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的今天,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英国或者法国的某个家庭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拍出多少钱之类的。
相关图
比起早年的欧洲列强,日本当年抢走的中国文物只多不少。或许西方人来得早,把他们认为的精品文物抢走最多。但从1931年算起,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四年,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搞走中国的文物。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一个计划。从手段来说更是花样翻新,抢是少不了,巧取豪夺或者偷盗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干过盗窃故宫文物送给日本人的光辉事迹。
以致后来有一个尴尬的事实,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到日本去。日本抢走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大约有多少呢?前些年的《国际先驱导报》刊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记录在案的文物流失有360万件外加1870箱,另有700多处古迹遭蓄意破坏。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360万件什么概念?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故宫目前的馆藏文物才180万件。仅从数量而言,日本起码得搞两个故宫博物院才能放下中国的文物。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一万多件,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清朝的书画瓷器等珍品。近代全世界最具考古价值的超级珍品之一,北京人头盖骨也是被日军掠走的。但运送那一批文物的日本船只阿波丸号沉没了,这件宝贝自此下落不明。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抗战爆发很多年前,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学者和探险队窃取中国文物,当然也有出价极低买走或者骗走的情形。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日本政府资助的。到了30年代,偷偷摸摸的方式不能满足日本日的胃口,大规模的掠夺、盗掘开始了。比如仅在洛阳金村,日本人就一次性抢走了大量的铜器、古籍,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宋版书珍本。
抗战旧照
人们都知道当年日本在我国东北修了满洲铁路,后来日方有人透露,参与修建铁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历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研地理环境为借口,摸排中国境内的文物和古迹。当年在日占区,到处都有日本的调研队。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古迹调研活动,只怕中国几十年来还没日本人当年搞得好。所以说去日本学中国历史,是半点不夸张。
《顺治迁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一个朝鲜人的口吻对日本人说:“你们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欢叫你们海盗……海盗,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极赞同这句话,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终于还是被赶回了海岛上。
14世纪初。
最早是在14世纪初,因为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后,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开始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因为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所以当时称他们为倭寇。
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兵、倭炮、倭廷等词。
扩展资料:
明朝建立后,尚有张士诚等南方的残余势力以及沿海走私商与日本海贼合作,以日本一些岛屿为基地,在中国和朝鲜沿海进行侵扰。
明朝建国后,东南沿海一带凭借着地理位置和原有的基础,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也日益繁荣起来。正德年间,私人海外贸易开始得到发展。到嘉靖时期,私人海外贸易形成大规模,达到非常繁荣的程度。
利润上的巨大差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各地形成了许多私人海上贸易集团。但面对严峻的东南海疆形势,明开始实行长期的海禁政策,明初朱元璋即颁布了“片板不许下海 ”,严禁私人海外贸易。
-倭寇
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1945年8月,全国各地的广播都在轮番播放,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抗战多年,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等来了这个喜讯。一时之间,举国沸腾,人们笑着、哭着、语无伦次地和亲朋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就在他们激动不已的时候,有一些人却神色慌张,埋着头,提着东西匆忙逃窜。 这些人,就是战后还未来得及撤离中国的日本人。据统计,他们的人数高达320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为撤离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而 这些日本人在离开中国之前,经历了严格的排查,其中有三样东西被严禁带离。
那三样东西到底是什么?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320万人向中国投降。其中,有很多人是日本侨民。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日本侨民?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组织,即日本开拓团。
日本开拓团,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被日本派到中国。此后,这个组织一直安排日本人移民东北。
而这,跟日本的一项计划有关。
早在抗战胜利的几十年前,日本关东军就看上了富饶辽阔的东北土地,他们妄图灭绝当地中国人,将东北占领作为日本的延伸国土。
为此,日本先后制定了《移民方策案》《日本人移民案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等。还在1936年5月制订了一个冠冕堂皇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
通过这个计划,他们开始向中国东北输送大量的日本贫民,希望借此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同时,他们通过文化、物力等因素,大肆侵略剥削原住民,妄图反客为主,彻底将东北变为他们的领土。
从1937年开始,日本计划在接下来20年内移民东北500万人。因涉及人口众多,这个计划被分批次执行。在他们的设想中,这20年被平均分为4份,一份为5年。
但移民的人数并不是平均的,而是逐年递增。例如第一期移民的人数为10万户,第二期是20万户,然后是30万、40万户。
其实,日本早在1905年前就已经开始试点移民。
1913年,日本移民了17人。1914年到1917年间,他们又陆续移民了一些在乡军人。在移民这些军人的时候,日本专门为其配发武器,并以军队的形式组织了起来。因此,人们称之为“武装移民”。
此后,日本觉得之前的移民试点反响较好,开始肆意向东北输送日本人。为了招收足够的移民对象,他们在日本境内大肆宣传移民的好处,诱惑大量日本贫民加入移民队伍。
就这样,当时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百万计的日本人。
接着,日本开始进一步实现他们的计划。日本曾经拿“维持治安”当借口,强行驱逐了当地大量农民,为日本移民夺取充足的生活空间和土地。直到日本战败的时候,他们掠夺了将近396亿亩的土地,是日本国内耕地面积的37倍。
由于土地被抢走,当地的很多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饿死的不在少数。
而日本在抢走土地之后,又开始大量奴役中国农民。没了土地之后,很多农民为了糊口被迫被日本人剥削,充当他们的廉价劳动力。
当时,东北每年可产粮食2000万吨左右,但要上供日本1000万吨,剩下的则是日本、朝鲜移民的口粮。而中国农民的食物,则是日本提供的和动物饲料类似的复合食物。
在中国土地上,中国农民种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却因为日本人的剥削整日食不果腹,连吃米都成了一种犯罪行为。
除了种地,日本还会驱使大量中国农民去开矿。仅在1941年,珠河县的600名农民就被赶到矿井当苦力,很多人因此丧命。
因日本政府态度极其明确,很多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受其影响自觉高人一等,他们肆意欺压中国人民,在中国境内为非作歹。在他们的欺凌下,中国人民苦不堪言。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们在东北的殖民事业和组织当即崩塌。而这,也让大量的日本士兵和日本侨民惊恐万分。之前他们能够横着走,靠的就是日本的势力,但如今局势逆转,昔日为他们带来舒适生活和特权的因素,转瞬间变成了挥向他们利刃。
为此,战败,让日本人开始惶惶不安。
而念及之前对当地百姓的欺凌,他们更是胆战心惊,生怕受到报复。
在巨大的恐慌下,他们开始满大街乱窜,慌不择路地逃跑。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这些日本人会给自己乔装打扮。无论男女,他们都在服装上尽量贴近中国人。走在人群中时,他们依旧战战兢兢,生怕被人认出来。
在众多日本人当中,也有一批人没有逃命。他们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洗脑,思想比较极端,很多人选择剖腹自杀。
但其实,他们这样做,也和他们对待别国侨民和战俘的方式有关。
日军战败前,在上海有一个专门关押同盟国在华侨民和战俘的集中营,也就是日本人口中的“上海敌国人集团生活所”。这个地方建于1943年,到了1944年,那里就已经关押了大约620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8岁,最小的仅有6个月。
说是生活所,其实就是集中营。在集中营周围,铁丝隔绝外界,岗亭监视门口的动态,内部则完全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至少点名两次,甚至午夜十分也会突然点名。如果发现有人逃跑,就会用连坐制度让全队受罚,遭受惨无人道的殴打。
就算不逃跑,被关押的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要从事各种诸如洗菜、打扫厕所、养家禽的工作。在此之前,他们几乎都是大商人和前英国官员。之前他们生活优渥,而被关押之后,不仅要从事多种劳动,还常常食不果腹,甚至连饮用水都得不到保障。
在那样的环境下,有些侨民练就了用两小杯水清洗全部餐具的能力。
这还算是好的,虽然痛苦,但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等到了冬天,严寒天气,让人几次濒临死亡……也正因此,很多日本士兵整日担惊受怕,生怕被变本加厉地报复回来。
颇具戏剧意味的是,日本战败后,那个集中营就变成了关押日本战俘的地方。
日本在东北投降时,归苏联受降。当地的170万日军,有60万被苏联送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做苦工。因为寒冷,且人口大量聚集,还没开始工作,就已经有很多人死亡。至于日本的一些工厂资产,也被苏联带走充公。
即使当时中国已经承诺会安排日侨撤离,但因为苏联军队在东北,他们并不想额外的付出精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并不理会那些投降的日侨。而且,苏联也不让别人来负责日本人的撤退。
这就导致外部负责撤离日侨的中国人进不来,东北的日侨出不去。当时的交通路线很多都已经断了, 为了谋求一条生路,很多日侨开始沿着东北路线逃亡,期待苏联能网开一面,或者中方内地可以安排他们遣返。
在最开始,为了方便逃生,他们大多数人都选择轻装上阵。但寒潮来袭,饥寒交迫,人口混杂,开始有人接连死亡,鼠疫也开始四处横行。恶劣的环境,亲友相继离世,很多日侨觉得求生无望,甚至组团自杀。
据悉,光在黑龙江的鸡西地区,就有500户侨民选择自杀来逃离这场苦难。那年冬天,因寒冷和疾病死亡的日侨超过8万人。
随着时间流逝,绝望的情绪在剩余的日侨心中不断蔓延,但好在转机还是出现了。
1946年4月,在中国和国际多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苏联愿意将军队撤离东北,而那些东北的日侨也得以被安排撤离。
说着很简单,事实上安排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撤离,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他们人数众多,不可能全部撤离。那剩下超过百万的人的衣食住行,全部都需要考虑。
故而,从当时中国的陆军司令总部,到下方接受投降的地区,都格外重视这三百多万日本人遣返的工作。为此,中国还特地成立了相关的战俘管理组织。
但即使如此, 安排日本人撤离的相关工作仍然是十分繁琐,且相当费时费力的。
为了彰显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当时提倡以德报怨,十分优待日本人。对于那些战俘,当时经组织讨论决定,他们和中国正规军有着相同的待遇。
而这,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沉重的金钱负担和难以想象的压力。就算先把日侨放一边,日军战俘就有200多万人。这么多人,要损耗的资金是十分庞大的。据当时的《中国境内日侨集中管理办法》规定: “ 日俘副食金额为每人月支:华北区3600元,华南华东2400元,华中3000元。 ”
当时中国刚刚结束抗日战争,国内经济也是岌岌可危,想要拿出这笔钱来十分艰难。虽说战争胜利后,成功缴获了日军的一些物资和存款。但那和要付出的钱来比,连零头都比不上。
在计划中,这些资金先是由各地政府先行垫付,等日本人撤离之后,再向日本方面讨要。但事实上,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危机,出于人道主义考量,中方一直未要求赔偿,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日本人不只是在撤离前得到了中方妥善的照顾。在撤离的时候,他们同样被中方优待。
当时,中方为了保障日本人在回国初期也能够安然生活,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一定数量的金钱。军官和士兵每日能免费拿到五百元和两百元,侨民每日一千元。
除此之外,中方还给日本人发放了新衣服、用品。即便当时的中国也处在饥荒时期,但仍给他们发放了一些粮食。
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人在离开之前,有三样东西禁止带走。
其一,就是违禁品,例如枪支、弹药等。 这是为了避免有人恶意制造伤亡,给日本人撤离工作,以及中方形象带来麻烦。
其二,就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奢侈品,例如金条、珠宝等 。 这是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他们的非法所得,故而不准被带走。
其三,就是文字类的资料,例如古籍、书画等。 但对中国人来讲,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无价之宝。中国将那些侵略者遣返,已经足够客气,自然不会让他们带走中国的宝藏。
小结
日本人被陆续遣返后,日本负责海外侨民撤离工作的大久保川藏,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被其他国家遣返的日本人都是身无长物,刚回国时,就连维持日常生活都十分困难。但从中国回去的日本人,被褥、粮食、金钱等一应俱全,很好地帮助那些日本人度过了最初回国时手忙脚乱的生活。
而那些回国后的日侨,见到从别的国家回来的日本人,更是格外感慨,纷纷庆幸自己当时去的是中国。
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本文2023-10-17 05:08: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