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前人对《论语》的评价,十万火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求前人对《论语》的评价,十万火急!!!!!,第1张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2]蒋伯潜认为,《论语》作为“最早之记言体”,“章既简短,辞已质朴”,而所以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乃与《论语》之成书方式有关,《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其所见所闻的“直录”,“盖虑其铺张润色,或致反失其真,记录忠实,理所当然。”[3]柳存仁把《论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语长文简”、“多含蓄较深之意义”,认为其“记言之处”,“已颇有较丰富之文字与情感可资表章者”[4]从以上论述可知,20世纪30-40年代,研究者从总体上简明扼要地认识到了《论语》的语言风格特征,并对其成因有所认识:一是由早期儒家的思想主张所决定,二是“记录”的写作方式,三是由于当时的书写物质条件的限制,“大约《论语》成书之时代,文书之物质尚极难获得,记录口语,仅记纲目以免遗漏,而精微深远之涵义则仅凭口说,未必全在布帛。”[5]吴景和认为,《论语》作为“论纂”之作,遵循“述而不作,信以传真”,不敢“妄以已意诬师言”的写实原则,但又是“叙已所欲说”,是经过“记忆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言论和事件,因而其中渗透着作者的生活和美学思想,具有较多的文学品质,“主要的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的描写,用他自己曾被感动过的形象来感动读者”,“从有生气的口头语中提炼文学语言,不乏警句格言”。[6]李人纪认为,《论语》中的说理语言用词精确,搭配恰当,结构严谨,“善于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把丰富的思想内容锤炼在简短的语句当中”,因而“以词约义丰著称”;或据理直言,语句斩钉截铁,或言词剀切,入情入理,或感慨赞叹,抒情意味浓厚,具有“观点明确,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综合运用排比、反问、比喻、映衬、对比、层递等多种修辞手法,因而“说理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论语经典语录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的经典语录摘抄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学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学而》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学而》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一一《论语·学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是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也是世界上完整辑录哲人言行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孔子思想的载体,它从东汉起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列,到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集注后又被列入《四书》之列,是2000余年来中华读书人必读的典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虽然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但同时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这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

《论语》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论语》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出现。句式灵活多变,舒展自如,长短不拘,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说理文字具有某种诗意。

《论语》中经常采用“比物连类”的含蓄手法,造成特殊的意蕴和审美效果。如《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师生双方皆用隐语,设喻问答,心照不宣,委婉而富有风趣。又如《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瓠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连用三件具体实物,一层进一层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把微妙的心理寄寓在浅近的形象之中,再辅以重叠反诘的句式,更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衷,耐人寻味。

《论语》的许多篇章有很强的现场感,寥寥数语,人物情态,场景气氛活灵活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扩展资料

毛泽东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从四五岁开始,读了将近80年的书,可以说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

毛泽东有句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大力提倡的“这种态度”,就是孔子的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论语·述而篇》记载:“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毛泽东不仅重视自己学习,而且重视全党的学习,重视借此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借用这个故事号召大家努力学习,不可以像宰予那样

毛泽东说:“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

参考资料:

-论语

人民网-毛泽东点评《论语》中的人和事

求前人对《论语》的评价,十万火急!!!!!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2]蒋伯潜认为,《论语》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