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毛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猪毛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猪毛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功能主治 26 猪毛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猪毛的临床应用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猪毛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猪毛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猪毛 1 拼音

zhū máo

2 《辞典》:猪毛

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

Zhū Máo

23 来源

为猪科动物猪的体毛。

24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25 功能主治

治崩漏,烫伤。

26 猪毛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研末,05~1钱。外用:烧灰调涂。

27 附方

①治赤白崩中:猪毛烧灰三钱,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调服。(《纲目》)

②治汤火伤:猪毛烧灰,麻油调涂。(《袖珍方》)

28 猪毛的临床应用

治疗烧烫伤

取猪毛4两,香油1斤,石蜡4两。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入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滴滴于水面上,观察油滴变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时,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即成膏状。用时先作创面消毒,而后涂以药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均在1~2周痊愈。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猪毛的方剂 汤火神验方

yànfāng《广笔记》卷三:别名:毛粉散组成:猪毛(煅存性,研细末)。主治:汤火烫伤。用法用量:加

痘疖膏

油6两,当归2钱,白芷2钱,地榆2钱,甘草2钱,猪毛1斤,黄丹半两,乳香3钱(制为末),没药3钱(制

血余膏

úgāo《疡科纲要》卷下:组成:壮人头发净4两,猪毛净4两,羊毛净4两,鸡毛净4两,鹅毛净4两(各洗

劳伤药酒

,松节3两,见血飞3两,金腰带3两,红泽兰4两,猪毛七4两,伸筋草4两,破骨风4两,黄龙须4两,八爪

玉容膏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玉容膏:组成:龟甲一两,胎发、猪毛、羊毛、鸡毛、鹅毛各四两,牛油、猪板油、桐油各二

更多用到中药猪毛的方剂

用到中药猪毛的中成药 石膏散

《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组成:石膏(煅)1两,猪毛(烧存性)1两。主治:《仙拈集》卷四方之石膏散主

乌梅丸

水煎剂以及其所含去甲乌药堿、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堿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速

桂附地黄丸

甲乌药堿,此外还有α受体激动作用和升压作用,去甲猪毛菜堿及钙离子等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

右归丸

甲乌药堿,此外还有α受体激动作用和升压作用,去甲猪毛菜堿及钙离子等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

四逆汤

基多巴胺及具有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的去甲猪毛菜堿4种成分。去甲乌药堿作用于心脏β受体,能使心

更多用到中药猪毛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猪毛 《慈幼便览》:[杨梅疮]汤火简便方

伤烂皮已脱去,惟有鲜肉,或臭烂不堪,诸药不效∶用猪毛一篮,以破锅炭火红,入猪毛在内之,少时猪毛消化而

《幼幼集成》:[卷四杨梅疮证治]汤火简便方

,皮已脱去,惟有鲜肉,或臭烂不堪,诸药不治者,用猪毛一篮,以破锅炭火红,入猪毛在内之,少时猪毛消化而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汤火疮

研)柳白皮(二升切)以猪脂二斤。于铛内缓治火烧疮猪毛土粪(各等分)上并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效。又方

《外科启玄》:[卷之十一]痈疽发背

下效。膏药方专贴发背诸疮。真麻油清桐油(各半斤)猪毛(三两)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八两。滴水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补遗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满天星疔 1 拼音

mǎn tiān xīng dīng

2 注解

满天星疔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古籍中的满天星疔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疔疮部]疔疮总论

四围赤肿而不散漫者名曰护场,四旁多生小疮者名曰满天星,有此者缓,无此者急。又看初起至三五日间,由白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大毒]内痈总论

不散漫者。名曰护汤。如疔之四旁多生小疮者。名曰满天星。有此者缓。无此者急。再以禁忌而言之。疔毒由蕴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疔疮门主论

应,可用针挑破护场;疮四围有赤肿,生多疮者谓之满天星,饮食如常,头痛身热手足温。陈实功曰∶疔疮有朝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疔疮三十四种形症禁忌论

六。虽灵丹莫救。如未满者可治。忌嗔怒愁恨。又名满天星。十三曰蛇头疔。又名蛇眼疔。其形头如蛇头。有二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二发无定处(上)]疔疮

中医·缠腰龙缠腰龙即缠腰火丹、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此症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痛”。《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5、7个成堆,亦能散开”。蛇串疮(snakelikesores;herpeszoster)为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又名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蛇缠虎带、缠腰龙、、蜘蛛疮。是指以集簇性水疱沿身体单侧,断续排列成带,宛如蛇形,四畔焮红,伴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为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系由湿热火毒,蕴蓄经络而发。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缠腰龙的病因病机缠腰龙多为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复感邪毒所致。缠腰龙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与本病类似,是由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皮肤疱疹。缠腰龙的症状缠腰龙好发于腰胁间的一种呈带状分布的皮肤疱疹性疾患。《外科大成》载其症“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虽多发于腰及胸胁等处,其次是面部、四肢等其他部位。发病前,局部常有疼痛,同时伴有微热和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2~3天后,局部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小红癍,继而患部出现簇集状水疱,绿豆或黄豆大小的,基底发红,密集成群,

详见百科词条:缠腰龙 [ 最后修订于2017/8/4 0:19:17 共1175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集成》卷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痄腮汤 1 拼音

zhà sāi tāng

2 《医学集成》卷二 21 方名

痄腮汤

22 组成

连翘3钱,大力2钱,羌活2钱,防风2钱,柴胡2钱,荆芥1钱,薄荷1钱,甘草1钱,生姜。

23 主治

寒火冲耳而致痄腮。

古籍中的痄腮汤 《外科启玄》:[卷之九]含腮疮

难。急用二金散方。用鸡内金郁金各等分为末。先用盐汤漱净。次用药上之效。《外科启玄》明申斗垣公元16

《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部]含腮疮门主论

,腮内如米豆大一小疮,次日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若不早治,破透难疗。宜二金散。(《启玄》)《

《广瘟疫论》:[卷之二表证]颈项肿

时疫颈项肿,乃阳明风热,俗名捻头瘟,又名蛤蟆瘟,当按头肿条内表里诸方加葛根、桔梗、牛蒡、防风、玄参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四疮疡门(附论)]疮科通治方

治大人小儿蚀透腮颊,初生如米豆,名含腮疮。鸡内金矾金上等分为末,先用盐浆盥漱了,贴之。《奇效良方》

《脉因证治》:[卷一]七、大头肿痛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胞漏疮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胞漏疮 1 拼音

bāo lòu chuāng

2 注解

胞漏疮 病名。指阴囊处起粟作痒,破流脂水,甚至肿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疾病。出《外科启玄》卷七。相当今之慢性阴囊湿疹。多由肝经湿热下注引起,治宜清肝利湿,可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搽黄柏散或苏叶研细外敷。久治不愈宜加化瘀和络之品:当归、川芎、地龙等。

治疗胞漏疮的方剂 黄柏散

儿茶2钱,上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胞漏疮。用法用量:擦。摘录:《外科真诠》卷上《圣惠》

紫金散

运,头旋中风口噤;败血停积,攻刺腰痛;赤白带下,胞漏。用法用量:妇人室女月水不调,久闭羸瘦,苏木煎汤

阿胶散

(微炒)。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下唇内生疮,虫蚀下部,疼痛,或时泄痢。用法用量:每服2钱,

更多治疗胞漏疮的方剂

古籍中的胞漏疮 《外科启玄》:[卷之七]胞漏疮

胞漏疮\p04a55a99bmp此疮乃肝经湿热所致。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其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前 ]胞漏疮门主论

,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透中衣,名曰胞漏疮。(《启玄》)又曰∶又有杨梅疮毒结于此,以致肾

《医心方》:[卷第二十二]妊妇禁食法第三

仁及热饴,破损伤子。又云∶勿以炙雀并大豆酱食,令胞漏,使儿多。又云∶勿饮酒,多食雀肉,使子心*精乱。

《丹溪手镜》:[卷之下]妇人胎产(二十八)

喧,此谷气之实也,以发煎导之。少阴滑而数,阴中必疮。少阴脉弦,白肠必挺核。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

《证类本草》:[卷第六]干地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透脓散 41 处方 42 功效与主治 43 透脓散的用法用量 44 方解 45 临床运用 46 现代适应证 461 蜂窝织炎及深部脓肿 462 疖肿 47 透脓散的药理作用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7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7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47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76 其他 48 出处 5 《瑞竹堂方》卷五方之透脓散 51 方名 52 透脓散的别名 53 组成 54 主治 55 透脓散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用药禁忌 58 附注 6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透脓散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透脓散的用法用量 65 各家论述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透脓散 1 拼音

tòu nóng sǎn

2 英文参考

touno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透脓散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记载于《外科正宗》卷一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生黄芪12g、当归6g、穿山甲(炒)3g、皂角刺5g、川芎9g。

4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透脓散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但力度不大;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同时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这对疖肿、蜂窝织炎、痈肿不消,正虚不能托毒外透以至脓成难溃可以说有“扶正”作用。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可以解除“酸胀热痛”。但是如果中毒症状重,时间较长而迁延不愈者应结合现代医学抗生素治疗,设法切开引流为宜。[1]

41 处方

黄芪四钱,山甲(炒末)一钱,川芎三钱,当归二钱,皂角针一钱五分[2]。

黄芪四钱,川芎三钱,当归二钱,炒穿山甲一钱,皂角刺一钱五分[3]。

黄耆12克 山甲(炒末)3克 川芎9克 当归6克 皂角针45克

生黄芪12g、当归6g、穿山甲(炒)3g、皂角刺5g、川芎9g。[4]

42 功效与主治

透脓散具有脱毒溃脓的功效。主治痈疮肿痛,正虚不能托毒。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或酸胀热痛。[4]

透脓散功能补气益血,托毒溃脓[3]。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而不溃者[3]。

43 透脓散的用法用量

水二盅,煎一半,随病前后服,临服入酒一杯亦好[2]

水煎服,或兑入酒一杯服[3]。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临时入酒适量亦好。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临服入酒1杯亦可。[4]

44 方解

透脓散所治痈疡,是由正虚不能托毒外透,以致脓成难溃,毒亦难泄[4]。

方中用黄芪以益气脱毒,辅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山甲、皂刺消散通透,软坚溃脓;用酒少许,增强行血、活血作用。共具托毒溃脓之功。[4]

透脓散方中用生黄芪益气托毒排脓为君药;臣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穿山甲、皂角刺消散通透,直达病所,软坚溃脓,加酒少许通经行瘀,以助药力,共为佐使药[3]。诸药合用,以奏补托排脓之功[3]。

45 临床运用

透脓散的配伍特点,是祛邪中兼以扶正,属于托法范围。目的在于托毒排脓,使毒随脓泄,腐祛新生。本方对痈肿不消,成脓不易,切开又不适宜的情况使用较为适宜。[4]

46 现代适应证

[4]

透脓散适用于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疖肿、深部脓肿初起等属阳证、实证者。

461 蜂窝织炎及深部脓肿

蜂窝织炎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通过皮肤黏膜或其他病变进入皮下结缔组织,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病菌释放毒性较强的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使组织水肿、坏死、病变扩展快,附近淋巴结也可侵及。一般皮下蜂窝织炎表皮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继续发展皮肤局部变成褐色,可起水疱,破溃后流出脓液;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常以厌氧菌侵犯为主,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拟杆菌或产气夹膜梭菌,局限于结缔组织,不侵犯肌层,破溃后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深部脓肿发生在筋膜、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

462 疖肿

疖肿是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大多以金**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初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硬结,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白色脓栓,脱落后排出脓血及坏死组织。

47 透脓散的药理作用

[5]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黄芪煎剂对志贺痢疾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金**及白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作用;黄芪煎剂对流感病毒、滤泡性口炎病毒、新城鸡瘟病毒、Sindbis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早期使用黄芪可改善感染细胞Ca2+平衡,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当归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川芎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部分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皂刺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现代医学文献无记载,但是中医文献认为其有消肿、透脓、杀虫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乳痈、疮肿无头、肠脓生疮。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但力度不大。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黄芪皂苷甲(ASI)能显著抑制组胺、5HT所致毛细管通透性亢进,抑制水肿;黄芪总苷可使炎症的渗出液量、中性粒细胞游出数目和蛋白质渗出量明显减少,并可降低渗出液中PGE2含量,减少渗出液IL8含量,降低渗出液及中性WBC中PLA2活性,减少中性WBC超氧阴离子的生成,减少渗出液中NO的生成;对于佐剂性关节炎黄芪总黄酮使MDA、IL1和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因此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黄芪是超氧阴离子的良好清除剂,其有效成分是黄芪皂苷和黄芪总黄酮,黄芪皂苷可使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增加,LPO和MDA含量下降,具有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当归水煎剂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释放量,降低补体旁路溶血活性;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基,并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提高大脑SOD活性,提高Ca2+ATP酶活性,降低NO、Ca2+含量及NOS活性,同时使血中SOD活性明显升高,清除血中的超氧阴离子,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川芎所含川芎嗪能明显抑制纤维细胞生成及增殖,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川芎还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维生素E是自由基良好的清除剂;阿魏酸钠能明显清除水溶性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及羟基,对PMN产生化学发光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捕获超氧阴离子。穿山甲水提液、醇提液均有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同时从穿山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环二肽能提高动物常压耐缺氧能力。皂刺有消肿排脓作用。酒中主要含的是乙醇,体外可以用于皮肤消毒,但经肠道吸收后并无抗炎作用,但是,可以抑制肝脏SOD及CAT的活性。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有一定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7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芪对免疫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黄芪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NFγ,从而促进NK细胞活性,并剂量依赖性,同时能显著增加血中WBC数,增加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黄芪能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2的反应性,使外周血淋巴受IL2 后增殖指数升高;对于体液免疫黄芪多糖可使胸腺及脾内T细胞及B细胞数增加,从而使IgG增加,对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脾脏抗原结合细胞(包括T、B细胞的前体细胞)有促进作用,使SRBC免疫后的动物IgG抗体增加,脾溶血斑数增加;以黄芪制剂喷鼻后鼻腔分泌液中IgA明显上升,正常人口服黄芪浸膏后血中IgM、IgE显著增加,同时对抗体的生成呈双相作用,反应低者增强之,反应高者抑制之;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均是增强体液免疫的有效成分,对于细胞免疫,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对于CD4、血清IL2降低的动物能使T细胞表型CD3、CD4、CD8升高并接近正常,纠正IL2受抑制的状态;黄芪煎剂能促进PHA、ConA、PWM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对60Co一次性全身照射动物抗体生成细胞释放溶血素量、血清溶酶菌酶量均有增加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及RBC、C3b受体花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增强作用。当归醇沉物能单独或协同ConA/LPS发挥促进脾脏及胸腺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其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当归内酯能增强细胞毒T细胞功能,增加其杀伤活性;当归免疫活性多糖可促进脾细胞增殖,在体内有免疫佐剂样作用;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抗体数量及效价,增加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显著增加IgM,同时明显增加IL2的产生,诱生细胞因子,诱生INF;当归水煎剂能明显提高SRBC抗体溶血素(IgM)的产生和血清中抗体的效价,还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NO含量,改善巨噬细胞防御功能;当归醇沉物及其中性组分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当归多糖不仅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而且可诱导脾淋巴细胞分泌INFγ、增强INFγ的活性;当归还有广谱抗变态反应作用,对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川芎所含川芎嗪能增强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促进SRBC抗体的形成。穿山甲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如锌、钠、钛、钙、铅、硅、磷、铁、锰、铬、镁、钼、镍、铜、钒、硼、铝、锡以及大量氨基酸,其中锌、钙、镁、锰参与无数酶的构成,参与免疫物质的合成。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具有强大的免疫增强及调节作用。

47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加大,对中毒及疲劳衰竭的心脏作用更加明显;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对抗BaCl2诱发的心律失常及氯仿诱发的心室纤颤;黄芪冻干粉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有效保护再给氧心肌细胞,尤其对线粒体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LDH释放量,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对化合物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也有保护作用;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有效成分是γ氨基丁酸及黄芪皂苷甲,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可使血压稍上升而保持血压稳定;同时对脑血管、冠脉血管、肠系膜上动脉、外周血管均有直接扩张作用,皂苷TSA能显著延长血栓形成的时间,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PGI2和NO水平,降低TXA2/PGI2比值,从而抗血栓形成;对于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可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心肌自身免疫反应;早期使用黄芪,可改善感染细胞的Ca2+水平,从而减轻感染细胞的Ca2+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当归及其所含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细胞内Ca2+及Na+的蓄积,减少MDA生成及CPK、LDH、AST的释放,扩张冠脉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氧耗量,降低心肌含水量,使心肌超微结构及心功明显改善;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明显缩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的范围;同时当归及所含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传导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提高致颤阈,从而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当归可以扩张血管,对冠状动脉、脑血管、股动脉均有扩张作用,降低血压,增加血流量;更重要是当归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当归水煎剂可选择性抑制TXA2合成酶活性,降低TXA2含量,升高PGI2/TXA2比值,升高血小板cAMP水平,抑制磷酸二酯酶,直接对抗TXA2而增强PGI2活性,从而有力地抑制多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当归水煎剂可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延长凝血活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从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当归还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川芎所含川芎嗪具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心率;川芎嗪能激活腺苷环化酶而使细胞内cAMP增加,也是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抑制由于α1肾上腺受体增多所致的心肌细胞Ca2+内流,从而减轻心肌细胞Ca2+超载,降低缺血心肌FOS蛋白表达和减少缺血心肌细胞的凋亡;川芎嗪能明显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机体内源性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水平,防治再灌注损伤,对心肌细胞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同时对抗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川芎嗪还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肺血管,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和右心室肥大;川芎嗪能明显激活正常血管平滑肌Ca2+内流,而抑制高血压血管平滑肌Ca2+内流,因此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对于微循环,能增加微血管开放数目及增加其血流量,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川芎嗪能显著抑制ADP、胶原、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还有尿激酶样作用,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抑制TXA2,增强PGI2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因此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阿魏酸钠也能增强PGI2活性,抑制TXA2释放,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液黏滞度,具有抗凝血作用。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能改善心功能,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47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黄芪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黄芪煎剂可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黄芪多糖具有镇静、镇痛作用,黄芪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性腺功能作用。当归煎剂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当归注射液可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逆转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异常改变,加快神经元轴突发芽过程,促进神经再支配,促进神经再生;可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元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CyclinD1和GAP43,促进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以及促进微血管相关蛋白(CAP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亦可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对半暗带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当归有抗促性腺激素样作用,阿魏酸可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也可拮抗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释放引起雌性个体黄体损伤和血浆孕酮水平下降,在雄性则引起睾丸酮释放减少,同时有促进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FSH)作用,阿魏酸还可拮抗外源性雄激素对前列腺的增重作用;当归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川芎嗪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提高缺血时脑线粒体膜流动性,对脑细胞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降低脑细胞内Ca2+超载,降低脑缺血时MDA含量,增高SOD及GSHPx活性,显示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性脑损害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脑缺血性损害有保护作用;川芎挥发油对动物的大脑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脊髓反射则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转为抑制;川芎水煎剂有明显镇静作用,川芎嗪有镇痛作用。白酒主要含乙醇,乙醇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镇静,解除忧虑。

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不仅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476 其他

除上述各项功能外,该方剂中的黄芪、当归、川芎还有保肝利胆,促进造血功能,促进核酸及蛋白质合成以及抗肿瘤作用。因不是本节叙述重点,故不再赘述。

48 出处

《外科正宗》卷一

5 《瑞竹堂方》卷五方之透脓散 51 方名

透脓散

52 透脓散的别名

替针散、替针透脓散、代针散、射脓散、代针透脓散

53 组成

蛾口茧(用出了蛾儿茧)1个。

54 主治

诸痛疮及贴骨痈不破者。

55 透脓散的用法用量

用酒调服即透。

56 制备方法

烧灰。

57 用药禁忌

切不可多,若服1个,只1个疮口;若服2个3个,即2个3个疮口,切勿轻忽。

58 附注

替针散(《普济方》卷二七二)、替针透脓散(《疮疡经验全书》卷四)、代针散(《外科启玄》卷十一)、射脓散(《外科启玄》卷十一)、代针透脓散(《青囊秘传》)。

6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透脓散 61 方名

透脓散

62 组成

黄芪四钱,皂刺、白芷、川芎、牛蒡子、穿山甲(炒,研)各一钱,金银花、当归各五分[3]。

黄耆4钱,皂刺1钱,白芷1钱,川芎1钱,牛蒡子1钱,穿山甲(炒,研)1钱,金银花5分,当归5分。

63 主治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透脓散功能扶正祛邪,托毒溃脓[3]。治痈毒内已成脓, 破者,服之即溃[3][3]。

64 透脓散的用法用量

酒、水各半煎服[3]。

65 各家论述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抓法 1 拼音

zhuā fǎ

2 注解

抓法 推拿手法名。出《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将五指分开满把拿捏,常用于头部和肌肉丰满处,有通调气血作用。

古籍中的抓法 《痘疹心法要诀》:[卷一]收靥险证

谓过期浆不靥结也。烂者,谓痘颗溃烂也。伤者,谓痒抓伤损也。痂色紫黑者,谓痘痂色紫黑也不即脱者,谓痘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癞癣部]蛇虱门主论

色白不痛但痒,搔抓之起白。柏叶一味煎水洗。内服蜡矾丸、金银皂角丸。(《准绳》)《心法》曰∶白俗名蛇虱

《外科启玄》:[卷之七]里疮

皆因湿毒。或因打扑抓磕虫犬破伤。日久不愈。亦由沾阴致令黑肉瘀血腐坏。流水不止。治法在后。《外科启玄》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四发无定处(下)]浸*疮

并消风。注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经云∶岁

《疡医大全》:[卷三十二痘疹部(中)]痘疮痒痛门主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