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地藏菩萨这个人物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历史上真有地藏菩萨这个人物吗?,第1张

地藏王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实际上地藏出生新罗国的王族,俗名为金乔觉,地藏一名为他出家之后的法号。金乔觉长相奇特,力气很大, 一个人可以打过十个。 

金乔觉二十四岁的时候剃度出家,当时唐代的中国佛教正是鼎盛时期,于是金乔华也就是地藏,便航海来到中国,求取大唐佛法。他们走到安徽的九华山,边走边欣赏美景,走着走着被毒虫咬了,于是他泰然处之,端坐在洞穴中,后来有人来到了洞穴之中,看见地藏在石头上端坐着,看上去十分简陋,来人和地藏攀谈之后才知道,地藏乃是新罗的王子,来大唐学习大唐的佛法,诸葛节等人很惭愧。

觉得怠慢了地藏,于是建议要为地藏在此地修建庙宇,让地藏挑选地方而地藏却说只要一块袈裟大小的地方就足够了。后来地藏将袈裟展开,遍覆九子山峰,于是闵公便将九华山等地送给地藏。后来地藏在九华山的道场建好,经常在这里弘扬佛法,帮助山下的百姓,救济灾民,很受百姓们的爱戴。

由此九华山就成了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成了佛教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地藏王菩萨化身,来到人间救助百姓的。以后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成佛之日,也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当天来九华山烧香膜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

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谤听”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并不是唐僧。

地藏菩萨之梵文名“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kṣiti”(乞叉底)有大地之意,“garbha”(檗婆)有胎藏或含藏之意,故云“地藏”。其梵文名字原无“王”字,或为尊称而加。

地藏菩萨(梵语:क्षितिगर्भ Kṣitigarbha),佛教菩萨之一,音译为“乞叉底蘗婆”,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而得名。

又因其发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大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菩萨、幽冥教主。亦被尊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扩展资料:

塑化形象

地藏菩萨原可以成佛,但见地狱里有无量受苦的众生,不忍离去,留在地狱,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故亦有如来造像者。

早期的地藏形象是在家菩萨装束,相貌如天人,装扮华丽,慈祥庄严(可见于敦煌、龙门石窟),为在家相,通常头戴宝冠,著在家居士服饰,庄严璎珞。

唐代以后,由于金乔觉传说,地藏菩萨形像由华丽的天人形像变为沙门、比丘形象。今日地藏菩萨的佛像,最流行出家相,光头圆顶或头戴毗卢冠,身着袈裟,一手持宝珠,一手握锡杖;亦有持莲花与明珠者。

  全佛图中的地藏王菩萨身边的二位是闵公道明父子!

  据说在九华山闵园峡谷中,住着一位叫闵让和的长者,人称闵公。他是个富户,拥有九华山一带和田园、 山场,但他乐善好施,结交颇广,经常施斋的僧人就有九十九位,只差一位,便足百数。

  一天,闵公家门前突然来了一位和尚,闵公不知是谁,便合掌迎到:“师傅今来我庄是化缘还是化斋?”那和尚还礼到:“我是外乡僧人,已来此多年,素来以白土、野果充饥,清泉解渴。今访宝庄,想募化一地作修行之所,不知施主肯成全否?”闵公说:“这九十九峰皆归我庄,师傅看中哪里?照说好了。”和尚说:“我只求一袈裟之地。”闵公心想这和尚身长不过七尺,宽大的袈裟不过一丈,能要多大地方,便说:“我这些山头任你去选,何限于一袈裟之地?”不料这和尚口中念念有词,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一展,竟罩住九华山九十九座山峰。闵让和猛然省悟到这是菩萨显灵。就这样,闵公把整个九华山都献给了那和尚。那和尚不是别人,正是金乔觉人。这就是传说颇广的的金乔觉募化山场的故事。

  闵公见金乔觉佛法无边,把自己独生子叫到金乔觉跟前,请他收留为徒;不久,闵公也皈依佛门做了金乔觉的弟子。现在金地藏菩萨塑像的两侧塑像:那左边的一位就是道明和尚,右边的一位就是闵公长老。

历史上真有地藏菩萨这个人物吗?

地藏王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实际上地藏出生新罗国的王族,俗名为金乔觉,地藏一名为他出家之后的法号。金乔觉长相奇特,力气很大, 一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