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是怎么制造的
你说的硬膏药应该是黑膏药,制作的首先将所需中药组合物称量,在香油中浸泡,然后用中火进行油炸,当药材表面深褐内部深黄时,过滤药油。再将药油熬制至滴水成珠后要下炒丹,下丹后,继续熬油,直到粘稠油液滴到水中小油珠捏不粘手,无油脂粘在手上,最后慢慢倾入凉水中,搅拌,最后摊在膏药皮上,制成不同规格的膏药。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民间, 膏药
第一步炒黄丹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 炼油
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 火上下丹
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 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
第四步;加入药面
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五步;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
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黑膏药制作心得
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
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
雾状,可消除油沫
黑膏药的老嫩问题
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 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1]使用香油作基质,油药之比5-3:1以没盖药材为好。2]炼油要老,下丹要少。3]熬膏不要太老,太老膏药时间一长粘贴不牢。4]膏药太嫩加入老膏补救难免有‘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之麻烦且膏质不好影响药效,宜做成条,撒上滑石粉装袋深埋多日,用时洗净即可 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 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
断,
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
使用香油作基质,油药之比5-3:1以没盖药材为好。2]炼油要老,下丹要少。3]熬膏不要太老,太老膏药时间一长粘贴不牢。4]膏药太嫩加入老膏补救难免有‘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之麻烦且膏质不好影响药效,宜做成条,撒上滑石粉装袋深埋多日,用时洗净即可。
制作黑膏药
一,药料的处理:分粗料(坚硬药),细料(细软药),精料(贵重,不耐高温挥发性药如乳香,没药,冰片,樟脑,麝香,血竭,明矾,雄黄,红花,麻黄,桂枝,大黄等需加工成120目细粉后下)二.泡药:药材3倍的香油浸泡5天(粗细料分开泡).
三.油炸提取:用文火炸药,先粗后细,至药材表面黑褐内枯黄为度,去渣过滤.四.炼油:(初学者建议准备500度温度计一只),用中小火炼油3小时左右,不停的用鲜木棍(柳,槐,桑)搅拌药油,随着油温升高,油烟越来越多,油温在320-330度时烟最大(即滴水成珠时)停火.下丹.五.下丹:香油经炸药炼油后约剩70-80%,以此为准:油丹比例1:04-05(冬04夏05春秋045),慢下快搅,此时产生大量白色浓烟,剧烈沸腾.
六:老嫩试验:锅面平静后挖少量膏药倒入冷水中冷却,用手反复揉捏,不沾手,硬而不坚,柔韧,膏药黑亮,一拉有丝再拉即段为合适,坚硬不易揉捏为过老(加1/10香油继续熬),沾手,太软拉丝不断为嫩(加火继续熬).直至老嫩合适.
七:去火毒:把膏药倒入冷水盆或桶中,捏成小团,浸泡5-7天,每天换水一次.八,制贴:去完火毒后的膏药,用锅中套锅隔水加热法(大锅内加水小锅内放膏药),使膏药完全融化后再直火加热以犒去膏中水分,直至无气泡无泡末,停火,稍冷却,加入精细粉,搅拌均匀,大功告成.即可摊膏.
老嫩试验:锅面平静后挖少量膏药倒入冷水中冷却,用手反复揉捏,不沾手,硬而不坚,柔韧,膏药黑亮,一拉有丝再拉即段为合适,坚硬不易揉捏为过老(加1/10香油继续熬),沾手,太软拉丝不断为嫩(加火继续熬).直至老嫩合适.感觉老嫩试验最难掌握,我试过不粘手、不腻,拉之有丝再
拉即断,可是起锅冷却做成膏药
后却发现还是嫩了,贴在皮肤上留下一块圆的黑油印记,很是麻烦
你可以试试用新膏药基质(无丹无松香无蜜糖膏药基质),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膏药基质小火融化,将自己的膏药配方配齐然后粉碎中药粉要打得粉细,越细越好。加入膏药基质中搅拌(基质和药粉的比例2:1)待无大泡沫时即可。将做好的膏药倒入凉水中,不烫手后,扯拔揉捏,然后分成小块,带水用擀面杖或小压面机压成薄片,根据需要,用膏药模切成合适大小,即成了,做成的膏药片,可以放到牛皮纸、膏药布、或无纺布膏药贴上,马上就可应用,不用出火毒,因为是低温的。这个方法简单方便,适合自己配制。有什么不懂的就给我留言。
膏药是怎么制造的
本文2023-10-17 06:21: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