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唐代画家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中如何描绘陈后主陈叔宝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8收藏

我国唐代画家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中如何描绘陈后主陈叔宝的?,第1张

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顼长子,在位七年,国亡被俘。陈叔宝是一位昏庸无能又极为奢侈的亡国之君。史书记载,陈叔宝骄奢*逸,不顾内忧外患,终日沉湎于酒色。吃饭饮酒要八名贵妃夹坐周围,轮流把盏劝酒,赋诗猜令,迟者罚酒。同时忌贤妒能,奸佞当道,严刑酷法,冤狱遍全国。国势本来就不强,又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无时休息。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隋军几十万渡过长江,他居然不信,把报告军情者以谎报军情罪处死。直至隋军攻破皇城才明白过来。临阵又惊慌失措,贪生怕死,与张贵妃、孔贵人躲藏到后花园蔽井中,被隋兵用大罗筐拉上地面。作了俘虏之后,终日饮酒吃驴肉,醉生梦死,全无国君体面。隋文帝轻蔑地说:“陈叔宝全无心肝。”画家描写这位亡国之君,并没有强调他沉湎于酒色的特征,而是把他画得臃肿矮胖,举袖掩口,似哭似笑,手足无措的样子。身边仅有一名男随从,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亡国之君的特征跃然纸上。

个人觉得都不真实。

说个搞笑的 网上不是有一组是什么 什么 把中学的好多个历史书上的人物 都放在一起 对比 发现其实都是一个人。

这是说的是搞笑的啦

不过话说回来那些照片都是后人 复原的 特别是高中历史书上的一些皇帝的还是近代的人复原的,所以 真实度不怎么高。 正在史书上记载的人的外貌又多是 经过神话夸张的 比如刘备的大耳过膝盖,孙权的碧眼一样 都是夸张的说法。

所以 想要看古人的真正样子, 我觉得头骨复原技术是目前最可信的了

陈顼,小字师利,字绍世。靠发动政变上台,在位十四年。身材高大,有勇力,善骑射,多智谋。公元573年带兵北伐,大败北齐军于吕梁(今江西铜山县东南),攻占淮南。如果乘胜追击,很可能一举灭北齐,进而统一中国。但陈顼仅图划淮河自守,苟安江表,坐失良机,以至使北周宇文邕趁陈军南面牵制北齐之机,于公元576年攻灭北齐,统一了北方,进而南下攻陈。陈顼于公元582年病逝,传位太子陈叔宝,国势日衰,七年后被隋所灭。图中陈顼的形象高大肥胖,坐辇上,抬辇人交头接耳,似在议论。身后跟随两位大臣,满脸不高兴的样子。

历代帝王的图,在没有照相机的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但是到了晚清时代,照相机已经有了,你可以去看一看慈禧太后,袁世凯,溥仪的照片,你就明白古代帝王的照片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古代帝王无论你是莫朝之君还是傀儡皇帝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气势摆在那里,这就是帝王的气势,你身在帝王之家从来就会有那种高傲的气质摆在这里,这是别人模仿不了的,哪怕你是贵族,你也是模仿不了这种气质的,当然也是有一些例外的,比如那些从小就被打压的,也有可能是忍辱负重。

古代帝王的谁知道长什么样了,但是你可以去看看溥仪,溥仪好歹也是当过皇帝的人。

「 ”头戴垂旒不少于十二旒的冕冠,冠上饰天河带,身着**交领宽袖上衣,下身着黑色底缘裳、赤色韨,足登多色舄,腰系大带与革带,身体左侧挂玉佩和剑。”这是中学历史课本所画「 ”秦始皇画像”,据说是知名画家刘旦宅于1959年参考唐代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身穿冕服的帝王画像形象创作的。 在《历代帝王图》中,阎立本共画有7幅冕服装束的帝王画像,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三国蜀主刘备、三国吴主孙权、三国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后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这人眉宇胡须、口鼻眼神表情等虽各自有所差异,但他们着装的形制则基本接近——头戴冕冠,冠上饰有天河带,身着交领宽袖黑色上衣,下身着浅红色裳,部分帝王所穿衣裳饰有章纹,赤色韨,足登舄,腰系大带与革带,身体左侧挂剑。 冕服,以其历史悠久、形象庄严、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冕服制度从周代始,至明末结束使用,历时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大礼服。 从冕服整体设计形象而言,庄严而又文化内涵丰富的冕服充分体现历代帝王的特质,也符合「 ”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这一中国历史人物画创作所依循的传统原则,据此,画家们把秦始皇画像设计为穿着盛大冕服形象应当是最好的选择了。不过这恰恰是有问题的,症结就出在他们为秦始皇设计的冕服上面。 秦代是否存在冕服?从目前已掌握的各方面研究信息看,史学家对于秦代是否存在冕服问题还不能完全确定。有意思的是,虽然多数人不认可秦代有冕服存在。他们认为,历代稀疏记载的关于秦代的文献都以秦代「 ”灭去礼学”、国色「 ”尚黑”、使用「 ”袀玄”为依据,不认可秦代存在衣裳「 ”上玄下纁”特色的冕服。其中,《续汉书·舆服志》中记载:「 ”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 另外,历史课本与《历代帝王图》所画秦始皇画像,还有一个共同而明显的问题,就是冕冠中的冠筒部分,与冕板搭配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冠武,而是通天冠。先秦传统冕冠上所用的冠武,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冠筒,而通天冠则是一种礼冠。 通天冠产生于秦代,是古代等级最高的礼冠之一,为皇帝专用之冠。汉因秦名新定通天冠制:高九寸,冠体正竖,顶少邪,前有山述。山,即一枚山形牌饰;述,为能预知天气的鹬鸟饰。蔡邕《独断》:「 ”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此后,通天冠不断变化,逐渐由简到繁,历代延续,直到明末。 通天冠确实曾被组合进冕冠之中,不过,这种做法仅限于一段特殊时期,多见于两晋时期,最晚至唐代。「 ”冕,皁表,朱绿里,广七寸,长二尺二寸,加于通天冠上”。 由此可以看出,秦代不可能将冕板施于通天冠上,即便有可能,通天冠也不是这种造型。 秦始皇画像中,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天河带。天河带是指图上横跨冕板顶部向两边下垂的环形带子,长度多到腹部,也有更长一些的。天河带一般由织锦制成,起到固定、约束冕冠的作用。天河带的实物还未发现过,其形象材料首次出现是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 天河带在史书中较早的记载当属《文献通考》:「 ”其所施花坠、素坠、天河带、组带、款慢带、六彩绶、冕之金扣玉环,皆裁损轻于旧。” 从文献记载看,此制始见于宋仁宗,且当时诏令有言「 ”本朝帝后及群臣冠服,多沿唐旧而循用之”,与壁画材料、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互证,可见天河带最早出现的时间或不早于唐代初期。然而教科书秦始皇画像中,却为秦始皇的冕服像设置了天河带,这是秦始皇画像着装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此外,冕冠的冕板尺寸差异是教科书出现的又一个大问题。先秦和汉代冕冠的冕板尺寸分别是:宽八寸,长一尺六寸和宽七寸,长一尺二寸。按照战国和西汉的尺寸换算成现在的厘米,冕板的宽度和长度大约分别为18537cm和1628cm。随后的晋代,冕冠上的冕板尺寸仍然承袭着汉代的规制,尺寸都比较小。而到了唐代,冕板的尺寸有了较大扩展,达到了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按照唐代尺寸换算,冕板的宽和长大约为3672cm,比战国几乎扩大了近一倍。 从文献与文物形象对比的角度看,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诸位帝王画像所画冕冠上冕板尺寸是基本符合唐代制度的。而教科书的秦始皇画像冕板尺寸,就明显有问题。 假设秦代存在冕服,其冕冠上的冕板尺寸,也只会与山东沂南出土东汉画像石中冕冠上冕板的大小相仿,而不会与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帝王们冕冠上明显扩大了的冕板相似。但教科书的秦始皇画像冕板尺寸,则明显与《历代帝王图》中帝王们所戴冕冠上的冕板尺寸更接近。 另外,教科书秦始皇像所戴冕冠上的冕旒数量也有问题。如果遵从《决疑要注》记载,秦代存在玄冕,那么,冕冠上所用冕旒也应该是三旒,而非教科书秦始皇画像所表现的数量。 通过以上对现代历史课本和历史上不同时期秦始皇画像着装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这些画像都与秦代的秦始皇着装相去甚远,即便秦代有冕服存在,其内容也存在如上述明显问题。

我国唐代画家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中如何描绘陈后主陈叔宝的?

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顼长子,在位七年,国亡被俘。陈叔宝是一位昏庸无能又极为奢侈的亡国之君。史书记载,陈叔宝骄奢*逸,不顾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