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研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经络实质研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实质研究 1 拼音

jīng luò shí zhì yán jiū

2 英文参考

Study on channel essence

3 注解

经络实质研究是用现代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探讨和阐明经络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经络的客观存在已为世界公认,但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却不能为已有的科学和医学知识所说明。为此而出现的旨在阐明其实质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我国已形成了强大的研究队伍,于70年代提出了“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实质”的指导原则,并列为我国“七五”攻关项目;同时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研究,成为国际性的重要科研课题。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肯定经络现象的基础上,揭示经络的物质内容和结构形态,阐明其作用机制和活动规律。

已有的研究包括经典经络理论研究、经络的现代理论研究、经络的临床研究、经络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首先是对经络现象的证实和肯定,包括循经感传,循经性感觉病、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显痕、循经低阻抗、循经发光发声等。关于经络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探讨,已进行的有循经感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体表各种经络现象的研究、经络与腧穴的影象研究、经络与腧穴的电现象及其他物理特性的研究、经络与腧穴的形态学研究、经穴与各种体表点关系的研究、经络与神经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经络与体表内脏相关的研究、经络与体液因素关系的研究、针灸经穴对机体各系统影响的研究、微针系统的研究、经络的发生学研究,以及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对经络的研究等。发现经络现象虽与已知的解剖学、生理学现象有关但又不同,需要作出新的说明,为此已提出多种假说,如神经一体液调节说、人体自控系统说、第三平衡系统说、二重反射假说、概念性单元说、经络一皮层一内脏相关假说、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说、气说、机体能感知的气血液通道说、波导说、类传导说、低阻经络说、良导络说等。

经络实质研究目前面临一些困难,许多研究者希望从神经血管之外寻找到独特的经络形态学结构的努力一直没有成功;从功能过程出发的动态研究受到知识准备和实验手段的限制。随着研究思路的调整和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经络实质研究可望取得重大突破。

古籍中的经络实质研究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六章·伤寒脉舌]第四节·观舌形

痿战之要诀。廉勘久病舌痿。由舌筋之麻痹。及舌实质之痿缩而来。或偏侧。或偏瘫。则又为神经软瘫。如延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九节·夹胀伤寒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经络波导说的中心内容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波导说 1 拼音

jīng luò bō dǎo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waveguide of channel

经络波导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将模拟的方法和微波技术的理论成果用于经络研究,把中医所说的人体的“内气”看做是体内的电磁波,把经络看作是人体内传输“以红外线—微波为主体的电磁波”的波导系统。

3 经络波导说的中心内容

这一假说的中心内容包括:

(1)要象在微波学中,密切地把波导系统的元件,部件的实质结构与在其中传输著的微波的磁力线、电力线结构联系起来那样,把人体这个“小宇宙”中的“气光子”(从内气的角度着眼,作者特地把体内的电磁波称为气光子)看做是与实质结构同样重要的物质。

(2)从波动角度也有可能阐明众多的与循经感传现象相关的难题。如以“不具明显边界但成层的”反射气光子之物来认识循经感传的宽度边线;以气光子的“行波”的群速代表循经感传的速度,等等。

(3)把源自体内某点“物点”的气光子密度极大点(或可遇见气光子概率极大处)称为“此物点的像中心”,在横截经络的平面内,把气光子密度极大点(一个或多个)定义为“经络轴心点”,把通过经络轴心点而作的直线定义为“经络径向线”,把由相邻的经络径向线上气光子密度,陡度、极大点(或密度不连续点)所组成的闭合线定义为“经络界线”。由相邻的横截经络的平面之经络轴心点在人体内形成经络的轴心线,围绕经络轴心线的不同平面内的经络界线所引起的管状面即“经络界面”。经络即“经络波导”,“经络界面”就是经络波导管的“管壁”。

(4)不同的经脉之间,以及它们与穴位、经脉和脏腑等的联系,可用波导系统来模拟。经络与有关神经体液的实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光(广义的)与分子,原子的物理学通性。

古籍中的经络波导说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筋,交巅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经脉皮部

曰善,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六《皮部论》篇。自夫经络之见也至末,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七《经络论》。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皮部,皮之十二部也。手足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之脉,皆在于皮,各有分部。故曰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部有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谓如十二经脉之,(起止有序也。)络脉

《脉理求真》:[卷三]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 1 拼音

jīng luò xué wèi xíng tài xué yán jiū

2 英文参考

Morphological study on points

3 注解

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是现代对经络穴位进行的解剖形一态学观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说明经络穴位与已知的一些形态结构的关系:

(1)经络穴位与周围神经关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组织中以周围神经与经络穴位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穴位层次解剖,309穴中直接刺中神经者152穴,针剌点旁05cm内有神经者73穴;又如针刺解剖324穴中,有神经分布者323穴,其中与浅皮神经有关者304穴,与深部神经有关者155穴,与浅深神经均有关者137穴;显微镜观察证明,穴位处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肉各层组织内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

(2)从经络循行部位来看,在四肢部分与周围神经的分布尤其接近。实验观察到:手太阴肺经自云门穴以下近似皮神经分布;手厥阴心乜经自天泉以下近似正中神经的分布;手少阴心经近似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布。

(3)经络穴位与血管、淋巴管的关系。实验观察到:针刺309穴中,直接刺中动脉干者24穴,针刺点旁05cm内有动脉干者262穴。说明穴位与血管的关系仅次于周围神经。下肢部分穴位观察、膀胱经的昆仑、委中、承山三穴,多数有下胺外侧群的1~3条淋巴管通过,或同一淋巴管通过上述三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有1~5条下肢内侧群淋巴管通过;血海有1~4条淋巴管通过;同一条淋巴管也常通过上述2或3穴。可见经络穴位与淋巴管的关系又次于神经和血管。化学跟踪法对经络穴位进行观察,证实染料系淋巴管分布。

古籍中的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十五络脉

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议,足少阳络为光明

《疡医大全》:[卷四内景图说(下)]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矣。脏腑经络穴道部位铜人图(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肺经大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十二别络

公孙两别络。乃足阳明。足太阴脉度往还之要道。丰隆穴位。在外踝中心直上八寸。考骨度篇。膝下至外踝。长一

《本草分经》:序

若《难乃与针灸家所共援,以察荣卫部位脏腑脉法、经络穴。是史论医经,所谓原人、血脉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

《灵枢经脉翼》:[卷下]手厥阴心包络经歌

奇经即奇经八脉的简称。与十二正经相对而言。杨上善日:“经,正经、奇经也。”参见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为经络分类名。又称奇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外具有不同作用的八条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它们别道奇行,不从属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不足和溢蓄、调节气血盈亏。奇经八脉在《内经》中曾有分散的记载,至《难经》才集中加以讨论,并提出奇经八脉这个名称。

详见百科词条:奇经 [ 最后修订于2015/6/15 20:04:00 共20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经络实质研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实质研究 1 拼音 jīng...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