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的阵法,现实生活中的或者神话传说里的都可以啊
1、一字太极阵;
2、两仪阵;
3、天、地、人三才阵;
4、四象变幻阵;
5、五行阵;
6、六合阵;
7、七星阵;
8、八卦阵;
9、九宫阵;
10、十面埋伏阵。鹤翼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人类一定会发展出来的因此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有说到,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他说的就是要形成包围圈 @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不强等一下会跟雁形去比较
鱼鳞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 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请注意,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屋^宽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 ~鳞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不用看也知道, ~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但是 ~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锋矢
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 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冲轭
顾名思义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 舆够快长蛇
是人的自然会发展出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攻击,防守均不利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车悬
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雁形
雁形是英文字母V字型阵两翼相当近,所以弓箭攻击效果奇佳但是由于包角太小,所以无法包住敌人只能做射击此外,跟鹤翼相同,由于是线形构造,所以平地移动也不快偃月
偃月在古代赫赫有名,在唐代被当作宿营阵形可能是韩信使用的背水阵 由于全阵成为一种奇特的新月状构造,其实在士兵被敌人追到河边,然后倒转回来想攻击敌军时,这种新月状构造就会出现使用这种背水阵必须富有战争经验的将领 (也就是三国志五中说的 勇名要够高 ),要不然会控制不住士兵,新月状也不会形成(大家都吓的掉入河里)唐代把当作宿营阵形是有道理的因通常会找个依山傍水之处(有水,才可煮饭;有山才可砍柴)也就是险地,特别需要这种阵形 方圆
方圆不用多说,也是人类自然发展出的阵形在印地安战争片中,白人常常把车子推翻然后排成圆状,全军枪口朝外,这就是圆阵不用这种阵形机动力极差,因为可能有士兵要倒退走不过防守力最高,因为根本没有背后 武侠著名阵法简介
(1)四绝剑阵
青城派镇派绝艺。与少林罗汉阵、武当七星阵并重江湖。此阵共有四种不同的剑法,由四人同一时间出手,内含春、夏、秋、冬四序,相生相克。第一招出手,便含有立春木旺水绝、立夏火旺木绝、立秋金旺火绝、立冬水旺金绝等四招绝学,故名四绝剑。功力不逮的人,不要说胜过四绝剑阵,就是这第一招,都极不易接住。(见东方英《武林潮》)
(2)少林罗汉阵
少林派弟子的阵法。临敌时五人联手,将敌人团团围住,流动时如行云流水,停下来重如山岳,敌人极难突围。这种阵法如蟒蛇盘成蛇阵,首尾相应,绝无破绽。心眉大师曾布下此阵对付阿飞。但阿飞从仙鹤对付蟒蛇的办法中得到启发,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终于靠快剑、快腿破了此阵。(见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3)归流阵
昆仑派阵法。威力极强,除了江青外,天下尚没有一个武功高手身陷五伏罗汉的归流阵而能安然脱困。此阵法中,尤以“化神为烬大九环”最为厉害,第一出手必含真力,每一呼吸定蕴内劲,似乎要把敌人彻底毁灭。但大九环一旦施用出来,则不论能不只务敌,组阵之人必会精疲力竭,萎靡于地,通常需两个月以上的养息才能恢复元气,有时甚至有零点气溃散、血脉暴裂之危。此乃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阵法。(见陈青云《如来八法》)
(4)真武七截阵
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阵式。他从真武神像座前的龟蛇山、龟山,心想这一龟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灵的两件物性,竟从中创制出一套精妙无方的武功出来。然而,从大气磅礴的龟、蛇二山山势演化而来的武功决非一人之力能同时施为。于是他传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奥妙之处,若二人合力,则攻守妆备,威力大暗。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强一倍。四人相当于八位高手,五人相当于十六位,六人相当于三十二位,七人相当于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因无机缘,此阵一直未经实战,只在张三丰百岁寿辰之际,群雄上武当山逼问张翠山时,宋远桥决定用此阵,谁知此阵未摆,张翠山夫妇却因惊痛愧疚双双自自刎。(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5)恒山剑阵
恒山派镇山之技。对敌时女弟子七人一队,将对手围在圈内,每柄长剑指住对方一处要害,即头、喉、胸、腹、腰、背、胁。对手武功虽强,也半点动弹不得。七剑边环,既攻敌,复自守,绝无破绽可寻。(见金庸《笑傲江湖》)
(6)铜椰阵
屠龙岛主铜椰老人将椰林依五行八卦方位分布,其间亦可隐藏武士。阵中“火窟”常年贮放千年珍物龙角胶。凡欲得之者,必得破解此阵。(见东方玉《红线侠侣》)
(7)悬镜廊
一道黑色石块砌成的廊洞,里面有108个人形皮偶。这些皮人被装置在不同的角度上,有立有坐有卧,甚至悬在空中,每人都能发也一手极厉害的奇招。若非有极高深的武功造诣,断难通过此廊。云海和尚设此机关,以遴选武艺高强之人。(见萧逸《天龙地虎》)
(8)天欲烟梦
集邪教的邪香毒雾秘方为一炉,专门迷神乱性及使人进入亢奋与昏眩境地的邪毒阵法。一般人如果嗅到这种异香扑鼻的天欲烟梦香气,那怕只有一丝一缕,也会中毒。中毒的征兆,就是面泛桃花色,如果没有先服下解药或及时避开,则必会全身发热,渐至昏眩。在煎熬下,双目通红,全身也泛也红色,口中干渴如焚,喉中似要喷火。不是疯狂嘶叫如犬,就是进入昏眩状态,灵智迷失,陷入幻想,直至死亡。(见鬼谷子《江湖风云录》)
(9)九宫八卦剑阵
最能表现武当剑法威力的剑阵。由九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按着九宫八卦方位而布成。自从明末武当派的黄叶道人创此剑阵之后,百余年只用了三次。武当派的连环剑法本以迅捷绵秘见长,若是几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同使,那就简直没有半点空隙,连苍蝇也难以飞过。(见梁羽生《云海玉弓缘》)
(10)十二都天门阵
道家四十九阵中的第一阵,系参透《易经》秘奥所创。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圆棍顺手插在地上,在外行看来,一点规律也没有,东一根,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仿佛随便乱插上去的一样,但是若开了“死”、“灭”两门,即便是武林高手,若不懂其中奥妙,也会在该阵法中转些时候。该阵用来阴敌,实在神妙至极。(见陈青云《巨掌魅影》)
(11)六脉神剑剑阵
大理天龙寺枯荣、本因、本观、本相、本参、本尘六人各施展一脉剑法,初练未熟就能击败顶尖高手鸠摩智,威力与和少林寺的罗汉剑阵、昆仑派的混沌剑阵不相伯仲。至于熟练以后如何实在无法推测。
(12)少林十八罗汉阵
传说少林有此阵法,十八罗汉是达摩院高手,一般由达摩院首座亲率。威名远播,是少林镇山之宝。真实威力如何不得而知。
(13)金刚伏魔圈
渡劫、渡厄、渡难三位少林神僧参三十年枯禅修炼而成,攻击力固然是无与伦比,防守更是天下无双无对。不过该阵法要求太过严苛,只能偶有,后世绝无可能重现。
(14)天罡北斗阵
“全真七子马钰位当天枢,谭处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当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摇光,三人组成斗柄。”王重阳传下此阵大概是为了徒子徒孙不被欺负。后来又发展成九十八人同使的北斗大阵。平心而论天罡北斗阵威力甚大,不过全真弟子良莠不齐,此阵从未能克敌制胜。
(15)真武七截阵
“到得七人齐施,犹如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这七个人应该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该阵号称武当镇山之宝,不过从未完全施展,可能也是因为威力太过巨大,没有人配与此阵试招。
(16)打狗阵
丐帮镇帮之宝,可惜从未得见。丐帮另有坚壁阵,“一名八袋丐首应声而出,带头十多名帮众排成前后两列,各人手臂相挽,十六七人结成一堵坚壁”。从此阵类推,再佐以丐帮帮主之下无高手的事实,可得出打狗阵是人海战术的典范。
(17)二十八宿大阵
由黄药师所创,依五行生克变化,由一灯大师、郭靖、周伯通、黄蓉、黄药师五位高手主持。既可用于武林打斗,也可用于两军沙场对战。在襄阳一战立下大功。后来流传情况不详。
(18)温氏五行阵
石梁温氏看家本领,共有五套阵法,繁复无比。又有一个辅佐的八卦阵,是后来所加,并非原创。温方达、温方义、温方山、温方施、温方悟五人施展开来,即使是一流高手也难能全身而退。
(19)正反两仪刀剑
华山派“反两仪刀法”与昆仑派“正两仪剑法”刀剑合璧,可发挥天下兵刃招数中的极至。虽然不是刻意排阵,实则阵法天成。
(20)带刀渔网阵
是绝情谷三绝之一,变幻无方,极难抵挡,阵法之精,与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可说各有千秋。考虑到阵法施展的十六人都是武功平平之辈,更可见此阵的威力。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说起中国古代阵法,最出名当属八卦阵了!
这八卦阵传说乃是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其灵感来自于《易经》中八卦图,所以称为八卦阵。
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
后来诸葛亮将此阵再度推向顶峰,名为"八阵图",不过由于此阵太过逆天,最终失传!
传说八阵图在隋唐时期,曾经由名将韩擒虎和李靖这对叔侄重现过,并作为士兵的教习军阵之法。据《隋书》及《新唐书》在的相关记载,此教习之法,乃是让士兵分为两军,各依直阵、锐阵、曲阵、方阵、圆阵的顺序变阵,取其对应的五行相克之意。
当然,此阵法太过神奇,真实性有待考证!
鸳鸯阵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创立,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明朝时期,火器已经广泛运用于战场,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传统密集的战斗队形已经是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朝军队在倭寇的火绳枪面前,没少吃亏!
于是,一代军事怪才戚继光,在接受抗倭重任之后,他根据东南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倭寇作战特点,采用了此阵法。
事实上,这个阵法最早是由唐顺之设计的,这家伙也是一个兵法奇才,在抗倭战场上有突出表现。
唐顺之早期的鸳鸯阵,规模较小,其以五人一组,主要对付倭寇长枪兵。不过即使如此,唐顺之的鸳鸯阵跟同时期的相比,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更灵活的作战。
当然了,这也有自己的不足。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做到攻守兼备。于是戚继光便在唐顺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人数增加到了12人为一队,盾牌,标枪、腰刀,长枪还有专制日本长刀的狼筅,攻守兼备,运转灵活。吧倭寇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马其顿方阵
这是亚历山大大帝横扫亚欧非最大的倚仗,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一寸长一寸强。那个时代的军队还比较落后,更多的是一种乱战的方式,混乱无比。而马其顿方阵则是将军队用方阵的形式组成了一个整体。这样在混战之时,即使在总人数上他们处于劣势,但在实际对阵中,他们面对敌人是绝对的优势,其军队的战斗力会曾几何倍数的增长,特别是那长约十几英尺的马其顿长矛,在普遍缺乏远程武器的那个时代,简直就是敌人俄噩梦。它管你几处来,我只一路去,就像一个坦克一样,在人堆中横冲直撞。如此在配合骑兵的掠阵,简直无敌!
这样情况下,敌人很容易就会被击溃,接下了便是骑兵的收割了!
但是这个阵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无法估计两侧,一旦侧翼保护的骑兵被突破,这个方阵就完蛋了。后期罗马人就是靠着这一战术,把马其顿给灭了的。所以马其顿方阵其实不算厉害,他之所以一度无敌,只不过是面对的敌人太过无脑!
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阵法很多,比较出名的是诸葛亮的八阵图和薛仁贵创建的龙门阵,他们都是在战争之中存在的,八阵图是在夷陵之战当中,诸葛亮为了救刘备创建的;而龙门阵也是薛仁贵为了救李世民创建的一种阵法。
一、 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之后,为了救下自己的主公刘备,创建了一套比较独特的八阵图。
刘备在得知自己的兄弟关羽、张飞被东吴杀死之后,便想着去报仇,想要带着自己的七十万军队去攻打东吴。但是没想到在后来的结果当中,刘备在当时的时间里面,安营扎寨再者山坡下,被陆逊使用火烧连营的计策打败了,最后仓皇逃脱。在这个时候,当然,东吴陆逊会紧追不舍,但是快追到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手下布置了一个新的阵法,这就是八阵图。八阵图在很多时候,不会用出来,在这个时候,救出了刘备,也限制了陆逊的前进,可以说非常有效的一种阵法,是非常厉害的一种阵法。
二、 薛仁贵在对抗辽东的时候,为了救下自己的主子皇帝,创建了比较出名的龙门阵。
李世民在当时的贞观之治里面,安逸久了,就不再追求新的发展。于是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于是在辽东的一些军队便开始蠢蠢欲动,于是葛舒文的军队便开始攻打,打败了唐朝的很多军队,在这个时候,薛仁贵选择了帮助李世民。在当时,他创建了一种新的阵法——龙门阵,葛舒文并不能打开这样的阵法,被薛仁贵狠狠淘汰了。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有两个很出名的阵法,一个是诸葛亮为了救自己的主公刘备创建的八阵图;另外一个就是薛仁贵为了救唐太宗李世民创建的龙门阵。
华夏国家的阵法,依《孙膑兵法》,有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八种阵法,后两种是特殊的,主要使用的是进攻时的锥行阵、方阵和防御时的圆阵,这些阵势无需多说。疏阵适合散兵作战;雁行阵适合发挥弩兵的射击力量。
马其顿的阵法,以方阵为核心,贯彻轻重结合、步骑结合的原则。大体上将重装步兵作为中坚,纵深16列,作战时视情况可以排成横队、纵队、楔形或菱形,如果受到围攻,则可收缩为凸半圆形,要围攻敌人则成凹半圆形。右翼为作战主力,集中重装骑兵和轻装兵。左翼一般为轻骑兵。战线后有时还有少数轻装步、骑兵。主力阵形前方则为射击兵,用以搅乱对方和遮蔽我方主要阵形。
罗马三列阵,古代最优秀的步兵战阵,从前3世纪成熟,到3世纪衰落。早期的罗马方阵,每个罗马军团重装和轻装的步兵大约4200人,骑兵300人,每个军团分成30个中队另2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30~60人,其他兵种中队的编制有所不同。
按照士兵的年龄、训练程度、战斗经验,重装步兵分成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轻和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士兵,第二列是有成年的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士兵组成,第三列是年长且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被称为后备兵。第一列、二列各有10个中队,每个中队120人,第三列也是10个中队,但人数却只有60人。每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两列之间的退后或者前进,前2列是主要的战斗阵列,所以稍微的靠近点,第三列最远。
另外还有1200名轻步兵和300名骑兵,他们两列于阵列的最前方或者两翼。罗马军团三列队法最小战术单位是中队,每一中队为一个小方阵,排成6列,每列20人,两人之间相隔是18米。后来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军团中的骑兵。马略改革之后,三列兵的训练程度和装备大体相等,没有了青年兵、老兵和后备兵的区别。
骑兵由于其机动性,难以排列较复杂的阵型。在重视冲锋的欧洲,采取“野猪头阵型”,其实也就是锥形阵。这种阵势非常密集,有一种说法是向队形中抛一个苹果,都会打中一个人或马。在轻装骑射手队形中,最成功的莫过于蒙古的战术了。在这种战术中,轻装骑射手在敌阵外射箭,不与敌人接触。而重装骑兵在远离战场的地方,直到敌人崩溃或者忍不住胡乱冲锋,他们才投入战斗,一举成功。
中国古代战争中,有哪些常用的阵法?
古典-中世纪
不得不说,三大古典军事帝国,只有中国的军阵用法是一脉延承的,而罗马帝国的优秀步兵方阵,却因为蛮族的崛起,而葬身了历史长河中。
说到中国古典的阵法,就不得不提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初期,我国著名的兵法大师孙膑先生在《孙膑兵法》中提到作战有十阵,分别是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等。
(水阵和火阵是水火战法,不属于方针)虽然名字多种多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可以统称为方阵战术。在这些个战阵大类中,最有战斗力的当属方阵、圆阵、锥形阵、雁行阵、钩形阵、玄襄阵。
方形阵:方形阵应该说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战术,战国、秦汉时期的方阵规模宏大,分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中央五个板块。人数分布为四方多,中央少,这种阵法非常适合进攻,可以做到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配合支援。当然,分为五个板块还和中国古典时期的五兵一说有关,及矛、戟、戈、殳、楯。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采用的就是方形阵,配上三面环水,阻止了士兵的溃逃与敌军的包抄,用三万老弱,击溃的赵国二十万大军。
大家所熟知的魏武卒,便是采用这种办法来组阵作战,以长戈击溃敌人,利用方形阵进行个人自我保护。除了魏军,大秦帝国的军队也是采用这种阵法作战,只不过更多比例的增加了弓弩的数量。
在宋代,因为骑兵的缺失,步兵方形阵的运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宋军以拒马为外围,大方阵分为九个板块,四象为摆成锥形阵的骑兵,四方为至少四排组成的小方阵,中央是正方大阵。
方阵前排是长枪兵,第二排是大斧兵或者长柄刀,第三排是弓兵,第四排弩兵,第五排神臂弩兵。运用时远程先发,长枪格挡,大斧攻击,四象骑兵掩护,士兵披重甲,理论上坚不可摧。
当然了,方形阵也不是只有这一种,它还有很多其他的演化阵,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鱼鳞阵。所谓鱼鳞阵,就是中央大阵人数居多,四周分散着多个人数较少的小阵,方阵之间间隔一定,互相密切配合,这就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龟甲方阵非常相似。
圆形阵:这种阵型到不是用来进攻,而是在被敌人包围后的一种防御阵型,通常还是橹楯在前,长矛在后,长戈长戟左右伺机,弓箭手在圈里放箭。这倒也不是什么稀罕阵法,在世界各地都有使用。
锥形阵:这是一种攻击性阵法,不只有骑兵才可以摆锥行阵,步兵一样可以。使用锥形阵往往代表着部队要向敌人发起进攻,以尖锥一样的阵型刺入敌方阵地,然后用两翼撕开敌人的阵型,从扰乱敌军,然后一举歼灭。
雁形阵:雁形阵是一个很有特点的阵型,它不是单单的要求只有步兵作战,而是各兵种相互配合,以重装步兵立一个方形阵在中心,两翼以轻步兵或者骑兵这样的机动性高的军队组成,当战斗打响时,中央步兵抗兵线,两翼的“翅膀”快速冲向敌人两翼,就好像一个V字,又如同一只大雁扇翅。
钩形阵:钩形阵,钩形阵正面是方阵,两翼向后弯曲成钩形,保护侧翼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攻击后方指挥金鼓之所在。
玄襄阵: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方阵战术,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战法,其根源来自易经,是一种通过迷惑对手让敌人不知所措毫无头绪的一种战法。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八卦阵,也称八石阵,最先为孙膑所用,在桂陵大败庞涓。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又对阵法稍以改造,使其可以方便的在山地作战。
八阵有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八阵的中央是大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编组为十六小阵,。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
近代的陆军阵法
古典时期的阵法在历朝历代一直被使用,一直到明代火器兴起以后,一些古老的阵法才开始被淘汰。另外一些诸如方形阵则进行了改革。
车阵:明代车阵堪称一绝,自从骑兵作战能力退化后,为了在野外对抗蒙古骑兵的骚扰,明军开始以车阵为屏障,后置火器。早期车阵所用战车乃是火车和木火兽,车装火器是集束火箭和大型喷桶。
在戚继光改革后,车阵开始配套佛郎机炮和灭虏炮,车与车之间的间隙由虎蹲炮或者骑兵填充。运作时,步兵在车后释放火器,带敌人靠近后长枪兵上前保护战车,火器部队继续开火。待敌人退却后,骑兵营出击追杀,也是先以火器打击,然后趁乱收割。
鸳鸯阵:鸳鸯阵是唐顺之在戚继光平倭时提供给戚继光的阵法,后精戚继光改良后成了灭倭神器。鸳鸯阵讲究小阵作战,一堆十二人,一个木排手和一个藤牌手在前格挡,两个狼宪手在后负责限制敌人行动,在后四个长枪兵负责杀敌,另有两个耥耙手做掩护,一个队长持令旗,一个火兵负责替补和远程输出。
三才阵:是戚继光在驻守蓟州时创造的野战阵法,该阵由百多人组成,其阵形由前到后依次为游骑(警戒分队)、战锋队(火器队)、跳荡队(突击队)和驻队(第二梯队或预备队)。
线列阵:通常一个方阵由五排组成,前一排是长枪兵,后面四排是火枪手,开枪是,也是采用排枪齐射,以增加火力密度。在方阵后方,有独立的两排替补军,负责用弓箭进行辅助,待己方受伤亡时,替补军持刀突击掩护火枪手。
北斗七星阵
北斗七星阵,合北斗七星位,按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天枢星的方位站定,将敌人困入阵中。
后世道士所用七星步便是该阵法的简化版本,以一人合七星,百鬼辟易。
如果在家摆放北斗七星阵,可以镇宅辟灾。
十二都天门阵
道家四十九阵中的第一阵,系参透《易经》奥秘所创。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圆棍顺手插在地上,在外人看来,一点规律也没有,东一根,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仿佛随便乱插上去的一样,但是若开了“死”、“灭”两门,即便是千年妖鬼,不懂其中奥妙,也会在该阵法中磨些时候。
八卦阵
杜牧有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说的就是八卦阵。三国时期,诸葛亮以砂石为阵,困住了陆逊和司马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晋书桓温传》: 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下﹐累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
十面埋伏阵
十面埋伏阵出自兵法大家韩信,围困西楚霸王项羽于垓下,后其虽脱困,亦感大势已去而在乌江自刎。
十面埋伏阵,首重攻心,《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韩信首先创新出了“鸢”,以“鸢”缚人,可察百里。这就是风筝的起源。而后以四面楚歌,动摇楚军军心,连霸王也感觉事已不成,最后自刎更是攻心之计的显著成功,不然楚霸王逃亡江东,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十绝阵
十绝阵同样出自封神演义,其中又分为十个小阵,这十个小阵合而为一便是十绝阵。其中各个小阵又有无穷组合,无数变化。
这十阵分别为“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后来被姜子牙一众师兄弟分别克制破解。
九曲黄河阵
九曲黄河阵出自《封神演义》,此阵法后流传自姜子牙。赵公明,即我们所熟知的财神爷,其被申公豹骗下山后,惨遭杀害。他有三个妹妹,名为云霄、碧霄、琼霄,于是下山为兄报仇,布下大阵:九曲黄河阵。
此阵内按三才,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魂,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仙之原本,损仙之肢体。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
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秘,任他三教圣人,遭此也难逃脱。后被姜子牙请元始天尊和老子才破了此阵。现在以灯会的形式流传至今。
万仙阵
万仙阵以通天教主为阵眼,阵中有阵,以截教教徒的法力为催动力量,端的是厉害无比。
但是由于通天教主只是首次使用,弟子之间的配合更不是很好,以及阐教
众人的策反。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四圣以高深法术破解,最终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诛仙剑阵
诛仙剑阵,由4把神剑构成,而这四把神剑来源于鸿钧老祖(道教中并无鸿钧的记载),后传于弟子通天教主,可以组成天道第一杀阵,由一位圣人成阵,非四位圣人齐聚而不可破。
中国古代有什么著名的阵法,现实生活中的或者神话传说里的都可以啊
本文2023-10-17 06:54: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