“龙树”、“龙木”来命名。如《龙树菩萨眼论》、《眼科龙木论》等。随着《龙树菩萨眼论》译成汉文传入,印度的眼科手术也就此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百姓还将龙树称为“眼光菩萨”。

在中印眼科技术融合以后,中国的眼科医术便越发高明,在当时竟已经能制造出以假乱真的“假眼”了。在中国古代,五官不全之人是没有资格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名叫雀嘏的人少了一只眼,为了能参加考试,雀嘏装了一只假眼,并成功蒙混过了检查,还考上了进士。一个名叫施肩吾的人向来与雀嘏不和,便在宴席上当众作诗“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想要以此戳穿他。二十九人本应是五十八只眼,这里特意说成“五十七眼”,就是为了讽刺雀嘏的那只假眼。

《外台秘要》里还提到了很多自印度传来的医药,如青木香、沉香、金刚石、胡椒等等,有好多直到现在仍应用于临床医学之中。

在科技条件落后的古代,医学的发展,显然是无比艰辛。每一个病症的攻克,有时付出的,往往是无数患者的生命与医者的精力。而每一次医学的突破,带来的更是造福国家民族的成果。说起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那些世世代代执着于其中的医生们,就是毫无争议的幕后英雄。

而一部《外台秘要》,更见证了中国传统医学,那令人肃然起敬的胸怀:当外来的医学成果,刷新了我们对知识的认知时,中国传统医学的前辈们,选择的是弯下腰来学习,孜孜不断的记录研究,只为造福苍生的医学成果。

比起书中的“印度药神”们,那些一代代坚持研究,将外来医学引为己用,不停升级中国医学水平的古人们,更是值得纪念的“药神”。

古代印度很早就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在哈拉巴文化时期,摩亨佐·达罗住宅发达的卫生设备,如浴室和排水系统,表明人们较注意保持身体的洁净,以防止传染疾病。遗址中还发现多种药品,如五灵脂,为暗棕色的溶液,治疗消化不良、肝病、风湿病等;鸟曲骨,外敷可治耳、眼、喉和皮肤等方面的疾病,内服开胃;羚羊角、鹿角、珊瑚、尼姆树叶等,也都可以入药。当时人们已知道在头盖骨上打孔,以治疗头痛等疾病,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脑外科手术,这表明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 《爱德文·斯密斯卷轴》 ,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古埃及外伤医学馆。

一本有着4000年历史、书写在纸草上的古埃及医疗手册。

古巴比伦 《智慧的天国》,虽然之前也有别的医学译作,比如《学说汇纂》(一译《法学汇编》)。

9世纪初的塔巴里是波斯人,后随家迁至巴格达,并改奉伊斯兰教。所著《智慧的天园》是第一部系统的伊斯兰医学专著。本书不仅论及一般的宇宙学原理,还介绍了医学的各个学科,尤以解剖学和印度医学更为重要。塔巴里和胡纳因是伊斯兰医学的开拓者,为伊斯兰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印度 《吠陀经》

印度医学的第一阶段大约是从公元前1500年旁遮普的印度人入侵开始的。这期间宗教圣典《吠陀经》成书,书中涉及到医学相关知识难免交织着传说的成分,使医学夹杂着神话。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初,紧跟婆罗门时期之后的吠陀时期是印度医学的一个巅峰时期。这时期有两位伟大的医生:一是查罗克,其著作是共分8集地《查罗克本集》,以老师与学生对话的形式论述医学;另一位是苏斯鲁塔,其著作是《苏斯鲁塔本集》,是一本关于外科学的专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