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 九尾狐的故事?
九尾妖狐,起源于中华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而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是长有九条尾巴的狐狸精,为最有名的上古妖兽之一;关于它的记载最初见于志怪古籍《山海经》之中的内容,后来又在小说、影视剧、动画以及漫画中都出现的数不胜数。传说这种由狐狸修炼成人形的妖怪不仅狡猾,而且善于迷惑男人,甚至害人和吃人,多为反面形象。中国著名的九尾狐莫过于明代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九尾妖狐上身),与《西游记》故事中的压龙大仙,日本传说有著名狐妖“玉藻前”(一说以妲己为原型或前身)。
九尾狐族精擅各种攻击和幻变的法术,他们又以家族为单位的生活在青丘各地,各个家庭间一呼百应,虽然说是分散居住,除了距离远了点外,合群体居住在一起没有任何区别。如果单纯的从实力方面而言,在青丘国内可以说没什么种族可以一争高下。
九尾狐族在青丘中,有着如同人间皇族一般的地位,各个部族都对九尾狐一族非常的尊敬。同时九尾一族也是最为高傲的种族,他们很少与外族的人来往,而能与九尾狐一族成为朋友的“人”,可以说比青丘之国内的道士还少。
即使是国内邀请他们去议事,他们也是只派几个代表在其中巧妙的周旋,从不过多的介入到里面,特别是一些关于各族仇杀的问题。也因此九尾一族得到了很多同样高傲种族的尊敬。
九尾一族,按照修为的深浅分为五种,分别是灵、妖、魔、仙、天;前四种中,仙狐是为最强,魔狐次之、妖狐再次,灵狐最弱。至于仙狐之上的天狐,更是传说中的存在,基本上是不可能见到的,所以仙狐则算是九尾狐族中最强的存在。
九尾狐是中国神话的一种动物,来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南山经说:青丘山有野兽,像狐狸和九尾。古时候,有一个叫夏大羽的人,娶了一个叫神话的土山女人,其中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就是九尾狐。此外,九尾狐的传说也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根据传说,狐狸尾巴是储存灵气的地方。当狐狸吸收足够的灵气时,尾巴会一分为二,最终会分成九条尾巴。当一只狐狸有九条尾巴时,它将是不朽的。在古代神话传奇中,九尾的狐狸是和平的宝藏,汉代盛行服从命令的思想,所以九尾狐,这个最初的图腾神,也被象征为吉祥的神秘象征。最晚在北宋初期,九尾狐被妖魔化。
九尾狐、玄狐和白狐最早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山海经记载了清秋的九尾狐。解读这些古老的记录,九尾狐实际上是位于东部或南部的青丘原始部落的图腾。山海经说它能吃人,这表明它在威胁敌人和保护部落安全方面是神圣的。又说食者不恶——吃其肉可以避邪,这显然是与九尾狐的图腾信仰有关的原始巫术,人们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古时候,有一个叫夏大羽的人,娶了一个叫神话的土山女人,其中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就是九尾狐。根据东汉引用的佚文鲁春秋、春秋·无休和艺文志,大禹来到涂山——根据考证,他在河南嵩县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并听涂山人唱到隋岁白虎,庞庞,如果在这里成家,由于记载得很晚,显然又增添了后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如果它恢复了原来的样子,那就是大禹在土山娶了九尾白狐。人兽联姻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是,屠山石是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九尾狐被屠山石视为祖先。因为九尾狐有这么漂亮的东西,所以后代的狐狸总是喜欢骄傲地说自己是土山的后代,炫耀自己高贵的血统。
神化的观念在汉代盛行,所以原本是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神化,成为吉祥的神秘象征。
在中国狐狸文化史上,汉朝的狐狸遭遇了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就是被妖魔化了。在旧物怪的思想影响下,普通的狐狸在任何地方都不比龙凤好,很难保持它们的神圣地位。虽然狐仙和天虎在唐代很流行,但它们已经是鬼神了。因为他们是恶魔之神,他们没有正义之神那么严肃,他们不得不胡作非为,就像果报之前的太阳一样。然而,在唐朝,最强大的天虎、天虎、九尾,仍然保持着正派的风格。可惜九尾狐的辉煌历史终究会结束,只因为它拥有比其他狐狸更伟大的化身,也因为它拥有最伟大的化身,它被妖魔化后成了最妖狐。
最晚在北宋初期,九尾狐被妖魔化。田匡的儒林外史说,陈彭年在宋真宗时很狡猾,善于诱惑皇帝,所以人的眼睛是九尾狐。由此可见,九尾狐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是芮狐和沈狐,而是成了坏事。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并传到了日本,也就是商纣王的妃子妲。日本今朝承袭的文化精髓一书,一个接一个地收录了江达傅庆的狐媚一书,说殷妲是九尾狐。
狐媚记载了何康在日本的第三年,相当于宋徽宗时期。可以看出,这种说法在中国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事实上,唐代的白居易曾把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嫔比作狐妖,她们可以失去别人,也可以盖过别人的国家。当九尾狐变成恶魔时,因美貌而失去祖国的公主妲,据说是一只九尾狐精。
九尾的九尾狐装扮成了一只狐狸,这是超级狐狸的完美组合。小说中的描写从元代的历史评书武王刻本开始,到明代的龙章辉小说沈峰演义广为流传。
在武王的切割一书中,只有九尾金狐吸收了妲己灵魂的精髓,用它空的皮肤把自己变成了妲己。在尹柯国王之后,妲最终被姜太公强迫展示她的真实面目,然后把她放在一个袋子里,用木锤把她砸死。之所以费了这么大的劲,是因为行刑的刽子手让她的千妖之眼动弹不得。
在武王的切割之书的基础上,神的浪漫充分发挥了千年九尾狐狸妲的诱人本性,写下了她做过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的人才和军民并不差。此外,外面有忠诚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军,里面有贤惠的皇后和美丽的女士。最初,江山很稳定。正是这只千年九尾狐狸失去了他的真,失去了九头野鸡精华和玉琵琶精华。有趣的是,当妲被斩首的时候,还有一个迷人的描述,比武王的斩书更生动和详细。小说试图展示她是如何迷倒又软又笨的行刑中士的,最后姜子牙用一个小葫芦把她的头拿走了。风神演义中九尾狐狸精妲的形象,将古代妓女式狐狸精诱惑的观念推向了极致,将最重要的狐狸精九尾狐的观念推向了极致,也将玩弄女性的禁忌观念和不可因玩弄女性而失国的观念推向了极致。
从那以后,一些小说写了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缘中的玉面仙子就是九尾玉面狐精,最终被吕洞宾降服,八条尾巴被剪掉。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关于狐妖,而是关于妓女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说上说九尾狐是最*荡、最迷人的,而且狐狸比普通狐狸特别凶猛,所以它比胡宝玉非常*荡。狐妓合一的观念在清代非常流行。妓女是狐狸,最坏的妓女当然是九尾狐。
从九尾狐土山女人到九尾狐妲,九尾狐的神圣和荣耀已经完全丧失,九尾狐已经成为最迷人和最糟糕女人的象征。金瓶梅西门庆的第一任妻子吴月娘称最小的妻子潘金莲为九尾狐,这是一个非常恶毒的诅咒。
世界上没有九尾狐,
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明能够证实九尾狐是真的存在的。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
据《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青丘国,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
九尾狐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十分神秘,它们幻化成各种绝色美女迷惑世人,令人恐惧。最为著名的关于狐女传说的总集当属《聊斋志异》,讲述了很多狐女与人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那么九尾狐的传说最早的源头出自哪里呢?
《山海经》里的食人妖怪作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山海经》是九尾狐故事的渊薮,当我们翻开这部充满巫术色彩的奇书时,不难发现最早的九尾狐的形象充满了凶狠、乖戾的猛兽色彩。
《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山海经·南山经》是这样写的: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在《山海经》的神话体系里,九尾狐是一种很能吃人的怪兽,声音如同婴儿,充满了魅惑世人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关于九尾狐的记载还是集中在它“食人”、“音如婴儿”等习性特点,并没有后世流传的幻化美女等传奇色彩。这一时期的九尾狐的故事显得平淡无奇,更多的是古人在观察自然百态的随手记录罢了。
大禹妻子涂山氏的形象塑造与早期九尾狐故事汉《艺文类聚·卷九九祥瑞部下·狐》引《吕氏春秋》佚文讲述了一个大禹妻子涂山氏的有趣的故事: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
故事大意是禹是个大龄青年三十岁了还没娶亲,路过涂山有人担心他年龄大了没有后代。禹推辞说我要是娶亲一定会有感应灵验发生。恰好白狐九尾在当地出现,禹说这就是我要在这里娶亲的证据。于是当地人唱歌来纪念这件事。
这个大禹娶妻的故事里充满了汉代谶纬的色彩,可以看出在秦汉时代人的心目中九尾狐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作为妻子的涂山氏也是支持丈夫治水事业的好妻子,传说大禹后来有次回到家中,因为他变化成一头熊的模样儿吓坏了妻子。涂山氏赶忙跑出屋子,但很快被禹追赶上,涂山氏就化成了一块石头。大禹十分心急,对着石头喊“还我儿子”,于是石头裂开生出启来。这个故事则更加生动地反映了禹当年辛劳治水、难以照顾家庭的现实。
九尾狐,中国的神话生物,来自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在上古有一个夏族大禹娶涂山族女子的神话,此中牵涉一个神秘物象,便是九尾白狐。此外,九尾狐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相传狐狸的尾巴是用来储存灵气的地方,当狐狸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到最终裂变成为九条尾巴。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上古神话演义中九尾之狐是太平之瑞,汉代盛行符命思想,于是本为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号。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山海经》就记有青丘九尾狐。解读这些古老记载,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在上古有一个夏族大禹娶涂山族女子的神话,此中牵涉一个神秘物象,便是九尾白狐。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和《艺文类聚》卷九九所引《吕氏春秋》佚文记载,大禹来到涂山——据考在今河南嵩县,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并听见涂山人唱歌,说“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你在这里“成家成室”,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娇。由于神话记载得很晚,明显加进后世思想文化观念,如果恢复其本来面貌,便是大禹在涂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这个 婚配神话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义,乃是涂山氏是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物的部族,九尾白狐被涂山氏当作自己的祖先。由于九尾狐有这么一件很风光的事情,所以后代的狐狸精们总喜欢骄傲地说自己是涂山后裔,炫耀血统的高贵。
汉代盛行符命思想,于是本为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号。
在中国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发生在汉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狐狸不比龙凤麒麟,是很难保住它的神圣地位的。尽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经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经,不免胡作非为,就像没成正果之前的孙猴子一样。不过在唐代人的观念里,最厉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却仍保持着正派风范。可惜九尾狐的光荣史终究是要结束的,只不过因为它神通最大比别的狐结束得晚一些,也正因为它神通最大,当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而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远古史上一个著名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日本《本朝继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其中说“殷之妲己为九尾狐”。
《狐媚记》记日本康和三年(1101年)事,相当于宋徽宗时期,可见在此前中国已经有这种说法了。其实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九尾狐扮相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在小说中的描写,则是由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开了头,再由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广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结局是在武王克殷后被姜太公用降妖镜逼住现出原形,然后把她装进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周折,原来是因为行刑的刽子手让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拨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书》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写了她做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才兼文武”并不那么坏,而且外有忠臣良将,内有贤后淑妃,本来江山稳固得很,都是这个千年九尾狐狸精带着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斩时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写,比《武王伐纣书》更为生动细致。小说极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娇滴滴”地把行刑军士迷得“软痴痴摊作一堆”,最后还是姜子牙用宝贝葫芦取了她的首级。《封神演义》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来关于 型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极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观念推向极致,也把女色禁忌观念和“从来女色多亡国”的女祸观念推向极致。
此后还有一些小说写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青楼女子——青楼女子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说说九尾狐最*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 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当然是九尾狐。
从九尾狐涂山女到九尾狐妲己,九尾狐的神圣和光荣彻底丧失了,九尾狐成为最*最媚最坏的女人的象征。《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大老婆吴月娘骂小老婆潘金莲是“九条尾的狐狸精”时,就是十分刻毒的咒骂。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下面是我就为大家整理了九尾白狐的 传说 ,希望大家喜欢。
九尾白狐的传说
狐仙即狐狸。中国夏代开始,民间就有大禹治水时曾娶九尾白狐——涂山氏的女儿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传说 故事 ,说明了早在5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视狐狸为吉祥动物加以崇拜了。民间普遍认为狐狸有灵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们精通道术,能报德,能复仇,同人恋爱,还会捉弄人。同时也能为人医治病痛。许多巫师在进行巫术活动时,也常常说自己是狐仙附体,并以狐仙的名义对病人发号施令,解答问题。旧时,天津在河北建有三太爷庙,天后宫中也有胡三太爷的塑像,常有信徒前去进香朝拜。人们还赋予狐狸一种灵敏机智可爱的性格,喜欢把它想象为善良多情而浪漫的女人,在民间传说或文人墨客笔下的“狐狸精”多是美妙的风情女郎。当然,也有人将“狐狸精”贬为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
狐狸精最早以祥瑞的形象出场。说起它们的祖上,那可比现在风光多了。狐狸精对中国第一代王朝 ——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的贡献。治水的大禹,整天忙着工作,有一次走到涂山,看到一只九尾白狐,意有所动(九尾意味着子孙众多),就在此地娶妻生子。后来,各地的大禹庙都说涂山在自己这里,九尾狐也在这里——抢着跟狐狸精攀亲戚。
狐狸在汉代的地位最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什么的一起成为祥瑞之一,这大概与汉代人喜欢到处跟神仙套近乎有关。还有人上纲上线, 总结 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着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但是,狐狸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汉代灭亡之后,祥瑞的在版编目急剧萎缩。狐狸的地位也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要把狐狸批烂批臭的言辞。按照当时的规矩,一定是用生活作风问题作抓手,所以,狐狸成了著名的*兽,几乎没法翻身。
修仙术兴盛之后,狐狸又成为修仙的先锋。修仙一要讲究缘分,二要讲究灵气。因为狐狸在动物界的灵性一等一,所以动物修仙的责任,理所当然地落在了狐狸身上。从人这方面看,想修成神仙,却不愿意投入金钱和时间,又懒得研习复杂的的修仙理论书籍,那么编点狐狸精修仙的故事,讲一讲,听一听,也能达到替代性的满足。这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
人不是个个都能成神仙的,狐狸也不例外。狐狸要修仙,首先要举行资格认证。据说是泰山娘娘每年举行一次狐狸精考试,试题不是世俗的八股文,而是讲究性灵的诗词歌赋。只有会写美文的才能成为生员,不通文理的称为野狐。野狐谈禅在佛教里也是旁门左道,修仙的资格证书当然也没份。
成为生员不过是拿到修仙许可证,后面的路还长呢!曾经有一位狐仙对人陈述修仙的艰难:
“我们狐狸要学仙最难,要先学人形,再学人说话;学人说话之前,还要把四海九州的鸟语先学全,无一不精,才能学会人说话。这就要花掉五百年的工夫。而且在这期间,操行得分还要是优。你们人类多舒坦,凭空就比我们少修炼五百年。要是祖上积德,三代都是贵族、名作家,修炼时间还可以打个对折,算起来,有些人只要两百年就能成仙,你们人类还嫌辛苦漫长,不肯用功,真是资源浪费,昏头了。”
狐狸修仙先要炼形,就是炼成人形,我们熟知的 “狐狸尾巴,时不时会露出来”,说的就是炼形炼到一半的尴尬情景。有些狐狸精因为尾巴问题不能成仙,还要请人给她做断尾手术,这样又多少满足了人类的优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经炼成人身,但头还是狐狸头,晚上修炼时脱下狐皮,等天亮时再披上成为狐狸。
炼形只是完成硬件,还有软件,就是德行的修养。狐狸精为了生存、修仙,不仅要勤于修炼,还要讲求 “修齐治平”。修炼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点坏事,多少年的心血会全都白费。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来积攒点阴德。有一对狐狸姐妹,二十年如一日帮助一位大嫂推磨,才被上帝嘉许,特批为狐仙。
有时,在对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还极端。清朝时,山西有一位姓孙的富商,接纳了姓胡的一家租住。孙富翁与胡氏全家一接触,就猜到他们是狐仙。胡氏持家极严,每天都要读《道德经》和王阳明的《语录》,整日讲求心性问题。孙家的人都叫他们 “狐道学”。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孙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对孙家的丫鬟进行性骚扰,丫鬟去胡氏那里告状。胡氏说:“你放心,我会收拾这小崽子的。”
第二天,胡氏一家离奇失踪。孙家的人在他们租的房子里发现作为房租的三十两银子,还有一只掐死的小狐狸精。讲求道学到这种地步,即使朱熹、王阳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
狐狸精的修炼过程与人的修炼过程差不多,也分不同的档次。最高的是吸取日月之精华,内结金丹,然后羽化登仙,但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缘分;其次是采补术,利用人类帮助自己修炼,但是损人利己,往往会遭天谴;第三档是乘人睡觉时,吸取人的鼻息,就像蜜蜂采蜜,自己得到修炼,同时也无损于人类。
修炼经常要与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产生人狐之恋。从狐狸精的角度看,这是为了采阳补阴;从男人的角度看,这也多少满足了自己的欲望。狐狸精行采补术,风险极大,一旦当事人发觉,采取手段报复,狐狸精几百年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人狐恋爱的故事,我觉得多半是书生们在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编出来的,试想一下:一位贫寒的秀才,窗前苦读,有狐仙来打理生活,不仅衣食无忧,还有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香艳景象,读书人谁不渴望)
狐狸修仙真不容易啊!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狐力、财力、物力,还要躲避和尚、道士、捉鬼的钟馗、雷神的追杀。
有一位会作法的和尚,因为有克制狐狸精的法器和咒语,经常四处大捉狐狸精。有时候,狐狸精想来报复他,但是由于法器和咒语的威力太大,它们多半不能抵挡。后来,有一个老太太来求和尚捉狐狸精,和尚拿出照妖镜,确认老太太不是狐狸精,于是放心地跟她走。
不料走到一个湖边时,老太太突然抢走他的法器,扔进湖里,和尚正在懊恼,突然间成群的狐狸精大举出现,一时间板砖横飞,把和尚砸得满脸花。幸好他还记得咒语,狐狸精不能近身,否则小命不保。和尚狼狈逃回庙里,第二天就灰头土脸地溜走了。原来,老太太确实是人,但她女儿爱上了一位狐帅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爱女及狐,于是替姑爷设下了这么个十面埋伏阵。
人对狐狸精也是如此,一只小小的狐狸精,再有灵性也不能跟万物之灵长相比,连狐狸精都能修成正果,咱们人类来练,还不是小意思吗而且狐狸精修仙,必须借助人类,有人往往因此得到意外的好处:良田美宅,美女在怀,长生不老,这些不都是人类最世俗的愿望吗
小小的狐狸,寄托了人类多少因为偷懒而产生的理想,你们能不努力吗
九尾狐的 延伸阅读九尾狐,中华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而后来传到日本,朝鲜 等亚洲地区《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瑞应图》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宋书·符 ” 瑞志》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人类之所以对狐敬而远之,烧香礼拜,讨好贿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胜防的结果。例如《朝野佥载》写道:“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由《广异记》所载,长孙无忌美人为雄狐所占,请术士崔参军惩治,崔参军调动家神,战不能胜,又调五岳神前来,最终也只是驱赶了事的故事,可见人类对神狐的无可奈何。
九尾白狐的历史起源《山海经》中的《南山经》篇、《海外东经》篇、《大荒东经》篇有关九尾狐的记载:“青丘之国,其山有狐,九尾,“又云"其有四足,其叫声如婴儿,有时也能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气。”西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在注释中说:“太平则出而为瑞。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撰的《白虎通义》、敦煌汉魏《瑞应图》、北齐魏收的《魏书》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统则见”等。《吴越春秋》将其与大禹治水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可见其不仅吉祥而且贞贵。汉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 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夏朝君主姒杼曾东征后获得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 文化 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和其他文学意象几样,九尾狐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础上的分化演变。
九尾狐 九尾狐的故事?
本文2023-10-17 10:19: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