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所用典故大多出自哪些书
古诗词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成语: 不见书传 成语简解 编号 : 4589 成语 : 不见书传 注音 : ㄅㄨˋ ㄐ|ㄢˋ ㄕㄨ ㄓㄨㄢˋ 汉语拼音 : bù jiàn shū zhuàn 参考词语 : 不见经传 释义 : 义参「不见经传」。见「不见经传」条。 Emoji符号 :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不见书传”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不见经传」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见经传」原作「不见书传」。「经传」、「书传」都是典籍的代称,「不见书传」即是指从未出现于文献记载中,在《史记》里就有这种用法。〈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众弟子的身世,取材自古籍文献。孔子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但并非每个都像颜回、子路、子游、子夏等那么有名,可以在文献里找到相关的生平资料。有不少人是不见于书传中,生平不详,只好将他们列在后面。后来「不见书传」变为「不见经传」,较早的书证如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三.再书博古图》:「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经传。」意思是说:「在以往众多典籍中,都没出现过叔液这个名字。」后来「不见经传」就被用来比喻没有名气,亦用于比喻缺乏根据,没有来历。如:「这种说法不见经传,恐是作者自创的吧!」 典源 : 此处所列为「不见经传」之典源,提供参考。《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冄伯牛,仲弓。政事:冄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1>有年名及受业2>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3>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冄季字子产。……公西葴字子上。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注解〕 (1)显:明白、清楚。 (2)受业:追随老师学习。 (3)有:音|ㄡˋ,通「又」。 书证 : 01《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源) 成语接龙
“传”字开头的成语
传闻不如亲见“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学无术 不共戴天 不伦不类 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 不胫而走 不求甚解 不速之客 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足挂齿 不识时务 不翼而飞 不修边幅 不屈不挠 不胜枚举 不知所措 不见经传 不可一世“传”字结尾的成语
名不虚传 不见经传 道听途传 据经引传 不见书传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不见书传”分成的单字详解:
不, 见, 书, 传。
1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
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4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什么是古籍的成语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6珍贵的古籍,名著成语¥114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诗》被官家正式定为五经之一,从此,《诗经》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诗经》共305篇。最早的是《周颂》,创作于西周初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忍经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成语故事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三字经 百家姓 ¥1140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成诵的《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于确定。“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撰。不管其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该书的珍贵实用价值因为它是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吕氏春秋 ¥1140元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王赢政相国时,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约公元前239年)。吕不韦(?一前235年),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孟子 ¥1140元
《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同时也被看做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儒家学说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
7来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百忍成金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
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古诗词中所用典故大多出自哪些书
本文2023-10-17 07:49: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