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穴:治疗心慌、心悸、暂时性失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4收藏

通里穴:治疗心慌、心悸、暂时性失语,第1张

大家都知道穴位所处的位置,往往是毛细血管的交叉点,它的基本作用就在于,促进血液循环与畅通血脉气络,使气血交流顺畅。我们通过不同的刺激方式,加强经络气血量与冲击力度,促进身体内的循环更加顺畅。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一个帮你开心窍的智慧穴——通里。通里,意思是很浅显易懂的,就是通向里面。通向哪里面呢?通里穴是心经的穴道,中医认为,心和小肠相表里,那么通里当然是通向小肠了。相表里,就好像关系相当好的两户人家,经常往来,互通有无。古人说“来往不穷谓之通。”通里穴在前臂掌侧,心经的经气到这里的时候,分出一支走入小肠,与小肠长期保持联系,所以称为通里。

在中医里面,小肠有一个主要的功能叫分清泌浊,就是把从胃消化来的食物中的营养东西吸收了,把糟粕的东西排出来。

通里穴是心经上的穴位。中医讲“心主神明,魂魄意志,皆为其统”。这条经对调节我们的情志有巨大的作用。 《内经》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 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心主明则神安,以此 养生 则寿”。这些金玉良言都是在告诉我们, 养生 必须养心,如果心神昏乱,却想身体 健康 ,根本是不可能的。

通里是心经上的要穴,经常容易感到心慌,心神不安,没办法静下心来做事,自觉心智不够的人,一定要多按摩这个穴。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安稳心神,帮我们增长智慧的穴。生活中经常有人觉得自己心眼不够,好像没有心眼一样,做事丢三落四,这其实就属于心经的气血不通,导致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不周全。通里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帮我们开心窍、通心神、长心眼。

因为通里穴有开心窍的功效,所以还可以治疗暂时性失语。中医认为,失语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风火痰浊、肝阳上亢,从而导致脑部筋脉失养、情志过激、脑部循环受阻,继而就表现出来神志不清、失语的症状。心主神,一个人心情好坏自然与心经有直接的关系。按摩通里穴具有清心宁神的作用,且有助于打通气虚而成的血瘀,从而缓和人的情绪,疏通脑部暂时性受挫的语言中枢,让失语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

通里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当然,按揉通里,按摩通里穴的时候不要墨守成规,可配合内关、心俞,治心绞痛、心律不齐效果也不错。

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看它的名字,大家对它的作用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没错,它是守护人体“内城”的关口。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很明显,它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因此,常按内关穴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而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5、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等等。

患者,女,30岁反复惊悸发作2年,患者诉2年前出现惊悸,心慌,失眠,难以入睡,在我院门诊就诊,症状改善,但依然反复发作,惊悸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不长,胸闷,头晕,与晕沉感为主,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无恶风怕冷,无四逆,口干口苦,早起为甚,纳可,能入睡,大便2-3天一次,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细弱。

中医辨证:厥阴病,血虚水饮。拟方:柴桂姜、归芍散、瓜蒌薤白枳实汤。

柴胡15g,桂枝12g,干姜10g,生龙牡45g,天花粉10g,黄芩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2g,全瓜蒌20g,薤白15g,枳实15g,厚朴15g,7剂。

8月22日:二诊,症状改善,生气时有胸闷,头晕减轻,口干口苦减,能入睡,早醒,易受惊吓,舌淡苔白,脉沉细,加龙牡60g。

8月29日:三诊,症状改善明显,舌脉同前,守方7剂。

9月10日:患者各项症状好转,睡眠改善,因为要出差,不愿在服药。

按语:患者病史,虽然有两年,但是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柴桂姜、归芍散,是我在临床中常用的一首方子,学习经方后,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可以从中参考: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是胡冯理论体系的神合一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特别是认识到厥阴病的本质后。

厥阴病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阴证

本质:上热下寒,虚实夹杂,寒热夹杂

厥阴病的概念的主要特点,应该是:①“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②上热下寒。

厥阴病的治则:和解半表半里,温下清上。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冯老认为:伤寒五六日,虽已发汗,病不解则常转入少阳柴胡汤证。医不详查,而又误用下法,因使邪热内陷,虽胸胁满未去,但已微结。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虚少,热更伤津致燥,故渴而不呕。气冲于上,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为柴胡证还未解,宜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微结是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是说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如石硬者显异。

《伤寒论》第148条是专对阳微阳注释,故胡希恕先生认为,该条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而不是小柴胡汤方证,参见专篇论述。

《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当疟发作时,若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者,宜本方治之。

病欲自表解则恶寒,疟发作时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亦病有欲自表解之机。

本方含有桂枝、甘草,有致汗解外的作用。

试看方后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的注语可证。

厥阴病,上热下寒,血虚水饮,从临床症候反应,舌脉,可以辨别出来,患者头晕,考虑的是水饮冲逆,方子合了苓桂术甘汤、泽泻饮小方,胸闷是为水饮冲,浊阴窃机阳位,合了瓜蒌薤白枳实汤,开胸阳降气,这个小的方子,不起眼,在合方的时候,能单刀直入,直捣黄龙。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

马某,女,27岁,失眠1月余来诊。

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失眠,难入睡,口干不欲饮,心烦,怕冷,周身乏力,觉脐动如豚,大便稀烂,月经量少。无口苦、汗出、胸闷、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沉细。既往有“神经衰弱”病史。PE:神清,萎黄貌,精神差,对答切题,声低气微,手脚冰凉。N·S(-)。

诊为:不寐-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

柴胡18g, 黄芩15g,桂枝10g,干姜10g,牡蛎20g,天花粉15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0g,泽泻12g,茯苓40g,白术30g。

本例为明显上热下寒的医案,热扰于神故失眠,口干、心烦、腹部跳动都是上热的表现,又有怕冷、大便溏烂、月经量少、手脚冰凉等下寒的症状,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原方。

患者服用五剂后,能够慢慢入睡,可以入睡4小时左右,嘱其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心态,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心身疾病的治疗,涉及的因素很多,作为医生,有时你会觉得很多时候无能改变,家庭、环境、经济等等,一切在于内在的觉醒及改变。

心慌,气短,胸闷,四肢乏力,其次,胸闷气喘需要排除一下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冠心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容易出现,可以考虑到医院跑一个平板运动,或者冠脉CTA,或者冠脉造影以明确病因,平素饮食以清淡为主,定期回院复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可以适当口服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或者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稳定斑块类药物改善症状。

中医讲心慌胸闷气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中医对心悸的治疗原则是按照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心。证候表现为虚实挟杂,以虚为主的特点,制定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的基本治疗原则。然而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心悸虽然病位在心,然而,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均能彼此影响,彼此波及。因而,还要视脏腑亏虚的程度不同,或是补益气血之不足,或是调理阴阳之盛衰,以求阴平阳秘,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气血运行调畅。这是补虚的主要方面。

本病邪实方面,主要是以虚致实。如脾虚运化失调生痰,气虚血循不畅致瘀,以痰饮内停及瘀血阻络为常见病因。因此,健脾化痰涤饮,益气活血祛瘀也是心悸的常用治疗原则。其次,心悸又可引起不寐和眩晕等心神不安症状,皆因心主神明,心主血,心气通于脑之故。故治疗心悸时常在补虚及祛邪的基础上加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安神,补益心血的方药。

心慌气短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种。而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对于这些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可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有减慢心率、恶化心功能等副作用,因而可采取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和西药美托洛尔的联合应用,能快速缓解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参松养心胶囊是在汲取传统名方《生脉散》和《定心汤》精华的基础上,研发的纯中药制剂,方中清火药与温热药巧妙配伍,清火药(黄连、丹参、赤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温热药(人参、山茱萸、桑寄生)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双向调节,快慢兼治心律失常,安全性好。对于一般劳累、生气、紧张、焦虑,生活不规律引起的心律失常,可单独服用参松养心胶囊。

心慌心悸,胸闷气短中医怎么辨证的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均可参照本篇治疗。

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其重症为怔忡。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

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痰郁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气滞血瘀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

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闷、心慌、胸痛,自认为患了“心脏病”, 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本病虽没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饱受痛苦。由于本病患者心脏并无器质性病理改变,长期来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有关研究报道不多。临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造成漏诊和误治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本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变时,如果不再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患者常会被误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

病因病机

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乎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心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症状,有的时候我们运动过量也可能出现心悸,但是多数时候是因为病理性的原因导致的,所以要注意及时发现并诊断问题,这样才可以及时治疗,因为心脏的问题可大可小。那么,一般心悸的诱发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心悸是什么病

心悸是属于中医上一种病症,指的是病人感觉心神不宁,中医症状描述为情志内伤,外邪侵袭;中医症状中的心悸在西医上描述为心律失常,如心跳过快或过慢。引起心悸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悸的常见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动过缓等均可导致心悸。心电图检查对此类心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3、心脏收缩力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这种类型的心悸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4、生理药物作用

生理原因或药物影响可以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如正常人剧烈运动或精神激动时,或由于饮酒,以及应用麻黄素、咖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而引起的心悸,都属于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的心悸。

5、心脏器质性病变

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等,此类心悸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作心电图、心音图、X光检查和心脏停针检查出来。

6、心脏以外疾病

如甲亢、贫血、发热或感染、血压偏低等均可导致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而引起心悸,这些疾病可通过测定基础代谢率、血常规检查、测量血压而作出诊断。

7、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精神上稍受刺激或稍用力即能引起心跳加快而感到心内悸动不安。此种心悸以女性或神经衰弱病人最为多见,除心悸外,常有头痛、头晕、失眠、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

8、心悸病因初步判断

根据心悸的伴随症状可以对引起心悸的原因作一个初步判断。如心悸伴有胸痛这,应考虑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伴呼吸困难,常见于心肌梗塞、心里衰竭、重症贫血、心包炎和心肌炎等;伴晕厥、抽搐症状者,可见于房室传到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引起的脑缺血综合征。

9、养肝护肝的方法

1、开心最重要

肝脏的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

人只要一生气,肝就会堵,严重的还会“气的肝疼”,就是两侧肋部胀痛,堵的厉害的还会影响双侧乳腺和颈部的甲状腺,造成这两个部位的肿块。女性朋友更会造成月经不调和睡眠障碍。所以,要养肝,开心、舒心、不堵心是最最重要的。

2、早点睡觉

如今,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尤其在大城市,到了凌晨一二点各种娱乐场所依旧热闹非凡。即使不出去玩,很多人在家上网、打牌、玩手机也会玩到忘记睡觉时间。睡眠不足,已经成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凶手”。

但每晚子时(23:00-1:00)开始,就是肝胆自我修复的时间段,此时能进入深度睡眠,是非常养人的。

一旦此时不睡,肝脏就会逐渐失去动力,解毒功能也会直线下降,各种毒素排不干净就会直接反应到脸上,痘痘和各种斑就会纷至沓来,尤其是太阳穴和脸颊两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3、远离烟酒

吸烟会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有调查显示:肝癌病死者中,吸烟者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16~17倍。可见,与其他癌症一样,吸烟对肝癌的发生也有某种恶劣影响。

众所周知,饮酒伤肝,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或食物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特别是空腹饮酒时,酒精很快被吸收入血,不仅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对全身亦有不良影响。

特别是慢肝病人,饮酒无异于在饮毒药,饮酒后约90%~95%在肝内代谢,无论快速或慢速、大量或少量摄入酒精都会增加肝脏的耗氧能力,出现缺氧性坏死。

通里穴:治疗心慌、心悸、暂时性失语

大家都知道穴位所处的位置,往往是毛细血管的交叉点,它的基本作用就在于,促进血液循环与畅通血脉气络,使气血交流顺畅。我们通过不同的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