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最大的内存佛的脸是照着哪位皇帝做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龙门石窟最大的内存佛的脸是照着哪位皇帝做的,第1张

尊敬的百度用户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丰满富态,当初是照着唐周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亦称为“武则天像”。

这佛像为何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造呢

原来自北魏、隋唐以来,皆有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说法。

特别是北魏,曾在举国崇奉的大同武冈山开凿石窟,以“山川可以终天”的谀辞,模拟北魏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的样子造像,首开“皇帝即如来”说法的先河。那个时期,所谓的高僧昙曜、对皇帝的尊崇真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到了武周则天时期,女性化的佛像更是层出不穷,弥勒佛像的女性化,无疑是依据武则天的形象加以美化塑造而成的,这和北魏昙曜五窟依据帝王相貌来塑佛像一样,岂不是在强调“皇帝即如来”的观念?

也就是说,武则天不仅以弥勒自居,还要百姓如同信奉弥勒一般的信仰自己。

武后称帝前夕,就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佛教的《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

这实质上是继卢舍那之后,又在官民心中依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这大佛名为“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zhao),意为:“日明当空”。这相同的含义不言自明。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依据佛祖释迦牟尼的形象雕刻的。

卢舍那大佛,石雕,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据传说,卢舍那大佛的面部形象灵感来自于武则天的面貌,其端庄、安详、睿智的表情与武则天的性格特征十分相似。此外,卢舍那大佛的坐姿和手印也是依据佛祖释迦牟尼的姿势雕刻的。佛像头部高4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鼻子端庄挺拔,嘴角微翘,流露出佛祖悲悯众生的神情。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依据佛祖释迦牟尼的形象雕刻的,其端庄、安详、睿智的表情与武则天的性格特征十分相似。同时,卢舍那大佛的雕刻风格受到了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展现了佛教艺术与希腊文化的完美结合。

卢舍那大佛的特点

卢舍那大佛的雕刻风格受到了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这种艺术风格源于古希腊雕塑,经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希腊文化逐渐影响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并与印度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文化,包括美术。

在雕刻方面,犍陀罗艺术特征为首部隆鼻深目,直瞪而前视,前额与鼻梁汇成一线,束发如希腊贵族状,眉间有右旋白毫,唇上有微髭,衣服质地特厚,著法自右而左拂肩上,衣褶即以右肩为中心,成波浪形而下行。这些特点在卢舍那大佛的雕刻中都得到了体现。

以上内容参考-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

整个像龛东西进深387米,南北宽335米,由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等人主持修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

龙门石窟最大的内存佛的脸是照着哪位皇帝做的

尊敬的百度用户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丰满富态,当初是照着唐周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