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三)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4收藏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三)临证谈半夏泻心汤,第1张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湿54):蔡,阳虚挟湿,邪热内陷,所以神识如蒙。议用泻心法。

人参,生干姜,黄芩,川连,枳实,生白芍。

现在提的是泻心法,而不是泻心汤。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五四,湿热上焦未清,晨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

人参二钱,干姜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枳实一钱,生白芍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湿在上焦,若中阳不虚者,必始终在上焦,断不内陷,或因中阳本虚,或因误伤于药,其势必致内陷。湿之中人也,首如裹,目如蒙,热能令人昏,故神识如蒙,此与热邪直入包络谵语神昏有间。

里虚,故用人参以护里阳,白芍以护真阴,湿陷于里,故用干姜,枳实之辛通,湿中兼热,故用黄芩,黄连之苦降。此邪已内陷,其势不能还表,法用通降,从里治也。

前面我们学的泻心汤,没有提到白芍,在这里见着了泻心汤加白芍。

我们单独去读一条两条或某一部分,可能觉得没意思,但是,我们前后联系起来,比如从半夏泻心汤贯下来,贯到叶天士,贯到吴鞠通这里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这里面肯定是有深意的,并且是从临床来的。

把一张半夏泻心汤用于湿热病里面,这种改造,至少我们看起来是非常成功的。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疟74):又,心下触手而痛,自利,舌白,烦躁,都是湿热阻气分。议开内闭,用泻心汤。

川连,淡黄芩,干姜,半夏,人参,枳实。

又,神气稍清,痛处渐下至脐。湿伤在气,热结在血。吐咯带血,犹是上行为逆。热病瘀留,必从下出为顺。

川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枳实,白芍,炒楂肉。

一个是议开内闭,用泻心汤是把甘草和大枣去了加枳实,二个是泻心汤去了甘草和大枣加枳实,白芍和焦山楂。

吴鞠通《温病条辨》:七四,湿甚为热,疟邪痞结心下,舌白口渴,烦躁自利,初身痛,继则心下亦痛,泻心汤主之。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疟79):柳,暑湿都伤气分,不渴多呕,寒起四肢,热聚心胸。乃太阴疟也。仍宜苦辛,或佐宣解里热之郁。

川连,黄芩,炒半夏,枳实,白芍,姜汁,烦躁者,另用牛黄丸一丸。

吴鞠通《温病条辨》:七九,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黄连白芍汤主之,烦躁甚者,可另服牛黄丸一丸。

黄连白芍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三钱,枳实一钱五分,白芍三钱,姜汁五匙冲,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脾主四肢,寒起四末而不渴,故知其为脾疟也。热聚心胸而多呕,中土病而肝木来乘,故方以两和肝胃为主。此偏于热甚,故清热之品重,而以芍药收脾阴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痢90):陆,湿热内蕴,中焦痞结,阳气素虚体质。湿注自利不爽,神识昏乱,将变柔痉。

炒半夏,人参,枳实,川连,干姜,黄芩,姜汁。

吴鞠通《温病条辨》:九十,滞下,湿热内蕴,中焦痞结,神识昏乱,泻心汤主之。

即使是神识昏乱,只要是中焦湿热,仍然用泻心汤。

我们这样一路读下来,叶天士和吴鞠通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去温补的机会特别多,而加枳实的机会特别多,这可能与湿温病有关系。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疟77):杨,高年疟,热劫胃汁,遂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嗜饮,味变酸浊。药能变胃方功。

人参,川连,枳实,牡蛎,淡干姜,生姜

吴鞠通《温病条辨》:七十七,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劫胃液,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温不欲饮,味变酸浊,加减人参泻心汤主之。

加减人参泻心汤(苦辛温复咸寒法):

人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枳实一钱,干姜一钱五分,生姜二钱,牡蛎压到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我们不一定在短时间之内能明白吴鞠通是怎么加减过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加减?但是,至少能告诉我们,前人的加减特别好。

按大辛大温,与大苦大寒合方,乃厥阴经之定例。肝宜温,胆宜凉,仲景乌梅圆,泻心汤,立万世法程矣,于小柴胡先露其端。此证疟邪扰胃,致令胃气上逆,而亦用此辛温寒苦合法者何?

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本系下降,无上升之理。其呕吐哕痞,有时上逆,升者胃气,所以,使胃气上升者,非胃气也,肝与胆也。故古人以呕为肝病,今人则以为胃病已耳

吴鞠通把大辛大寒合方看作厥阴经的定义。他又把乌梅丸和泻心汤一起提出来,看来,吴鞠通认为泻心汤应该是在厥阴病这一块。他把乌梅丸和泻心汤放到一类方里并提,这还是后世注家少有的。并且他认为小柴胡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是一类的,可能只是小柴胡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只是程度的问题,或者走的六经不一样。但是,这种寒热并用,先露其端。

辛温寒苦这种合方,从仲景开始,代表的就是泻心汤,乌梅丸这一类的方子,然后到了金元四大家,把辛温寒苦的组方推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临床上见到很多的呕吐的病变,看起来是胃气上逆,实际上是肝与胆的气逆,这时,我们突然想到,张琪的书的里面在谈到代赭石,他说代赭石降胃降肝降冲气,他临床上实际上见到病症,最直接的就是胃气上逆,而胃气上逆的背后还有两个气的上逆,肝气的上逆和冲气的上逆。吴鞠通在这里也是强调了这一点,看起来呕吐哕痞是胃气上逆,有很多时候,实际上背后是肝气与胆气上逆。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32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36 用药禁忌 37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薤白半夏汤 1 拼音

guā lóu xiè bái bàn xià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

21 处方

栝楼实1枚(捣)薤白12克 半夏12克白酒1升

22 功能主治

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治胸痹,痰浊较甚,心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23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上四味,同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服。

24 备注

本方即栝楼薤白白酒汤加半夏而成。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散结;配以栝楼、薤白豁痰通阳,理气宽胸。用于胸痹痰浊壅盛,病情较重者。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栝楼薤白半夏汤

32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别名

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汤、瓜蒌半夏白酒汤

33 组成

栝楼实1枚(捣),薤白3两,半夏半斤,白酒1斗。

34 主治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5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上同煮,取4升,温服1升,日3服。

36 用药禁忌

忌羊肉、饧。

37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福建中医》(1988;1:41):张某,男,54岁,干部。初诊自述心窝部闷痛彻背伴短气,间歇性发作已半个月,常于饭后或劳累时诱发,每次23分钟,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淡暗,黄白腻,脉细弦,证为气滞血瘀所致之胸痹。处方:栝楼,薤白、葛根、丹参15g,半夏、当归各10g,赤芍、桑寄生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后症减,原方去葛根,加郁金10g、黄耆15g,连服30剂,随访半年胸痛未复发。

38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心典》: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②《古方选注》: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1味,和胃而通阴阳。

39 附注

瓜蒌薤白半夏汤(《济阳纲目》卷七十二)、瓜蒌薤白汤(《医醇剩义》卷四)、瓜篓半夏白酒汤(《医学金针》卷三)。

古籍中的栝楼薤白半夏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呕吐

大半夏汤(仲景)治胃反呕吐。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扬之二百

《药征》:[卷中]半夏

婢加半夏汤证曰∶咳。苓甘姜味辛夏汤证曰∶呕。栝蒌薤白半夏汤证曰∶心痛。黄连汤证曰∶欲呕吐。附子粳米汤

《类证活人书》:卷第十八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薤白汤)(一百一)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痰饮门

甘遂半夏汤(金匮)治病者脉伏。自利反快而渴。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大者。三枚)半

《张氏医通》:[卷十五]不得卧门

目录 1 拼音 2 《审视瑶函》卷五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半夏羚羊角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羚羊角散 1 拼音

bàn xià líng yáng jiǎo sǎn

2 《审视瑶函》卷五 21 处方

羚羊角(锉细末)钱半,薄荷钱半,羌活钱半,半夏(炙)钱半,白菊花5钱,川乌(炮)5钱,川芎5钱,防风5钱,车前子5钱,细辛2钱。

22 制法

上为末。

23 功能主治

痰湿攻伤,绿风内障。

24 半夏羚羊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去滓服,或荆芥汤下。

古籍中的半夏羚羊角散 《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内障

凡病到绿风,极为危者,十有九不能治也。宜服∶半夏羚羊角散治痰湿攻伤,绿风内障。羚羊角(锉细末)薄荷羌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下]子痫

以燥湿、强脾。名曰清痰四物汤。甚则角弓反张,宜羚羊角散。清痰四物汤熟地黄(三钱)白芍(酒炒)黄芩(酒

《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妄见

反斫丧而触激者,内障之患,终莫能避矣。宜服∶羚羊角散半夏(制,七次)当归身川芎白芷防风明天麻枳壳甘草

《吴鞠通医案》:[卷五]头痛

之凉剂,临时停止,且与两和肝胃。新绛纱(三钱)姜半夏(三钱)归须(二钱)旋复花(三钱,包)广皮炭(二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妇人风痰诸方

1:治前列腺肿瘤

川楝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萆 薢,薏苡仁。水煎服,每日1剂。

2:治肝癌疼痛

蟾酥,生大黄、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全 蝎、生南星、冰片。95%酒精。将上述药研成粉 末,浸入95%酒精内密封1周后使用。外擦疼痛部位,每次10分 钟。

3:治血管性头痛

生石决明,川芎,香白芷,天麻,细辛。水煎400毫升,分2次早晚饭后服,每日1剂。

4: 治打鼾

炒杜仲、炒白术、石菖蒲、合欢皮,茯苓、丹参,焦神曲,竹茹、葶苈子(包煎)、泽泻、辛夷花(包 煎)、黄芩,苍耳子。适用于难治性打鼾病人;也可用 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变。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 300毫升,每次100毫升,1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7剂为1疗 程。

5:治水痘

金银花,鱼腥草,紫草,蒲公英,甘 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6:治烧烫伤

生大黄,黄连,赤石脂,白芷。 共研为细末,过筛,用香油调匀,外涂于患处。每天两次。

7:治前列腺肥大

泽泻,红参。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 适用于年老气虚的前列腺肥大患者。

8: 治食道癌

壁虎和大米炒成焦**,每日1 2条,研末,分成2 3次,用少量黄酒调服。

9 :治消化道癌

用活壁虎,白酒,浸泡7日即可饮用。 每日1次,每次30 50毫升。

10:治肾虚耳鸣

土人参,猪腰子,炖服。

11 :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茵陈,夏枯草,大枣,水煎 服,每日1剂,2次分服。

12: 治糖尿病瘙痒

熟地,山萸肉、山药、知母、天花粉,丹皮、泽泻、茯苓,天冬、五味子,黄柏 。共研为细末,每次使用时取7克,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服 用。注:肾阳不足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 急、尿频等)忌用。

13:治急性盆腔炎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

14:治抑郁症

柴胡、石菖蒲,白芍、茯神、炒枣仁、远志、合 欢花,生龙骨、生牡蛎、淮小麦,夜交藤,大 枣。水煎服,每日1剂。

15:治痛风

独活、羌活、地龙,红花、秦艽、威灵仙,川芎、白芍,川牛膝,穿山甲,蜈蚣。水 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

16 :治顽固性牛皮癣

鲜韭菜根子,晒干砸碎,用山西陈醋 浸泡10天左右。每日早、晚各用其擦患处1次,连擦15天 (擦后3个小时内不能用水洗)。

17 :治口腔扁平苔藓

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五倍子、黄 柏,木棉花。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冷却后含 漱,每天5 6次。

18: 治黄褐斑

菊花、僵蚕、蚕蛹,玉竹,薄荷。 每日1剂,轻者当茶泡饮,重者煎服。一般患者服药月余黄褐斑可消 除。

19 :治掌跖脓疱病

蒲公英、苦参、丹参、黄芪,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 治淋巴结核

海带、海藻,小茴香,水煎服,每日2 次。

21: 治甲状腺肿大

海带(去盐),黄药子,水煎服,每 日1 2次。

22: 治足跟痛

夏枯草、木瓜、地龙、牵牛子,当归、川芎,透骨草、威灵仙,路路通、木香、生姜,水 煎后先熏后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液可用2天,15

天为1疗程。

23:治 肝炎

白马骨根,白茅根,水煎,代茶频饮。

24: 治神经性呕吐

柴胡、香附、竹茹、半夏、陈皮、五味子、甘草 ,代赭石,生姜。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25 :治尿路感染

侧柏叶、柳叶,白醋(冲服)。水 煎分2次服。

26: 治鸡眼

乌梅,食醋,将乌梅打碎,用醋浸泡10 日后,再用浸液揉擦患处,每日2 3次,连用7 10日,鸡眼可自 然脱落。

27: 治失眠

酸枣仁(炒),川芎、制何首乌,麦冬、 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 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症见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 心烦热、盗汗耳鸣。

28: 治慢性胃炎

薏苡仁,黄芪、金银花,党参、白 术、茯苓、砂仁、川楝子、元胡、桂枝、生姜、甘草,白芍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9: 治阑尾炎

薏苡仁、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 紫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丹皮、枳实、元胡、大黄、甘 草。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30:治 过敏性紫癜

赤芍、蒲黄炭、五灵脂,生地、紫草,丹皮,侧柏叶。水煎服,每日1剂。

31: 活血软化汤(皮肤病)

组成:当归、丹参、生牡蛎(先煎)、炒山甲、乌梅、公丁香、火麻仁、生姜皮。

功能:活血软化,润肤除屑。

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苔癣化,顽癣,鱼鳞癣,毛发角质症、脂溢性干性皮炎、银屑病、扁平疣、寻常疣等顽固性皮肤病均属于本方治疗范围,常服本方对皮肤有柔润作用。

应用:本方适用于顽固性干燥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苔癣化)、顽癣、鱼鳞癣、银屑病、干性脂溢性皮炎、扁平疣、寻常疣等。上述诸病症病史较长,患部皮肤多以干燥、粗糙、增厚、脱屑、搔痒等为共同特点,同时根据不同皮疹在本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减:癣症加补骨脂、小皂荚,扁平疣加生薏仁、牛蒡子、板蓝根,寻常疣加穿破石,皮肤干燥厉害者加玉竹、北沙参、麦冬,搔痒明显者加白蒺藜、白藓皮。

#中医#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日星能量#

某 阳明脉络空虚,内风暗动,右肩胛及指麻木。胃虚表疏。

玉屏风散加当归、天麻、童桑。

解析: 阳明脉衰,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出现的问题。阳明主土,为阳土,和肝木是生克关系。木虽克土,但木性之急,之动,却赖土而缓,也就是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阳明脉充实,则肝木疏泄于中而条畅气血,阳明脉虚,则肝木空旋其中,化风而暗动。这就是土虚而风动的原因。也就是金匮里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本证肩胛及手指麻木,也是属于虚劳的指证。金匮说年五十所,痹挟背行,是劳。该患者阳明脉虚,肩胛手指麻木,真符合此意。

肩背之麻,病在经络 而不再藏腑,当用走表,走营卫之药,而非以走脏腑之药为主。故本方用玉屏风散实卫阳之气,即充实阳明之脉络,也就是所说的清阳实四肢。阳明脉络之虚得填,厥阴妄动之风也需要熄,这个叫两和肝胃。那么肝风怎么和呢,以当归养血而养肝之体,伤寒论唯厥阴病始用当归即此理。天麻定风,为内外风动而肢体麻木之要药。桑叶清肝平肝,清中有润,润中有养,息风柔剂,最宜于此。

个人体会,桑叶用于自汗,盗汗,效果不错。

通过本案,我们受到的启发有以下几点:

1、肝风与胃土的关系。金匮说:“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和风则生万物,而欲得和风,则赖脾胃土气之充。

2、平常我们总说胃阳,是指胃气乃表阳,也就是卫气之本。胃气虚则营卫疏,而邪风生。调营养胃,离不开振奋胃气,这也是桂枝汤为什么有姜,草,枣的原因。

3、表里问题,本证说到底,是属表,所以治阳明,没有用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因为这些都是治里,治脏腑的。玉屏风,则是治表的。

4、如何治肝风,肝风动,除了脾虚的因素,还有肝本身的因素,肝藏血为本,肝血不足,以当归治本。肝以阴为体,阳为用,体阴不足则用阳化疏泄调达而为内风。所以治疗要兼顾体用,凉柔之剂息风为不易之法。比如桑叶。

5、天麻是定风的,内风为主,外风也未尝不可。名字带个麻字,治疗上总与经络之风,导致的麻木萎痹等有关。

6、对于虚劳的痹挟背行,如现在多见的中年以后的肩背痛,用龙牡是某些医生的经验,据说有效,其机理,供思考吧。

俞氏 寡居一十四载,独阴无阳,平昔操持,有劳无逸。当夏四月,阳气大泄主令,忽然右肢麻木,如堕不举,汗出麻冷,心中卒痛,而呵欠不已,大便不通。诊脉小弱。岂是外感,病象似乎痱中,其因在乎意伤忧愁则肢废也。攻风劫痰之治,非其所宜,大旨以固卫阳为主,而宣通脉络佐之。卫虚络痹。

桂枝 附子 生黄芪 炒远志 片姜黄 羌活

解析: 根据本医案凡例,姓后加氏者,为女性。

寡居,是丧夫的意思,丧夫十四年,有阴无阳,这里的阴阳,就是指男女,而不是特指辨证上的阴阳,也不能说寡居的人就阳虚阴胜。有阴无阳,就是有女无男的意思,旧 社会 ,寡居妇人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此为精神病因,此为病因之一,但到底伤阴伤阳,伤气伤血,还需要继续根据后续的表现辨证。但愁忧思虑则伤脾一定的。

“平昔操持,有劳无逸”。各种劳累,虚劳之因。

“当夏四月,阳气大泄主令”,夏季,天大热,阳气外张,腠理开泻,素体阴阳亏虚之人,多不能耐受阴虚则津液更亏,阳虚则阳泄而益损。考虑到叶天士居住的地方是南方,当地也没有现代的降温防暑措施,故每天在酷热中劳动的情况可以想到。内经说,阳气者,烦劳则张,本身劳累,又有五志生火,遇到夏天外热引发,必然容易产生阳气质的变化。那么变化什么,阳气变动则生风。

“忽然右肢麻木,如堕不举,汗出麻冷,心中卒痛,而呵欠不已,大便不通”。“右肢麻木,如堕不举”,显然是气虚风动之相,“汗出麻冷,心中卒痛”则是表里阳气大虚的表现,表虚则汗出麻冷,心中卒痛则里阳大虚。胸中者太阳之部,所以还是表卫阳虚的 问题。

“呵欠不已,大便不通”,呵欠不已,提示肾虚,是心病及肾。大便不通,也与肾有关,因肾主二便。

“诊脉小弱”,也明确提示了本病是虚证。

“岂是外感,病象似乎痱中,其因在乎意伤忧愁则肢废也。攻风劫痰之治,非其所宜,大旨以固卫阳为主,而宣通脉络佐之。”这里,首先否认本病不是外感风邪,否认了从风邪外入所致病。肢废不能用为“痱”,但作者的意思,似乎是说本病表面上是中风肢体不用的痱中,但实际上却是情志治病,思虑伤脾,胃阳补充四肢而肢体萎废。

总体而言,病因在身心劳累,诱因在天气变化,外泄阳气更虚。病症是肢体麻 木不用。病机根本是经络肢体中阳气不足,也就是卫阳不足。并进一步由表及里,伤及了心中之阳。

根据上述理解,调卫气的桂枝,温卫阳的附子,升补表气的黄芪,当时必须使用且不可替代的。

经络脏腑中阳气不到,则阴邪内生,阴邪者,瘀血痰浊也,因有阳气则赖阳气流动,无阳气则阴物自凝。姜黄专走上肢而活血,故用于上肢麻木。远志入心而化痰,且能沟通心肾,用于治疗心阳虚冷痛,肾虚哈欠,最为适合。羌活走表祛风,专走上肢,为引经之用,用量必少,否则,就违背了作者本人的不能用攻风劫痰之说了。

那么,远志也化痰,不也是劫痰吗,当然不是,劫痰指的是玉真散,星麻白附子之类。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卫生家宝》 21 半夏化痰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半夏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化痰丸 1 拼音

bàn xià huà tán wán

2 《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卫生家宝》 21 半夏化痰丸的别名

半夏丸

22 处方

半夏(去滑)1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1分(枯),铅白霜半两。

23 制法

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功能主治

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忪背寒,臂痛涎嗽,胸膈不快。

25 半夏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

古籍中的半夏化痰丸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

干姜(四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半夏化痰丸(一名半夏丸出卫生家宝方)治主痰实。恶心呕吐

《孙文垣医案》:[卷二三吴治验]周采石湿热生痰痞闷

湿热、固精丸也。清气大安化痰丸用白术四两,橘红、半夏、山楂各三两,黄芩、黄连俱生姜汁炒,各一两五钱,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五第六门]化痰丸

治停痰宿饮化痰丸。人参(去芦)白茯苓半夏(汤洗七次,别为末,极细)白术桔梗(切作小块子,姜汁浸,各

《医方集宜》:[卷之四痰门]治法

用半夏汤丁香半夏丸星香散一食积痰宜用曲术茯苓汤化痰丸一风痰宜用千缗汤导痰汤一酒痰宜用葛根解酲汤逐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四〔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温中化痰丸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三)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湿54):蔡,阳虚挟湿,邪热内陷,所以神识如蒙。议用泻心法。 人参,生干姜,黄芩,川连,枳实,生白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