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修复用纸用量
根据修复大小决定。
精工细作的楮皮纸是唐宋时期的常用纸张,晶莹洁白,坚滑柔韧,迎光可见有明显的丝质光泽,在古籍修复中常用作溜口及加固。
古籍修复既是在保存历史原貌,也让今人从古人记录的文字中收获更多的文化力量,记录了很多关于古籍修复的人和故事,也让许多年轻长见识。
保存古籍我们一定要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最有效的保存。
许多见过贵州丹寨花草纸的人,都会对这样一种美丽典雅的凹凸纸念念不忘。其实这些美丽典雅的丹寨白皮花草纸,不仅有美丽的细纹,纯天然的压花,它的造纸法更是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如果你打开明朝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翻到《杀青》一篇细细对照,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丹寨花草纸的做法,竟然和一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纸完全相同。
贵州的许多苗族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在这里静静的流淌,与世无争,他们是现今浮躁的文明中最后的净土,最后的鸟图腾部落。在黔东南的一些偏远村落,保留着一种传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纸术,据专家考证,其制作工艺属唐代的造纸工艺。
苗族先民曾经是楚国的主体居民,在中原一带居住,后来长途迁徙至今云贵一带,他们借鉴了当时汉人的造纸技术,利用云贵当地的资源: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纸作坊。传说这种古老的造纸术源于蔡伦。因此,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苗家的古法造纸作坊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两种,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它的碓、碓杆、水轮、曲柄轴等形式和构造,与《天工开物》上水碓图如出一辙。
生产白皮纸所用的原料是构皮麻和杉根。与《后汉书·蔡伦传》云:“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很相似。认定是汉代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2005年,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法造纸 在汩汩流淌的时间长河中,形成以下基本特征:
1、料特征。白皮纸选用的构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产,具有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等特点,其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是白皮纸润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2、工艺特征。首先是白皮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没有添加工业原料。
3、产品特征。纸质洁白,有柔韧性,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是书画作品最佳纸品。
4、历史研究价值。白皮纸生产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这对研究汉代到唐代造纸技术以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文化价值。白皮纸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品的再现,与书法和绘画艺术相辅相成。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载体。
6、工艺价值。白皮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都比较高。这些生产技艺是苗族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的科学道理难以言表,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法造纸成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其中彩色纸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六大系列。
图书馆古籍修复用纸用量
本文2023-10-17 09:55: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