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是怎么制造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膏药是怎么制造的,第1张

你说的硬膏药应该是黑膏药,制作的首先将所需中药组合物称量,在香油中浸泡,然后用中火进行油炸,当药材表面深褐内部深黄时,过滤药油。再将药油熬制至滴水成珠后要下炒丹,下丹后,继续熬油,直到粘稠油液滴到水中小油珠捏不粘手,无油脂粘在手上,最后慢慢倾入凉水中,搅拌,最后摊在膏药皮上,制成不同规格的膏药。

“马明仁膏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疏络、祛风除湿、消肿镇痛之功效,对因风寒湿邪痹阻及慢性劳损引起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疾患有十分显著的康复作用。在制作工艺上,不仅完整继承了古法炼制的精髓,而且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将传统技法得以更深层次的丰富,把膏药的药用价值和传统工艺演绎得别具一格。选料、浸泡、提炼、升华、炼油、下丹、去火毒、去燥邪、启封、摊涂,步步考究。制作工艺如下:

选料—严格精选地道中药材及太白山高寒地带野生中草药。

浸泡—将药材浸泡入上等香油中,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提炼—用文火熬制约四个小时,并用桃、槡、槐、柳、榆“五枝”不断的搅拌,至药材炸至枯黄浮在油面时,离火过滤去除药渣。

升华—将过滤好的药油重新置入炼制容器中,加入血余、蜈蚣、动物皮(特炙)等再用文火炼制一个小时,再次过滤去除药渣。

炼油—将过滤好的药油置入炼制容器中,用文火熬炼药油至滴水成珠状即可。

下丹—用武火加热下丹,并用五枝顺时针不断搅拌5-8分钟,待浓烟冒尽时,改用文火继续搅拌熬制5-6分钟,膏体色泽呈黑亮时即可离火。

去火毒—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准备好的井水中,浸泡3-5天,每日换水一次。

去燥邪—将浸泡好的膏药阴干,装入陶罐内,用蜂蜡密封罐口,埋入阴凉干燥处地下7-10日或放入地窖15日。

启封—直至陶罐内的膏药经性状、气味、色泽的辨别,达到要求方可取出另行存放,待用,不达标的则弃之。

摊涂—将膏药块水浴熔化后,再加入麝香、冰片、血竭等精细药材(根据不同病症酌情加入特制的精细药粉),搅拌均匀后,用竹片将膏药均匀的涂于棉布、狗皮、医用无纺布之上即可。经以上工艺精心制作出的膏药药性温和,药力持久。气味芳香、冬天不脆夏天不流,外观黑如漆、明如镜。通行经络、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疗效显著。是现代膏药制剂所不能比拟的。这正是保护价值之所在。

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物的提取物加入适宜的黏合剂或副料制成的球形制剂。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和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从而减弱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的患者。丸剂按不同制作的方法和赋形剂可分为以下几种: 蜜丸:为药物细粉用蜂蜜作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药丸的大小和制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上的丸),小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下的丸)如“安宫牛黄丸”、“琥珀抱龙丸”、“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等。 水蜜丸:是指药物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水丸也叫水泛丸,是指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黄酒、醋或糖液)为黏合剂制成的小球形干燥丸剂。因其粘合剂为水溶性的,服用后易崩解吸收,显效较快。如“木香顺气丸”、“加味保和丸”等。 浓缩丸:浓缩丸又称“膏药丸”,是指将部分药物的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物的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安神补心丸”、“舒肝止痛丸”等。 糊丸:是指药物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蜡丸:是指药物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剂型简介 41 汤剂 42 配方颗粒剂 43 丸剂 44 散剂 45 冲剂 46 酒剂 47 膏剂 48 针剂、片剂 49 丹剂 410 其他 5 剂型的现代发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剂型 1 拼音

jì xíng

2 英文参考

prepar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osage form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剂型(preparation[1])是指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1]。即药物的制剂类型[2]。

指根据外观、制做方法及服用方法划分的不同的方剂类型。中药的剂型有汤、酒、丸、散、膏、丹、锭、片、露、霜、胶、茶、曲等[2]。

传统的剂型有汤剂、酒剂及丸、散、膏、丹等,现代剂型有配方颗粒、冲剂、针剂、片剂、口服液、糖浆剂、胶囊剂等,临床上应根据病情恰当选择。

中医方剂的剂型颇多,现将常用的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4 剂型简介 41 汤剂

汤剂即汤药[3]。汤剂是按医生配方将药物饮片混合,加水浸泡后,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剂型,一般作内服用,亦可外用作洗浴、熏蒸及含漱[3]。汤剂的优点是个体化处方,便于调整,可灵活加减使用,制作简便,易于吸收,作用较快,是中医过去和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3]。其不足之处是量大,不便服用;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贮藏携带困难等[3]。

42 配方颗粒剂

近年新兴剂型,即把中药饮片经现代化的工艺制成单味颗粒,开水~泡即可,多内服。其优点和用途同汤剂,且煎熬、携带方便,但因生产成本高,价较贵,且药力弱。

43 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3]。丸剂具有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便于携带、贮存、服用等优点[3]。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也有取峻药缓治而用丸剂的,如舟车丸等;亦有用于急救,但方中含有芳香药物,不宜加热煎煮而制成丸剂的,如安宫牛黄丸等[3]。

目前供应的丸剂,有传统的蜜丸、水泛丸、浓缩丸、滴丸、微丸等不同剂型,宜内服。优点是使用方便,用量小,药效持久,适用于小病、轻病及病情单纯稳定的慢性病、虚证,也适宜抗老防衰,养生保健。缺点是针对性较差,药力弱。

44 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粉碎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如紫雪散、六一散等,具有吸收快、制作简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散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可研成细末,直接吞服或冲服,如七厘散等;亦可研成粗末后用水煎服,称为“煮散”,如败毒散等。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外敷、掺撒疮面或患病部位,如锡类散、冰硼散等[3]。 其优点是起效快,用量小,使用方便,多用于急病、外感病及儿童病人。也常外用于皮肤病、溃疡病。缺点是适用面窄,保质期短。

45 冲剂

是药汁经浓缩加料而制成的干燥颗粒,开水冲泡即可,如小儿感冒冲剂等,宜内服,其优点是起效快,用量小,使用方便,口感好,多用于急、慢性病,儿童及拒药病人。缺点同丸剂,且保质期更短。

46 酒剂

酒剂是将药物置于酒中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3],多内服,如五加皮酒等,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用量小。酒剂具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故适用于风湿类疾病、外伤及虚证,祛风散寒通络及补益强身剂中使用。缺点是适用面窄。

47 膏剂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有内服与外用两类。

内服膏剂称膏液,有流浸膏、浸膏、煎膏3种,此类膏剂服用方便,多用于调理补虚剂[3]。内服膏剂为药材提取液浓缩后加糖熬炼而成,如十全大补膏,秋梨膏等,优点是服用简便,口感好,作用稳定持久,适用于慢性病、虚证、肺病[3]。

外用膏药是把药加入适宜基质中而制成,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3]。适用于风湿病、外伤、皮肤疮疡等,如伤湿止痛膏等。但膏剂的适用面也较窄。

48 针剂、片剂

是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经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如复方丹参针剂、刺五加片等。针剂宜肌肉或静脉注射用,起效快,适用于急危重症,起效快,但药效单一。而片剂则宜口服,急、慢性病都可用,但有类似丸剂之缺点。此外,口服液、糖浆剂、胶囊剂与冲剂的特点大体相同,传统剂型丹剂目前已较少见、少用。

49 丹剂

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科使用[3]。另有一些方剂由于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日“丹”,它没有固定的剂型,这类丹主要供内服[3]。

410 其他

此外还有茶剂、露剂、锭剂、搽剂、栓剂、注射液、糖浆、胶囊等多种剂型。

5 剂型的现代发展

方剂剂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3]。在药物出现的同时,剂型也就同时存在并发展了[3]。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剂型,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用药要求的不断提高,方剂传统剂型的改造和新剂型的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药剂型正在向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和五方便(生产、运输、保管、携带、使用)方向不断地发展[3]。

表112 方剂剂型(表格出自《方剂一本通》)

剂型

特点

汤剂

个体化处方,可灵活加减,制作简便,易于吸收,作用较快

丸剂

药力持久,便于携带、贮存、服用

散剂

吸收快、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省药材

膏剂

内服——药物有效成分充分利用,服用方便

外用——直接接触疮面,持久发挥药效

酒剂

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

冲剂

膏药是怎么制造的

你说的硬膏药应该是黑膏药,制作的首先将所需中药组合物称量,在香油中浸泡,然后用中火进行油炸,当药材表面深褐内部深黄时,过滤药油。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