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何陋轩记》断句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中,“就”“为”是动词,所以应在“为”之前停顿,“以”相当于“而”,解释为“来”,所以“以”之前也要停顿。
1 《项脊轩》文言文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与苏教高中必修五相同) 注释1、轩:小的房室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4、尘泥渗漉 :(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
渗,透过。漉,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
下,往下。 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7、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10、为(wéi)修葺。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 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迎接14、洞然:明亮的样子。15、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16、增胜:增添了光彩。
胜:光彩。17、偃仰:偃,伏下。
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文,显示豪放自若。
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兀坐,端坐。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 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
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26、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庖,厨房27、已:已而,随后不久。28、凡再变矣:凡,总共。
再,两次。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 。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
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
牖,窗户。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42、修葺:修补。43、诸:各个 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 今:庙宇里的住持)2、墙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 今:经常)3、余自束发(束发,古:表示儿童 今:扎头发) 一词多义 1、始 室始洞然 (副词,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副词,起初,起先) 2、过 日过午已昏 (动词,。
2 雪竹轩记文言文答案[明]归有光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旷:时日多、久B因以名吾轩 名:命名、取名C吾近卜筑盘龙 卜:预料、估计D且使揭之楣间 揭:标示、展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冯山人为予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 吾尝终日而思矣C吾今老于此 君幸于赵王D因书之以告别 因人之力而敝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译文:⑵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译文: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译文:答案:4C(卜:选择处所)5A(都是介词,对 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C 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D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6D(文章“刚健”有误)7(1)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4分)(2)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3分)(3)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3分)。
3 项脊轩志文言文知识整理词语(要解释词义)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一、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 (一,整体) 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 (若,你) 日过午已昏 (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余自束发 (束发,表示成年) 二、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 (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 (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 (到、来,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 (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 (用如“而”,介词) 谓 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 (常来,副词) 日 以当南日 (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 (阳光,名词)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词) 三、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当”通“挡”) 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 (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 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 (北,朝北,行为方向) 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 (前,在前方,行为方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许多事) 4名词使动用法 垣墙周庭 周,使围住 五、句式 1判断句 用“……也”表示判断如: 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 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主语“余”) 2) ( )借书满架 (省主语“余”) 3) 吾儿,( )久不见若影 (省主语“吾”) 4) 使( )不上漏 (省兼语“之”) 5) 明月( )半墙 (省谓语“照”) 6) 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 (省介词“于”) 7) 垣墙( )周庭 (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1)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在这里居住) 3) 室西连于中闺 (与中闺相连) 4) 鸡栖于厅 (在厅里栖息) 5) 其制稍异于前 (跟以前不同)。
4 翻译古文(选自何陋轩记)1)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1)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2)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3)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於一句之前(4)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5)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全文翻: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像毒虫刺人,中原华夏地区的人们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 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此文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明史王守仁传》说,王守仁抗章救戴铣等人,“(刘)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獠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这篇《何陋轩记》,就是为此而发。文章以亲身经历,赞扬了苗族、仡佬族(獠)人民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相反,他们比之于中原的那些“狡匿谲诈,无所不至”的人来,倒是“未琢之璞,未绳之木”,等待着大匠去雕琢,也就是用“典章文物”去影响他们,清除其“崇巫而鬼事”的陋俗。文章剖析精微。在封建士大夫中,能排除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实在很难得。
何陋轩记的理想志趣是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何陋轩记》是明代王守仁(王阳明)作品,选自《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及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何陋轩记》以亲身经历赞扬了苗族、仡佬族(獠)人民正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此句语出:王阳明《何陋轩记》。
王阳明《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2],于今为要绥[3],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4],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5],无轩裳宫室之观[6],文仪揖让之缛[7],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8]。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9],浚奸穷黠[10],外良而中螫[11],诸夏盖不免焉[12];若是而彬郁其容[13],宋甫鲁掖[14],折旋矩矱[15],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16],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17];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不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18]。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19],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20]。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释:
[1]“昔孔子”五句: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古书中的九夷,如《战国策魏策》:“楚破南阳九夷”等。大致在今河南南部。[2]夷蔡:蔡为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上蔡、新蔡等县地,即在河南南部。[3]要绥:要服、绥服,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这里泛指边远地区。[4]上国:这里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贬龙场。[5]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鸟言:说话似鸟语。韩愈《送区册序》:“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羝(di)服:羊皮作衣服。[6]轩裳:古代卿大夫所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裳,指帷裳,车旁的布幔。[7]缛(rù):指繁密的礼节。[8]淳庞:朴实。[9]黝(yǒu):青黑色。[10]浚奸:深奸。[11]中螫(shì):内心像毒虫刺人。[12]诸夏:指中士。[13]彬郁:文质彬彬有文采的样子。[14]宋甫鲁掖: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甫:章甫,古代的礼帽。掖:通“”,衣袖。《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逢,大。[15]矩矱:规则法度。[16]眇:低微,细小。[17]郁:阻滞。[18]比:亲近。[19]琴编:指琴书。[20]信(shēn):通“伸
《何陋轩记》译文
从前,孔子想找个偏僻的地方住,有人给孔子说那里很落后,你去后,那里如何能住呢?孔子说:“我要去住的地方,怎么会落后呢?我王守仁因犯罪被降职到龙场。龙场是个偏僻的地方,然而今日朝廷用来安抚我,是因为我犯了罪才来这里的缘故。
人人都想往京城去,我却到这偏僻的地方来。这个地方真的不能居住吗?然而我住了将近一月,还是感觉到这里安静快乐。不是因为犯罪,要找个这样僻静的地方住还不能得到。
在这里能听见鸟的歌唱,能看见山中的羊吃草饮水。这里虽然没有宫廷那样繁华美观,没有朝廷那样多的礼仪,但这里可以长久保持淳厚朴素的样子。在古时候没有制度,那时的人总是自由自在,就不觉得哪里的条件不好。
我本人喜欢面对现实,现朝廷虽像黑亮的丹砂,却是一群乌合之众,表面忠诚而内部歹毒肮脏,现朝廷里免不了勾心斗角。如果朝廷的官员表里如一,有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宽袖之衣,合符法度,启会有奸臣挡道?龙场人思想没有中土朝廷那些人的思想复杂,他们说话做事表面看到粗野,但却是直来直去,真是直爽可交啊!世上有些人因为对这偏僻的地方的人言行习惯不了解,就小看他们,我不觉得龙场这个地方的人不好。
来龙场到现在虽然没有好的房子住,我仍然居住在四周都是刺巴笼的屋子,来的时候还是好郁闷啊!后来搬迁到龙场东面的小山,就居住在半山腰的洞里,这个洞又阴暗又潮湿。但龙场的老百姓经常就有老人小孩来看我。不但没说我住的地方不好,反而更加与我亲近。我想在这洞的右边盖个小棚,龙场的老百姓高兴地说可以啊!于是大家便邀约起来伐木砍树,在我想的这个地方盖了间草屋来给住。草屋的上面还用桧竹等铺好并盖上草,他们还用茴香和其它的一些花卉种植在草屋前,这间屋子奥妙无比,我非常的喜欢它。我可在这里编琴曲,还可以在这里谈古论今与百姓同乐。当文人们来到这间草屋,就不约而同聚集于此。大家都说我住的这间屋子就像宫廷里的建筑似的。我真的忘记是居住在这偏僻的地方了。因此我就把它命名为“何陋轩。”是因相信孔夫子说的话是真的,这里确实不简陋。
唉!国家强盛,有各种各样的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和要求。历代君王对制度修改而相传,龙场人现还没有朝廷的那些要求,因此偏僻落后很正常。朝廷的道德行为规范制度专制健全,但有的官员什么坏主意都想尽,还有些官员喜欢玩弄是非,什么欺诈的手段都干得出来,真是坏透油了。
龙场的老百姓,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美玉,未捆好的材禾,他们的思想虽愚昧而非常固执,如果经过开导来感化,龙场人照样和中原人差不多。按照孔子所说的如果想居住条件会差吗?即使朝廷的那些规章和道德规范非常严格,在这里也无多大用处。龙场人的习俗,还信仰崇拜巫婆鬼神,不懂得鬼神有害而任性,不遵守制度规矩,死了还是不知道国家的制度,其他的根本不用多说了。龙场人不懂法度也不觉得有损风俗。只要是心诚就犹如君子居住之地,其实我觉得这个地方已相当于君子住的地方了。所写的《何陋轩记》也是为来这里的人知道了解。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王守仁《何陋轩记》断句
本文2023-10-17 04:46: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