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第1张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开始向东方邻国传播。13世纪起,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经波斯、埃及向欧洲传播。近代面对西方现代印刷术的传入,雕版印刷术因手工技术繁杂、成书速度慢、成本高、色彩单一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抢救和保护这一绝技刻不容缓。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职能机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为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面临转企改制的形势,市场经济正逼近传统雕版印刷工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2006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连城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2005年10月,江苏省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对外试开放。被誉为清代扬州雕版印刷极盛时期标志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回到扬州与世人见面。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于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是我国目前传统雕版技艺保存最好的3家单位。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 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

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2006年,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项目经申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

随着现代 的兴起,活字印刷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陈义时等向有关部门建议,创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已经退休回家的老艺人重新召集起来,招一批有志于雕版印刷的学员,传授技艺。 之乡扬州又“复活”一项失传已久的活字刻印技艺。该市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雕版印刷场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表示,经过近6年的前期工作,失传近千年的宋朝毕升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在扬州成功复活,该社已成功研制出全本泥活字《梦溪笔谈》。

宋朝毕升发明出“薄如钱唇、细如蛛丝”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因为对原料、手工雕刻技术和印刷的要求太高,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现代也没有发现毕升泥活字的模具。清朝中期,安徽泾县秀才翟泾生花了30年时间,研制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制成泥“字模”,在当时印制了为数不多的书籍。但严格地讲,“泥字范”与“泥活字”尚有差距,“泥字范”没有形成直接在特制泥块上雕刻“反字”的技艺,宋朝毕升的“绝技”一直没有恢复。 从2000年起,广陵古籍刻印社开始酝酿制作泥活字,着手相关前期工作。经过多次试验,选定扬州蜀冈之上粘性和湿度都比较适中的黄土作为“泥活字”的用土,经过筛细、过滤等工序后,光“锤炼”(即反复手工拍打、揉捏)就得花上一年时间。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泥块上进行手工“反字”雕刻,这种雕刻的难度比在木块上雕刻“正字”明显增大,此次泥活字《梦溪笔谈》就是工艺师们精心雕刻成功的。除了雕刻的难度外,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克服了泥活字印刷的难度,复活了在砚墨里添加骨胶的印刷技艺。 2005年10月,对外试开放。被誉为清代扬州雕版印刷极盛时期标志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回到扬州与世人见面。

出现于唐朝中期的 业,发展至清代达到顶峰,规模和质量都前所未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从校补、缮写到雕版、印刷、装帧,无不精益求精,是扬州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图书刊刻活动。扬州图书馆、扬州古籍书店等处保存的都是《全唐诗》后印本,而此次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收藏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一套共120本,弥补了这一缺憾。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 。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上门学艺”的开放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扬州市副市长孙永如出席挂牌仪式。

学习途径学习方法

老艺人的心愿已实现。据了解,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通过“口传心授 定向培养 爱好者自行上门学艺”3种方式实现这项技艺的开放式传承,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首先就是传统的“师带徒”。传习所拥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位市级工艺大师,10多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傅,面向社会招收9名实习学徒,一年后还将进行考核,合格者才可转正或继续深造。

其次是院校定向培养。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由广陵古籍刻印社与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扬州商务学校联合创办,并作为雕版印刷技艺实习基地,定向培养学生。只要是对雕版印刷感兴趣的爱好者,都可以前往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进行学习,大师们将毫无保留地传授雕版印刷技艺。

传统技艺尚需融入现代元素

设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以及此前设立的扬州清曲传习所等传承单位,已经迈出了对这些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一步,但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摆脱发展困境,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影响

“传统技艺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扬州的一张历史名片。”一位专家表示,建立传习所,能让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优秀民族工艺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在延续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原有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为之注入更多更好的现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更能适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瑰宝,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今已是世界级“非遗”项目。扬州更是国内目前保存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雕版线装书籍纸墨飘香、古风遗韵,引来许多爱书人士收藏。据悉,如今雕版图书已成收藏界宠儿,更是被誉为“未来的奢侈品”。雕版书籍旧版新刷系列如今1年不到已经卖了一大半。:中国雕版精品丛书”旧版新刷系列,装帧一致。扬州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源地,更是加大了对雕版板片的整理和收藏,光是双博馆,藏有的明清古籍板片就达20余万片。“这些经典的古籍板片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用它们印刷成书,收藏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由于大部分遗留的雕版材质都是木头,会被虫蛀或者氧化,保存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至今存世的古籍雕版都会遭受破损。“这些板片都是消耗品,一次最多刷页不超过200部。”所以每一次印刷,版本都唯一。精雕细刻工艺很慢,一位工艺大师一天最多就刻五六十字,工艺细腻精致,耗费周期长。而正是因为它的纯手工与不可复制的特性,发行稀少,更显得弥足珍贵。纯手工的雕版书籍色彩饱和、线条圆润,是凝聚了时间和心血的作品,是历史的见证,它有"灵魂"并值得珍藏。在如今的收藏界,雕版图书已成新宠。这些承袭了古法、设计做工精良的雕版印刷书籍,有丰富的文献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很多专业收藏雕版印刷书籍的人认为,“它们都是可收藏的历史,我们购买雕版书就是为了收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