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大洪水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5收藏

史前大洪水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第1张

我认为是存在的,因为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场足可以灭绝所有生物的大洪水。如果说,单单只有我们国家的神话有这样的记载,那还好说,可是几乎全世界的神话中都有相关记载,那就不得不考虑下这场洪水是不是真的存在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上古时期肯定是存在这样一次大洪水,这场洪水给当时的人类文明带来了灭顶之灾,而逃出来的幸存者经过努力,建立起了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

一、神话传说中的大洪水

英国有个学者,名叫弗雷泽。他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在世界上,几乎是所有的种族,都有有关于洪水的传说。其原话是这样的:

“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 130 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

这些神话,涉及到了我国的伏羲和女娲,基督教的《圣经》也有相关记载,而比基督教更早的苏美尔人,也有关于这次大洪水的记载。当然,还有墨西哥人、印第安人等等。

《圣经》中,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据说当时,上帝看见人们不恭敬于他,所以就要降下惩罚。因为诺亚一家是“好人”,于是上帝在毁灭人类之前提前通知了诺亚,为了保存物种,还要求诺亚每一种动物都要留存一公一母,因为只有诺亚一家得救,所以这之后的人都是诺亚的子孙后代。我们国家的故事基本上相同,不过就是把诺亚换成了伏羲和女娲这对兄妹。

二、科学研究证实可能性

神话传说你可以说不足为信,但是科学家的研究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吧。在专家对于墨西哥湾海底的地质研究发现,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被大量的淡水冲刷。无独有偶,在安第斯山脉上,人们还发现了一条海洋沉积线,海拔千米高,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所以我断定,史前大洪水说不定真的存在。

鲧禹治水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古籍是《山海经·海内经》。

本文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执著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扩展资料: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

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

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鲧禹治水

我觉得洪水应该是真的发生过。

关于这场史前大洪水,今天我们只能从上古传说里看出一点端倪,而不同的文明里,这篇传说也不尽相同。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一说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共工战败,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而不周山是连接天地的柱子,所以导致天柱崩塌,洪水从地底喷涌而出,世界一片汪洋。

后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方平定此祸。另一则洪水神话是发生在尧帝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传说里是这样记载的,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人民没有居住之地,洪水肆虐大地,民不聊生。尧命鲧负责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然而洪水反而愈加高涨。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大禹从鲧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带领人们疏通水道,历时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很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虽然传说不尽相同,却又有着相似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对于此,或许很难用偶然或者巧合来解释。

我们是否可以得知这样一个结论:史前大洪水确实发生过,导致洪水的是一种巨大的能量的突然作用,可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也可能来自于我们星球之外,而且这场毁天灭地的洪水导致了一个文化断层,对于当时的文明产生了一些或多或少的影响。

纵使人类的文明已经存在了上万年,即使人类的科技文明水平到今日已经非他日能比,但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人类还是不值得一提。

例如,在大多数人都赞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学说,恐龙当时称霸陆地却仍然难以阻挡灾害的侵袭,何况是今日的人类。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文明只需要一亿年的时间便可消灭殆尽,如今地球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已经有四十多亿年,无数人类所不知道的文明不留一点讯息与遗迹。

而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史前文明之所以难以被发觉,最可能的原因便是与上古洪水有关。

上古洪水并不分并非是空穴来风,无论是中方典籍或是西方典籍,对上古洪水都有明确的记载,且时间点都大致相同。

在《圣经》之中曾经记载,暴雨昼夜不停,持续40多天,就连诺亚的方舟也只能在水中漂流,最终搁浅在高山之巅。

而在3500年前的苏美尔资料以及古文书中,将这场暴雨看做地球上最为黑暗的时间,尽管有不少人在挣扎,但还是被灭绝了。

其中对史前洪水记载最明确可靠的便是古巴比伦中的《吉尔伽美什诗》,其中关于洪水的记载是从当时逃难的幸存者口中得知的。根据幸存者所述,当时大陆几乎全部被淹没,只有居住在高山之上的人才得以幸存。

中国对于大洪水的记载与西方相似,而且时间点也大致相同。

在《山海经》以及《孟子》、《淮南子》等著作之中,对这一次空前无比的大洪水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虽然世人普遍认为,若是想要证明一件事情的存在,不仅仅是要有文献的记载,还需要有历史遗迹发掘。

所以对于大洪水是否在中国发生过,仅仅依靠一些《山海经》等传说是不可靠的。

但是由于史前人类对社会的认知有限,面对自然灾害并不能有足够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只能对自然灾害进行拟人化,将其定义为上天的惩罚或者是神仙之间的斗殴。

因此,如今所留下来的共工触怒不周山,便是史前人类为了解释大洪水而设想出的一种假说。

再来便是历史学家以及现如今普遍世人所认同的一种历史——大禹治水。在史书之中描写,大禹治水发生于尧帝时期,耗费17年的时间止住洪水。

若是想要使得洪水止息,无非是疏通分流与建筑堤坝两种方式。虽然说如今的科技水平非昔日史前水平,但是在面对暴雨和洪水之时采用的方法与大禹相似。

但是大禹却用十七年的时间方拯救百姓于水火,可见当时的洪水是人类无法想象的。

这其中无论是中方典籍还是西方文献,均不如学者研究出最能直接证明洪水存在的证据。那便是大量洪水入海,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成为当时洪水的最为有利的证据。

有学者提出,文献记载大洪水乃是发生于北半球,南半球仿佛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若是用假设来说,假设这场洪水持续了长达100天,洪水消退所耗费的时间是40多天,这其中生活在陆地平原上的人被灭绝殆尽,遗留下的只是生活在原始高山之上的人。

相比于进化程度来说,高山之上的人必然是不如平原之上的人进化程度高,若是平原之上的人灭亡,那么高山之上的人必然会取代陆地上的人,但是由于无法继承全部文化,因而出现文化断层。

若是假设成立的话,历史之上必然会有谜团,文化断层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相应的文明的消失,后人无法接管前人的文明,自然会出现现如今科学家无法解释的事件,如金字塔的修筑。

但是就算是长达100来天的暴雨也无法造成全球性造成巨大的水量,这暴雨只可能是在其中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使得全球陷入大洪水是由于海侵事件,即所谓的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的出现可能与地球上某次的小行星碰撞事件或者是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毕竟在地球形成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各大板块并不稳定,相互挤压或者是分割更是常有之事。

如此说来,在大约八千年多年前历史上确实是出现过大洪水事件,所谓的暴雨其实是在海侵事件之中的推波助澜,而这一次的大洪水直接造成了历史文明的断层,导致了如今科学家无法解释的谜团。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以上出自《史记 夏本纪》

把洪水事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随着第四纪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学、年代学、水力学、水文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以及同位素、热释光等测年手段精度的提高,洪水事件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地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

1有关古洪水的传说和文献

翻阅史籍可以发现,几乎所有民族在其文明曙光初露的时代都流传着诸多洪水事件。《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讲得淋漓尽致;古埃及的文明与尼罗河洪水季节性的涨落和泛滥息息相关。

我国的史书上有不少关于虞夏时期洪水肆虐的记载。中国古代《尚书·尧典》首记其事说:“汤汤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孟子·腾文公上》记录说:“昔尧之时,天下尤未平,洪水横流,祀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禽蹄鸟迹交于中国……禹疏九河,沦济漂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记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也记录:“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始得舜”;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天下于是太平治”。《庄子·天下》也提到了大禹时的洪水:“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众耘,而九杂天下之川。排无胶,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里万国。”此外,《吕氏春秋·爱类》、《诗经》、《左传》、《国语》、《墨子》、《荀子》、《韩非子》、《管子》、《楚辞》等古籍对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发生的洪水皆有所提及。可见距今4000年左右的尧舜禹时代,持续发生了很长时间的特大洪水灾难。

2国外古洪水事件研究进展

尽管国内外早已对古洪水事件有了传说和文字记载,但真正把古水文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仅十几年时间。

国外以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古水文研究,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对洪水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向的不同,古洪水水文学作为地球物理和应用水文学的交叉学科出现,随着第四纪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学、年代学、水力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以及同位素、光释光等测年手段精度的提高,古洪水事件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地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Leopold&Miller(1954)首次使用了“古水文学”一词。SchummS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根据河道形状参数来推算古洪水的流量。Frochiich W对波兰喀尔巴叶山地区研究认为,在该地区有距今8400年左右的古洪水,因而河道下切4~6m。Spaulding WG在研究北美西南荒漠地区的古水文以后,认为该地区在晚威斯康星和早全新世,曾发生过两次洪积过程,其中以冰期全盛期(据今18000年)为最大。后来有人根据泥砂等粗颗粒沉积物的分析来研究古洪水的流量,人们对古洪水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并总结了洪水平流沉积物对研究古洪水的作用,但其迅速发展并成为研究热点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了史前洪水事件的记录,例如,在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19条河流中发现了古洪水事件并研究了其对古气候的响应,认为古洪水事件与南方涛动指数和厄尔尼诺事件有密切关系;在黑海地区发现了7500年前后的古洪水事件并研究了其对农业传播的影响。在西班牙,通过对塔古斯河流域的平流沉积的研究发现,全新世以来该流域共有6次洪水频发期,最大洪水发生在距今9440~9210年,6750年和1200~950年期间,研究认为洪水的发生与伊比利亚半岛水汽输送和冬季降水量增加密切相关,对冬季降水变化敏感的湖面和抱粉记录结果与塔古斯河洪水频发期相一致。洪水变化可能与影响伊比利亚半岛的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有关。

3国内古洪水事件研究进展

在国内,许多学者对古洪水做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丁梦林依据地质地貌资料,推测远古时代大洪水发生在末次冰期全盛期;马宗申等人也都利用洪水平流沉积物,分别对红水河、西溟河的古洪水进行了研究。

如今,随着研究手段的多样化和测年技术的精确化,全新世古洪水的研究在我国的许多河段逐渐展开,成为洪水研究的一个热点。吴忱根据古河道埋藏在砂体中的草炭、木炭、漂木及其上面的泥炭层、古遗迹等资料,指出在3500~3000年前的商代末期和2500~2300年前的战国早期,华北平原有过两次洪水期。华北平原的河型,在2500年前以弯曲型为主,以后则为顺直-微弯曲型。

张强等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距今6000年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原因是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海面变化对于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致使洪水发生频率加大。

杨达源等确定了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基本特征,指出古洪水研究依赖古洪水沉积获得古水文信息。他们在长江三峡下段与黄河三门峡以下河段的古洪水研究中,明确了“古洪水平流沉积”的概念及其特定的古水文指示意义,并指出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几项特征,也就是判别它是否具有特定指示意义的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几项标志(在沉积构造方面为发育微薄层理,末端翘起并尖灭,此外还具有特定的粒度结构以及多种重矿物的含量方面的特征)。

谢悦波等根据淮河响洪甸、淳沱河黄壁庄、长江三峡及黄河小浪底古洪水研究所取得的古洪水平流沉积物样品及实验分析,指出沉积环境、沉积物的颜色及沉积物的层理等可以指示现场寻找和判断洪水干流沉积;沉积物的粒度、矿物组成成分和抱子花粉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确定该沉积物是否是古洪水平流沉积,以及洪水发生时期、洪水来源等。谢悦波等还根据古洪水平流基本特征,结合三峡河段的特点,建立了一套野外寻求、识别及实验分析判定古洪水平流沉积的指标体系,对古洪水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古洪水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古洪水信息的载体——古洪水平流沉积提供古洪水水位及流量。谢悦波等对长江、黄河、海河和淮河的古洪水研究之后指出,洪水平流沉积物尖灭点高程与其洪峰水位之间为一致关系,而且大量的室内模型实验及野外观测、取样调查的结果都证明洪水平流沉积尖灭点高程指示洪水位精度最高,可以确定为洪水时的水位高程。古洪水水位和断面确定之后,即可利用水文学方法推求出洪峰流量。

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在农耕文明中要求风调雨顺,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有所丰收,在现实中多有洪水影响农业收成的现象,因此这样一种要求折射在神话中就是人战胜了洪水。

古希腊是城邦国家,这些城邦间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其生活资料大都来源各个城邦之间的交换,而农耕文明具有封闭性,粮食只能知己自足。据相关学者研究古希腊的粮食贸易很发达。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传说。

在中国,有关古代大洪水的传说是这样的:在尧舜时期,天下洪水滔滔,到处是一片汪洋。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治水办法不当,一味地去塞呀、堵呀,结果越治洪水越厉害,受到舜的严厉制裁,丢了脑袋。接着舜帝又起用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改堵塞的被动办法,而用疏呀、导呀的方式,也就是说,哪里有洪水,就在哪里挖一条沟,把洪水排掉。用的力量比鲧要少得多,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说,大禹治水13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回家看看。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自己也当上了部落的首领。

在西方,有关大洪水的传

史前大洪水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我认为是存在的,因为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场足可以灭绝所有生物的大洪水。如果说,单单只有我们国家的神话有这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