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乐谱如何表示?音符都是什么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2收藏

古代的乐谱如何表示?音符都是什么样的?,第1张

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音乐史与其他学科史的区别,正在于它有声响,而大量的古谱就是它的依据。如同文字的发明一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前面曾说过,上古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体。因此,击重节律的鼓点便成为中国乐谱最早的使者。《礼记·投壶》载有鲁、薛两国射礼时鼓的节奏谱:一种符号绘作圆圈,一种符号绘作方框。它们无疑就是两种鼓形的象形摹画。一般来说,无论何种谱式,都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记音高,二是记节奏。中国早期的大多数谱式都沿用了以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方式。

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传。实际上,它是一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诸。由文字谱发展成为采用文字中各种象形性的笔画,拼成符号,并作为右手音位与弹法的减字谱,是依据乐器产生的记谱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创此法,晚唐陈康士、陈拙依此谱式整理了大量琴谱传世。宋元以来,少琴家使其进一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古琴音乐所以能卷肤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

工尺谱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唱名谱,规范的诸字由上、勾、尺,工、凡、六、(合)、五、乙等汉字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记写节奏的板(强拍)眼(弱拍)符号也发展得较完善。调号用正宫调、小工调等调名标示。宋、元以后,我国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乐谱是用工尺谱式记写的。其中以器乐作品和戏曲唱腔为数最多。

古谱对于音乐传播和记录信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我们不仅从乐谱记写的音调旋律中去体味传统,而且还从记写方式去考察传统。中国历代谱式中那种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于严密性的象形简笔,浸透着中国审美精神的独特之处。先秦美学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魏晋佛禅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间传承习惯上“口授心传、耳提面命”的实践精神都程度不等地体现在中国古谱节奏记写“点到为止”,旋律繁简足以备忘的方式之中。

在11月10日播出的《鉴宝》节目中,来自北京的一位女士和来自内蒙的郭先生各自带了一件钧窑瓷碗来到现场,两只碗个头一大一小,从釉色和胎质来看,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现场观众与赏宝人对两只碗的估价与断代也截然不同,那么到底谁的说法比较“靠谱”呢?第三位上场的持宝人带来的是近现代画家颜伯龙的作品:《山水四条屏》,颜伯龙是“京津画派”中很有影响的画家,他擅长工笔、花卉、翎毛,尤其精于花鸟,并以其特有的风格形成兼工带写、优美隽秀的颜派艺术,名噪一时。那么持宝人带来的到底是不是颜伯龙的真迹呢?第四位持宝人带了的是一方织锦,主题图案为双鹤捧寿,当初持宝人就是因为觉得这个图案吉祥,寓意美好,才花费了几百元购买了这方织锦,而这方织锦到底价值几何,持宝人可是一点不知,所以特地带来请专家鉴定,给个“说法”。最后一位上场的马先生是坐着轮椅来到节目的,他带了的是一套古籍《批点史记节略》,在节目中,马先生动情地说道:“由于身体的原因,限制了我很多兴趣,也没什么事可干。但我平时很喜欢看《鉴宝》节目,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就想,是不是我也能搞搞收藏,于是我就开始留意这方面。2004年,我在一个旧书店看到这本书,就买了下来,这也是我的第一件藏品。”《鉴宝》节目引领着马先生走上了收藏之路,使得他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子,那么对于生平收藏的第一件藏品自己有没有看走眼呢,马先生心中实在是忐忑不安,所以他带着藏品来到了《鉴宝》节目现场。敬请关注11月10日播出的《鉴宝》节目。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族的汉文手抄本。

评皇券牒俗称《过山榜》,又名《盘王券牒》《瑶人榜文》。它是信奉盘瓠为始祖、被称为“过山瑶”的瑶族人民世代流传和珍藏的一种记载瑶族古代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的弥足珍贵的汉文文献资料。

评皇券牒是评王为了奖赏瑶族祖先盘王,在全国13省发布券牒,允许盘王后裔耕山种岭,永免徭役赋税的特许状。它主要记载了瑶族的起源、姓氏的由来、迁徙过程、重大事件,以及瑶族享有的权利、应遵守的禁令等,是瑶族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的真实写照。

据《瑶族通史》记载:国内外瑶族研究工作者自19世纪末以来,先后在中国广西、湖南、广东、贵族、云南的瑶族聚居区及国外之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瑶人社区发现并且收集到南宋,明朝,清康熙、乾隆、光绪及民国等不同时期的《评皇券牒》手抄件140多件,均用汉文书写,计其称谓有20余种。

版本除手抄本外,还有少量的木刻印、石印和油印本。大多数券牒都誊抄或刻印于竹纸之上,也有少量誊抄于白布、绢绸之上。装璜式样有长卷式、折叠式和书本式三种。

有些券牒四周绘有精美的花纹图案,末端画有彩色神像和盖有红色圆印或方形大印,印文难以辨认。据其体裁、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称为瑶族《评皇券牒》《盘古皇圣牒》《白箓敕帖》的牒本,其内容较完整,篇幅一般为六七千字,冗长者达一万三千余字,流传量多面广,堪称券牒正本或古本。

另一种是称为《过山榜》《瑶人榜文》的券牒,其内容较简短,篇幅一般为四五千字,短者仅几百字,为券牒之简本。再一种是称为《瑶人分基来路总图》《十二姓瑶人来路祖途》《瑶人出世根底》的文献,只引用盘瓠故事,记述祖先族谱等情况,与前两种的类型区别较大,不属《评皇券牒》范畴,但瑶族群众常将其当作券牒收藏。

史载,《评皇券牒》于唐朝贞观二年敕旨。为唐宋王朝统治者用以招抚瑶族先民入籍的券牒文照,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它成了瑶族争取民族平等、捍卫民族权益的凭证,是瑶族世代相传的“护身符”。

梦断圆明园(诗三章)

(一)

夏宫的鎏金铜狮,啊

你为何不怒吼

驱走卑伪的敌人

难道你害怕枪炮

你可知火药,曾是

中国历代中

引以为荣的发明

拿破仑眼中的猛狮,啊

你为何睡着了

让狡诈的敌人,放肆

闯入圆明园

你可知它,曾是

皇家的禁苑

皇权的象征

舍卫城尊贵的神佛,啊

你不绝如缕的钟磐声

悠然响亮了一百多年

曾为大清国祈福

曾为臣民消灾

为何福没有降临

灾却接踵而至

文源阁神圣的绿色,啊

你寓有天一生水

地之成之意

崇尚自然的绿色

为了以水克火

为何火没有克

却让圆明园化为乌有

(二)

圆明园,啊

你为什么满腔愤怒

难道是因为——

尊贵的牡丹被践踏

奇花异草被砍伐

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

心血和智慧的建筑

被滚滚的黑烟覆盖

顷刻间毁于一旦

圆明园,啊

你为什么满目惆怅

难道是因为——

珍贵的手抄本《四库全书》

珍奇的书法字画

珍藏的古籍秘本

在火的焚烧中卷曲

吞吐火舌和浓烟

瞬间化为一缕缕的尘烟

古代的乐谱如何表示?音符都是什么样的?

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