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将军府的维修将军府
青砖红瓦、黑柱飞檐,古榆参天……维修后的“伊犁将军府”尽显古香古色。笔者日前走进了位于霍城县惠远城内的“伊犁将军府”,此府一期维修工程日前已经结束,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即今惠远老城),当时的惠远城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经历了百年太平,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拆毁。清政府于光绪八年(1882)收复伊犁后,在惠远老城城北15公里重建了惠远新城。1884年,新疆建省后,省府迁往迪化,“伊犁将军”只负责边境防备。辛亥革命后废除清制,昔日的将军府变成了新伊大都督府,后改为伊犁镇边使署。1934年秋,屯垦使镇边使署迁往宁远城(今伊宁市)后,将军府被废置。“伊犁将军府”记载着历史长河的足迹,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战争的、人为的破坏,“伊犁将军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1990年12月,“伊犁将军府”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1年5月开始,“伊犁将军府”进入一期维修工程阶段,耗资450万元,历时4年,对将军府、衙署、文庙3处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有规模的维修。
据霍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蔡东文介绍,如今“伊犁将军府”已经成为伊犁地区最具旅游价值的文物景点之一,试营业阶段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随着认识的提高,霍城县越来越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伊犁将军府”对外开放,带动霍城县以及周边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的经济增长,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得到实惠,从而自觉加入到保护“伊犁将军府”以及惠远古城遗址的队伍中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霍城县县委书记张士怀说,国家对“伊犁将军府”的保护历来十分重视,2001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370万元用于对将军府的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发现维修方案有不足之处,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又追加了80万元作为维修资金。一期工程维修后,“伊犁将军府”基本恢复到清代原有的格局。“伊犁将军府”将于2006年7月29日正式开馆,在维修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它的旅游功能。
1、青铜剑
青铜剑是在兵马俑二号室中所发现的,本来青铜剑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稀奇之物,但是从秦始皇陵发现的青铜剑非常特别。
其一,青铜剑制作年代久远,按理说这么长的时候应该是铁迹斑斑的,然而青铜剑并没有生锈。其二,考古学家用150公斤的物体压弯了青铜剑,而青铜剑自己反弹回来了。由此来看青铜剑锋利、结实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2、石博茕
大家常见的骰子都是六面,而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一个小玩意是一个十四面的骰子,后来得到确认后,发现秦始皇有一个玩物名为石博茕,正是此物品。石博茕是否是骰子的前生,如何演变成为六面的骰子,这让众人疑惑,同时石博茕真的只是秦始皇的玩物,还是别有用处这都尚未知晓。
3、杜虎符
虎符是军权的象征,皇帝以及大臣各拿一半,只有同时拿到完整的虎符时大将方可调兵遣将。为这件杜虎符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规定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这件非常精美并且很霸气的虎符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
4、岩石盔甲
岩石盔甲是1998年被发现的,当时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一个遗址里有几十件类似的岩石盔甲。和普通的金属盔甲比起来,岩石盔甲更难制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堪称奇迹。
5、云梦睡虎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
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
6、秦始皇十二金人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结束分裂局面的皇帝,秦始皇的一生也是极富传奇色彩,所作出的功绩也都是非同寻常的,除了长城、兵马俑等被世人所熟知以外,还有就是秦始皇十二金人,据说这十二金人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铸就的,身穿外族服饰庄严威武保护着秦始皇,可惜十二金人已经销声匿迹。
名称:青釉魂瓶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1939年浙江省绍兴县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口径113厘米。
罐体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通体施青釉,釉色纯净,制作集堆塑雕贴模印等装饰手法于一体,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准。
罐口处塑百鸟展翅,引颈争食;颈部正面堆塑三层庑殿式崇楼,龙首飞檐,顶卧瑞鸟,每层廪口趴伏看家犬,楼前设左右双阙,其余三面有八名乐人持不同乐器凝神演奏。下部的大罐疏朗地帖着猎人狗鹿猪鱼龟,与上部密集的堆塑形成对照。
尤为突出的是颈腹相交处竖有龟趺驮碑一座,碑铭为:“永安三年时,富且洋,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亿万岁未见央”。确切纪年由此而来。
此罐构思巧妙,雕塑精致,布局缜密,穿插生动,又毫无琐碎庞杂之感。各种造型寓巧于拙,着重表达内在情趣,把天上人间神话现实揉合一处,既现实又浪漫。作为随葬品,它表示了墓主人及其家族为永保富贵安乐,家运兴旺的祈望,也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地主庄园和江南水乡的景象,因而具有极珍贵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逝者已远去,匠师的创造力连同魂瓶所负载的精神寄托却万世永存。
此藏品直径35厘米,净重12克,局部有铜锈。正面图案是:波滔滚滚的长江,江面上排列着扬帆的战船,战船在汹涌的惊涛中直驰江南大岸,炮弹在四周击起水柱,空中硝烟弥漫,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手持刺刀枪冲锋陷阵,争先恐后随时登上江南大地。背面铸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及1949年4月21日为渡江战役纪年日”。该图案气势恢宏,构成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达到了其画断而意不断的艺术境界。1949年4月21日,由当时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特别为“渡江胜利”取得伟大胜利而颁发的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它记载了1949年4月20日,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和平协议条款,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即在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一千余里的长江战线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向顽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强渡长江战役。此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所谓天堑江防堡垒,同时,也驱逐了英、美、法等国在长江一带外来侵略的武装力量。渡江战役的胜利,表示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力量的军队宣告覆灭,此战役共歼敌四十多万,这胜利也表示国民党南京政府垮台灭亡。
毛主席为此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五十多年过去了,每当见到这枚纪念章,我们难以忘怀老一辈的革命家、革命功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能感受到那段辉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斗历程。
主阙檐枋头上原刻有“汉平杨府君叔神道”铭文,今仅存“汉”、“平”两字,“府”字依稀可见,其余字迹已经风化。主阙阙身楣枋上镌刻有压地平纹浅浮雕墓主生前车马出行图,图首为双旗引导,后有二列纵队的带剑步卒八人随马疾行,接有轺车六乘,皆双辕驾一,每乘车后跟有步卒一人,步卒后有车骑随行。转角栌斗位置上,各刻一高浮雕角神,角神袒胸露腹,另有母子猕猴拥抱、蟾蜍、展翅欲飞朱雀等图案。斗拱壁上有各种中浮雕,北阙为追猪图,南阙为舞乐图,其中抚琴听琴、羽人戏马、双人对舞形象清晰可辨。北阙东面介石中部刻一双髻女子半启柴扉、双手扶门向外眺望高浮雕;西面介石中刻一躬背仰首猛虎,形象栩栩如生。介石转角处镌刻有蛟龙、奔狮、束发力士与双狮搏斗高浮雕。西面介石中部,镌刻一狰狞饕餮图像。介石转角处,西北角镌刻一背生双翅的天马和戏马羽人,东南角为双虎,东北角为双龙。副阙形状、雕饰皆同主阙,惟雕饰风化严重。
梁大通三年(529年),佛教徒在阙身上凿掉部分汉雕,镌佛教造像三十三龛,龛顶为穹形顶。其中最大一龛高35厘米、宽33厘米。北阙阙身西面第三层条石上镌刻一观音立像,人物身材修长,褒衣博带,龛两侧线刻礼佛图,侍者华盖和幡幢随从,龛左刻有“大通三年七月”题记;南面第三层条石上一龛内佛坛两侧刻两狮,坛上刻一佛四菩萨,后立比丘十人,佛作说法状,佛龛两侧刻诸天大众,分三层面佛而坐,龛下为礼佛图;东面三层条石上三龛龛内各立造像一躯,服飘泊之衣,像首已毁损。平阳府君阙构思新颖,雕刻精美,刀技纯熟,刀法刚劲,图像生动、有趣,有许多富有生机的云气仙灵、珍禽怪兽等复杂的造像刻于阙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1、神农架
神农架之得名,联系着一则有关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远古时候,神农皇帝为遍尝百草率众寻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见这儿山势陡峭,森林遍野,认定必有奇药密藏,不禁喜出望外。
他先教民“架木为屋,以避凶险”;继教民“架木为梯,以助攀缘”;采得了良药400种,著就了《神农本草经》,为向天帝复命,才"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后人缅怀始祖恩德,便将这座高山称做了神农架。
传说中的神农皇帝,即确指炎帝神农氏。神农尝百草,中华医药兴,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
遍尝百草,自然要寻药物丰足的地方,神农架山林则正合其需要,因为这儿至今仍有“天然药园”之称,盛产药用植物,分木本、藤本和草本三大类,其中上百种具有滋补、养颜功能,数十种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传说对"架"字的解释很全面,也很有说服力。因为神农架的珍贵药材对生境的要求多很苛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钗。金钗系石斛科植物,依形状又分为人字金钗、豆芽金钗、龙头凤尾金钗等多种。
其中,龙头凤尾金钗最难得,也最珍贵,因为它既要求生长在悬崖峭壁之端,又要求下临无底深渊,还要求水面反射的日月光华恰好回落崖头,三者缺一不可。
正是凭借如此生境,金钗才尽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才位居七十二还阳草之首。要采金钗,药农就必须先选合适地方“架木为屋”,继选合适材料“架木为梯”,梯分包括硬软两种,木梯主要用于攀登悬崖峭壁,绳梯则主要用于空中悬身。
至于“架木为坛,跨鹤飞天”,它显然带神话色彩,但用于炎帝神农氏也毫不过分。天门垭西侧的山脊线呈梯形,顶端高耸云霄,相传那便是神农"架木为坛,跨鹤飞天"的故址;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传便是刻着《神农本草经》的竹简化成的。
2、莲花山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黄金树、女的叫白莲花。小俩口,勤俭持家,为人忠厚,而且聪明能干,乡邻每有难处,二人尽力相帮,赢得山里乡亲的敬重。
黄金树从小就跟父亲学过医,得了祖传验方、秘方,诊治固疾疫病,真是手到病除。那时此地山民生活贫苦,山区缺医少药,山民贫病交加。
白莲花与丈夫时时为山民除病解痛,对山民的骨折扭伤,外伤出血,用中草药敷上,屡敷屡效,对头痛发烧之疾,能对症下药,服一两剂中草药就康复了。
因此,远近百里的乡亲都上山问医求药。黄金树、白莲花在山上开设的“莲花药店”,长年人流不息。但有一年此地瘟疫流行,十户九闭门。小俩口走村串户,送药上门问诊,救活了许多穷苦百姓,山民无不称他们是济世扶危的“菩萨”。
一次白莲花为抢救病人,深夜下山坠崖而亡。乡亲们闻讯后,悲恸万分,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唁。为了纪念白莲花,人们在山上为她修建一座草庵,年年月月香火不断。人们就将此山称为“莲花山”。
3、武汉黄鹤楼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
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的,所画鹤也呈**。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
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4、荆州古城
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孙权又趁机袭击荆州,导致荆州沦陷,这不能不说是关羽的一大失误,是足以致命的失误。
荆州十分重要,它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提前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5、三国赤壁古战场
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六万大军南下,势如破竹,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长江东下,在赤壁与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发生战斗,曹军战败后,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联军隔江相持。
后来,周瑜采用黄盖的建议使用火攻,向曹军发动攻击,当时东南风正急,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阵营,一时之间,曹营火势冲天,一片火海,曹军大败。
孙刘联军乘机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一仗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典战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59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西夏文物、北方青铜器的收藏数量和质量为文博行业所瞩目;贺兰山岩画、红军西征和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
截止2019年,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为51298件,珍贵文物3551件,其中一级文物157件套。文物种类丰富,其中金属器6870件,瓷器3786件,陶器1823件,石器2183件,文献书画1500件,杂项688件,岩画533件,钱币1659件套,民俗类2562件,革命文物2300件。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西夏文物、北方青铜器的收藏数量和质量为文博行业所瞩目;贺兰山岩画、红军西征和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馆藏文物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全国博物馆中独树一帜。
战国错银铜镦
高69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26厘米,于1968年固原县头营出土。
銎(qióng)口微敛,弧腹,肩部内收,下腹内收,近底部外撇,平底。外腹部用错银工艺构成连弧纹、卷云纹和几何图案,银线纹饰变化自然,平滑光润,瑰丽精巧。
镦(duì)是春秋战国时期矛戟柄末端的圆筒形铜套。《礼记·曲礼》载:“进矛戟者,前其镦。”战国时期,诸侯将领在戈、矛、戟等武器的长柄端套镦,可使柄端不开裂、手柄不磨手,也可装饰长柄,使武器看起来别致精美。
西夏鎏金铜卧牛
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4厘米,重188公斤。1977年西夏王陵M177号陪葬墓出土。
铜牛体型硕大,比例匀称,跪卧姿,温驯之态。双耳直立,双眼圆睁,炯炯有神。颈背部肌肉轮廓分明、清晰有力。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这件鎏金铜牛采用传统的外范内模技术,集塑形、铸造、鎏金、抛光等工艺于一体,代表了西夏在冶炼铸造工艺的极高水平。
唐胡旋舞图石刻门扇
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于1985年盐池县苏步井乡硝池子村窨子梁唐墓出土。
两门扇正面凿磨光滑,中间各减地浅浮雕一男性舞者。舞者为典型胡人形象,髭须卷发,深目高鼻,胸宽腰细,体魄健壮,发束带。身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裙,紧贴腿,脚穿长筒皮靴,踩在一小圆毯上,双人对舞。整个画面构思精妙,主体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体态轻盈健美,舞姿迅疾奔放,充满浓郁的西域风情。
伊犁将军府的维修将军府
本文2023-10-17 09:38: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