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梁氏正骨八代传人都有谁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泰山梁氏正骨八代传人都有谁呀?,第1张

先给你放张

梁氏正骨·八代传承

(一)梁氏正骨创始人  梁瑞图(字莲峰):

 梁瑞图(字莲峰),梁氏正骨创始人,《泰安县志》记载:“增生,字莲峰,安驾庄人,精岐黄发明接骨术,开设崇德堂药铺”,创制接骨膏,成为闻名于山东、东北、华北各省的梁氏接骨术,其效实过西洋人,世传遗术,远近赖之。 

(二)梁氏正骨第二代传承人  梁毓华:

梁毓华,曾带地方乡绅接驾北上赴京的李鸿章,梁毓华身材魁梧且满腹文采,以一句“万岁爷的江山 ,达人的鸿福, 马到成功, 旗开得胜!”的请安深得李鸿章赏识。另由曾国藩日记记载,梁毓华曾一同接驾过曾国藩(谥文正)、李鸿章(谥文忠)。

(三)梁圣泉(1839-1909)第三代传承人

熟练运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扩大了适应症,为疑难病人带来了健康,被誉为“清末正骨名医” 

(四)梁氏正骨第四代传承人  梁桂荣:

梁桂荣(1873~1926),安驾庄村人,梁氏接骨的第四代传人。梁桂荣生于世医之家,自幼习医,研究过《本草纲目》、《伤寒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医学名著。经其父梁胜泉指教,年甫弱冠对名医著之医理皆通,尤精整骨术。 

(五)梁氏正骨第五代传承人  梁荫铣:

梁荫铣:梁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山东省人大代表,1954年受聘执教于山东中医学院,教授,1958年调入山东省立医院,1974年退休于山东省立医院骨科。 

(六)梁氏正骨第六代传承人  梁洪彬:

梁洪彬, 梁氏正骨第六代传人,肥城市安驾庄梁氏正骨医院创始人。他一生呕心沥血、潜心钻研,医术高超,求医者遍及全国各地,曾治愈长达4年半和6年的骨不连患者。 

(七)梁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  梁中兴

梁中兴,原肥城安驾庄梁氏骨科医院院长,梁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自有酷爱中医,在祖传手法和中医学方面造诣极深。 

          梁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  梁安民:

原济南市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兼创伤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骨伤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骨伤委员会理事,济南市骨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正骨》杂志编委,被《当代骨伤人才》一书选录,美国中西医研究院名誉研究员。

(八)梁氏正骨第八代传承人  梁雪梅:

幼承庭训,酷爱中医,在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熟练掌握了梁氏正骨手法的精髓,娴熟运用梁氏稳、准、轻、快的正骨技艺,整复各种类型闭合性骨折。先后被评为“在济最美桃都人”“泉城创业女性十大标榜”“精准扶贫爱心企业家”荣誉称号。 

泰山梁氏正骨“八代人、三百年、一件事儿”,将泰山梁氏正骨品牌匠心文化推而广之,助力正骨技艺薪火相传,弘扬中医药历史文化精髓,是我们发展动力源泉。并在三百年的传承中结合不断进步的现代医学,将泰山梁氏正骨技法不断优化与提升,使用这项祖传手法救治一方患者,造福一方百姓。

顾景舟第三代传人都有高爱华,吴亚平,庄永忠,沈卫光,徐汉棠。

一、高爱华

助理工艺美术师。1970年生于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会员、宜兴市爱德紫砂培训学校特聘指导老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亚平,成为壶艺泰斗顾景舟第三代传人。从艺20多年来,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练就了扎实的制壶基本功。

二、吴亚平

吴亚平1940年生于陶都宜兴,1956年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因对紫砂的爱好和执著,乐于助人,而深受壶艺泰斗顾景舟喜爱,得以师从习艺制壶。六十年紫砂春秋,风霜寒暑,岁月不仅给了他一头银发,更给了他厚重的人生体验。

三、庄永忠

高级工艺美术师,泰斗顾景舟第三代弟子。1968年生于宜兴,大专文化,1987年从事紫砂工艺,师从省名人徐元明。又得到徐汉棠、顾绍培等国大师指点,在中央工艺陶瓷设计系进修深造,得到张守智教授教诲。自幼爱好书画,作品花货逼真自然,光器古朴典雅,方器周正大方。

四、沈卫光

又名沈伟光,字石雅,男,1970年生,江苏宜兴人。著名篆刻书法大师高式熊入室弟子。从小耳濡目染,书法自幼受其外祖父著名书画家于中和先生的艺术熏陶。1990年制壶艺术师从中国紫砂艺术大师吴亚平顾景舟高足,陶刻艺术受到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安碧的言传身教。

五、徐汉棠

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者。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1952年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景舟第一弟子。

柴门创始人陈天福被认定为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继川菜技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今年4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正式发布。

柴门创始人陈天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川菜传统烹饪技艺类)”

《第七批非遗传承代表性传承人》 共有308人,包括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其中川菜技艺类认定10人。柴门创始人陈天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川菜传统烹饪技艺类)”

陈天福16岁开始涉足川菜烹饪,从刀工、味型、烝包等川菜烹饪基本功学习入手,坚持自学和实操。他善于观察、总结不同厨师对食材、味道的处理方式、记录各种菜谱和各种厨艺内容并反复实操。自1996年陈天福先生拜川菜大师卢朝华为师,他对传统经典川菜味型、烹饪技艺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实践与创新。他在继承川菜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出了“川式鱼类烹饪” 番茄火锅鱼、茴香泡菜鳜鱼、泡椒烧大翘壳等具有代表性的川菜菜品。

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陈天福

目前,陈天福先后创立了柴门荟、柴门鱼鲜馆、柴门蜀郡、柴门公馆、柴门头啖汤、柴门饭儿等多层次体验川菜品牌和21家直营门店,布及成都、上海、重庆、厦门、郑州等地。陈天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身教、将所掌握的技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传承给徒弟们,并教育徒弟们要热爱烹饪,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徒弟们必须做到“懂味型、懂调料、善烹饪”,深刻理解川菜基本味型,对川菜调料擅识别、懂制作的精到技能,对烹饪手法的拿捏到位,秉持“锅里还在锅里外”的精神,从食材、调料、到烹饪、到顾客用餐的每个环节的深刻剖析和研究,门下弟子从昔日普通的学徒成长为如今能独当一面的总厨或管理者。

陈天福代表菜品:泡椒烧大翘壳

从理论的层面不断探索和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在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川菜传统烹饪技艺中,陈天福从理论的层面不断探索和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守正是不变,守的是川菜的根本,守的是川菜的烹饪技艺和调味乃至博大精深的文化。创新是变化,变的是表达形式,是适应市场、引导市场;烹饪技术在进步,原辅料同样在变化,必须适应它、研究它、应用它,不断迭代升级,才能推动川菜传统烹饪技艺走出去、走上去,要多维度打造川菜体验。

为传承四川味道,把四川特色传承下去,传播出去,实现创新,陈天福紧扣四川文化、成都生活方式传播川菜及川菜传统烹饪技艺,于2006年开创了首家“柴门鱼鲜馆”,把民间的滋味引到了大雅之堂。相继,陈天福积极摸索和打造符合当代饮食结构和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川菜品牌,成功地创立了家庭及商务消费者喜欢的慢火煨汤与经典川菜结合的柴门头啖汤,代表“私房川味、公馆印象”的柴门公馆,年轻人喜欢的柴门饭儿,体验东方美学、彰显文化自信和国际表达综合用餐的柴门荟,形成多层次、重体验的川菜格局,促进了川菜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陈天福发挥自己多年在川菜烹饪的优势,把鱼鲜烹饪与川菜众多的烹饪手法、味型、搭配等结合起来,原创研发出一款又养生又美味,还可以喝汤的鱼鲜锅底,以番茄入汤的火锅锅底,既可以煮鱼,又可以喝汤,不仅为鱼鲜菜系打开了一扇窗口,还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使过去简单的“一条鱼做的菜”变成了整个鱼鲜川菜体系的概念。

以餐饮行业人出席担任参与多项重大川菜推介活动,向世界推荐四川味道

2020年8月,柴门率先推出川菜国际化与四川在地食材结合的蜀山宴(“成都十大名宴”),陈天福认为,被山水环绕的四川,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四川有“上天给的粮仓”一说,丰饶的物产资源能与国际媲美。柴门蜀山宴的初衷就是以四川食材为核心,川菜味道为根本,创新烹饪为理念,打造出代表四川的“材”、“味”、“风情”具有国际化体验的宴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需要过人的才智、灵性,贮存、掌握、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陈天福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他定当在这场“接力赛”中做好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为保护传承弘扬川菜文化竭尽心力。

泰山梁氏正骨八代传人都有谁呀?

先给你放张梁氏正骨·八代传承(一)梁氏正骨创始人  梁瑞图(字莲峰): 梁瑞图(字莲峰),梁氏正骨创始人,《泰安县志》记载:“增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