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恶病质中医怎么调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癌症恶病质中医怎么调理,第1张

癌症恶病质这个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恶病质换言之也可以称为恶体质,因为癌症导致了身体的一些相关的副作用影响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医应该怎么调理呢?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 ── 《素问玉机真藏论》癌症恶病质,又可称为癌症恶体质。当病患因癌症的病情出现体重减轻、倦怠无力、厌食、易胀易饱、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及嗜睡、失眠,睡眠障碍,面色苍白、贫血、消瘦憔悴、电解质不平衡等情况,且除了生理,还伴随有心神不宁,焦虑,忧伤,恐惧等情志问题,我们就可会判定患者属于癌症的恶体质。

因为身、心、灵都变得脆弱,病人的生活品质、社交会变得很差,也容易发生感染、栓塞、心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

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观点:趋向气血阴阳俱虚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正式记载“癌症恶病质”的病名,但若仔细来研究,其实有许多症状的描述与癌症恶病质颇相似,也有不少论述提及如何以中医药为病患进行调理改善。

例如在《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提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其中描述的病状就与晚期癌病合并癌症恶病质非常相似。

中医学认为恶病质并非独立的疾病,它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癌症常有“本虚,标实证”的说法。本脏有虚,再加上实邪来袭,疾病便产生。本虚标实时间蕴久,癌症便有机会发生。而癌症恶病质末期,于中医证型趋于“气血阴阳俱虚”,基本上不单纯 属于实热证。

中医如何改善恶病质

辩证、扶正、祛邪以对治

要提升病人本身的正气,进而提高生存品质,延长生存时间,就必须采取“扶正祛邪法。”基于癌症恶病质治疗现状,中医的介入着重在整体治疗的观念、经由辨证论治的思考,依循传统医学指导,以扶正为本,兼以祛邪。调理脏腑阴阳 气血功能,以期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存活期。其中,因研究显示癌症病人往往有气虚现象,“补气”是治疗中的重要原则。

因此,中医经常用“以益气为主,兼佐养肝、滋阴顾肾、温肾助阳”的法则来治疗癌症恶病质,并针对各种副作用,给予不同的调理方式。目前也有许多医疗院所都在发展中西医共治癌症的模式,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治疗出现副作用后转介中医,透过中药方帖、针灸、温灸、穴道 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使患者能持续接受治疗。不过,其实,癌症治疗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透过中医的介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治疗前:发现者

初期诊断出癌症后,中医可透过把脉得知病患最原始的癌病脉证。这时 候,就可依患者体质予以“扶正”、“祛邪”。这两种方式有时并用,也有时或先、或后进行。

治疗期间:保护者

西医疗法长于驱邪,但攻邪之药会伤正气,扶正太急也会留邪。开始治疗时,可利用中医擅长固本的优势,加以正气、扶虚,或者定期把脉,确认肝、肾正气是否足够。

如:开刀后,首重“正气”,以增加体力、加速伤口恢复;化疗后,则以“排毒”为主,“正气”为辅,以减少副作用、顾肝固肾。有时候,也会视情况给予抗癌、驱邪、苦寒的药物。若是接受电疗,因属火热、攻血法,易伤及体内津液,所以会以滋阴为目标。

针对不同的副作用,中医还会进一步做问闻辩证,并给予不同的治疗介入与营养建议。我也提供一些药膳料理,以“黄耆”、“人参”等药膳入菜,供癌友们参考。(见第 153 页)一旦能改善副作用,就可避免病患因治疗的不适影响营养摄取,降低恶病质发生的机会。

治疗后期:防守者

后期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复发。西医治疗后,通常约3至6个月病人才会回诊检查,日后甚至一年、两年做一次追踪。但治疗后半年,因正气耗损,是身体最虚的时候,任何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病邪趁机肆虐。

因此,中医也可扮演更主动的角色,透过把脉了解身体正气的恢复状况、加以调养。当然,寻求中医协助之前,最好先与原本治疗的医生、团队沟通,千万不要因为怕医生生气而刻意隐瞒,过程中,也应让医生充分得知正在服用哪些中药,以免造成交互作用。

小叮咛:越贵的中药材越好吗

要提醒的是,中医药材的挑选原则守重安全性,必须确保无农药、重金属残留。患者很难光靠外观、气味分辨,因此必须靠政府与医疗团队来把关。一般来说,只要是来自设有中医部的医疗院所,都有层层检验的把关机制,民众可安心服用。此外也可以是否有GMP认证的药厂加以辨识。

至于朋友推荐、来路不明的中药则因较难追踪来源与制程,不建议尝试。尤其若有人推荐特别昂贵的药材,千万不要轻信。就我多年的治癌经验,“好的中药一定是人人都负担得起的”。

癌和瘤这类病,在人类疾病史上,并不是近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国人民同肿瘤斗争的历史也已相当久远了。如果从我国医书里所谈到的“瘤”这个病名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记载了筋瘤、肠瘤等。

在我国历代文献里,说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内容,为数是不少的;名目也很繁多;例如肿疡、瘿瘤、恶疮、瘤、岩、癌等十几种名称。其中,有些是包含了肿瘤在内的,有些实际上指的就是肿瘤。

我国古代医书,对肿瘤的发生原因曾经有过论述,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完全阐明肿瘤发生的原因,或者有些是不正确的推断,但是也有不少合理的见解。实际上,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也没有将肿瘤的病因完全解释清楚,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例如各种不正常的物理和化学刺激,还有人体的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和精神因素,都有可能是肿瘤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

瘤的定义,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这是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中医·脑瘤脑瘤(cerebroma)为病名。是指发生于脑部的肿瘤疾患。症状以部位固定的局限性头痛,颅骨外压痛,并出现脑部受压所致相应的麻木、瘫痪等症为主要表现。辨证分型脑瘤·痰瘀阻窍证脑瘤·痰瘀阻窍证(cerebromawithsyndromeofphlegmandstaticbloodblockingorifices)是指痰瘀互结,闭阻清窍,以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脑瘤证候。脑瘤·风毒上扰证脑瘤·风毒上扰证(cerebromawithsyndromeofwindpoisondisturbingupward)是指风毒之邪,上扰脑神,以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干,大便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红或红绛,苔黄,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脑瘤证候。脑瘤·阴虚动风证脑瘤·阴虚动风证(cerebromawithsyndromeofwindstirringduetoyindeficiency)是指阴血不足,肝风内动,以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脑瘤证候。西医·脑瘤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症状下述四个方面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颅内肿瘤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的原因: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头痛、呕吐、视神经 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症",

详见百科词条:脑瘤 [ 最后修订于2016/7/15 10:18:19 共144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癌症是现代医学名词,以前的诊断水平受限,很多疾病是诊断不出的,但中医古籍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是以症瘕、噎臌等病名记录的。他们的治疗也是以中医辨证的方法辨证用药的,对现代肿瘤治疗仍有指导意义。

有。

英国考古学家在一具距今三千年的人类骨骼上发现了癌症留下的痕迹。参与过骨骼发掘的达勒姆大学博士迈克拉·宾德的话报道:“从像这样的人类遗骸上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疾病的进化和历史。我们的分析显示,骨头上的细微损伤只可能由软组织癌变造成,但光凭骨头无法判断是何种癌症。”

癌症已经成为导致现代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与其他疾病相比,历史上对癌症的记载几乎为空白,这也令有观点认为癌症与人类寿命增长和现代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扩展资料

这项发现或许能帮助科学家探寻古代人患癌症的潜在原因,同时为癌症的演化提供新线索。研究人员说,可以利用DNA检测技术检查有癌症表现的古人类骨骼或木乃伊。主要关注点放在与某些癌症相关的特定基因上,看这些基因如何变化。

导致癌症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生活环境中的致癌物,比如长期生活在山火多发地区的人容易因大量吸入浓烟而致癌。二是遗传基因致癌。另外,如血吸虫病这样的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癌症。

人民网-三千年前古人也患癌(图)

古人会得癌症吗?其实,中国确实有一个皇帝因癌症而死亡。作为中国旧 社会 最后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61岁的溥仪死于肾癌。

1964年,溥仪因为尿血就医,医生检查发现溥仪的左肾上有两个肿瘤,最终确诊为肾癌。确诊之后很快就进行了左肾摘除术,但是术后不久,溥仪又发生了血尿,复发,于1967年逝世。

溥仪并不是一个古代人,但是很久之前,中国古代的医学上就有了一些关于癌症的记载,古人其实也会患癌。

癌症在现代来说是一种为人熟知的疾病,它是西方的说法,不过它在古代也有记录。早在12世纪时候的 宋代 ,东轩居士有一本著作叫 《卫济宝书》 ,在这本书中就有提到一个字:“癌”。在1264年的宋朝,福建人杨士瀛有一本名为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 的著作,在这里也是传统医学文献中最早有简明描述癌的特征,里面有叙述道:“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还提到癌“毒根深藏”。这里的描述和我们现代医学中的“癌”在临床表现和特征上有点相似。

不过,要了解古代所谓的肿瘤有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用来描述肿瘤的名目繁多,而且肿瘤的分类也是一个问题,在历代的文献中,痈是一种很大、像瘤一样的 脓肿 ,还有 恶疮、癌、瘿瘤、肿疡、瘤以及岩 等多种名称,而且肿瘤不分恶性和良性,脓肿、血肿、霉菌球的肿块等,所以真正搞清楚古代所指的肿瘤并不容易。在古代,由于诊断造影学还未诞生,限制了诊断手段,很多疾病在早期很难被诊断,所以,古代人对“癌”这个概念是缺少认识的。

我们会发现,很少古人死于癌症,但是现在的人癌症却高发,这是为什么呢?

1、现代食品安全堪忧

古代的主食主要以 五谷为主,大部分是粗粮 ,我们现在吃的主食主要是米饭、面食,属于细粮;古代吃肉受到限制,无法摄入大量的肉类,古代也没有便利的交通和蔬菜大棚技术,在蔬菜和水果方面只能吃应季的。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好了,拥有各种各样的食物,人们摄入的肉类有更多,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随之而来,而且现代的食品安全也令人堪忧, 农药残留、各种添加剂 等随处可见,如果长期摄入这些存在风险的食物,容易诱发癌症。

2、现代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古代主要是农业经济,主要是农耕,很少会带来环境污染,自然也就没有化工厂带来的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但是现代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工厂,影响了空气质量,加上自然气候的影响,比如沙尘暴等, 《新科学家》 也提到,现代 社会 的环境污染的确使我们周围多了很多致癌因素。

3、现代人不良习惯比较多

现代人很多喜欢 长期熬夜、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缺少运动 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在古代,人们入睡的时间比较早,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标准的早睡早起,但是现代人的睡眠通常比较少,入睡时间也更晚,而且加班熬夜的现象比较常见。

4、现代人均寿命变长了

古代之所以癌症的确诊病例少,很可能是因为古人还没活到患癌的时候就去世了,根据 历史 学家的分析, 古人的寿命大约在27~35岁左右,有少数能活到40岁。 在现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 我国的平均寿命达到761岁

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癌症是一种老年疾病,衰老是导致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科学家》杂志中也有相关报道,国际癌症研究署的 乔希姆·舒茨 认为,年龄和患癌是紧密相关的, 百分之九十的癌症发生在大于50岁的人群中。

虽然古代少癌症,但是由于医学技术还不够发达,有不少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不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这些疾病却成了小病。

1、破伤风

在古代,沾上破伤风就意味着死亡,蒙古铁骑甚至还将它作为一种生物武器。但是在现代,如果不小心得了破伤风,及时去医院注射破 伤风免疫球蛋白 就可以治疗,但是要充分了解认识破伤风,如果延误治疗也有可能会导致死亡,不过破伤风在后期的症状比较明显,会出现脊柱反弓、高烧不退等症状,这时候就医都还可以治疗,不过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2、肺结核

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如果生活在古代的话,那就几乎没有生路了,比如 咸丰皇帝 ,即使身为帝王,掌握着最好的医疗资源,但是也死于肺结核。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发明了抗生素,现代对肺结核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在现代几乎很少人会因为肺结核而死亡。

3、阑尾炎

阑尾炎急性发作通常是需要做手术的 ,但是在古代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到最后阑尾炎患者基本上都死亡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妹妹韫媖,患了阑尾炎肚子疼,日本的西医说需要手术,但是当时家人并不相信西医,坚持要中医治疗,最终身亡。但是在现在,患了阑尾炎只需要一个小手术就能解决。

4、糖尿病

糖尿病在古代称为消渴病,由于古代没有胰岛素,没有降糖的药物,一旦出现并发症将会是很可怕的事情。现代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不过现在有效果很好的 降糖药 ,而且还有 胰岛素 ,还能利用 血糖仪 来监测血糖的变化,还能筛查多种并发症并延缓并发症发生的药物。所以,在现代,糖尿病虽然还无法治愈,但也不属于绝症了。

在古代,由于医学技术还不够发达,所以很多疾病都无法治疗,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但是在现代,很多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救治,相信在以后会有更多的疾病被人类攻克。# 健康 热力计划# #肿瘤科普排位赛#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癌病,中医病名。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本节对脑瘤、肺癌、大肠癌、肝癌、肾癌及膀胱癌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作了扼要阐述。

中医学名

癌病

发病部位

相关脏腑

相关西医疾病

脑瘤、肺癌,大肠癌等

主要病因

正气内虚、感受邪毒等

其他名称

瘤、 积聚

快速

导航

历史沿革癌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护文献摘要

名词解释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

历史沿革

1 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

2 《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留声。”

3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

4而“癌”自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公元1171年),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5 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相关病症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6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2)清·祁坤《外科大成·论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

(3)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渚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枳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4)关于癌病的治疗,中医学著作中论述更多,有内治与外治,单方与复方,药物与手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7 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癌症是现代医学名词,以前的诊断水平受限,很多疾病是诊断不出的,但中医古籍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是以症瘕、噎臌等病名记录的。他们的治疗也是以中医辨证的方法辨证用药的,对现代肿瘤治疗仍有指导意义

癌症恶病质中医怎么调理

癌症恶病质这个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恶病质换言之也可以称为恶体质,因为癌症导致了身体的一些相关的副作用影响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