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诵赏析活动课案例设计
活动背景: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让人徜徉其中而留恋忘返;其蕴含的人生这;哲理让人深思并引为箴言;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有责任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
3、通过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特别是识记古诗文的积极性。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阶段:
(一)、根据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单元(第五单元)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本单元诗人的一首诗或有关“莲”的'一首诗,通过查找资料筛选资料,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写一篇赏析性的文章。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讨论,选出本组最佳文章交上来。老师把交上来的文章仔细评阅,选出较好的4篇文章,辅导这四位同学进行精心的修改,精心选择配乐,用心朗读朗诵,尽力为同学献上一道道精美的大餐。
(二)、辅导写赏析文章时,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从几方面进行赏析:一是从诗的词语进行赏析;二是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三是从诗文索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指导朗诵时,主要从停顿、轻重音、速度和节奏、语气停顿、形体语言等方面加以指导。而音乐的选择则应注意和谐协调。
(三)、挑选主持人2名,评委8名,记分员1名,并与这些同学讨论制定评分表。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对这4篇文章有一个了解,准备在活动中参与评论。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同学们,在阅读诗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悦耳的鸟鸣,怡人的花香;或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身心宁静。这就是诗歌赋予我们的美妙境界。今天我们准备带领大家一同步入这样美妙的境界……
二、请出第一位同学——柯立敏(《高山流水》的音乐响起)
1、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朗诵《一剪梅》(李清照)
3、朗读赏析这首诗的文章——《离愁难遣,情真意切》
三、请几位同学评论。(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加入评论)
同学:朗诵朗读的感情投入,语气缓急适中,让我们如身临诗人那离愁别恨的情感世界之中,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文中,我很佩服她。
同学:赏析的文章用词准确,文章如行云流水。但没有使用肢体语言。
同学:我曾看过这首词的赏析,我觉得她没有点出一点,就是这首词虽没有一个离愁别绪,但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同学:背景音乐选得很好,配合和谐,让人觉得舒坦轻松。
老师:刚才同学都发表了他们真实得感受与看法,不错。我谈一点我的看法,这位同学在介绍她选的音乐《高山流水》时,说这首曲子“抑郁平和”,我认为这曲子不是“抑郁平和”,应是“旷达悠长”。这首乐曲有这样的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四、请出第二位同学――陈得然(《平沙落雁》的音乐起)
朗诵古诗-—《咏怀古迹》(五)(杜甫)
朗诵赏析文章――《赞高风亮节,颂雄才大略》
(同学及老师进行评论)
五、请出班中古诗文积累最多的苏曼同学谈谈背诗技巧及体会
六、主持人宣布前两位同学的分数。
七、请出第三位同学――颜娉婷(《春野》的音乐起)
朗诵古诗――《小池》(杨万里)
朗读赏析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同学及老师进行评论)
八、请出第四位同学――黄洵斌(《湘妃泪》的音乐起)
朗诵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朗读赏析文章――《炽热的爱国热情,伟大的牺牲精神》
(同学及老师进行评论)
九、“古诗文知多少”的抢答竞赛。
1、对诗句:主持人说出诗歌的上句,同学抢答上句或下句。
2、根据所说诗人背诵出其诗篇。
3、根据内容说诗句。(如说出有关“莲”的诗句)
十、宣布后两位同学的分数并颁奖。
十一、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要求学生试写一首古诗。
2、引导学生做到每星期背一首到两首诗歌,并能理解。
收获体会: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关注古诗文。活动后在交流心得的讨论会上说了许多的感想:
这次活动课,我受益匪浅,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受益最多的一次活动。
今天的活动课,我过得很快乐,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我领悟到诗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东西。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诗盲”。
别开生面,令人陶醉!
听了同学的朗诵朗读后,一向对古诗文没什么兴趣的我,才感悟到原来短短的只字片言能蕴含如此丰富的感情,让我不得不感叹古诗文的美妙!
我十分喜欢诗文,这次活动使我对诗文的喜欢更是“雪上加霜”。
……
以下是学生写的几首诗:
无题
忽而满树皆春色,
点评:此诗描写的是一幅春天的美景,学生为追求押“ui”
可怜花草相映缀。
韵而忽略了诗句的连贯,“采香蕊”三字不妥。
儿童捕蝶环花绕,
黄发笑谈采香蕊。
赤壁咏怀
英雄挂帅展才华,
点评:有气势!虽没亲临古战场,但可见该生
五百连船破连环。
对三国故事的熟悉。
当年火龙震赤壁,
今朝残戟没平沙。
无题
夜半细语断无声,
点评:这首诗写得并不是很好,但我们从中不难
唯闻草虫暗独鸣。
从中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影子,这种构思,
步入幽处为其寻,
值得肯定,
忽见蟋蟀即立停。
总结评价: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次活动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触动,而这对他们今后学古诗文乃至思维情感的影响,应该不是一年半载的事,而是超乎常人预料的深远,甚或终其一生。
有的老师评价:这次活动课是对古诗文教学一次很好的尝试。但这次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文的赏析中感受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由此而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应以什么态度对待自己、别人,乃至社会等情感教育方面,挖掘不够深入。
附:
古诗文朗诵朗读评价表
读音准确富有感情语流高低、轻重音、节奏、速度音乐选择总分
诗朗诵
赏析文章
古诗词 教学设计 案例三篇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鸭子
画中
蒌蒿芦芽
画外河豚(联想)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二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二[教育背景]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古诗文朗诵赏析活动课案例设计
本文2023-10-17 05:00: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