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回阳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会约》卷三 21 八味回阳饮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八味回阳饮的用法用量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八味回阳饮 1 拼音
bā wèi huí yáng yǐn
2 《会约》卷三 21 八味回阳饮的别名回阳饮
22 处方人参(无者,以蜜炒黄耆1两代之),附子23钱,干姜(炒)23钱,当归身3钱(如泄泻者,或血热动血者,去之),熟地数钱或12两,甘草(炙)1钱,白术34钱,黄耆(蜜炒)3钱。
23 功能主治伤寒脉虚将绝,阴阳将脱。白喉,其痛甚,其无白色处,色紫红,脉沉紧者。
24 八味回阳饮的用法用量回阳饮(《喉科种福》卷五)。
如泄泻者,加乌梅2个;虚火上浮者,加茯苓2钱、麦冬1钱:如肝滞而胁胀痛者,加肉桂钱半。
25 各家论述《喉科种福》:此为阴盛格阳于上之证,宜回阳饮,热药凉用。按其用姜、附、归、地也,回阳子肾以温中;其用参、耆、术、草也,暖气于肺以达外。服后如发战下利,则加倍再服,惟归、地不可再加,以归、地为阴药故也。
古籍中的八味回阳饮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寒热]寒热论列方四逆汤(热十四)理中汤(热一)四味回阳饮(新热一)温胃饮(新热五)暖肝煎(新热十五)六味回阳饮(新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疝气]疝气论列方一八一)导水丸(攻七一)胡芦巴丸(热一七八)六味回阳饮(新热二)大厘清饮(新寒五)沉香桂附丸(热百十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热阵四味回阳饮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人参(一、二两)制附子(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炮干姜(二、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培补类等证宜此。独参汤(补三五)凡气虚气脱,畏闻诸药气味,及反胃呕吐垂危者,惟此为宜。参附汤(补三七)凡
《景岳全书》:[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厥逆]厥逆论列方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排气饮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排气饮 1 拼音
pái qì yǐn
2 处方陈皮45克 木香21~3克 藿香45克 香附6克 枳壳45克 泽泻6克 乌药6克 厚朴3克
3 功能主治行气散滞。治气逆,食滞腹胀,疼痛,癫狂。
4 排气饮的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热服。
食滞,加山楂、麦芽各6克;寒滞,加焦干姜,吴茱萸,肉桂之属;气逆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呕吐而痛,加半夏、丁香之属;小腹疼痛,加小茴香;如兼疝症,加荔枝核(煨熟捣碎)6~9克。
5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排气饮 《妇人规》:[下卷瘕类]气瘕
。破气行气之剂,凡气实气壅之甚而为胀为痛者,宜排气饮、木香顺气散、木香调气散、四磨汤、诸七气汤之类
《妇人规》:[下卷产后类]产后腹痛后有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其类而消去之。如排气饮、大和中饮之类,皆可酌用。排气饮(见经期腹痛)
《景岳全书》:[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饮食门]论治(共十一条)去其食,宜大和中饮主之。然去食莫先于理气,又惟排气饮为佳。若所停犹在上焦,莫若用吐为捷法,或用吐剂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心腹痛]论治(共十五条)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宜排气饮加减主之;食滞者兼乎消导,寒滞者兼乎温中,若止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肿胀]气分诸胀论治(凡八条)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六气煎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六气煎 1 拼音
liù qì jiān
2 处方黄耆(炙)、肉桂、人参、白术、当归、炙甘草。
3 功能主治痘疮气虚,痒塌倒陷,寒战咬牙。并治男妇阳气虚寒等证。
4 六气煎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如发热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风佐之;如见点后,痘不起发,或起而不贯,或贯而浆薄,均宜单用此汤,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川芎以助营气;如气虚痒塌不起,加川山甲(炒用);如红紫血热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脾气消滞者,宜加陈皮、山楂;如胃气虚寒多呕者,加干姜(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滞者,加木香、陈皮;表虚气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黄耆;气血俱虚未起未贯而先痒者,加肉桂、白芷;如元气大虚,寒战、咬牙、泄泻,宜去芍药,加黄耆、大附子、干姜、肉桂。
5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六气煎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结靥三朝治款(二十八)
蒡子、木通、山楂。若因食少脾胃气虚而不收者,宜六气煎、或六物煎加减主之。若频见泄泻,脾胃弱,肌肉虚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起发三朝治款(二十六)红润而形平陷者,此血至而气不充也,宜保元汤,或六气煎加川芎主之。若形色俱弱而不起发者,此气血俱不足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痒抓破(三十四)兼以疏散,但使腠理通畅,则痘自起而痒自止矣。宜六气煎加川芍、白芷、防风、荆芥之属。若虚在血分而色白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厥逆(五十三)为疮家恶候。一、痘疹十指微寒者,即宜五君子煎、六气煎,或六物煎加姜、桂温之,以防虚寒之变。一、痘疹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陷伏(三十三)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养中煎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养中煎 1 拼音
yǎng zhōng jiān
2 处方人参3~9克 山药(炒)6克 白扁豆(炒)6~9克 炙甘草3克 茯苓6克 干姜(炒黄)3~6克
3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中气虚寒。恶心呕吐或便溏泄泻。
4 养中煎的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嗳腐气滞者,加陈皮3克或砂仁12克;胃中空虚觉馁者,加热地9~15克。
5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养中煎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吐泻(二十六)
生冷寒气伤胃所致,今小儿所病,大约皆是此证,宜养中煎,或温胃饮为主治,其次则五君子煎、理中汤、冬术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泄泻(四十三)可妄用寒凉之剂,再伤脾土,必致不救,宜温胃饮、养中煎、五君子煎,或理中汤、四君子汤之类,随宜用之。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饮食(三十八)足,不能运化而食少者,此处而且寒也,宜温胃饮、养中煎,或六气煎主之。一、凡命门元畅不足,则中焦胃气
《妇人规》:[下卷瘕类]血归脾汤、逍遥饮、寿脾煎。脾胃虚寒者,宜温胃饮、养中煎、六君子汤。肝肾虚寒者,宜大营煎、暖肝煎、理阴
《医述》:[卷六·杂证汇参]便血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和胃饮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和胃饮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古方汇精》卷一:和胃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和胃饮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叶氏女科》卷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和胃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和胃饮 1 拼音
hé wèi yǐn
2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和胃饮21 处方
陈皮1钱半,厚朴1钱半,干姜(炮)12钱,炙甘草1钱。
22 功能主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孕妇胃寒气实,胎气上逼者。
23 和胃饮的用法用量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症,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24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 《古方汇精》卷一:和胃饮31 处方
淡吴萸4分,川连2分,干姜2分,橘皮1钱,当归1钱,白芍1钱,桂枝(同白芍炒)5分,炙草5分,西党参1钱5分(炙),生香附7分(去毛)。
32 功能主治胃气痛。
33 和胃饮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虚寒者,与补中汤间进之,加服六味佳附丸;其有寒而实者,肢冷面白,气促,勺饮下咽即吐,去党参,加法制半夏3钱,温饮。
34 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4 《叶氏女科》卷二 41 方名
和胃饮
42 组成陈皮8分,桔梗8分,厚朴(盐制)8分,小茴香8分,益智仁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苍术(米泔浸)4分,甘草3分。
43 主治妊娠恶阻,腹中疼痛。
44 和胃饮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古籍中的和胃饮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论治(共四条)凡食滞未消而作痞满,或兼疼痛者,宜大和中饮,或和胃饮加减治之,或枳术丸亦可,甚者神香散。此有治按在
《妇人规》:[下卷瘕类]气瘕薪饮、大厘清饮。寒滞不行,气结胀聚者,抑扶煎、和胃饮、丁香茯苓汤。三焦壅滞,气道不清而中满肿胀者,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下]恶阻中饮。若胸背胀满,宜芩连半夏汤。若腹中疼痛,宜和胃饮。若暴怒气逆,胎气上逼而呕吐者,宜解肝煎。乌附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胎气上逼逆气实而胀逼者,宜解肝煎。若胃寒气实而逼者,宜和胃饮。解肝煎(见安胎)和胃饮(见经期腹痛)若胃火兼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吐泻(二十六)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母鸡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母鸡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类证治裁》卷八 31 组成 32 主治 33 母鸡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母鸡汤 1 拼音
mǔ jī tāng
2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母鸡汤21 处方
人参 黄耆 白术 白茯苓 麻黄根 牡蛎各9克(煅)
22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产后蓐劳,虚汗不止。
23 母鸡汤的用法用量上用母鸡1只,去毛杂,用水12~14升,同药煮至600毫升,任意服之。
24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3 《类证治裁》卷八 31 组成
黄雌鸡1只,当归3钱,熟地3钱,黄耆3钱,白术3钱,桂心3钱。
32 主治妇人产后褥劳,寒热咳嗽,肌羸色悴。
33 母鸡汤的用法用量先以水7钟煮鸡汁至3钟,每用汁1钟煮药。每服4钱,日3次。
古籍中的母鸡汤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下]蓐劳散。若初产后蓐劳困倦,宜猪肾汤。若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宜十全大补汤
《妇人规》:[下卷产后类]蓐劳妙,或用黄雌鸡汤、白茯苓散。若蓐劳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者,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
《类证治裁》:[卷之八产后论治]附方卷肿胀。〔补血〕当归补血汤见本卷崩漏。〔蓐劳〕母鸡汤黄雌鸡(一只)归地术桂心(各三钱)先以水七钟煮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后类]产后类论列总方(五七)七十、七一)猪腰汤(妇七四)黄雌鸡汤(妇七二)母鸡汤(妇七三)决津煎(新因二)殿胞煎(新因十)通瘀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一长集·妇人规古方]妇人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1 方名 22 滋阴八味煎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滋阴八味煎的用法用量 26 滋阴八味煎的临床应用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滋阴八味煎 1 拼音
zī yīn bā wèi jiān
2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1 方名滋阴八味煎
22 滋阴八味煎的别名知柏地黄汤、滋阴八味汤、知柏六味汤
23 组成山药4两,丹皮3两,白茯苓3两,山茱萸肉4两,泽泻3两,黄柏(盐水炒)3两,熟地黄8两(蒸捣),知母(盐水炒)3两。
24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头昏目眩,耳鸣耳聋,喉痹,喘急;或阴虚火旺,下焦湿热而成之癃闭,尿频急痛,带下,阴痒,腰酸膝软,舌质红,尺脉旺。
25 滋阴八味煎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 滋阴八味煎的临床应用1尿潴留:用本方去山茱萸,加苡仁米治疗4例尿潴留,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截瘫继发泌尿系感染各1例,前列腺肥大2例。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服本方5剂即愈,随访14年未复发。
2耳疳:用本方加蚤休10g,水煎服,一日一剂。共治疗小儿顽固性耳疳14例。结果痊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
27 附注知柏地黄汤(《金鉴》卷五十三)、滋阴八味汤(《证因方论集要》卷四)、知柏六味汤(《家庭治病新书》)。
古籍中的滋阴八味煎 《医述》:[卷十一·杂证汇参]咽喉无力。是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火甚者,宜滋阴八味煎、加减一阴煎;火微者,宜六味地黄汤、一阴煎。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腰痛]腰痛论列方物汤(攻二六)二陈汤(和一)五积散(散三九)滋阴八味煎(新寒十七)平胃散(和十七)胃苓汤(和百九十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头痛]头痛论列方(补百二十)五君子煎(新热六)理中汤(热一)滋阴八味煎(新寒十七)理阴煎(新热六)六君子汤(补五)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咽喉]咽喉论列方黄汤(补百二十)四物汤(补八)二陈汤(和一)滋阴八味煎(新寒十七)绿豆饮(新寒十四)理阴煎(新热三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寒阵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榧子煎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榧子煎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方出《奇效良方》卷六十七,名见《医统》卷七十八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榧子煎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榧子煎 1 拼音
fěi zǐ jiān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榧子煎21 处方
细榧子49枚(去壳)
22 制法上一味,以砂糖水100毫升,砂锅内煮干。
23 功能主治主治虫积腹痛。
24 榧子煎的用法用量
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腹服7枚。
25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3 方出《奇效良方》卷六十七,名见《医统》卷七十八 31 方名
榧子煎
32 组成榧子49枚(去壳)。
33 功效化寸白虫为水。
34 主治寸白虫。
35 榧子煎的用法用量上药以砂糖水半盏,砂锅煮干。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7枚,7日服尽。
古籍中的榧子煎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五天集·杂证谟诸虫]诸虫论列方子煎(新热六)百顺丸(新攻六)苦楝汤(攻四七)榧子煎(和三二一)甘草泻心汤(寒二八)温脏丸(新热二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头向上,然后以石榴根汤调药温服,虫自软困而下。榧子煎治寸白虫,化为水。细榧子(四十九枚,去壳)以砂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五天集·杂证谟诸虫]寸白虫(共三条)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治寸白虫无如榧子煎,其效如神。《本事方》云∶用《良方》锡灰、芜荑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八诸虫门]药方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先烧牛肉脯食后服药。榧子煎治寸白虫化为水。榧子(四十九枚,去壳)上以砂糖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小儿]腹内虫积八味回阳饮简介
本文2023-10-17 04:2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