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陶渊明。李白的资料求大神帮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范仲淹。陶渊明。李白的资料求大神帮助,第1张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麻烦采纳,谢谢!

北宋人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芳名永存,而且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了有识之士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座右铭。文如其人。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不仅是个文学大家、治军名将,理国名臣,同时也是个克己让人、豁达大度的君子。南宋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一个杰出之才,在宋朝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朱老先生说:“天生人才,自足得用,岂可厚诬天下以无人?自是用不到耳。且如一个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事不理会过。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诚如朱夫子所言,范仲淹不仅影响了同朝的欧阳修等一般文人名士大臣,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改革家王安石,直到今天,他的人格与人品,也还在影响着善良的人们。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字希文。他的先祖本是州(今陕西彬县)人,后来举家迁往江南苏州吴县。范仲淹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两岁时,父亲不幸病故,家中的生活失去了来源,无奈,母亲只好带着他改嫁到长山一姓朱的人家,他随之改姓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说,直到他参加科举考试时,用的都是朱说这一名字。他年龄稍大,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对母亲为将他抚养成人而改嫁,感激涕零。他决心不辜负母亲对他的抚养大恩,便辞别了母亲到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去读书。应天府有个应天府书院,是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之一。也许是有了孤儿这种悲惨的经历,范仲淹在读书时,表现出了常人难及的勤奋和毅力。他读起书来不分白天黑夜,尤其是在十冬腊月天,天寒地冻,同学们早早钻进被子里去了,他仍坚持学习,实在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生活自然也是非常艰苦的。由于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就只好经常以稀饭充饥。同窗们都诧异他生活之艰苦,他却不当一回事。孟子说,老天爷要将重要的责任放在某人身上时,一定先让这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使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磨砺。这话放在范仲淹的身上非常适用。

艰苦的生活使他奋发向上的志向得到了充分的磨练,由于他立有大志,身处困境求学之时,能超然于富贵、贫穷、欢喜、悲哀、称赞、诋毁诸等烦恼之外。然而过于艰苦的生活和超常的学习重压,还是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体。据《涑水纪闻》说,他在小的时候,就患上了脊背不能伸直的毛病。当时有一个名叫姜遵的谏议大夫,以刚直严明而著称。一天,范仲淹随众学友去拜访他,寒暄罢,客人都辞别了,姜遵却将范仲淹留了下来,并带进内室介绍给自己的夫人。他对夫人说:这位朱学究是个了不起的人,以后他不仅能当上显要的官职,而且一定能在世上留下盛名。这话传了出来,人们实在弄不清楚,姜遵何以对这么一位有病的青年给予这样高的评价。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像姜遵这样慧眼识人的人,世间也不常有啊。功夫不负有心人。范仲淹一举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范仲淹一到任上,就马上将母亲接来供养。后来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给皇帝上了一折《改姓表》,说明了姓朱的原因,请求皇帝批准他恢复姓范。皇帝同意后,朱说才重新改名范仲淹。

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的翻译如下:

Both the Kongteng Wangge and Yueyang Tower lack magnificent views

一、恐滕王阁

恐滕王阁是指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的一座古建筑,也是湖南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下面将对恐滕王阁进行详细描述。

1建筑特点:恐滕王阁是一座木结构的建筑,采用典型的古代中国园林建筑风格,具有檐角飞翘、斗栱丰盈等特点。尽管恐滕王阁没有壮丽的外观,但其简洁而精致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美学。

2历史背景:恐滕王阁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为了纪念湖南人文学者高启所建。高启是明代著名的文化人物,对湖南地方文化有重要贡献。恐滕王阁以高启的名字命名,旨在纪念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

3文化内涵:恐滕王阁以高启的学术思想和文化价值为核心,展示了湖南地方文化的精髓。阁内陈列了许多古籍文献和艺术品,反映了湖南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

二、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市区东岳阳楼公园内,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下面将对岳阳楼进行详细描述。

1建筑特点:岳阳楼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技术。楼体高耸,气势雄伟,建筑风格独特。岳阳楼以其巧妙的设计和优雅的形态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2历史背景:岳阳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后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在历史上,岳阳楼曾多次遭到战乱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得到了修复和保护。现在的岳阳楼是经过近代重建的,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貌和特点。

3文化内涵:岳阳楼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楼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和艺术品,反映了岳阳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岳阳楼还是中国文学家范仲淹的诗作《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地之一,这篇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恐滕王阁和岳阳楼虽然没有很壮丽的景观,但它们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历史、艺术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范仲淹》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范仲淹》人物故事小传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先为邠州人,后徙居苏州吴县(治今江苏苏州)。幼年丧父,母改嫁朱氏,从朱姓,名说。少年立志,刻苦为学,举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复姓范,更名,迎养老母。母丧去官,晏殊召置应天府学,后荐为秘阁校理。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上疏请刘太后还政,出判河中府,移任陈州。仁宗亲政,擢为右司谏。江淮蝗灾,奉命安抚,所至开仓赈灾,禁民*祀。又条陈救弊十事。因谏仁宗勿废郭皇后,出知睦州,徙苏州。疏浚太湖入海水道,解除江南洪涝。吕夷简执政,仕进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多所指谪,被诬为朋党,贬出知州。宋夏战起,召知永兴军,改陕西都转运使。不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范仲淹领军号令彰明,爱抚士卒,诚待外族,因此敌寇不敢轻犯。与韩琦并有贤名,时称“韩范”。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入朝为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新政,后被政敌诬为朋党,罢政,出知邠、邓、杭、青等州,卒年64。死时“四方闻者、皆为叹息”,“羌酉数百人,哭之如父。”

〔正史〕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①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②,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③,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无所倦。尝推其奉④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⑤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太后崩,召为右司谏。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祀,条上救敝十事。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閤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⑥,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⑦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

仲淹既去,士大夫为论荐者不已。仁宗谓宰相张士逊曰:“向贬仲淹,为其密请建立皇太弟故也。今朋党称荐如此,奈何”再下诏戒敕。

仲淹在饶州岁余,徙润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改陕西都转运使。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矣。若臣策不效,当举兵先取绥,宥,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则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归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⑧。

久之,元昊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仲淹约和,仲淹为书戒谕之。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昊答书语不逊,仲淹对来使焚之。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宋庠请斩仲淹,帝不听。降本曹员外郎、知耀州,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改邠州观察使,仲淹表言:“观察使班待制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轻矣。”辞不拜。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⑨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时已命文彦博经略泾原,帝以泾原伤夷,欲对徙仲淹,遣王怀德喻之。仲淹谢曰:“泽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与韩琦同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琦兼秦凤,臣兼环庆。泾原有警,臣与韩琦合秦凤,环庆之兵,掎角而进;若秦凤、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臣当与琦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秦州委文彦博,庆州用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渭州,一武臣足矣。”帝采用其言,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以仲淹,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与府泾州,而徙彦博帅秦,宗谅帅庆,张亢帅渭。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帝方锐意⑩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二府条对,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长官,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减徭役。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乃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11)。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史》卷三一四

〔注 释〕

①之:到。②去冗僭:裁去多余和有名无实的人员。③服除:脱掉孝服,即守丧制满。④推其奉:拿出自己的俸禄。⑤矫厉:激励,仿效。⑥待漏院:古时以铜壶滴漏计时,待漏院即等待上朝接见的地方。⑦迂阔:迂腐。⑧相踵归业:先后回到本业。⑨版筑:筑城墙的工具。⑩锐意:一心一意。(11)浸闻上矣:逐渐让皇帝知道。

〔相关史料〕

范文正幼孤,随其母适朱氏,因从其姓。登第时姓名乃朱说也。后请于朝,始复旧姓。表内一联云:“志在投秦,入境遂称张禄。名非伯越,乘舟偶效陶朱。”范蠡、范睢事,在文正用之尤切,今集不载。

《龚氏纪闻》

范仲淹早孤,从其母适朱氏,因从其姓名,与朱氏兄弟俱举学究。少尪脊。尝与众客同见谏议大夫姜遵,遵素以刚严著名,与人不款曲①。众客退,独留仲淹引入,谓其夫人曰:“朱学究奇士也,他日不惟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人莫测其何以知之也。

《涑水纪闻》

范仲淹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而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晏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仪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曰:“仲淹受明公误知,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涑水纪闻》

范文正以言事三黜。初为校理,忤章献旨贬倅河中,僚友饯于都门曰:“此行极光。”后为司谏,因废郭后,率谏官伏閤争之不胜,贬睦州,僚友又饯于亭曰:“此行愈光。”后为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撰《百官图》进呈,丞相怒奏曰:“宰相者所以器百官。今范仲淹尽自抡擢,安用彼相臣等乞罢。”仁宗怒,落职贬饶州,时亲宾故友又饯于郊曰:“此行尤光。”范笑曰:“仲淹前后三光矣,此后诸公更送,只乞一上牢可也。”客大笑而散。惟王子野质,力疾独留数夕,抵掌②极论天下利病,留连惜别。范语人曰:“子野居尝病羸③不胜衣,及其论忠义,则龙骧虎贲之气焉。”明日子野归,客有迎大臣之旨,惴之者曰:“君与仲淹国门会别,一笑语,一樽俎,采之皆得其实,将有党锢之事,君乃第一人也。”子野对曰:“果得觇者录某与范公数夕之语进于上,未必不为苍生之福,岂独质之幸哉”士论壮之。”

《湘山续录》

范文正守鄱阳,悦乐籍④一小妓。召还,作诗寄后任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著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以胭脂寄其人,题诗曰:“江南有美人,别后常相忆,何以慰相思,寄汝好颜色。”至今墨迹在鄱阳士大夫家。

《西溪丛语》

范文正于景祐三年言吕相之短,坐落职,知饶州。康定元年复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寻改陕西都运转使。会吕公自大名复入相,言于仁宗曰:“范仲淹贤者,朝廷将用之。岂可但除旧职耶”除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使。上以许公为长者,天下皆以许公为不念旧恶。文正面谢曰:“向以公事忤犯相公,不意相公乃尔奖拔。”许公曰:“夷简岂敢以旧事为念耶!”

《涑水纪闻》

范文正初排吕许公,勇于立事,自越州还朝出镇西事,恐许公不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仇而去,其后以参知政事安抚陕西,许公已老居郑,相遇于途。文正身历中书,知事之难,惟有悔过之语。许公欣然相与语终日。许公问:“何为亟去朝廷”文正言:“欲经制西事。”许公曰:“经制西事莫若在朝廷之便。”文正为之愕然。故欧公《神道碑》言:“二公晚年欢然相得。”由此故也。后生不知,皆咎欧阳公,予见张公安道言之乃信。

《龙川别志》

范文正以龙图阁直学士帅邠、延、泾、庆四郡,威德著闻,夷夏耸服,蕃部率称曰:“龙图老子”。至于元昊,亦以此呼之。

《渑水燕谈录》

范文正在边庭,以黄金铸一笺筒,饰以七宝,每得朝廷诏旨敕命,贮之筒中。后为一老卒盗去,公知不究。袁桷题文正像云:“甲兵十万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宽恕可成天下事,从他老卒盗金筒。”

《江邻几杂志》

仁宗时,西戎方炽。韩魏公为经略招讨副使,欲五路进兵,范文正守庆州,坚持不可。是时尹洙为秦州通判兼经略判官。一日得魏公命至庆州,约范公进兵,范曰:“我师新败,岂可深入。以今观之,但见败形,未见胜势。”洙叹曰:“公于此乃不及韩公,韩公尝云:“用兵当置胜负于度外”,今公区之过慎,此所以不及韩公也。”范公曰:“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置于度外,仲淹未见其可。”洙议不合而返。魏公举兵入界,师次好水川,元昊设伏,全师陷没,大将任福死之,魏公还至半途,而亡卒父兄妻子号于马首者几千人。皆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曰:“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而归乎”哀痛声震天地。魏公不胜悲愤掩泣,驻马不能前。范公闻之叹曰:“当是时难置胜负于度外也。”

《东轩笔录》

劫盗张海过高邮军,晁仲约令百姓犒以牛酒,海悦竟去,不为暴。事闻,富郑公欲诛仲约,范文正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轻败坏!他日主上手滑,吾辈亦未敢自保也。”富公不以为然。其后富公自河北还朝,不许入国门,未测朝廷意,傍徨终夜不能寐,思范公语,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鹤林玉露》

范文正归姑苏。有绢三千匹,尽散与闾里亲族朋旧,曰:“亲族乡里,见我生长,幼学壮行,为我欢喜,何以报之。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乃置田数千亩为义庄。

《清夜录》

范文正尝得一宅基,堪舆家⑤相之曰:“此当世出卿相。”公曰:“诚有之,不敢以私一家。”即捐其地建学舍,苏州府学是也。”

《昨非庵日纂》

范文正喜谈兵,常好诵韦苏州“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之句。

《冷斋夜话》

范文正喜谈琴,然平日止《履霜弹》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

《老学庵笔记》

范文正云:“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鹤林玉露》

(以上均录自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八)

范文正公曰:“吾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二

(宋明道二年七月),先是右司谏范仲淹以江、淮、京东灾伤,请遣使循行,未报。仲淹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今数路艰食,安可不恤!”甲申,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廪,赈乏绝,禁*祀,奏豁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饥民有食乌昧草者,撷草进御,请示六宫贵戚,以戒侈心。又上疏:“天之生物有时,而国家用之无度,天下安得不困! (略)今宜销冗兵、削冗吏、禁游惰,减工作,(略)真州建长芦寺,役兵之粮已四万斛,栋宇像塑金碧之资又三十万缗;施之于民,可以宽重敛;施之于士,可以增厚禄;施之于兵,可以拓旧疆。自今愿常以土木之劳为戒。”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三九

(宋庆历四年)帝(宋仁宗)谓辅臣曰:“自昔小人多为朋党,亦有君子之党乎”范仲淹对曰:“臣在边时,见好战者自为党,而怯战者亦自为党,其在朝廷,邪正之党亦然,惟圣心所察耳。苟朋而为喜,于国家何害也!”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六

(范)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髌可外,况居守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园林相望,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谁独障吾游者!岂必有诸已而后为乐邪!”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五二

〔注 释〕

①款曲:退让妥协。②抵掌:拉着手,形容关系密切。③病羸:病重。④乐籍:登记注册的娼妓。

⑤舆家:风水先生。

范仲淹。陶渊明。李白的资料求大神帮助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